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前言 </b></p><p> 液壓傳動是用液體作為工作介質來傳遞能量和進行控制的傳動方式。液壓傳動和氣壓傳動稱為流體傳動,是根據(jù)17世紀帕斯卡提出的液體靜壓力傳動原理而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是工農業(yè)生產中廣為應用的一門技術。如今,流體傳動技術水平的高低已成為一個國家工業(yè)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p><p><b> 目
2、錄</b></p><p> 1.1 課程設計的目的 3</p><p> 1.2 課程設計的要求 3</p><p> 1.3 課程設計題目描述和要求
3、 3</p><p> 1.4 設計內容及步驟 4</p><p> 2. 液壓系統(tǒng)設計計算 5</p><p&
4、gt; 2.1 設計要求及工況分析 5 2.1.1 工況分析 5</p><p> 2.1.2確定液壓系統(tǒng)方案 7</p><
5、;p> 2.2 確定液壓系統(tǒng)主要參數(shù) 8</p><p> 2.2.1初選液壓缸工作壓力 8</p><p> 2.2.2計算液壓缸主要尺寸
6、 10</p><p> 2.3 擬定液壓系統(tǒng)原理圖 13</p><p> 2.3.1 選擇基本回路 13</p><p> 2.3.2 組成液壓系統(tǒng)
7、 14</p><p> 2.4 計算和選擇液壓件 15</p><p> 2.4.1 確定液壓泵的規(guī)格和電動機功率 16</p><p> 2.
8、4.2 確定其它元件及輔件 16</p><p> 2.5選擇閥類元件及輔助元件 18</p><p> 2.5.1液壓系統(tǒng)發(fā)熱與升溫的驗算 18 </p
9、><p> 3.總結 19</p><p> 4.致謝 20</p><p> 5.參考文獻
10、 20</p><p><b> 1.概述</b></p><p> 1.1 課程設計的目的</p><p> 本課程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的主要專業(yè)基礎課和必修課,是在完成《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理論教學以后所進行的重要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本課程的學習目的在于使學生綜合運用
11、《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及其它先修課程的理論知識和生產實際知識,進行液壓傳動的設計實踐,使理論知識和生產實際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這些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加深和擴展。通過設計實際訓練,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的學習、畢業(yè)設計及解決工程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課程設計報告書概括性的介紹了設計過程,對設計中各部分內容作了重點的說明、分析、論證和必要的計算,系統(tǒng)性整理、表達了設計過程中涉及到的專業(yè)知識和基本要求,有條理的表達了自己對本課程設計的闡述。<
12、;/p><p> 1.2 課程設計的要求</p><p> (1)液壓傳動課程設計是一項全面的設計訓練,它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也可以為以后的設計工作打好基礎。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嚴肅認真,刻苦鉆研,一絲不茍,精益求精。</p><p> (2)液壓傳動課程設計應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教師的指導作用是指明設計思路,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解答疑難問題,按設計進度進行
