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研究</p><p> Study on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p><p> 學 生 姓 名 </p><p> 指 導 教 師 </p&
2、gt;<p> 專 業(yè) 國際經(jīng)濟與貿易 </p><p> 學 院 經(jīng)濟學院 </p><p> 2012年6月01日</p><p><b> 畢業(yè)論文任務書</b></p><p><b> 畢業(yè)論文審閱評語<
3、/b></p><p><b> 畢業(yè)論文審閱評語</b></p><p> 畢業(yè)論文答辯評語及成績</p><p><b> 摘 要</b></p><p> 我國是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大國。在過去的20年中,我國農產品貿易規(guī)模日益擴大,進口迅猛增長,出口穩(wěn)步上升,貿易逆差有逐步擴
4、大的趨勢。農產品出口面臨的問題也日益增多,貿易摩擦、爭端大幅增加。我國農業(yè)人口眾多,農產品的出口對于提高農業(yè)人口收入,改善國民經(jīng)濟有著巨大的作用,為此采取積極政策和有效措施提高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已經(jīng)是迫在眉睫。我國農業(yè)目前處于低集中度,低科技化,低效率的發(fā)展境況,提高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對于改善粗放型農業(yè),建立集約型農業(yè),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提高農業(yè)和農民的經(jīng)濟地位,改善農業(yè)出口狀況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p>
5、<p> 關鍵詞: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實證分析</p><p><b> Abstract</b></p><p> Our country is a big country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In the past 20 years China agricultura
6、l product trade scale expanding gradually,The rapid growth of imports and exports rise steadily.rTrade deficit has gradually expand the trend.The problems facing the agricultural exports are increasing.Trade friction, di
7、spute greatly increased.Promot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growth and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with difficulties.With the economic </p><p> Key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 ex
8、port competitiveness; empirical analysis</p><p><b> 目 錄</b></p><p><b> 摘 要Ⅰ</b></p><p> AbstractⅡ</p><p><b> 1 緒 論1</b&g
9、t;</p><p> 1.1 研究背景1</p><p>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1</p><p> 1.3 研究現(xiàn)狀1</p><p> 1.4 研究內容1</p><p> 2 我國農產品貿易現(xiàn)狀3</p><p> 2.1 農產品貿易總額3</
10、p><p> 2.2 農產品貿易的商品結構4</p><p> 2.2.1 2011年農產品貿易的商品結構5</p><p> 2.2.2 2010年農產品貿易的商品結構6</p><p> 2.2.3 2009年農產品貿易的商品結構7</p><p> 2.2.4 2008年農產品貿易的商品結
11、構8</p><p> 3 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評價12</p><p> 3.1 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評價指標12</p><p> 3.2 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實證分析12</p><p> 3.2.1 貿易市場占有率指標12</p><p> 3.2.2 貿易差額指標13</p>
12、<p> 3.2.3 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14</p><p> 3.2.4 產業(yè)規(guī)模和科技水平對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影響15</p><p> 3.3 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綜合評估16</p><p> 4 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發(fā)展現(xiàn)狀19</p><p> 4.1 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存在的優(yōu)勢19&l
13、t;/p><p> 4.2 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存在的劣勢19</p><p> 4.2.1 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較低19</p><p> 4.2.2 農業(yè)科技水平落后20</p><p> 4.2.3 農業(yè)基礎設施不完善20</p><p> 4.2.4 轉變農業(yè)貿易增長方式面臨諸多問題20
14、</p><p> 5 提升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建議22</p><p> 5.1 政府對于提升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應有對策22</p><p> 5.1.1 政府應加大農業(yè)投入22</p><p> 5.1.2 建立健全質量監(jiān)督體系22</p><p> 5.1.3 加快農產品對外貿易體制
15、創(chuàng)新23</p><p> 5.1.4 政府需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體系23</p><p> 5.1.5 政府要加大科技研發(fā)力量的投入23</p><p> 5.2 農業(yè)組織在面對國際競爭應采取的措施24</p><p><b> 結 論26</b></p><p>&
16、lt;b> 參考文獻27</b></p><p><b> 致 謝28</b></p><p><b> 1 緒 論</b></p><p><b> 1.1 研究背景</b></p><p> 金融危機發(fā)生后,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加之一些
