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礦工程專業(yè)課程設計說明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lt;/b></p><p><b>  目錄</b></p><p>  摘要…………………………………………………………………………………………………………………6</p><p>  1、帶區(qū)概況………………………………………………………………………………………7</p>&

2、lt;p>  1.1礦區(qū)概述………………………………………………………………………………………7</p><p>  1.1.1礦井位置及交通……………………………………………………………………………7</p><p>  1.1.2地形地貌……………………………………………………………………………………7</p><p>  1.1.3水系水源條件……………

3、…………………………………………………………………7</p><p>  1.1.4氣象及地震…………………………………………………………………………………8</p><p>  1.1.5礦區(qū)電源條件及通訊條件…………………………………………………………………8</p><p>  1.1.6主要建筑材料供應條件……………………………………………………………………

4、8</p><p>  1.1.7井田鄰近煤礦概況及評述…………………………………………………………………8</p><p>  1.1.8地區(qū)經(jīng)濟概況………………………………………………………………………………9</p><p>  1.2井田地質(zhì)特征…………………………………………………………………………………9</p><p>  1.

5、2.1井田地質(zhì)概況………………………………………………………………………………9</p><p>  1.2.2地層…………………………………………………………………………………………9</p><p>  1.2.3褶皺、斷層及陷落柱………………………………………………………………………11</p><p>  1.2.4水文地質(zhì)特征………………………………………

6、……………………………………11</p><p>  1.3煤層特征……………………………………………………………………………………13</p><p>  1.3.1煤層………………………………………………………………………………………13</p><p>  1.3.2主采煤層的圍巖性質(zhì)…………………………………………………………………… 14</p>

7、;<p>  1.3.3煤的特性………………………………………………………………………………… 15</p><p>  1.3.4瓦斯、煤塵爆炸及煤的自燃…………………………………………………………… 18</p><p>  1.4井田境界…………………………………………………………………………………… 19</p><p>  1.4.1儲量計算

8、基礎…………………………………………………………………………… 19</p><p>  1.4.2礦井地質(zhì)勘探…………………………………………………………………………… 19</p><p>  1.4.3礦井工業(yè)儲量計算……………………………………………………………………… 19</p><p>  1.5礦井可采儲量…………………………………………………………

9、…………………… 19</p><p>  1.5.1井田邊界保護煤柱……………………………………………………………………… 19</p><p>  1.5.2工業(yè)廣場保護煤柱……………………………………………………………………… 19</p><p>  1.5.3斷層和井筒保護煤柱…………………………………………………………………… 20</p>

10、<p>  1.5.4礦井可采儲量…………………………………………………………………………… 20</p><p>  2、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藝………………………………………………………………… ……21</p><p>  2.1、采煤方法的選擇……………………………………………………………………… …21</p><p>  2.2、回采工藝……………

11、…………………………………………………………………… 21</p><p>  2.2.1放煤方法………………………………………………………………………………… 21</p><p>  2.2.2裝煤方法…………………………………………………………………………………21</p><p>  2.2.3運煤方法…………………………………………………………………………

12、………21</p><p>  2.2.4進刀方式…………………………………………………………………………………21</p><p>  2.2.5支護方法…………………………………………………………………………………21</p><p>  2.2.6工藝流程…………………………………………………………………………………21</p><p>

13、;  2.3、工作面設備選型………………………………………………………………………… 21</p><p>  2.3.1采煤機選型……………………………………………………………………………… 22</p><p>  2.3.2刮板輸送機選型………………………………………………………………………… 23</p><p>  2.3.3轉載機………………………………

14、……………………………………………………23</p><p>  2.3.4順槽膠帶輸送機…………………………………………………………………………24</p><p>  2.3.5乳化液泵站………………………………………………………………………………25</p><p>  2.3.6下山運輸皮帶……………………………………………………………………………25<

15、;/p><p>  2.3.7上山提升絞車……………………………………………………………………………26</p><p>  2.4、工作面長度的確定………………………………………………………………………27</p><p>  2.5、支護方式…………………………………………………………………………………27</p><p>  2.5.1頂板