13、階段審查,學生必須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問題,而不應被動地依賴教師查資料、給數(shù)據(jù)、定方案。</p><p> (3)設計中要正確處理參考已有資料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任何設計都不能憑空想象出來,利用已有資料可以避免許多重復工作,加快設計進程,同時也是提高設計質量的保證。另外任何新的設計任務又總有其特定的設計要求和具體工作條件,因而不能盲目地抄襲資料,必須具體分析,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p><p>
14、; (4)學生應按設計進程要求保質保量的完成設計任務。</p><p> 1.3課程設計題目描述和要求</p><p> 設計一臺用成型銑刀加工的液壓專用銑床,要求機床工作臺上一次可安裝兩只工件,并能同時加工。工件的上料、卸料由手工完成,工件的夾緊及工作臺進給由液壓系統(tǒng)完成。機床的工作循環(huán)為:手工上料—工件自動夾緊—工作臺快進—銑削進給(工進)—工作臺快退—夾具松開—手工卸料。<
15、;/p><p> 對液壓系統(tǒng)的具體參數(shù)要求:運動部件總重G=23000N,切削力Fw=15000N;快進行程l1=300mm,工進行程l2=80mm;快進、快退速度v1=v3=5m/min,工進速度v2=100~600mm/min,啟動時間Δt=0.5s;夾緊力Fj=3000N,行程lj=15mm,夾緊時間Δtj=1s。工作臺導軌采用平導軌,導軌間靜摩擦系數(shù) fs=0.2,動摩擦系數(shù)fd=0.1,要求工作臺能在任意
16、位置上停留。 </p><p><b> 設計任務:</b></p><p> ?。?)確定執(zhí)行元件(液壓缸)的主要結構尺寸(D、d等)</p><p> (2)確定系統(tǒng)的主要參數(shù);</p><p> ?。?)選擇各類元件及輔件的形式和規(guī)格,列出元件明細表;</p><p> (4)繪制正式
17、液壓系統(tǒng)圖</p><p> 1.4 設計內容及步驟</p><p> 閱讀、研究設計任務書,明確設計內容和要求,了解原始數(shù)據(jù)和工作條件; </p><p> 收集有關資料并進一步熟悉課題。</p><p> (3)明確設計要求進行工況分析;</p><p> (4)確定液壓系統(tǒng)主要參數(shù);</p>
18、;<p> (5)擬定液壓系統(tǒng)原理圖;</p><p> (6)計算和選擇液壓件;</p><p> (7)驗算液壓系統(tǒng)性能;</p><p> (8)選擇各類元件及輔件的形式和規(guī)格,列出元件明細表;</p><p> (9)繪制正式的液壓原理圖。</p><p> 2. 液壓系統(tǒng)設計計算&l
19、t;/p><p> 設計參數(shù)如下: </p><p> 工作臺液壓缸負載力(KN):FL=2.2KN</p><p> 工作臺液壓缸移動件重力(KN):G=3.
20、5KN </p><p> 工作臺快進、快退速度(m/min):V1=V3=5.5m/min</p><p> 工作臺工進速度(mm/min):V2 =55mm/min </p>
21、<p> 工作臺液壓缸快進行程(mm):L1 =450mm </p><p> 工作臺液壓缸工進行程(mm):L2 =80mm </p><p> 工作臺啟動時間(S):t=0.5s </p><p
22、> 夾緊液壓缸負載力(KN):FC=4.8KN</p><p> 夾緊液壓缸負移動件重力(N):GC=30N </p><p> 夾緊液壓缸行程(mm):LC=10mm</p><p> 夾緊液壓缸運動時間(S):tC=1s</p><p> 導軌面靜摩擦系數(shù):μC=0.2</p><p>
23、 導軌面動摩擦系數(shù):μd=0.1</p><p> 2.1設計要求及工況分析</p><p> 2.1.1 工況分析</p><p> 液壓系統(tǒng)的工況分析是指對液壓執(zhí)行元件進行運動分析和負載分析,目的是查明每個執(zhí)行元件在各自工作過程中的流量、壓力、功率的變化規(guī)律,作為擬定液壓系統(tǒng)方案,確定系統(tǒng)主要參數(shù)(壓力和流量)的依據(jù)。</p><p&g