17、國家紛紛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導致市場環(huán)境惡化,我國農產品出口嚴重受阻。在金融危機下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出口面臨著“兩反兩?!?、各種關稅和非關稅、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風險,且如今貿易保護主義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從限制商品擴大到限制服務進口、勞工輸入;從經(jīng)濟措施擴展到法律、行政命令和各種“臨時性措施”。2009 年1-4 月共有13 個國家和地區(qū)向我國發(fā)起“兩反兩?!闭{查38 起,案件數(shù)同比上升26.7%,而我國90%的農業(yè)及食品出口企業(yè)受國外技術性
18、貿易壁壘影響,每年損失約90 億美元。</p><p>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p><p> 尋找對策提高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改善農業(yè)現(xiàn)狀,提高農業(yè)的科技化,品牌化,市場化,國際化。致力于提高農業(yè)企業(yè)利潤,提高企業(yè)的競爭力,改善農民生活水平。</p><p> 通過對影響我國農產品產品出口的各種因素的研究,將有利于我國制訂出更加貼近我國農產
19、品出口的對外貿易政策;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提高貿易活動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消除或削減貿易摩擦,引導和規(guī)范企業(yè)及農民決策。</p><p><b> 1.3 研究現(xiàn)狀</b></p><p> 翁鳴(2003)指出:國際競爭力主要指一個國家的特定產業(yè)與國外競爭對手爭奪市場的能力,對其強弱度的比較和衡量最終要通過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來進行,市場是檢驗的最有效、最直
20、接的標準。其本質在于各國同類產業(yè)或同類企業(yè)之間相互比較的生產力。李淑霞、王爽(2008)指出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發(fā)展究其原因,有我國農產品貿易結構不合理的內部因素,也有外部環(huán)境惡化導致[2]。</p><p><b> 1.4 研究內容</b></p><p> 調研我國農產品出口概況,出口的商品結構、地區(qū)、價格、趨勢等諸多方面,且采集國內農產品生產加工等信息
21、,分析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不足和優(yōu)勢,運用要素稟賦理論和比較優(yōu)勢理論來判斷采用何種策略才能提高農產品競爭力,消除或減少貿易糾紛。</p><p> 本文分為以下四個部分:</p><p> ?。?)農產品貿易現(xiàn)狀的考察,其中包含貿易總額,進出口的商品結構和主要的出口的國家和地區(qū)。 (2)采集數(shù)據(jù),以貿易競爭力指數(shù)研究我國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狀況。</p><p>
22、; ?。?)指出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存在的優(yōu)勢和劣勢。</p><p> ?。?)為了提高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政府和農民企業(yè)等應該如何去做。</p><p> 2 我國農產品貿易現(xiàn)狀</p><p> 目前,我國農產品貿易長期處于逆差狀態(tài),進口額極大地超出了出口額,在農產品貿易上,我國處于不利地位。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貿易額急劇增加,貿易規(guī)模大幅擴大,進口規(guī)模
23、的增速超過了出口規(guī)模的擴大的速度,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在總體上,我國農產品貿易狀況不容樂觀。</p><p> 2.1 農產品貿易總額</p><p> 農業(yè)是國民經(jīng)濟的基礎產業(yè),是關系著國計民生的支柱產業(yè),農產品的出口對于農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意義,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出口增長勢頭良好,貿易額不斷擴大,但貿易逆差也在急劇增加。</p><p> 表2-1
24、 近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統(tǒng)計表 單位:億美元</p><p> 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農業(yè)部網(wǎng)站(http://www.moa.gov.cn/)</p><p> 2011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556.2億美元,同比增長27.6%。其中,出口607.5億美元,同比增長23.0%;進口948.7億美元,同比增長30.8%。貿易逆差
25、為341.2億美元,同比擴大47.4%。 </p><p> 2010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219.6億美元,同比增長32.2%。其中,出口494.1億美元,同比增長24.8%;進口725.5億美元,同比增長37.7%。貿易逆差為231.4億美元,同比擴大76.5%。12月,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44.3億美元,同比增長36.8%。其中,出口額為56.8億美元,同比增長26.9%;進口額為87.5億美
26、元,同比增長44.1%。逆差為30.7億美元,同比擴大92.1%</p><p> 2009年1-12月,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921.3億美元,同比下降7.1%。其中,出口395.9億美元,同比下降2.3%;進口525.5億美元,同比下降10.4%。貿易逆差為129.6億美元,同比下降28.6%,連續(xù)六年呈逆差走勢。12月,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05.3億美元,同比增長31.3%。出口額為44.8億美元,同比增
27、長18.2%,環(huán)比增長19.1%;進口額為60.5億美元,同比增長43.1%,環(huán)比增長36.6%。逆差為15.7億美元,同比增長256.8%,環(huán)比增長134.3%。</p><p> 2008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增長放緩,進口高速增長,貿易逆差快速擴大。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991.6億美元,同比增長27.0%。其中,出口額為405.0億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進口額為586.6億美元,同比
28、增長42.8%。貿易逆差為181.6億美元,同比增長3.4倍[4]。</p><p> 2.2 農產品貿易的商品結構</p><p> 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商品結構較為復雜,包含谷物玉米等糧食作物,棉花糖類等經(jīng)濟作物,還有水果蔬菜諸多等等。其中,糧食作物的進口幅度在逐步增大,蔬菜水果的出口規(guī)模在逐漸擴大。</p><p> 表2-2 09至
