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禿瘡花為罌粟科植物,含有大量的生物堿類化學成分,這些生物堿類化合物大都具有顯著的藥理活性。前期工作表明禿瘡花的總生物堿提取部位具有良好的鎮(zhèn)痛抗炎活性。在對禿瘡花中主要生物堿類成分異紫堇堿的藥理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其具有良好的抗肝癌活性,但其半衰期較短,中樞副作用較大。通過對異紫堇堿的化學結構改造和活性篩選研究,得到了一個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抗癌作用較強的衍生物8-乙酰氨基異紫堇堿。為進行禿瘡花生物堿有效部位和主要藥效成分異紫堇堿的深度開發(fā),本論文在全面
2、總結生物堿藥理活性和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工作:
1)禿瘡花生物堿有效部位的提取和純化:利用酸水溶液回流法提取禿瘡花中的生物堿類化學成分,采用醇沉技術,除去提取物中的大部分鞣質(zhì)及多糖,進行生物堿化學成分的初步提純;然后通過大孔樹脂的篩選,確定使用 D101大孔樹脂對其進行進一步吸附分離純化,并在此基礎上優(yōu)化了大孔樹脂純化生物堿有效部位的技術參數(shù)。通過生物堿有效部位純化參數(shù)的優(yōu)化選擇,使有效部位的生物堿含量大
3、幅提高。
2)禿瘡花生物堿有效部位中總生物堿的含量測定:分別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了生物堿有效部位中的總生物堿含量。高效液相測定方法中,通過采用新型末尾封端的Megres C18色譜柱,并以離子液體作為流動相添加劑,實現(xiàn)了叔胺型和季胺型生物堿同時存在時,生物堿色譜保留行為的優(yōu)化,提高測定結果的準確性;通過對8種已知生物堿的含量測定,最終確定禿瘡花生物堿有效部位的總生物堿含量為19.04±1.23%。紫外分光光度
4、法中,基于在偏酸性條件下,總生物堿成分能夠與顯色劑最大程度的絡合形成有色離子對的原理,并通過測定有色離子對的吸光度,最終確定有效部位的生物堿含量為65.92±1.33%。
3)8-乙酰氨基異紫堇堿的藥動學研究:應用高效液相和液液萃取前處理相結合的方法,實現(xiàn)了對8-乙酰氨基異紫堇堿的藥代動力學和組織分布行為的研究。通過測定大鼠血漿和組織勻漿液中8-乙酰氨基異紫堇堿的濃度,并經(jīng)藥時曲線的擬合,得出了其在大鼠體內(nèi)的藥動學參數(shù)和組織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藏藥塞北紫堇總生物堿有效部位研究.pdf
- 禿瘡花中異喹啉類生物堿的分離與分析方法研究.pdf
- 應用大孔吸附樹脂技術分離制備禿瘡花中異紫堇堿.pdf
- 荷葉生物堿的提取分離純化.pdf
- 同步分離純化荷葉黃酮、生物堿和多糖工藝的研究及荷葉生物堿的功能研究.pdf
- 荷葉生物堿的分析及分離純化研究.pdf
- 苦豆子生物堿分離純化與生物活性研究.pdf
- 山豆根非生物堿部位的活性研究.pdf
- 異甾體生物堿的分離及衍生物的合成.pdf
- 博落回主要生物堿的分離、純化及生物活性研究.pdf
- 馬錢子生物堿貼劑的研制與局部傳遞藥動學探索.pdf
- 苦豆子生物堿提取與分離純化技術研究.pdf
- 功勞木總生物堿的提取與分離純化.pdf
- 42724.carbapenem生物堿、secologanin生物堿及生物堿altemicidin的合成研究
- 華鉤藤中生物堿的分離.pdf
- 二萜生物堿的分離純化及中藥指紋圖譜研究.pdf
- 苦參生物堿的提取及氧化苦參堿的純化.pdf
- 長春花吲哚生物堿檢測的方法及其分離純化.pdf
- 長春花中單吲哚生物堿-文多靈和長春質(zhì)堿的分離純化工藝.pdf
- 苦豆子生物堿提取分離純化及抑菌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