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課程設計--某民用建筑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單向板肋形樓蓋</b></p><p><b>  設計計算書</b></p><p><b>  設計者: </b></p><p><b>  學 號:</b></p><p><b>  班 級:</

2、b></p><p>  2012年12 月 20日</p><p>  一.某民用建筑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任務書</p><p>  1.設計任務:某民用建筑樓蓋設計</p><p><b>  2.設計條件:</b></p><p>  某多層民用建筑平面尺寸如下圖所示,采用磚混結構,樓蓋

3、要求采用單向板肋形樓蓋。墻厚370mm,中柱為鋼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為 。</p><p>  樓蓋面層具體做法:</p><p>  B類, 20mm水泥砂漿找平面層;混凝土板底20mm厚混合砂漿抹灰。</p><p><b>  材料選用:</b></p><p>  II類, C30混凝土,梁內(nèi)受力縱向鋼筋為

4、HRB400級,板筋、箍筋采用HPB300級。</p><p>  樓面可變荷載標準值:4.5</p><p>  框架主梁跨度 :(邊7.3)7.5m</p><p>  3.樓蓋的平面結構布置:</p><p>  主梁沿橫向布置,次梁沿縱向布置。主梁跨度為7.5 m(邊7.3),次梁跨度為6.3 m(邊6.2);主梁每跨布置兩根次梁,板

5、跨度為7.5/3 =2.5 m。</p><p>  條件圖:(僅供參考)</p><p>  按高跨比條件,當時,滿足剛度要求,可不驗算撓度。對于民用建筑的樓蓋板,要求 ,取板厚。</p><p>  次梁的截面高度應滿足,取h=500mm;則 b=200mm</p><p>  主梁的截面高度應該滿足,取h=650mm;則 b=300mm

6、</p><p><b>  滿足。</b></p><p>  二.某民用建筑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計算書</p><p><b>  板的設計</b></p><p><b>  1.荷載</b></p><p><b>  板的永久荷載標準值

7、</b></p><p>  20mm水泥砂漿找平面層: </p><p>  90mm 鋼筋混凝土板: </p><p>  20mm厚混合砂漿抹灰: </p><p>  小計: </p><p>

8、;  板的可變荷載標準值: </p><p>  永久荷載設計值: (永久荷載系數(shù)取1.2)</p><p>  可變荷載設計值: (因為q大于4,可變荷載系數(shù)取1.3)</p><p>  荷載總設計值: </p><p><b>  計算簡圖</b&

9、gt;</p><p>  板按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計算。次梁截面200x500mm,則板的計算跨度:</p><p>  小于10% ,所以可視為等跨。</p><p>  取1M寬板作為計算單元,對于跨數(shù)超過五跨的等截面連續(xù)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過10%時,均可按五跨等跨度連續(xù)板計算,簡圖如圖所示:</p><p><b> 

10、 3.彎矩設計值</b></p><p>  不考慮板拱作用截面彎矩的折減。由下表查得,板的彎矩系數(shù)a;</p><p><b>  故:</b></p><p>  4.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p><p>  根據(jù)設計資料,建筑環(huán)境類別為一類,C30混凝土,則板的最小保護厚度C=15mm.假定縱向鋼筋直徑

11、d為10mm,板厚90mm,則截面有效高度。</p><p>  板寬b=1000mm。</p><p> ?。ㄗⅲ菏÷粤宋醋钚∨浣盥实挠嬎悖?lt;/p><p>  計算結果表明,支座的ξ小于0.35,符合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原則;As/bh=229/(1000*90)=2.5%,此值大于最小配筋率0.45ft/fy=2.4%,同時大于2%,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p

12、><p><b>  二 . 次梁的設計</b></p><p><b>  1.荷載</b></p><p><b>  次梁永久荷載設計值</b></p><p>  板傳來的永久荷載: </p><p>  次梁的自重: &

13、lt;/p><p>  次梁的粉刷: </p><p>  小計: </p><p>  可變荷載設計值: </p><p>  總計: </p><p>

14、<b>  計算簡圖</b></p><p>  按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計算,主梁截面300x650mm。則計算跨度:</p><p><b>  邊跨: mm</b></p><p>  中跨: 可按等跨連續(xù)梁計算,次梁的計算簡圖:3.內(nèi)力計算</p><p>  由可計算出、、、,