29、11年我國主要農產品進口結構 單位:億美元</p><p> 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農業(yè)部網(wǎng)站(http://www.moa.gov.cn/)</p><p> 表2-3 09至11年我國主農產品出口結構 單位:億美元</p><p> 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農業(yè)部網(wǎng)站(http:/
30、/www.moa.gov.cn/)</p><p> 由以上兩圖可以看出,在農產品進口中,所占份額較大的貿易產品是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畜產品,水產品等,且谷物進口其他各類增長較迅速。</p><p> 在農產品出口中,所占份額較大的是蔬菜,水產品,畜產品和水果等,其中蔬菜出口增長速度較快。</p><p> 2.2.1 2011年農產品貿易的商品結構<
31、;/p><p> 谷物進口量減額增,玉米進口量增一成</p><p> 2011年,谷物進口544.7萬噸,同比下降4.6%;進口額20.4億美元,同比增長33.8%。出口121.5萬噸,同比下降2.3%;出口額億美元,同比增長17.1%。</p><p> 小麥:進口125.8萬噸,同比增長2.2%。出口32.8萬噸,同比增長18.4%;</p>
32、<p> 玉米:進口175.4萬噸,同比增長11.5%。出口13.6萬噸,同比增長6.9%;</p><p> 稻谷和大米:進口59.8萬噸,同比增長54.0%。出口51.6萬噸,同比下降了17.1%;</p><p> 大麥:進口177.6萬噸,同比下降25.0%。</p><p> 棉花進口量增一成額增六成,食糖進口量增六成額翻番</p&
33、gt;<p> 棉花:2011年,進口356.6萬噸,同比增長14.0%;進口額96.8億美元,同比增長65.5%。</p><p> 食糖:2011年,進口291.9萬噸,同比增長65.3%;進口額19.4億美元,同比增長114.6%。</p><p> 食用油籽進口出現(xiàn)下降,食用植物油進口量減額增</p><p> 食用油籽:2011年,進
34、口5481.8萬噸,同比下降3.9%;進口額314.8億美元,同比增長18.7%。出口91.2萬噸,同比增長3.9%;出口額14.4億美元,同比增長22.3%。貿易逆差300.4億美元,同比擴大18.5%。其中,大豆進口5264.0萬噸,同比下降3.9%,油菜籽進口126.2萬噸,同比下降21.1%。</p><p> 食用植物油:2011年,進口779.8萬噸,同比下降5.6%;進口額90.1億美元,同比增長
35、25.8%。出口12.4萬噸,同比增長29.9%;出口額2.1億美元,同比增長65.7%。貿易逆差88.0億美元,同比擴大25.1%。其中,棕櫚油進口591.2萬噸,同比增長3.8%。豆油進口114.3萬噸,同比下降14.7%。菜油進口55.1萬噸,同比下降44.1%。</p><p> 餅粕:2011年,進口192.4萬噸,同比下降8.2%;進口額5.5億美元,同比增長6.9%。出口58.8萬噸,同比下降52
36、.8%;出口額2.5億美元,同比下降47.9%。玉米酒糟蛋白(DDGs)進口168.6萬噸,同比下降46.7%;進口額4.8億美元,同比下降35.9%。</p><p> 蔬菜出口量增一成,水果出口量小幅下降</p><p> 蔬菜:2011年,出口973.0萬噸,同比增長15.2%;出口額117.5億美元,同比增長17.7%。進口16.7萬噸,同比增長11.5%;進口額3.3億美元,
37、同比增長16.7%。貿易順差114.2億美元,同比擴大17.7%。</p><p> 水果:2011年,出口479.5萬噸,同比下降5.5%;出口額55.2億美元,同比增長26.7%。進口341.8萬噸,同比增長24.1%;進口額31.1億美元,同比增長53.1%。貿易順差24.1億美元,同比擴大3.7%。</p><p> 畜產品進口額增約四成,水產品出口額增約三成</p>
38、;<p> 畜產品:2011年,進口額134.0億美元,同比增長38.8%;出口額59.9億美元,同比增長26.2%;貿易逆差74.1億美元,同比擴大50.9%。</p><p> 水產品:2011年,出口額177.9億美元,同比增長28.7%;進口額80.2億美元,同比增長22.7%;貿易順差為97.7億美元,同比擴大34.1%。</p><p> 2.2.2 20
39、10年農產品貿易的商品結構</p><p> 2010年,谷物出口124.3萬噸,同比下降9.3%;出口額6.9億美元,同比下降6.2%。進口570.8萬噸,同比增長81.2%;進口額15.3億美元,同比增長70.1%。 谷物凈進口446.5萬噸。</p><p> (1)谷物等糧食作物進出口差額進一步擴大</p><p> 稻米:出口62.2萬噸,同比下
40、降20.8%;進口38.8萬噸,同比增長8.8%。</p><p> 玉米:出口12.7萬噸,進口157.3萬噸。自10月份以來,玉米進口量持續(xù)回落,10-12月玉米進口量環(huán)比分別下降50.9%、68.8%和80.6%。玉米酒糟蛋白(DDGs)進口增長快速,全年進口量316.4萬噸,同比增長3.8倍。</p><p> 小麥:進口123.1萬噸,同比增長36.1%。</p>
41、<p> 大麥:進口236.7萬噸,同比增長36.2%。</p><p> (2)棉花進口大幅上漲</p><p> 棉花:2010年,進口312.8萬噸,同比增長77.8%;進口額58.5億美元,同比增長1.6倍。其中,未梳棉和已梳棉進口283.7萬噸,同比增長85.8%。</p><p> ?。?)食糖進口迅猛增長。</p>&
42、lt;p> 食糖:2010年,進口176.6萬噸,同比增長65.9%;進口額9.1億美元,同比增長1.4倍。出口9.4萬噸,同比增長47.7%;出口額0.6億美元,同比增長89.8%。 </p><p> (4)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進口穩(wěn)步上升,出口略有下降</p><p> 食用油籽:2010年,進口5704.6萬噸,同比增長23.1%;進口額265.3億美元,同
43、比增長28.3%。出口87.7萬噸,同比下降19.9%;出口額11.8億美元,同比增長4.1%。逆差253.5億美元,同比擴大29.7%。其中,大豆進口5479.7萬噸,同比增長28.8%。油菜籽進口160.0萬噸,同比下降51.3%。</p><p> 食用植物油:2010年,進口826.2萬噸,同比下降13.1%;進口額71.6億美元,同比增長7.4%。出口9.6萬噸,同比下降17.2%;出口額1.3億美元
44、,同比下降17.4%。逆差70.3億美元,同比擴大8.0%。其中,棕櫚油進口569.6萬噸,同比下降11.6%。豆油進口134.1萬噸,同比下降43.9%。菜油進口98.5萬噸,同比增長1.1倍。</p><p> 餅粕:2010年,進口209.5萬噸,同比增長1.6倍;進口額5.2億美元,同比增長2.5倍。出口124.5萬噸,同比下降25.5%;出口額4.8億美元,同比下降22.8%。 </p>
45、<p> (5)蔬菜、水果貿易逆差繼續(xù)擴大</p><p> 蔬菜:2010年,出口844.6萬噸,同比增長5.0%;出口額99.8億美元,同比增長45.2%。進口15.0萬噸,同比增長54.4%;進口額2.8億美元,同比增長54.6%。貿易順差97.0億美元,同比擴大45.0%。</p><p> 水果:2010年,出口507.5萬噸,同比下降3.4%;出口額43.6
46、億美元,同比增長13.6%。進口275.4萬噸,同比增長12.8%;進口額20.3億美元,同比增長23.0%。貿易順差23.3億美元,同比增長6.5%。</p><p><b> ?。?)畜水產品</b></p><p> 水產品:2010年,出口額138.3億美元,同比增長28.1%;進口額65.4億美元,同比增長24.2%;貿易順差72.9億美元,同比擴大31.