16、管理方法……………………………………………………………………………27</p><p>  2.5.2支架形式的選擇…………………………………………………………………………27</p><p>  2.5.3斷頭支護形式……………………………………………………………………………27</p><p>  2.5.4工作面支架布置圖…………………………………………………

17、……………………28</p><p>  2.6、正規(guī)循環(huán)方式和勞動組織方式…………………………………………………………28</p><p>  2.6.1工作面作業(yè)方式和正規(guī)循環(huán)……………………………………………………………28</p><p>  2.6.2勞動組織…………………………………………………………………………………29 </p>&l

18、t;p>  2.7、機電設備的使用、維護、檢修及搬運…………………………………………………30</p><p>  2.7.1機電設備的使用…………………………………………………………………………30</p><p>  2.7.2機電設備的維護…………………………………………………………………………31</p><p>  2.7.3機電設備的檢修……………

19、……………………………………………………………31</p><p>  2.7.4機電設備的搬運…………………………………………………………………………32</p><p>  3、開采巷道和生產(chǎn)系統(tǒng)………………………………………………………………………33</p><p>  3.1、概述………………………………………………………………………………………33<

20、;/p><p>  3.1.1帶區(qū)條件…………………………………………………………………………………33</p><p>  3.1.2礦井設計能力……………………………………………………………………… …34</p><p>  3.1.3礦井服務年限……………………………………………………………………………34</p><p>  3.1.4

21、井型校核…………………………………………………………………………………34</p><p>  3.2、帶區(qū)形式、帶區(qū)上、下山(巷道斷面圖)……………………………………………35</p><p>  3.3、帶區(qū)區(qū)段劃分……………………………………………………………………………35</p><p>  3.4、帶區(qū)儲量及回采率……………………………………………………

22、…………………35</p><p>  3.5、帶區(qū)生產(chǎn)系統(tǒng)……………………………………………………………………………37</p><p>  3.5.1運煤系統(tǒng)…………………………………………………………………………………37</p><p>  3.5.2運料排矸系統(tǒng)……………………………………………………………………………37</p><p

23、>  3.5.3通風系統(tǒng)…………………………………………………………………………………37</p><p>  3.5.4排水系統(tǒng)…………………………………………………………………………………37</p><p>  3.5.5供電系統(tǒng)…………………………………………………………………………………37</p><p>  4、帶區(qū)車場設計及硐室……………………

24、…………………………………………………37</p><p>  4.1、帶區(qū)下部車場設計………………………………………………………………………37</p><p>  4.2、帶區(qū)主要硐室布置………………………………………………………………………38</p><p>  4.2.1帶區(qū)煤倉…………………………………………………………………………………38</p

25、><p>  4.2.2帶區(qū)變電所………………………………………………………………………………38</p><p>  5、帶區(qū)采掘計劃………………………………………………………………………………39</p><p>  5.1、帶區(qū)巷道的斷面和支護形式……………………………………………………………39</p><p>  5.2、帶區(qū)巷道的掘進

26、…………………………………………………………………………39</p><p>  5.2.1開采順序…………………………………………………………………………………39</p><p>  5.2.2沿煤層走向的開采順序……………………………………………………………… 40</p><p>  5.2.3帶區(qū)接續(xù)計劃……………………………………………………………………

27、………40</p><p>  5.3、采煤方法…………………………………………………………………………………40</p><p>  5.3.1帶區(qū)煤層特征及地質(zhì)條件………………………………………………………………40</p><p>  5.3.2確定采煤工藝方法………………………………………………………………………41</p><p>

28、  5.3.3回采工作面參數(shù)…………………………………………………………………………41</p><p>  5.3.4回采工作面破煤、裝煤方式………………………………………………………………42</p><p>  5.3.5回采工作面支護方式……………………………………………………………………47</p><p>  5.3.6端頭支護及超前支護方式………………

29、………………………………………………49</p><p>  5.3.7各工藝過程注意事項……………………………………………………………………50</p><p>  5.4、工作面配備及三量………………………………………………………………… 52 5.5工作面推進速度、生產(chǎn)能力、帶區(qū)回采率………………………………………………52</p><p>  5.5.