15、計算結果如下表:</p><p>  由可計算出、、、,計算結果如下表:</p><p><b>  4.承載力計算</b></p><p>  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p><p>  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時,跨內(nèi)按T形截面計算,翼緣跨度(省略三個公式取最小值計算) 根據(jù)設計資料,建筑環(huán)境類

16、別為一類,C30混凝土,則梁的最小保護厚度C=20mm.假定箍筋鋼筋直徑d為10mm,縱向鋼筋直徑20mm,則截面有效高度。</p><p> ?。?)驗證是否為第一類T形截面:</p><p>  計算所得值大于中跨及邊跨跨中最大彎矩值,所以按第一類T形截面計算。</p><p>  ⑶、次梁正截面承載力計算見下表:</p><p>  計

17、算結果表明,支座的ξ小于0.35,符合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原則;As/bh=402/(200*500)=0.4%,此值大于最小配筋率0.45ft/fy=0.18%,同時大于0.2%,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p><p>  5.斜截面受剪承載力</p><p> ?。?)截面尺寸的復核</p><p><b>  箍筋計算</b></p>

18、<p><b>  需要配置箍筋</b></p><p>  其數(shù)值過小直接選用最小直徑的箍筋6雙肢箍筋,則,按箍筋構造要求。</p><p>  (3)最小配筋率驗算</p><p><b>  三 . 主梁的設計</b></p><p><b>  1.荷載</b&

19、gt;</p><p><b>  主梁永久荷載設計值</b></p><p>  次梁傳來的永久荷載: </p><p>  主梁的自重(含粉刷): </p><p>  小計: </p><p>  可變荷載設計值:

20、 </p><p><b>  2.計算簡圖</b></p><p>  主梁按彈性理論計算,因主梁的線剛度與柱線剛度之比大于5,豎向荷載下主梁內(nèi)力近似按連續(xù)梁計算,按彈性理論設計,計算跨度取支撐中心線之間的距離。中</p><p><b>  邊跨計算:</b></p>

21、<p><b>  中跨計算:</b></p><p>  因為,可按等跨計算。</p><p>  3.內(nèi)力設計值及包絡圖</p><p><b>  彎矩設計值</b></p><p>  其中,可由書中表查取,L為計算跨度,對于B支座,計算跨度可取相鄰兩跨的平均值。</p>

22、;<p>  2)、剪力設計值:,其中,可由書中表查可知。</p><p><b>  主梁彎矩計算</b></p><p>  2)、剪力設計值:,其中,可由書中表查可知。</p><p><b>  4)彎矩包絡圖</b></p><p>  1.第1,3跨有可變荷載,第2跨沒有可

23、變荷載</p><p>  由上表可知,支座B和C的彎矩值近似相等為:為方便計算,可視為相等</p><p>  在第一跨內(nèi),以支座彎矩Ma,Mb的連線為基線,做G,Q的簡支梁彎矩圖,得第一個集中荷載和第二個集中荷載作用點彎矩值分別為:</p><p>  在第二跨內(nèi),以支座彎矩Mc,Mb的連線為基線,做G,Q的簡支梁彎矩圖,得集中荷載作用點彎矩值為:</p&

24、gt;<p>  2.第1,2跨有可變荷載,第2跨沒有可變荷載 </p><p>  在第一跨內(nèi),以支座彎矩Ma,Mb=-383.74kN.m的連線為基線,做G,Q的簡支梁彎矩圖,得第一個集中荷載和第二個集中荷載作用點彎矩值分別為:</p><p>  在第二跨內(nèi),以支座彎矩Mc=-237.52kN.m,Mb的連線為基線,做G,Q的簡支梁彎矩圖,得第一個集中荷載和第二個集中荷

25、載作用點彎矩值分別為:</p><p>  3.第1,3跨沒有有可變荷載,第2跨有可變荷載</p><p>  由上表可知,支座B和C的彎矩值近似相等為:為方便計算,可視為相等</p><p>  在第一跨內(nèi),以支座彎矩Ma,Mb的連線為基線,做G,Q的簡支梁彎矩圖,得第一個集中荷載和第二個集中荷載作用點彎矩值分別為:</p><p>  在

26、第二跨內(nèi),以支座彎矩Mc,Mb的連線為基線,做G,Q的簡支梁彎矩圖,得集中荷載作用點彎矩值為:</p><p><b>  4.承載力計算</b></p><p>  1)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p><p>  跨內(nèi)按T形截面計算,因跨內(nèi)設有間距小于主梁間距的次梁,翼緣跨度按 </p><p>  根據(jù)設計資料查表得板