47、8%。</p><p> 畜產品:2010年,出口額47.5億美元,同比增長21.4%;進口額96.6億美元,同比增長46.3%;貿易逆差49.1億美元,同比擴大82.6%。</p><p> 2.2.3 2009年農產品貿易的商品結構</p><p> ?。?)谷物進口量增加一倍,出口量減少兩成多</p><p> 總計1-12月,
48、谷物進口315.1萬噸,同比增長104.5%;進口額9.0億美元,同比增加22.7%。出口137.1萬噸,同比下降26.3%;出口額7.4億美元,同比下降5.7%。逆差1.6億美元,2008年順差0.5億美元。</p><p> 大米、玉米出口持續(xù)下降。大米出口76.1萬噸,同比下降19.6%。玉米出口12.9萬噸,同比下降48.9%。</p><p> 小麥、大麥進口大幅增加。小麥進
49、口89.4萬噸,而2008年僅進口3.2萬噸。大麥進口173.8萬噸,同比增加61.5%。</p><p> (2)棉花進口量下降近三成,食糖進口量增加近四成</p><p> 棉花:1-12月,進口量159.8萬噸,同比下降27.0%;進口額21.5億美元,同比下降39.0%。出口8831.0噸,同比下降58.8%;出口額1884.8萬美元,同比下降54.9%。逆差21.3億美元,同
50、比下降38.8%。</p><p> 食糖:1-12月,進口106.4萬噸,同比增長36.5%;進口額3.8億美元,同比增長18.8%。出口6.4萬噸,同比增長2.4%;出口額3365.2萬美元,同比增長18.2%。逆差3.5億美元,同比擴大20.7%。</p><p> (3)油籽及食用油進口量增近兩成,餅粕出口增一倍多 </p><p> 食用油籽:1-1
51、2月,進口4633.1萬噸,同比增長18.8%;進口額206.8億美元,同比下降9.6%。出口109.4萬噸,同比下降7.9%;出口額11.3億美元,同比下降20.1%。逆差195.5億美元,同比縮小8.9%。其中,大豆進口4255.2萬噸,同比增長13.7%;進口額187.9億美元,同比下降13.9%。油菜籽進口328.6萬噸,同比增長152.3%;進口額13.9億美元,同比增長84.5%。</p><p>
52、 食用植物油:1-12月,進口950.2萬噸,同比增長16.3%;進口額66.7億美元,同比下降25.8%。出口11.6萬噸,同比下降53.6%;出口額1.6億美元,同比下降61.6%。逆差65.1億美元,同比縮小24.1%。其中,豆油進口239.1萬噸,同比下降7.5%;進口額18.4億美元,同比下降44.7%。棕櫚油進口644.1萬噸,同比增長21.9%,進口額42.2億美元,同比下降19.1%。菜油進口46.8萬噸,同比增長73.
53、3%,進口額3.8億美元,同比增長6.2%。</p><p> 餅粕:1-12月,出口167.2萬噸,同比增長122.2%;出口額6.3億美元,同比增長94.2%。</p><p> (4)蔬菜出口相對平穩(wěn),水果進口快速增長</p><p> 蔬菜:1-12月,出口802.7萬噸,同比下降2.0%;出口額67.7億美元,同比增長5.2%,呈量減額增態(tài)勢。進口8
54、.8萬噸,同比下降15.3%;進口額1.0億美元,同比下降10.9%。貿易順差66.7億美元,同比擴大5.5%。</p><p> 水果:1-12月,出口525.5萬噸,同比增長8.5%;出口額38.3億美元,同比下降9.3%,呈量增額減態(tài)勢。進口230.9萬噸,同比增長36.5%;進口額16.3億美元,同比增長37.0%。貿易順差22.0億美元,同比縮小27.6%。</p><p>
55、?。?)畜產品貿易萎縮,水產品貿易平穩(wěn)</p><p> 畜產品:1-12月,出口額39.1億美元,同比下降10.9%;進口額66.0億美元,同比下降14.6%;貿易逆差26.9億美元,同比縮小19.2%。</p><p> 水產品:1-12月,出口額107.0億美元,同比增長1.1%;進口額52.6億美元,同比下降2.6%;貿易順差為54.4億美元,同比擴大5.0%。</p&g
56、t;<p> 2.2.4 2008年農產品貿易的商品結構</p><p> (1)谷物出口大幅下降,凈出口明顯減少</p><p> 2008年我國出口谷物186.1萬噸,同比下降81.2%;進口154.0萬噸,同比下降1.1%;谷物凈出口32.1萬噸,同比下降96.2%。</p><p> 大米:出口94.7萬噸,同比下降27.4%;進口2
57、8.9萬噸,同比下降38.0%;凈出口65.7萬噸,同比下降21.5%。</p><p> 玉米:出口25.2萬噸,同比下降94.9%;進口4.9萬噸,同比增長39.7%;凈出口20.3萬噸,同比下降95.8%。</p><p> 小麥:出口12.6萬噸,同比下降94.6%;進口3.2萬噸,同比下降61.8%;凈出口9.4萬噸,同比下降95.8%。</p><p&g
58、t; 大麥:進口107.6萬噸,同比增加17.8%;凈進口106.2萬噸,同比增長33.6%。 </p><p> ?。?)棉花進出口同比下降,食糖進出口均呈下降態(tài)勢,果蔬出口增長乏力</p><p> 棉花:2008年出口棉花2.1萬噸,同比下降10.2%;進口218.9萬噸,同比下降16.3%;凈進口216.8萬噸,同比下降16.4%。</p><p>
59、 食糖:2008年食糖出口6.2萬噸,同比下降43.5%;進口78.0萬噸,同比下降34.6%;凈進口71.8萬噸,同比下降33.7%。</p><p> 蔬菜:2008年蔬菜出口819.5萬噸,同比增長0.3%;進口10.4萬噸,同比增長5.1%;凈出口809.1萬噸,同比增長0.2%。</p><p> 水果:2008年水果出口484.1萬噸,同比增長1.4%;進口169.2萬噸,
60、同比增長25.6%;凈出口314.9萬噸,同比下降8.1%。</p><p> ?。?)食用油籽進口增長加快,食用植物油進口小幅下降</p><p> 食用油籽:2008年食用油籽出口118.8萬噸,同比下降7.4%;進口3900.5萬噸,同比增長22.2%,比上年提高13.4個百分點;凈進口3781.7萬噸,同比增長23. 5%。其中,大豆出口48.4萬噸,同比增長2.1%;進口374
61、3. 6萬噸,同比增長21.5%。油菜籽出口55.1噸,同比下降93.5%;進口130.3萬噸,同比增長56.4%。</p><p> 食用植物油:2008年食用植物油出口24.9萬噸,同比增長48.7%;進口817.1萬噸,同比下降2.7%;凈進口792.2萬噸,同比下降3.7%。其中,豆油進口258.6萬噸,同比下降8.4%。棕櫚油進口528.2萬噸,同比增長3.7%。</p><p&g
62、t; ?。?)畜產品逆差增長,水產品順差增長</p><p> 畜產品:2008年畜產品出口額43.9億美元,同比增長8.5%;進口額77.3億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42.2%回落到19.4%;貿易逆差33.3億美元,同比增長37.6%。 </p><p> 水產品:2008年水產品出口額106.1億美元,同比增長8.9%;進口額54.0億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9.7%提高到14.4%
63、;貿易順差為52.1億美元,同比增加3.8%。</p><p> 2.3 農產品貿易的主要地理方向</p><p> 對日韓出口份額下降,自美國和巴西進口份額提高出口情況:農產品主要市場為日本、歐盟、美國、東盟、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和韓國,分別出口76.9億美元、62.7億美元、51.3億美元、45.8億美元、36.3億美元、29.1億美元。其中,對日本和韓國出口同比下降8.1%和12
64、.1%,所占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19.0%和7.8%,較上年分別下降了3.6個百分點和2.0個百分點。對歐盟、美國、東盟出口同比分別增長了16.0%、16.1%和16.0%,所占比重分別為15.5%、12.7%和11.3%,較上年分別提高了0.9、0.7和0.6個百分點。</p><p> 進口情況:農產品主要進口來源地為美國、東盟、巴西、阿根廷和歐盟,分別進口144.2億美元、92.4億美元、82.