30、1工作面推進速度…………………………………………………………………………52</p><p>  5.5.2生產(chǎn)能力…………………………………………………………………………………52</p><p>  5.5.3帶區(qū)回采率………………………………………………………………………………53</p><p>  6、礦井通風及安全……………………………………………………

31、………………………53</p><p>  6.1礦井概況、開拓方式及開采方法…………………………………………………………53</p><p>  6.1.1礦井地質(zhì)概況……………………………………………………………………………53</p><p>  6.1.2開拓方式…………………………………………………………………………………53</p><

32、;p>  6.1.3開采方法…………………………………………………………………………………54</p><p>  6.1.4變電所、充電硐室、火藥庫………………………………………………………………54</p><p>  6.1.5工作制、人數(shù)………………………………………………………………………………54</p><p>  6.2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確定………

33、………………………………………………………………54</p><p>  6.2.1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基本要求………………………………………………………………54</p><p>  6.2.2礦井通風方式的選擇……………………………………………………………………55</p><p>  6.2.3礦井主要通風機工作方式選擇…………………………………………………………5

34、7</p><p>  6.2.4帶區(qū)通風系統(tǒng)的要求……………………………………………………………………58</p><p>  6.2.5帶區(qū)工作面通風方式的選擇……………………………………………………………58</p><p>  6.3礦井通風量的計算…………………………………………………………………………59</p><p>  6.

35、3.1工作面所需風量的計算…………………………………………………………………59</p><p>  6.3.2備用面風量的計算………………………………………………………………………60</p><p>  6.3.3掘進工作面需風量………………………………………………………………………60</p><p>  6.3.4硐室需風量……………………………………………

36、…………………………………62</p><p>  6.3.5其它巷道需風量…………………………………………………………………………62</p><p>  6.3.6礦井總風量………………………………………………………………………………62</p><p>  6.3.7風量分配…………………………………………………………………………………63</p>

37、<p>  6.4礦井通風阻力計算…………………………………………………………………………65</p><p>  6.4.1礦井最大阻力路線………………………………………………………………………65</p><p>  6.4.2礦井通風阻力計算………………………………………………………………………66</p><p>  6.4.3礦井通風總阻力…

38、………………………………………………………………………70</p><p>  6.4.4兩個時期的礦井總風阻和總等級孔……………………………………………………70</p><p>  6.5選擇礦井通風………………………………………………………………………………71</p><p>  6.5.1選擇礦井通風設備的要求……………………………………………………………

39、…71</p><p>  6.5.2通風機的選型……………………………………………………………………………72</p><p>  6.5.3電動機選型………………………………………………………………………………74</p><p>  6.5.4通風機附屬裝置…………………………………………………………………………75</p><p> 

40、 6.6安全災害的預防措施………………………………………………………………………75</p><p>  6.6.1預防瓦斯和煤層爆炸的措施……………………………………………………………75</p><p>  6.6.2預防井下災害的措施……………………………………………………………………76</p><p>  6.6.3防水措施…………………………………………

41、………………………………………76</p><p>  結束語……………………………………………………………………………………………76</p><p>  參考文獻…………………………………………………………………………………………77</p><p><b>  摘 要</b></p><p>  本設計包括兩個

42、部分:一般部分和專題部分。</p><p>  一般部分為華晟榮礦業(yè)公司華晟榮煤礦1.8Mt/a新井設計。全篇共分為十個部分:1.礦井概況及井田地質(zhì)特征;2.井田境界和儲量;3.礦井生產(chǎn)能力、服務年限及工作制度;4.井田開拓;5.準備方式—帶區(qū)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運輸;8.礦井提升;9.礦井通風與安全技術;10.礦井基本技術經(jīng)濟指標。</p><p>  華晟榮煤礦位于長治市境

43、內(nèi),距徐州市中心13km。井田東西長約6.1km、南北寬3km,面積約18.3km2。井田內(nèi)可采煤層為3號煤,其賦存穩(wěn)定,厚度平均6.68m,傾角平均8.2°,為近水平~緩傾斜煤層。井田內(nèi)工業(yè)儲量為188950萬t,可采儲量為8654.25萬t。礦井平均涌水量為120 m3/h,相對瓦斯涌出量為3.43m3/t,屬低瓦斯礦井;煤塵無爆炸性危險,無自燃發(fā)火傾向。</p><p>  華晟榮煤礦設計生產(chǎn)能力

