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齒輪應用有悠久的歷史,但在現(xiàn)代工業(yè)中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全世界的齒輪產(chǎn)值是4200億,中國齒輪行業(yè)的產(chǎn)值為890億,其中車輛齒輪占三分之二。為確保齒輪質量,諸如美國的行業(yè)標準規(guī)定,應對成品齒輪進行100%的測量。雖然在計量室條件下齒輪測量是成熟的技術,但在生產(chǎn)現(xiàn)場的大批量檢測中,如何快速獲取齒輪的精度信息卻是個難題。而之前,我國的研究與應用幾乎是空白。 目前世界上應用在生產(chǎn)現(xiàn)場的齒輪快速測量通常采用齒輪雙面嚙合測量原
2、理,主要是其原理簡單、測量效率高、對環(huán)境無嚴格要求、測量齒輪制作簡便,能適應相對惡劣的生產(chǎn)現(xiàn)場環(huán)境而又能滿足快速測量的要求。但是基于雙面嚙合測量所獲得的徑向綜合偏差很難保證齒輪軸向精度是否合格,而齒輪軸向精度與齒輪壽命、振動和噪聲是密切相關的。在保持了傳統(tǒng)齒輪雙面嚙合測量優(yōu)點的基礎上,為獲取齒輪軸向精度信息,本文對齒輪雙面嚙合多維測量理論及技術展開了研究,主要內容如下: (1)研究了齒輪雙面嚙合多維測量原理的實現(xiàn)方式,即在Gim
3、bal機構上獲取齒輪軸向精度信息。建立了齒輪雙面嚙合多維測量模型,分析系統(tǒng)動態(tài)特性,得出了固有頻率、測量速度以及阻尼對系統(tǒng)響應的影響,為測量系統(tǒng)設計及選用合適的測量條件提供依據(jù)。 (2)定義了齒輪軸向精度新指標:徑向綜合齒向傾斜偏差、一齒徑向綜合齒向傾斜偏差、徑向綜合齒向錐度偏差、一齒徑向綜合齒向錐度偏差,給出了各指標的評定方法。分析了新指標與齒輪工藝因素的關系,表明了設立這些新指標的必要性。 (3)研制成功基于齒輪雙面
4、嚙合多維測量原理的齒輪在線測量機:給出了總體方案、機械系統(tǒng)的主機及多維測量機構、控制系統(tǒng)的線路接口及實現(xiàn)功能的方法步驟以及測控軟件系統(tǒng)的測量流程及界面。 (4)給出了系統(tǒng)標定方法。標定需要用到工件標準齒輪、齒向特征齒輪、錐度特征齒輪;測量需要用到測量齒輪和特殊測量齒輪。本文設計出了這五種特征齒輪。 (5)分析了測量不確定度:以徑向綜合齒向傾斜偏差的測量為例,從機械系統(tǒng)誤差、標準量誤差、信號處理與軟件算法誤差三方面計算標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雙面嚙合多維測量原理的齒輪分選機的研制.pdf
- 齒輪雙面嚙合測量的數(shù)字仿真研究.pdf
- LogiX齒輪嚙合理論及其創(chuàng)成加工技術研究.pdf
- 變性橢圓齒輪嚙合理論及傳動特性研究.pdf
- gbt 26093-2010 齒輪雙面嚙合綜合測量儀
- 單面嚙合-雙面嚙合同步測量方法的研究.pdf
- 蝸線型非圓齒輪嚙合理論及傳動特性分析.pdf
- 雙面嚙合齒形鏈傳動的嚙合理論與應用研究.pdf
- 柔性坐標測量機精度理論及應用技術研究.pdf
- 非正交系坐標測量機理論及輪軌外形測量技術研究.pdf
- 小模數(shù)弧齒錐齒輪精密嚙合的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pdf
- 高壓內嚙合齒輪泵關鍵技術研究.pdf
- 共軛曲線齒輪嚙合理論研究.pdf
- 測日天文導航理論及技術研究.pdf
- 收發(fā)分置SAR理論及相關技術研究.pdf
- 分形理論及信號檢測技術研究.pdf
- 齒輪測量中心誤差補償技術研究.pdf
- 直線共軛內嚙合齒輪泵高壓化技術研究.pdf
- 大型齒輪測量中心齒輪安裝誤差補償技術研究.pdf
- 基于嚙合形態(tài)分析的齒輪故障診斷技術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