65、2億美元、84.1億美元和37.2億美元,同比增幅分別為57.9%、30.2%、89.8%、62.2%和32.5%。與上年相比,2008年我國自東盟和歐盟進口農產品的份額分別下降1.6和0.5個百分點,自美國、巴西和阿根廷進口份額分別增加2.4、3.3和1.7個百分點。同樣可以看出我國進口農產品國家亦相對集中,且有向南北美洲擴大份額,縮減亞洲國家和地區(qū)份額的趨勢,這對于我國進口農產品的安全有極大的影響,也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狀況有著不可忽
66、視的影響。</p><p> 表2-4 2009年農產品出口消費國(地區(qū))總值排位表 單位:億美元</p><p> 數(shù)據(jù)來源:2009年統(tǒng)計年鑒</p><p> 我國目前農產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一些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特別是日本、歐盟、韓國、美國和我國香港一直是我國農產品的主銷市場。2008 年
67、第一季度,我國農產品對亞歐和北美洲的出口額分別為53.4、19.5和12.5億美元,占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57.1%、20.9%和13.4%。農產品出口市場集中度比較高,2007 年市場集中度指標HHI高達69.7%,市場集中度高必然會導致風險的加大,一旦這些國家農產品進口政策或外貿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將極大影響我國總體的農產品出口份額。比如,由于日本實施的“肯定列表制度”,2008 年6 月,我國對日農產品出口5.96 億美元,比2007年同
68、期減少1.31 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了少見的18%。受此影響,2008年6 月當月我國對全球的農產品出口同比下降了1.2%。2009年由于金融危機的加深,日本市場萎靡,一季度我國對日農產品出口19.3 億美元,同比增長3.7%,遠低于同期對全球農產品出口24.6%的增幅。2009年3 月單月,對日農產品出口6.2億美元,同比減少12.4%。</p><p> 3 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評價</p>
69、<p> 評價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不僅僅要觀察我國農產品的出口情況,進口情況也極為重要,進出口的額度變化、商品結構的調整、價格的波動都很重要,這里我們用貿易競爭力指數(shù)作為評價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指標。</p><p> 3.1 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評價指標</p><p> 表3-1 2008~2011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
70、單位:億美元</p><p> 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農業(yè)部網(wǎng)站(http://www.moa.gov.cn/) </p><p> 表中可以明顯看出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總額持續(xù)大幅增長,貿易總額是考察一類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有力數(shù)據(jù)。同時也可以看出農產品在我國總體貿易中所占份額甚小,理應提高。</p><p> 從2008年到2011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持續(xù)擴大,農
71、產品出口疲勢有抬頭之勢,農產品貿易劣勢進一步顯現(xiàn)。我國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在國際市場中極低,而市場占有率是證明競爭力最有力的數(shù)據(jù)。</p><p> 國際市場占有率是衡量一國產品出口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一類市場占有率的穩(wěn)步提高能夠證明該類產品競爭力的增強。</p><p> 此外,貿易競爭力指數(shù),顯性競爭優(yōu)勢,國內農產品種植,流通,加工等行業(yè)的科技含量和產業(yè)分布以及農產品價格都是衡量農產品出
72、口競爭力的重要因素。</p><p> 3.2 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實證分析</p><p> 考量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貿易市場占有率,貿易差額,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以及產業(yè)規(guī)模和科技水平等都應考量進去。</p><p> 3.2.1 貿易市場占有率指標</p><p> 從農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來看,我國不同農產品差別較大,大米,玉米,
73、大豆肉類等農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較低,且總體呈走低的趨勢,冷凍和新鮮蔬菜的市場占有率較高且保持穩(wěn)定。</p><p> 在我國大宗農產品中,多數(shù)農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很低,只有棉花達到了國際市場份額的1.18%,而大豆和小麥均只占國際市場份額的0.01%。從貿易競爭力指數(shù)來看,花生、玉米和大米的競爭力較強,分別為1.00、0.99和0.66,但由于品質原因,其國際市場占有率也很低,大豆和棉花的貿易競爭力指數(shù)為負
74、數(shù),說明這兩類產品的進口量遠遠超過其出口量。顯性競爭優(yōu)勢也是花生、玉米和大米三類產品比較高,這與貿易競爭力指數(shù)的結果是一致的?! ≡谖覈蠛⒘止褪卟水a品中,絲類產品、淡水產品、蔬菜和茶葉有較高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其中絲類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65.66%,而豬肉、牛肉和蛋類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是很低的。我國畜孩林果和蔬菜產品的競爭力總體水平要高過我國大宗農產品的競爭力,各類產品的出口都要遠大于其進口。(數(shù)據(jù)來源于2007年中國海關統(tǒng)計年鑒
75、)</p><p> 3.2.2 貿易差額指標</p><p> 表3-2 2008~2011我國農產品貿易差額情況 單位:億美元</p><p> 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農業(yè)部網(wǎng)站(http://www.moa.gov.cn/) </p><p> 2011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為34
76、1.2億美元,同比擴大47.4%。而在不久前,我國農產品出口第一大省山東公布的數(shù)據(jù)也顯示,山東省進口規(guī)模首次超越出口,出現(xiàn)歷史上的首個貿易“逆差”。</p><p> 大豆食用植物油進口量巨大,主要造成了貿易逆差的擴大。大豆和食用植物油進口數(shù)量繼續(xù)增長,大豆進口突破3000萬噸,進口食用植物油898萬噸。第二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資料指出,2006-2007年度,我國大豆油進口量和消費量分別達到240萬噸和863萬