24、t;<b> 負載分析:</b></p><p><b> A)夾緊缸</b></p><p><b> 工作負載:</b></p><p> 由于夾緊缸的工作對于系統(tǒng)的整體操作的影響不是很高,所以在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中把夾緊缸的工作過程簡化為全程的勻速直線運動,所以不考慮夾緊缸的慣性負載等一些其
25、他的因素。</p><p><b> B)工作臺液壓缸</b></p><p> 1、工作負載 工作負載極為切削阻力FL=28KN。</p><p> 2、摩擦負載 摩擦負載即為導軌的摩擦阻力:</p><p><b> (1)靜摩擦阻力</b></p><p>
26、<b> (2)動摩擦阻力</b></p><p><b> 慣性負載</b></p><p><b> 運動時間</b></p><p><b> 快進 </b></p><p><b> 工進 </b>&l
27、t;/p><p><b> 快退 </b></p><p> 假設液壓缸的機械效率,得出液壓缸在各工作階段的負載和推力,如表1所示。 </p><p> 表1 液壓缸各階段的負載和推力 </p><p> 2.1.2確定液壓系統(tǒng)方案</p><p><b> A、回路方式的選
28、擇</b></p><p> 一般選用開式回路,即執(zhí)行元件的排油回油箱,油液經過沉淀、冷卻后再進入液壓泵的進口。</p><p> 由于銑床的輸出參數(shù)要求高精度控制,因此應對輸出量進行檢測然后反饋控制液壓系統(tǒng)的壓力和流量,即構成系統(tǒng)的大閉環(huán)控制。</p><p><b> B、液壓介質的選擇</b></p>&l
29、t;p> 普通液壓系統(tǒng)選用礦物油型液壓油作為工作介質,其中室內液壓設備多選用氣輪機油和普通液壓油;室外液壓設備則應選用抗磨液壓油或低凝液壓油。對某些熱加工設備或井下液壓系統(tǒng),應選用耐燃介質,如磷酸酯液、水-乙二醇、乳化液等。由于本課程是在室內進行加工,所以應選用氣輪機油和普通液壓油</p><p> 待介質選定后,在設計和選用液壓元件時應考慮它們與所選介質的相容性和耐腐蝕性。</p>&l
30、t;p> C、分析液壓系統(tǒng)工況初定系統(tǒng)壓力范圍</p><p> 對液壓系統(tǒng)各執(zhí)行元件整個工作循環(huán)的速度、負載變化規(guī)律(如負載速度譜)進行分析,確定各執(zhí)行元件的最大負載,最低和最高運動速度,工作行程及最大行程,列表備用。</p><p> 液壓系統(tǒng)的壓力即泵的出口壓力與液壓設備的工作環(huán)境、負載精度要求等有關,常用的液壓系統(tǒng)的壓力推薦值可參閱有關手冊。</p>&l
31、t;p><b> D、執(zhí)行元件的選擇</b></p><p> (1)用于實現(xiàn)連續(xù)的回轉運動,選用液壓馬達。若轉速高于500 r/min,可直接選用高速液壓馬達,如齒輪馬達、雙作用葉片馬 達和軸向柱塞馬達,其中軸向柱塞馬達又分為定量馬達和變量馬達。若轉速低于500 r/min,可選用低速液壓馬達或高速液壓馬達等機械減速裝置。</p><p> (2)要求機
32、床工作臺上一次可安裝兩只工件,并能同時加工,因此選用雙向工作進給,且雙向輸出的力、速度相等,應選用雙伸縮桿活塞缸</p><p><b> E、液壓泵類型選擇</b></p><p> 考慮到流量突變時液壓沖擊較大,工作平穩(wěn)性差,且可雙泵同時向液壓缸供油實現(xiàn)快速運動,最后確定選用雙聯(lián)葉片泵</p><p> (2)液壓系統(tǒng)有多個執(zhí)行元件,
33、各工作循環(huán)所需的流量相差很大,應選用多泵供油實現(xiàn)分級調節(jié)。</p><p><b> F、調速方式的選擇</b></p><p> 定量泵節(jié)流調速回路,因調節(jié)方式簡單,一次性投資少,在中小型液壓設備特別是機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節(jié)流調速回路中的進、回油路調速為恒定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剛性較好;旁油路調速為變壓系統(tǒng),系統(tǒng)剛性較差。用調速閥或旁通調速閥的節(jié)流調速回路可提高系統(tǒng)的