27、混凝土保護層厚度15mm,板上部縱筋10mm,次梁上部縱筋16mm.</p><p>  假定主梁上部縱筋直徑25mm,則。</p><p>  驗算是否為第一類T形截面:</p><p>  其值大于邊跨跨中和中跨跨中的彎矩設計值,為第一類T形截面。</p><p>  縱向受力鋼筋除B支座截面: </p><p>

28、  正截面彎矩設計值過程列于下表:</p><p>  主梁縱向鋼筋切斷按彎矩包絡圖確定。</p><p>  2)斜截面承載力計算</p><p>  (1)截面尺寸的復核</p><p><b>  箍筋計算</b></p><p><b>  需要配置箍筋</b><

29、;/p><p><b>  按箍筋構造要求。</b></p><p>  則選用8-200雙肢箍筋。</p><p>  (3)最小配筋率驗算</p><p>  5.次梁兩側附加橫向鋼筋計算</p><p>  次梁傳來的集中力,附加箍筋的布置范圍。取附加8-200雙肢箍筋,則可布置900/200+

30、1=6排,次梁兩側各布置3排。則。</p><p>  因主梁的腹板高度大于450mm,需在梁側設置縱向構造鋼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小于腹板面積的0.1%,且其間距不大于200mm。現(xiàn)每側配214,</p><p>  308/(300*597)=0.17%>0.1%,滿足要求</p><p><b>  三.施工說明</b>&

31、lt;/p><p>  本工程設計使用年限50年,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環(huán)境類別為一類。</p><p><b>  采用下列規(guī)范;</b></p><p>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p><p>  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p><p>

32、;  3. 荷載取值:樓面可變荷載標準值4.5kN/m2。</p><p>  4.混凝土強度等級C30梁內(nèi)受力縱向鋼筋為HRB400級,用表示。板筋、箍筋采用HPB300級,用表示。</p><p>  5. 板縱向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15mm,梁最外層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20mm。</p><p>  附圖1、平面結構布置圖</p><p

33、>  結構平面設計圖見附圖1,圖中柱,主梁,次梁,板的代碼分別用Z,KL,L和B表示,主,次梁的跨數(shù)寫在括號內(nèi)。</p><p><b>  附圖2、板的配筋圖</b></p><p>  板配筋采用分離式,版面鋼筋從支座邊伸出長度。</p><p>  附圖3、次梁的配筋圖</p><p>  次梁支座截面上部鋼

34、筋的第一批切斷點要求離支座邊 現(xiàn)取1550mm;切斷面積要求小于總面積的二分之一,B支座切斷116,201/603=0.33<0.5,C支座切斷114,153.9/461=0.33<0.5,均滿足要求。若B支座切斷第二批,則只能切斷116,但所切斷面積已超過1/4。所以無需切斷第二批鋼筋。端支座上部鋼筋伸入磚墻長度。下部縱向鋼筋在中間支座的錨固長度</p><p><b>  附圖4、主梁配

35、筋圖</b></p><p>  主梁縱向鋼筋的彎起和切斷需要包絡圖確定。底部縱向鋼筋全部伸入支座,不配置彎起鋼筋,所以僅需確定B支座上部鋼筋的切斷點。截取負彎矩的包絡圖.將B支座的4,5,6號鋼筋按鋼筋面積確定抵抗彎矩,如4號鋼筋抵抗彎矩為982/1964x347.73=173.87kN*m。鋼筋的充分利用點和不需要點的位置可按幾何關系求得。第一批擬截斷5號鋼筋,因截斷點位于受拉區(qū),離該鋼筋充分利用

36、點的距離應大于;截斷點離該鋼筋不需要點的距離應大于和。5號鋼筋截斷點離B支座中心線的距離:按第一個條件時2070.9+77.36=2149=2150mm;按第二個條件時776+488.68=1265mm;由第一個條件控制。 6號鋼筋同理可得。</p><p>  主梁的計算簡圖取為連續(xù)梁,忽略了柱對主梁彎矩轉(zhuǎn)動的約束作用,梁柱的線剛比越大,這種約束就越小。內(nèi)支座因節(jié)點不平衡彎矩較小,約束作用較小,可忽略;邊支座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