77、噸,均躍居世界第一。我國豆油、棕櫚油和菜籽油的進口量全部位列世界第一,這三大食用植物油進口總量占全球貿易量的18%,其中豆油進口量占全球豆油貿易總量的24%。</p><p> 近幾年,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逆差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2005年和2006年農產品進出口逆差減小,但是2007年農產品進出口逆差又明顯增加,逆差達到43.5億美元。2008年到2011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持續(xù)擴大。農產品貿易逆差值呈現(xiàn)波動并有增加
78、趨勢。</p><p> 3.2.3 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p><p> 如果用x表示國家j對商品的出口值,用y表示國家j的總出口值,X表示世界上j商品的總出口值,Y表示世界出口總值,則對j國家而言,該商品的顯示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計算公式為: </p><p> RCA(j)=(x/y)/(X/Y)</p><p> 表3-2
79、 2007至2010年全球及我國出口總額 單位:億美元</p><p> 數(shù)據(jù)來源于2010中國農產品出口情況報告</p><p> 表3-3 我國主要農產品RCA指數(shù) </p><p> 數(shù)據(jù)來源于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數(shù)據(jù)庫</p><p> 2007年,
80、中國水產品、蔬菜、干豆、水果、畜產品、糧食出口額分別占全球農產品出口額比重的13.7%、16.7%、12%、4%、2.2%和3%。2007年,全球畜產品、園藝產品、水產品、糧食、油料產品、食糖出口額分別占全球農產品出口額比重的21%、16.1%、9.3%、8.1%、7.6%和1.7%。2007年,全球乳制品、牛羊肉及制品、豬肉及制品、禽肉、動物皮毛出口額分別為560.4億美元、421.2億美元、315.1億美元、210.7億美元和116
81、.3億美元;小麥、玉米和稻谷出口額分別為337.1億美元、214.5億美元和100.8億美元;水產品、蔬菜、水果、花卉和茶葉出口額分別為862.2億美元、606.6億美元、690.8億美元、169.1億和30.6億美</p><p> 2009年,全球乳品、牛羊肉制品、豬肉及制品和禽肉出口額分別為432.7億美元、352億美元、196.3億美元和109.2億美元;小麥、玉米和稻谷出口額分別為221.4億美元、1
82、38.4億美元和89.7億美元;水產品、蔬菜、水果、花卉和茶葉出口額分別為798.2億美元、483.7億美元、476.5億美元、141.5億和37.9億美元。(數(shù)據(jù)來源于《2010中國農產品出口情況報告》)</p><p> 從RCA指標來看,我國小麥和大豆的RCA值從2005年起小于1,小麥和大豆不具有比較優(yōu)勢;玉米雖然國際市場占有率比較高,但RCA值雖大于1并不是很高,玉米出口有一定比較優(yōu)勢,且優(yōu)勢在持續(xù)增
83、強;我國豬肉的出口具有比較優(yōu)勢并但情況波動不大,因為RCA值一直略大于1;我國蔬菜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較高,RCA值保持在2左右,具有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p><p> 3.2.4 產業(yè)規(guī)模和科技水平對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影響</p><p> 我國國內農業(yè)生產加工過程中科技水平低,科研滯后,生產工藝落后的情況普遍。較美國,荷蘭,法國等農業(yè)出口大國相比差距很大。</p>&l
84、t;p> 以豬肉出口為例,2009年,我國豬肉產量為4891萬噸,比上年增長5.8%。我國豬肉產量約占世界豬肉產量的50%,但在世界出口排名中,中國排在前十位豬肉出口大國之外。丹麥、德國、荷蘭、美國、加拿大分列世界豬肉出口前5位。歐、美、加生豬生產標準高,貿易地位不斷上升,出口競爭力強,在國際貿易中居于主導地位。巴西豬肉價廉物美,不斷開拓除美歐以外的市場,尤其以開拓俄羅斯市場較為成功。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但由于質量安全水
85、平方面的劣勢,只能出口到一些賣價較為低廉的國家和地區(qū)。</p><p> 2006年,美國豬肉出口量占世界的25%,主要出口到日本、中國香港、墨西哥、俄羅斯和中國內地市場。美國豬肉的質量較好,而美元貶值提高了美國豬肉的出口競爭力,再加上國內飼料資源豐富,美國在世界豬肉市場是有力的競爭者。</p><p> 據(jù)有關專家研究,豬肉出口國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豬群健康(用OIE無病區(qū)認證表示)、豬肉
86、質量安全(用TTA表示)競爭力、豬肉生產成本三個方面。中國目前尚沒有加入OIE,也沒有得到OIE的無病區(qū)認可;豬肉的生產成本低于歐盟國家,但高于巴西、美國和加拿大,在豬肉質量管理控制上相比發(fā)達國家仍存在很大差距。總體看,中國在國際豬肉市場上處于弱勢的競爭地位。</p><p> 我國生豬養(yǎng)殖、屠宰、加工仍是小農式的分散經(jīng)營,養(yǎng)豬方式仍以傳統(tǒng)的農戶散養(yǎng)為主,占全國飼養(yǎng)總量的70%~75%。分散養(yǎng)殖導致豬肉產品缺少
87、相應的規(guī)范,質量控制難度大,飼養(yǎng)技術差,經(jīng)濟效益低。養(yǎng)殖戶為追求穩(wěn)產高產而忽視畜禽衛(wèi)生質量,濫用抗生素、激素等藥物,缺乏提高肉品質量、因此產品難以打入國際市場。</p><p> 目前,發(fā)達國家的養(yǎng)豬業(yè)已基本實現(xiàn)生產流程工廠化、自動化,豬肉產品標準化。而我國養(yǎng)豬企業(yè)除大中型企業(yè)能運用現(xiàn)代畜牧科技和計算機技術進行生產管理外大部分養(yǎng)豬場工藝技術落后,生產水平低下,豬的單產水平較低。我國豬的出欄率為120%左右出欄率
88、,先進國家為190%左右;我國豬的瘦肉率為55%左右,先進國家為65%以上。我國養(yǎng)豬存在著對畜禽疫病控制能力不強的問題,特別是在疫病監(jiān)測、診斷、預防、撲滅等環(huán)節(jié)上設施簡陋、技術落后。高密度的飼養(yǎng)方式導致豬的免疫力下降,疫病時常發(fā)生。我國養(yǎng)豬業(yè)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也十分突出,同時生產豬肉的成本呈上升的趨勢,養(yǎng)殖利潤不斷減少,打擊了農戶養(yǎng)豬的積極性。養(yǎng)豬成本中飼料成本約占70%,玉米和豆粕的價格上漲導致養(yǎng)豬無利可圖。</p><
89、;p> 我國活豬出口主要在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qū),凍豬肉的市場主要是俄羅斯和中國香港等地,豬肉加工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東盟國家。主要出口品種是凍豬肉和豬肉加工品,鮮豬肉出口很少。</p><p> 2009年,我國出口活豬、豬肉及豬副產品合計8億美元,比上年下降8.1%。其中出口活豬3.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3.8%;出口凍豬肉2.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7%;出口豬肉制品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8%。<