34、速度剛性,但會增加少量的功率損失。</p><p><b> G、調壓方式的選擇</b></p><p> 溢流閥裝在液壓泵出口處用來保證系統(tǒng)壓力恒定,在其他場合則為安全閥,限制系統(tǒng)的最高壓力。一般選普通溢流閥。</p><p><b> H、換向回路的選擇</b></p><p> 對于小
35、流量的液壓系統(tǒng),一般采用電磁換向閥直接換向。</p><p> 2.2 確定液壓系統(tǒng)主要參數(shù)</p><p> 2.2.1液壓缸的選定</p><p><b> A)夾緊缸</b></p><p> 根據(jù)負載選擇液壓缸的執(zhí)行壓力p=1MPa。</p><p> 根據(jù)GB\T2348-19
36、93規(guī)定,D取80mm。根據(jù)穩(wěn)定性校核LC/d<10時,液壓缸能滿足穩(wěn)定性條件,LC=10mm,,這里取d=40mm。</p><p> 液壓缸的有效作用面積:</p><p><b> 有桿腔:</b></p><p><b> 無桿腔:</b></p><p> 此時實際工作壓力為
37、:,所以選取工作壓力1MPa滿足要求。</p><p><b> B)工作臺液壓缸</b></p><p> 所設計的動力滑臺在工進時負載最大,參考表2和表3,初選液壓缸的工作壓力p1=4MPa.</p><p> 表2 按負載選擇工作壓力</p><p> 表3各種機械常用的系統(tǒng)工作壓力</p>
38、<p> 鑒于動力滑臺快進和快退速度相等,這里的液壓缸可選用單活塞桿式差動液壓缸(A1=2A2),快進時液壓缸差動連接。工進時為防止車銑時負載突然消失發(fā)生前沖現(xiàn)象,液壓缸的回油腔應有背壓,參考表4選定背壓為,而液壓缸快退時背壓取0.5Mpa</p><p><b> 由式得</b></p><p><b> 則活塞直徑</b>&l
39、t;/p><p> 參考表5及表6,,取標準值得。</p><p> 由此求得液壓缸兩腔的實際有效面積:</p><p><b> 無桿腔:</b></p><p><b> 有桿腔: </b></p><p> 實際工作壓力為:,即選取工作壓力4MPa滿足要求。
40、</p><p> 工進時采用調速閥調速,其穩(wěn)定流量,設計要求最低工進速度,經驗算合格。</p><p> 表4 執(zhí)行元件背壓力</p><p> 表5 按工作壓力選取d/D</p><p> 表6 按速比要求確定d/D</p><p> 注:1—無桿腔進油時活塞運動速度;</p><p&
41、gt; 2—有桿腔進油時活塞運動速度。</p><p> 2.2.2活塞桿穩(wěn)定性校核</p><p><b> A)夾緊缸</b></p><p> 由于夾緊缸的活塞桿直徑是利用穩(wěn)定性校核來計算的,所以不需要進行校核。 </p><p><b> B)工作臺缸</b></p&g
42、t;<p> 因為活塞桿的總行程為320mm,活塞桿的直徑是90mm,所以L/d=3.56<10,所以滿足</p><p><b> 穩(wěn)定性要求。</b></p><p> 2.2.3液壓缸各運動階段的壓力,流量和功率</p><p> 夾緊缸 ()回油路背壓為0.5Mpa</p><p>
43、;<b> 夾緊時: </b></p><p><b> ,</b></p><p><b> 放松時: </b></p><p><b> ,</b></p><p><b> B)工作臺液壓缸</b></p>
44、<p> 分析可知,快進時,液壓缸無桿腔進油,壓力為p1;有桿腔回油,壓力為p2。</p><p> 快退時,液壓缸有桿腔進油,壓力為p1;無桿腔回油,壓力為p2。</p><p> 由于液壓缸是差動連接,回油口到進油口之間的壓力損失取??焱藭r,回油路的背壓取0.5MPa,即。</p><p> 表7 液壓缸各工作階段的壓力、流量和功率<
45、/p><p> 2.2.4液壓缸的工況圖</p><p> 2.3 擬定液壓系統(tǒng)原理圖</p><p> 2.3.1 選擇基本回路</p><p> (1) 選擇調速回路。這臺機床液壓系統(tǒng)功率較小,滑臺運動速度低,工作負載為阻力負載且工作中變化小,故可選用進口節(jié)流調速回路。為防止孔鉆通時負載突然消失引起運動部件前沖,在回油路上加背壓閥。