44、為1.8Mt/a,服務年限為55.48年,工作制度為“三八”制。礦井采用立井兩水平加暗斜井開拓方式,采用傾斜長壁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采煤法。</p><p>  礦井采用一礦一面的高效作業(yè)方式,工作面長度為200m。水平運輸大巷采用膠帶輸送機運輸,輔助運輸采用架線式電機車牽引1.5t固定箱式礦車運輸矸石和材料等。</p><p>  礦井通風方式為兩翼對角式。</p><p

45、>  專題部分:專題題目為“煤與瓦斯突出防治研究現(xiàn)狀”。</p><p>  關鍵詞:立井開拓;暗斜井延伸;帶區(qū)布置;放頂煤</p><p><b>  1、帶區(qū)概況</b></p><p>  1.1、 礦區(qū)概述及井田特征</p><p>  1.1.1 地理位置與交通 </p><p>

46、  西南呈井田位于長治市西南20km,井田地跨長子縣南漳鄉(xiāng)、郭村鄉(xiāng)和長治縣北呈鄉(xiāng)。其地理位置為東經(jīng)112°57′06″~113°00′28″、北緯36°02′30″~36°04′50″。太(原)—焦(作)鐵路、太(原)—洛(陽)公路均從本井田穿過,太焦鐵路等級為干線二級,最大輸送能力4000萬t。1999年,邯鄲到濟南的鐵路邯濟線開通,為華晟榮礦井的煤炭外運提供了另一條通道,由邯長線、邯濟線和膠濟

47、線組成的東西方向鐵路橫跨京九線、京廣線和京滬線這三條鐵路大動脈,直達青島前灣港和日照港。華晟榮礦井鐵路專用線擬接軌站為太焦鐵路的西南呈火車站,距工業(yè)廣場僅1km左右,正線長僅1.6km。另外,華晟榮礦井還有公路通往太原、臨汾、洛陽和長治等市。交通十分方便。 礦井交通位置如圖1.1所示 圖1.1 礦井交通位置圖 長晉二級公路從井田東3km處經(jīng)過,該公路為長治至晉城的交通干線,路面寬12m,混合車道,運輸繁忙;太焦鐵路也從井田西邊界外通

48、過,是“晉煤外運”的東南部出口(鐵路、公路交通情況見表1.1),此外,長治市北郊的長治飛機場是晉東南地區(qū)唯一的航空港口,每周有航班可直達北京、太原等地。 </p><p>  鐵路、公路交通情況表</p><p>  長治縣壺關縣長子縣平順縣長治市華晟榮礦業(yè)公司</p><p><b>  表1.1</b></p>&l

49、t;p>  1.1.2 地形地貌 </p><p>  長治地區(qū)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我國第二級地理臺階的東緣,屬黃土高原的一部分。本井田位于太行山中段西側的山前地帶,上黨盆地南部。井田內(nèi)地勢平坦,地面標高一般在+925~+960m之間,總體上地勢為中部和西南部高,西部、北部低,井田內(nèi)最高點為南部的南嶺頭,標高為+963.45m,最低位于西部600m處的陶清河橋,橋面標高為+933.6m,橋下河床標高為+92

50、8.5m,為高原沉陷盆地和丘陵區(qū)。 </p><p>  1.1.3 水系水源條件 </p><p>  本區(qū)為海河流域衛(wèi)河水系之濁漳河及南源陶清河支流。陶清河為區(qū)內(nèi)唯一河流,由南部北嶺頭流入井田,往北西經(jīng)西南呈流出井田。因該河上游已興修水庫,除雨季稍有積水外,幾乎常年無水。該區(qū)地下水含量較豐富,當?shù)卮迕裆?、農(nóng)田灌溉用水取之第四紀含水層。據(jù)長治市南寨井田2號孔抽水資料,單位涌水量為0.