90、;/p><p> 我國活豬主要供往香港及澳門,凍豬肉主要出口到給香港、朝鮮、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及地區(qū),豬肉制品主要出口到給日本、香港、澳門等國家及地區(qū)。目前中國正在努力開拓臨近的東盟豬肉市場,這些國家對豬肉出口價格比較關注,因此開拓這些國家豬肉市場除質量安全保證外,主要靠價格優(yōu)勢。但對近鄰的日本、韓國市場的豬肉出口量則取決于中國生豬疫病預防措施和豬肉加工的質量安全控制的水平。中國東北地區(qū)與俄羅斯、韓國緊密相鄰,具有
91、地理區(qū)位和交通便利優(yōu)勢,東北又是中國的糧倉,玉米、豆類及青粗飼料十分豐富,豬肉生產成本低,而俄羅斯、韓國對優(yōu)質豬肉需求增加,國內生產不能滿足需求。只有達到國際標準,才能創(chuàng)造我國豬肉出口的國際通行證,這需要在建設我國豬肉出口基地、加強豬場的生豬疫病預防和控制、加強豬肉加工廠的質量衛(wèi)生控制等方面付出很大的努力[6]。</p><p> 3.3 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綜合評估</p><p>
92、 總的來說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亟待提高,產業(yè)標準有待完善,科技水平及應用能力有待加強,競爭意識需國際化、市場化。</p><p> 我國的農產品出口有大致以下幾個特點:</p><p> (1)出口規(guī)模穩(wěn)中有升,貿易排名位居世界第五。2002-2010年,中國農產品出口額年均增速達11.7%。根據(jù)世界貿易組織的統(tǒng)計,2008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我國為水產品出口第一大國
93、,占世界水產品出口總額的12%。我大蒜、花生、烤鰻、蘋果汁、香菇、蜂蜜、腸衣等農產品的出口量均位居世界前茅[7]。</p><p> (2)出口競爭力有所提高,但產業(yè)基礎依然薄弱。2005年,我國農產品出口企業(yè)中,年出口金額1000萬美元以上有523家,到2010年達到了1102家,增長了1.1倍。但與美國、巴西等農業(yè)強國相比,我國農業(yè)產業(yè)化發(fā)展水平還存在很大差距。年出口額100萬美元以下的企業(yè)仍占我出口企業(yè)總
94、數(shù)的70%以上。出口農產品技術含量低、自主品牌少,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p><p> (3)農產品出口所占國際份額依舊很低,且總體有下降趨勢,其中谷物等糧食作物市場占有率明顯下降,進口缺口日益升高。果蔬菜等經(jīng)濟作物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日益提高,但上升有限。</p><p> ?。?)農產品出口的產品集中度和市場集中度都比較高??傮w看,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產品集中度和市場集中度都比較高。201
95、0年,中國蔬菜對前5大出口國家的依存度約為45%,水果對前5大出口國家的依存度約為53%,原料類水產品對前5大出口國家的依存度約為62%,蜂蜜對前5大出口國家的依存度約為74%。這些農產品一旦在某個主要出口市場遭遇藥物殘留、衛(wèi)生檢疫等SPS措施,往往會引起連鎖反應,給出口企業(yè)帶來較大的損失及市場風險。前十個出口目的國和地區(qū)的出口額占中國農產品總出口額的比重由1995年的81%已經(jīng)下降到2010年的65.5%,但仍占較大的比重[9]。日本
96、市場的重要性下降,美國市場的重要性上升。2010年,中國十大出口目的國或地區(qū)依次是: 日本、美國、中國香港、韓國、印尼、德國、馬來西亞、俄羅斯、越南和泰國。日本是中國農產品第一大出口去向地,2002-2010年,中國對日本出口農產品年平均增長率只有5.4%,低于中國對全球農產品出口年均增速6.3個百分點。中國對日農產品出口占中國對全球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從1995年的三分之一以上降低到2010年的18.7%。加入WTO以前,中國香港一直
97、是內地農</p><p> (5)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為主要出口產品。過去十多年,整個農產品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和中國農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是相符的。2010年,水產品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畜禽產品三大類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分別占農產品出口總額比重的27.1%、32.1%和5%,三者合計為64.2%。2010年,畜禽產品出口額為24.4億美元,在農產品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由2002的7.5%左右下降為5%。水產品出口基本呈
98、穩(wěn)定增長態(tài)勢,2010年,水產品及其制品出口額為132.3億美元,水產品出口正在克服國際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阻力,繼續(xù)保持增長。蔬菜水果及其制品出口在加入WTO后增長迅速,所占農產品出口總額比重由2002年的23.3%增長到2010年的32.1%。2010年,蔬菜、水果及其制品出口額為157億美元,超過水產品,成為出口的第一大類農產品。糧食的出口很不穩(wěn)定,2010年,糧食出口僅占農產品出口總額1.1%。從單項產品來觀察,2010年出口金額排
99、在前幾位的產品是:凍魚和凍魚片、大蒜、蘋果、蘋果汁、小蝦及對蝦、番茄醬罐頭、腸衣、豆粕、墨魚及魷魚、干蕓豆等[10]。</p><p> 4 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發(fā)展現(xiàn)狀</p><p> 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大致上仍然處于疲敝狀態(tài),農產品的產品附加值低,處于產業(yè)鏈的低端,定價權喪失。且質量多受人質疑,于長期發(fā)展不利。受農業(yè)科學技術水平及推廣程度的影響,我國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與不少發(fā)
100、達國家差距較大,亟待提高。</p><p> 4.1 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存在的優(yōu)勢</p><p> 2002-2010年,中國農產品出口額年均增速達11.7%。根據(jù)世界貿易組織的統(tǒng)計,2008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我國為水產品出口第一大國,占世界水產品出口總額的12%。我大蒜、花生、烤鰻、蘋果汁、香菇、蜂蜜、腸衣等農產品的出口量均位居世界前茅[10]。</p
101、><p> (1)勞動力優(yōu)勢。我國依然是農業(yè)人口大國,農業(yè)人力資源豐富,7億多農業(yè)人口對農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p><p> (2)自然資源總量大,總量大對于形成規(guī)模經(jīng)濟是極為關鍵的必要條件,耕地,水力,林業(yè)等資源總量均為世界前列。</p><p> (3)市場潛力巨大,我國農業(y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均有待開發(fā),產業(yè)鏈有待于繼續(xù)深化。我國農產品出口多集中于