46、由于系統(tǒng)選用節(jié)流調速方式,系統(tǒng)必然為開式循環(huán)系統(tǒng)。</p><p> (2) 選擇油源形式從工況圖可以清楚看出,在工作循環(huán)內,液壓缸要求油源提供快進、快退行程的低壓大流量和工進行程的高壓小流量的油液。最大流量與最小流量之比 ;其相應的時間之比。這表明在一個工作循環(huán)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處于高壓小流量工作。從提高系統(tǒng)效率、節(jié)省能量角度來看,選用單定量泵油源顯然是不合理的,為此可選用限壓式變量泵或雙聯(lián)葉片泵作為油
47、源。考慮到前者流量突變時液壓沖擊較大,工作平穩(wěn)性差,且后者可雙泵同時向液壓缸供油實現(xiàn)快速運動,最后確定選用雙聯(lián)葉片泵方案,如圖2a所示。</p><p> (3) 選擇快速運動和換向回路。本系統(tǒng)已選定液壓缸差動連接和雙泵供油兩種快速運動回路實現(xiàn)快速運動。考慮到從工進轉快退時回油路流量較大,故選用換向時間可調的電液換向閥式換向回路,以減小液壓沖擊。由于要實現(xiàn)液壓缸差動連接,所以選用三位五通電液換向閥,如圖2b所示
48、。</p><p> (4) 選擇速度換接回路。由于本系統(tǒng)滑臺由快進轉為工進時,速度變化大,為了減少速度換接時的液壓沖擊,選用行程閥控制的換接回路,如圖2c所示。</p><p> (5) 選擇調壓和卸荷回路。在雙泵供油的油源形式確定后,調壓和卸荷問題都已基本解決。要求工作臺能在任意位置上停留,即滑臺工進時,高壓小流量泵的出口壓力由油源中的溢流閥調定,無需另設調壓回路。即在滑臺工進和停
49、止時,低壓大流量泵通過液控順序閥卸荷,高壓小流量泵在滑臺停止時雖未卸荷,但功率損失較小,故可不需再設卸荷回路,就能在任意位置停留。圖2 選擇的基本回路</p><p> 2.3.2 組成液壓系統(tǒng)</p><p> 將上面選出的液壓基本回路組合在一起,并經修改和完善,就可得到完整的液壓系統(tǒng)工作原理圖,如圖3所示。在圖3中,為了解決滑臺工進時進、回油路串通使系統(tǒng)壓力無法建立的問題,增設了
50、單向閥6。為了避免機床停止工作時回路中的油液流回油箱,導致空氣進入系統(tǒng),影響滑臺運動的平穩(wěn)性,圖中添置了一個單向閥13??紤]到這臺機床用于鉆孔(通孔與不通孔)加工,對位置定位精度要求較高,圖中增設了一個壓力繼電器14。當滑臺碰上死擋塊后,系統(tǒng)壓力升高,它發(fā)出快退信號,操縱電液換向閥換向。</p><p> 表8 元件動作順序表</p><p> 2.4 計算和選擇液壓件</p&g
51、t;<p> 2.4.1確定液壓泵的規(guī)格和電動機的功率</p><p> (1)計算工作液壓缸的泵</p><p> 1)計算液壓泵的最大工作壓力</p><p> 由表7可知,工作臺液壓缸在工進時工作壓力最大,最大工作壓力p1=2.56MPa。如在調速閥進口節(jié)流調速回路中,選取進油路上的總壓力損失∑?p=1MPa,則限壓式變量泵的最高工作壓力
52、估算為:</p><p> 2)計算液壓泵的流量</p><p> 由表7可知,油源向液壓缸輸入的最大流量為q=569mL/s,按10%的泄露來計算那么泵的總流量為:</p><p> 而工進時調速閥的穩(wěn)定流量是9.15mL/s,所以泵的穩(wěn)定輸出流量不得小于工進時的流量。</p><p> 3)確定液壓泵的規(guī)格 </p&g
53、t;<p> 根據(jù)以上壓力和流量數(shù)值查閱產品樣本,最后確定選取YBX-40型限壓式變量泵,額定轉速1450m/min,最大流量為58L/min, 液壓泵總效率,調壓范圍在,滿足要求。</p><p> ?。?)計算夾緊液壓缸的泵</p><p> 1)計算液壓泵的最大工作壓力</p><p> 由以上計算可知,夾緊液壓缸在夾緊時工作壓力最大,夾緊
54、缸最大壓力p2'=0.95MPa。選取進油路上的總壓力損失∑?p=0.4MPa,則限壓式變量泵的最高工作壓力估算為:</p><p> 2)計算液壓泵的流量</p><p> 由以上計算可知,油源向液壓缸輸入的最大流量為,按10%的泄露來計算那么泵的總流量為:</p><p> 3)確定液壓泵的規(guī)格 </p><p> 根
55、據(jù)以上壓力和流量數(shù)值查閱產品樣本,最后確定選取型葉片泵,額定轉速1450r/min,容積效率,額定流量為4.64L/min,滿足要求。 </p><p> ?。?)電動機功率的確定</p><p> 把上述兩液壓泵雙聯(lián)由電動機一起帶動,則工作液壓缸在快退時輸入功率最大,取進油路上的壓力損失為0.5Mpa,則液壓泵輸出壓力為1.53Mpa,又工作液壓泵總效率,這是液壓泵的驅動電動機的功率為