51、044~0.051L/m.s,滲透系數(shù)0.062~0.067m/d。第四紀沖積層在本區(qū)厚度為122.67m,水量直接受大氣降水補給,水位變化幅度0.82m,奧陶統(tǒng)含水層水量豐富,水位標高+660m。另外,礦井以西l4km有一申村水庫,庫容2565萬m3,也可作為礦井永久水源。由于奧陶系灰?guī)r埋藏深400~600m,申村水庫較遠,用其作為礦井永久水源則工程投資大,因此,本礦可考慮以第四紀含水層作為生活用水水源,礦井排水經(jīng)處理后作為生產(chǎn)用水。

52、 </p><p>  1.1.4 氣象及地震 </p><p>  本區(qū)屬典型大陸性氣候,夏季午間較熱,早晚涼爽,晝夜溫差較大。春、冬季多風,雨量小、氣候干燥。據(jù)長子縣氣象站1980~1986年資料統(tǒng)計,年最大蒸發(fā)量為1986年的2002.9毫米,最小為1984年的1230.6毫米,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554.1毫米。年最大降雨量為1980年的634.1毫米,最小為1983年的449.9毫

53、米,年平均降雨量為516.74毫米。蒸發(fā)量為降雨量的三倍。雨季多集中在7、8、9三個月,日最大降雨量為88.7毫米。年平均溫度最高為10.3℃,最低為9.3℃,日最高溫度為37.2℃。最低溫度為-19.8℃。年最多風向為西北風,最大風速為14~16m/s,凍結期為10月至次年4月,凍土深度一般為0.60m。 據(jù)1990年國家地震局對長治、高平、晉城、沁水地區(qū)地震基本烈度的劃分意見,本區(qū)基本烈度劃為6度。 </p><

54、p>  1.1.5 礦區(qū)電源條件及通訊條件 </p><p>  本地區(qū)現(xiàn)有三座110kV變電站。 長子110kV變電站位于長子縣城西關,雙電源均引自長治220kV變電站,主電源導線型號為LGJ-150,線路長度22.7km;備用電源導線型號為LGJ-240,線路長度20.1km。備用電源與東牽110kV變電站共用。 東牽110kV變電站主電源引自長治220kV變電站,主電源導線型號為LGJ-185,線路

55、長度28km;備用電源由長治—長子Ⅱ回路在長子110kV變電站外“T”接導線型號為LGJ-185,線路長度17.1km。本站為電氣化鐵路專用變電站,現(xiàn)有2臺雙繞組變壓器,其容量均為25MVA,單母分段運行。 宋村110kV變電站電源引自長子110kV變電站,導線型號為LGJ-95,線路長度10.2km,現(xiàn)有1臺雙繞組變壓器,容量為10MVA,電壓為110/10.5kV。 礦區(qū)內(nèi)有條件與長治市現(xiàn)有通訊設施連接建設一套完善的礦井信息系統(tǒng),集

56、通信、監(jiān)控、計算機管理于一體,通訊條件可靠。 </p><p>  1.1.6 主要建筑材料供應條件 </p><p>  本區(qū)有國內(nèi)大型煤炭工業(yè)基地潞安礦區(qū),長期以來形成了可靠的材料供應來源,為礦井的建設提供了方便條件。 </p><p>  1.1.7 井田鄰近煤礦概況及評述 </p><p>  西南呈井田東與長治縣經(jīng)紡煤礦為界,北

57、、西、南三面為潞安礦區(qū)規(guī)劃的高河、辛莊、下霍三井田(規(guī)劃能力均為400萬噸)。長子縣內(nèi)現(xiàn)有生產(chǎn)井集中在東南部地區(qū),主要礦井有市營慈林山礦和縣營色頭礦。 慈林山煤礦:立井開拓,開采3煤層,開采水平+913m,1957年投產(chǎn),原設計能力為30萬t/a,現(xiàn)達50萬t/a。采煤方法為分層走向長壁式單體液壓支柱支護,金屬網(wǎng)假頂、全部垮落式采煤法。井田面積為18km2,其北區(qū)陷落柱發(fā)育,一般長軸為10m左右,最大為40多米,而南區(qū)只見一個陷落柱。