102、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歐洲東盟亞非等其他市場亟待于開拓發(fā)展。</p><p> 4.2 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存在的劣勢</p><p> 目前,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較美、加等發(fā)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大力提高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是發(fā)展農業(yè),提高貿易產品機構的迫切要求,在增強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方面,我國目前還存在著如下的不利因素。</p><p> 4.2.1 自然
103、資源人均占有量較低</p><p> 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低下。農業(yè)的特點決定了自然資源的豐歉是一國農業(yè)競爭優(yōu)勢的基礎條件。我國有初級要素的優(yōu)勢,如自然資源豐富。在資源和農產品總量上,我國農業(yè)在世界上占絕對優(yōu)勢,但由于人口眾多,我國人均耕地面積為0. 1 公頃,人均水資源為2 296 m3 ,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2. 37 %和25 %[2 ] ,而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鹽堿化及工業(yè)“三廢”嚴重,
104、 生態(tài)環(huán)境呈現(xiàn)惡化的趨勢, 這些將嚴重影響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11]。</p><p> 4.2.2 農業(yè)科技水平落后</p><p> 科技發(fā)展滯后,農業(yè)勞動生產率低下。我國是農業(yè)大國,更是“農民大國”,我國農業(yè)勞動力資源從數(shù)量上十分富余,據(jù)統(tǒng)計我國農業(yè)部門的從業(yè)人員占全部就業(yè)人數(shù)的49%以上,但是由于受農業(yè)科技水平不高和農業(yè)科技貢獻率低(我國農業(yè)科技成果的貢獻率為30 %左右,而發(fā)達
105、國家在70%~80%以上 ) 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勞動生產率極為低下。我國每個勞動力年均生產的谷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0%,巴西的1/2 ,美國的1/84。我國長期以來缺乏專門從事農產品生產和貿易等方面的高級專業(yè)人才,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我國農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農業(yè)科研滯后,科技含量低。農業(yè)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大生產機器的運用及普及和籽種農資的優(yōu)良化。這都需依靠農業(yè)科學技術的大幅提升,我國農業(yè)中科技的貢獻度還遠遠低于發(fā)達國家,甚至低于部分發(fā)
106、展中國家[12]</p><p> 4.2.3 農業(yè)基礎設施不完善</p><p> 農業(yè)基礎設施薄弱。長期以來我國的宏觀經(jīng)濟政策一直向工業(yè)建設傾斜,是以剝奪農業(yè)為國家工業(yè)化提供了巨額積累,從而導致目前我國農業(yè)生產基礎薄弱。</p><p> 4.2.4 轉變農業(yè)貿易增長方式面臨諸多問題</p><p> 當前轉變農產品外貿增長方
107、式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很多,整體的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和結構對農業(yè)及農產品外貿影響最大,目前的產業(yè)結構對我國農產品出口即提供了便利,同時也帶來了極大地挑戰(zhàn)和阻礙,究其論之,無外乎以下幾點。</p><p> 第一,內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較大變化,短期內面臨嚴峻挑戰(zhàn)。入世以來,我農產品企業(yè)抓住了發(fā)展的戰(zhàn)略機遇期,農產品貿易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從外部環(huán)境看,農產品出口不再面臨“高通脹、高增長”的國際經(jīng)濟環(huán)境,國際貿易摩擦日趨頻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我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問題研究.pdf
-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提升研究[畢業(yè)論文]
- 中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分析
- 農產品出口畢業(yè)論文
- 中國對日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分析.pdf
- 浙江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提升研究[開題報告]
- 提升湖南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 湖北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pdf
- 提升湖南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 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優(yōu)勢和競爭力分析
- 寧波水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畢業(yè)論文】
- 關于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的文獻綜述[文獻綜述]
- 浙江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分析【畢業(yè)論文】
- 江蘇光伏產品出口競爭力分析【畢業(yè)論文】
- 浙江機電產品出口競爭力分析【畢業(yè)論文】
- 浙江水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畢業(yè)論文】
- 我國汽配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pdf
- 中國主要農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研究.pdf
- 海寧市皮革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畢業(yè)論文】
- 江、浙農產品出口競爭優(yōu)勢的比較分析【畢業(yè)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