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搬遷企業(yè)遺留下的大片污染場地引發(fā)的環(huán)境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由于土壤污染的修復難、費用高,亟需快速、有效的土壤修復技術以加快我國污染場地的轉型利用。本文對西南區(qū)某典型鉛蓄電池污染場地土壤為研究對象,首先對場地污染土壤特征及環(huán)境風險進行評價以確定修復值,然后利用土壤清洗技術修復污染土壤,并對清洗的參數優(yōu)化及土壤測試分析進行研究。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
(1)污染場地土壤特征及環(huán)境風險評價對
2、該場地104個采樣點共計276個土壤樣品進行pH值、鉛濃度測定,結果顯示場地pH值整體里弱堿性,部分區(qū)域受鉛污染嚴重;檢測實驗土壤鉛的粒徑分布發(fā)現(xiàn)可針對不同粒徑進行清洗。對場地進行風險識別、暴露評估、毒性評估后,通過綜合考慮,確定當場地用作住宅及公共用地時,采用血鉛評價值293mg/kg為修復目標值;當用作商服及工業(yè)用地時600mg/kg為修復目標值。
(2)摩擦清洗實驗室研究通過正交實驗確定最佳清洗參數為:水土比為70%
3、干物質、溫度為25℃、攪拌30min、攪拌速率為1200r/min。對3份土壤進行摩擦清洗,清洗效率分別為:67.61%、31.71%、41.01%。研究砂粒粒級變化規(guī)律發(fā)現(xiàn)0.25~0.5mm處是清洗質量變化的拐點;掃描電鏡(SEM)觀察發(fā)現(xiàn)摩擦清洗能從砂粒表面去除一部分細粒土壤和鉛污染物。
(3)泡沫浮選實驗室研究通過浮選條件實驗確定浮選最佳條件為:土壤粒徑范圍為<0.05mm、pH值為11.0、2% Na2S2mL、
4、1%黃藥4mL、浮選時間為5min。研究浮選的形態(tài)變化發(fā)現(xiàn):浮選對有機物和硫化物結合態(tài)去除率最好;加入Na2S有利于提高有機物和硫化物結合態(tài)的去除率。
(4)土壤清洗工藝實驗室研究將清洗工藝進行組合后研究發(fā)現(xiàn):流程2是最佳流程,且處理后最終土壤能達標排放。形態(tài)研究表明:摩擦清洗主要去除碳酸鹽結合態(tài)和Fe-Mn氧化物結合態(tài);泡沫浮選主要去除有機物和硫化物結合態(tài);藥劑清洗對各個形態(tài)的去除效果均較好。處理后土壤的鉛毒性浸出評價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雷竹對鉛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研究.pdf
- 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
- 典型化工污染土壤的微波修復技術研究.pdf
- 污染土壤修復工程技術標
- 磚紅壤鉛污染修復技術研究.pdf
- 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實驗教程
- 實際鉛污染土壤與模擬鉛污染土壤電動修復的對比研究.pdf
- 典型POPs農藥污染土壤熱解吸修復技術研究.pdf
- 植物組合技術修復鉛、鎘污染土壤的研究.pdf
- 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pdf
- 污染遺留地土壤修復工程
- 鈾污染土壤牧草-微生物聯(lián)合修復工藝研究.pdf
- 砷污染土壤淋洗修復技術研究.pdf
- 譯文--鉛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
- 鉻污染場地土壤化學修復技術研究.pdf
- 鉻渣堆場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復工藝研究.pdf
- 鉛鎘砷復合污染土壤鈍化修復研究.pdf
- 外文翻譯--鉛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
- 譯文--鉛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doc
- 氰化物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