58、色頭煤礦:立井開拓,開采3煤層,開采水平+920m,1942年建礦,1975年擴建新區(qū)。設計生產(chǎn)能力為35萬t/a,現(xiàn)達40萬t/a。采煤方法為單體液壓支柱支護,金屬網(wǎng)假頂,全部垮落式采煤法。工作面長度為120m,井田面積 11.4km2。已見9個陷落柱,其長軸多為30~60m。 經(jīng)紡礦:長治縣縣營礦,立井開拓,設計生產(chǎn)能力30萬t/a。 臨近礦井生產(chǎn)實踐表明,該區(qū)具有良好的煤層開采條件,同時由于該礦井北、西、南三面為潞安礦區(qū)規(guī)劃的高河

59、、辛莊、下霍井田,其東部為縣營經(jīng)紡煤礦,所以周邊礦井對于華晟榮礦井不會造成太大影響。</p><p>  1.1.8 地區(qū)經(jīng)濟概況 </p><p>  華晟榮礦井地跨長治市長子縣和長治縣。長治市下轄十三個縣、區(qū)(長治、潞城、屯留,長子、壺關、平順、黎城、武鄉(xiāng)、襄垣、沁縣、沁源縣、城區(qū)、郊區(qū))面積13896 km2,人口307.6萬人。1998年,長治市工業(yè)總產(chǎn)值達到275億元,糧食總產(chǎn)

60、量149億kg,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2100元,財政收入達到13.0億元。長子縣總面積1029 km2,轄5鎮(zhèn)18鄉(xiāng)399個行政村,人口35萬人,是全市最大的一個城郊縣,1998年,全縣工業(yè)總產(chǎn)值5.16億元,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2.98億元,主要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為糧食(玉米、高粱、谷子,小麥和豆類等)、蔬菜、線麻、油料等,全縣工礦企業(yè)主要有煤礦、化工(化肥、橡膠)、建材(水泥、磚)、冶金和機械加工業(yè)。長治縣國土面積483 km2,轄4鎮(zhèn)16鄉(xiāng),254個行政村

61、,人口31.7萬人,2000年全縣工業(yè)總產(chǎn)值達到6.77億元,全縣建成了洗衣機廠、經(jīng)坊煤礦、鍋爐廠、起重設備廠、通用機械廠、金晶藥業(yè)公司等一批骨干企業(yè),形成了煤炭、家電、機械制造、化輕四大主導產(chǎn)業(yè);全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總產(chǎn)值達到22.89億元,營業(yè)收入達到15.86億元,為農(nóng)民提供人均收入1600元。 </p><p>  1.2 井田地質(zhì)特征 </p><p>  1.2.1 井田地質(zhì)概況 &

62、lt;/p><p>  本區(qū)地處華北古板塊內(nèi)部,屬于典型的板內(nèi)構造。長治礦區(qū)位于華北斷塊區(qū)呂梁—太行斷塊沁水塊坳東部次級構造單元沾尚—武鄉(xiāng)—陽城NNE向凹褶帶中段,晉獲斷裂帶西側,主體部分疊加長治新裂陷,井田位于新裂陷的中南部。 </p><p>  沁水塊坳是山西省最大的四級構造單元,其范圍與沁水煤田范圍相當。塊坳是一個被斷裂圍限的矩形斷塊,主體部分出露二疊系、三疊系地層,相對于周緣構造單元

63、而言,沁水塊坳較穩(wěn)定。 作為沁水塊坳與太行山塊隆分界的晉獲斷裂帶對區(qū)域構造格局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晉獲斷裂帶是一條區(qū)域性的大斷裂,該帶北起河北省獲鹿,向南經(jīng)左權縣清城、桐峪縣,潞城市區(qū),長治市東側,高平市東,延伸至晉城市以南,黎城以北,逆沖斷裂保存完好,黎城至莊頭斷層段,新生代發(fā)生反向運動,沿斷裂帶西側發(fā)育一組向西傾斜的正斷層,形成了長治斷陷盆地。 長治新裂陷疊加于中生代沾尚—武鄉(xiāng)—陽城凹褶帶之上,是東深西淺的箕形盆地,北部