56、:</p><p> 根據(jù)此數(shù)值查閱產品樣本,選用電動機Y90L-4型異步電動機,其額定功率為1.5kW,額定轉速為1400r/min,型葉片泵輸出流量為4.48L/min,仍能滿足系統(tǒng)要求。</p><p> 2.5選擇閥類元件及輔助元件</p><p> 根據(jù)實際工作壓力以及流量大小即可選擇液壓元輔件(詳見附圖)。油箱容積取液壓泵流量的6倍,管道由元件連接
57、尺寸確定。在系統(tǒng)管路布置確定以前,回路上壓力損失無法計算,以下僅對系統(tǒng)油液溫升進行驗算。</p><p> 2.5.1液壓系統(tǒng)發(fā)熱與升溫的驗算</p><p> 工進在整個工作循環(huán)過程中所占的時間比例達94%以上,所以系統(tǒng)發(fā)熱和油液溫升可按工進時的工況來計算。</p><p> 變量泵的工作壓力狀態(tài)壓力為3.56Mpa,輸出流量為10mL/s,經計算其輸入功率
58、為</p><p> 定量泵經換向閥中位直接缷荷,輸入功率忽略。</p><p> 工作液壓缸的有效功率為</p><p> 系統(tǒng)單位時間的發(fā)熱量為</p><p> 當油箱的高、寬、長比例在1:1:1到1:2:3范圍內,且油面高度為油箱高度的80%時,</p><p> 油箱散熱面積近似為:</p&g
59、t;<p> 式中 V為油箱有效容積();A為散熱面積</p><p> 取油箱有效容積,散熱系數(shù)</p><p> 按計算,所以油液的溫升為:</p><p><b> 在溫升許可范圍內。</b></p><p><b> 總結</b></p><p&
60、gt; 經過兩周的課程設計,讓我受益非淺,不僅培養(yǎng)了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熟悉運用液壓傳動的基本理論實際知識解決實際需求。通過這次液壓專用銑床的課程設計,讓我從分析系統(tǒng)工況、執(zhí)行元件工作壓力的確定、回路的選擇以及液壓系統(tǒng)的性能驗算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通過整個過程中對各種知識綜合整理和不斷補充,又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p><p> 通過對液壓專用銑床的課程
61、設計報告書的編寫,進一步培養(yǎng)了我們分析、總結和表達的能力,鞏固、深化了在設計中所獲得的知識,讓我們更加貼近于生產實際,讓我們更加清晰的看到了理論與實際在設計中的差別,通過設計使我們能夠綜合、靈活、有條理地應用液壓傳動方面的知識,充分表達自己對工藝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p><p><b> 致謝</b></p><p> 首先很感謝學校安排的本次課程設計,給我們的這次
62、實踐、鍛煉、提升我們自學能力、動手能力的機會。通過對液壓專用銑床的課程設計報告書的編寫,進一步培養(yǎng)了我們分析、總結和表達的能力,鞏固、深化了在設計中所獲得的知識,讓我們更加貼近于生產實際,讓我們更加清晰的看到了理論與實際在設計中的差別,通過設計使我們能夠綜合、靈活、有條理地應用液壓傳動方面的知識,充分表達自己對工藝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p><p> 提升了我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在設計過程中也學到了很多機械制造加
63、工方面的知識,對我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將會有很大幫助。在此課程設計完成之際,我謹向辛苦教導我的劉長鳴老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p><p><b> 參考文獻:</b></p><p> [1] 《機械原理》(第七版) 主編:孫 恒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2] 《機械工程材料》 主編:高為國 中南大學出版社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