64、以NEE向文王山地壘為界,南部被NEE向的莊頭斷層所限,向西逐漸翹起,盆地內(nèi)充填上第三系上新統(tǒng)至第四系黃土層,最大厚度近300m。 </p><p><b>  1.2.2 地層 </b></p><p>  井田內(nèi)及其外圍廣為第四系黃土覆蓋。井田內(nèi)地層從新至老有第四系(Q)、二疊系上統(tǒng)上石盒子組(P2s)、二疊系下統(tǒng)下石盒子組(P1x)、二疊系下統(tǒng)山西組(P1S)、

65、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C3t)、石炭系中統(tǒng)本溪組(C2b)、奧陶系中統(tǒng)峰峰組(Q2f)。 主要標志層:山西組主要標志層為3煤層,該層層位及厚度穩(wěn)定,煤層結構簡單。另一主要標志層為太原組下部之K2石灰?guī)r,層位穩(wěn)定,厚度較大,厚度為5.78~10.64m,平均厚度7.37m,富含動物化石。14號煤上距K2石灰?guī)r0~0.50m。 現(xiàn)根據(jù)鉆孔資料將區(qū)內(nèi)地層分述于下: </p><p> ?。?)、奧陶系中統(tǒng)(O2): 為本區(qū)

66、含煤地層之基底,區(qū)域鉆孔揭露其最大厚度為261.31m。 </p><p>  1)上馬家溝組(O2s):最大揭露厚度70m左右,巖性主要為灰色中、厚層狀石灰?guī)r,夾泥質(zhì)灰?guī)r及白云質(zhì)灰?guī)r。 </p><p>  2)峰峰組(O2f):厚161.82~200m,平均厚165.80m,底部以石膏層與下付地層整合接觸。下部為深灰色中厚層狀石灰?guī)r、泥灰?guī)r、淺灰色白云質(zhì)灰?guī)r,具方解石脈,溶洞發(fā)育,底部

67、含層狀及脈狀石膏;中部為深灰色角礫狀灰?guī)r、石灰?guī)r、泥灰?guī)r及淺灰色白云質(zhì)灰?guī)r,呈互層狀;上部為灰—深灰色石灰?guī)r,中厚層狀,致密,具方解石脈。 </p><p> ?。?)、石炭系中統(tǒng)本溪組(C2b): 為灰—深灰色鋁土質(zhì)泥巖、粘土質(zhì)泥巖及砂質(zhì)泥巖,含鮞粒,偶夾煤層及薄層石灰?guī)r。底部具一層鐵質(zhì)粉砂巖或鐵質(zhì)泥巖,含黃鐵礦結核,并有豐富的植物根、莖化石。最小厚度3.20m,最大厚度為29.60m,平均厚度10.25m。與

68、下付地層為平行不整合接觸。</p><p>  (3)、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C3t): 為一套海陸交互相含煤地層,含煤5~12層,且下部煤層發(fā)育較好,具石灰?guī)r6~8層,該組可分為三段: 一段(C3t1):自K1砂巖底至K2石灰?guī)r底,最小厚度7.38m,最大厚度為28.80m,平均厚18.23m,以深灰—灰黑色泥巖為主,夾粘土質(zhì)泥巖、鈣質(zhì)泥巖、泥灰?guī)r,局部夾粉砂巖,本段含煤2~3層,其中14可采煤層、15煤局部可采煤

69、層。 二段(C3t2): 自K2石灰?guī)r底至K4灰?guī)r頂,最小厚度30.20m,最大厚度為43.86m,平均厚33.24m,以深灰色—灰黑色泥巖、砂質(zhì)泥巖,夾細粒砂巖、粉砂巖,含灰?guī)r4~5層,夾煤3層,均不可采。 三段(C3t3):K4灰?guī)r底至K7砂巖底,最小厚度43.17m,最大厚度為70.29m,平均厚度為53.38m,為灰—深灰色泥巖、砂質(zhì)泥巖,夾粉砂巖及細粒砂巖,見灰?guī)r2~3層,含煤5~7層,其中9為局部可采煤層。 </p&g

70、t;<p> ?。?)、二疊系下統(tǒng)山西組(P1s): 為本區(qū)主要含煤地層之一,有砂巖、粉砂巖、砂質(zhì)泥巖、泥巖及煤層組成,最小厚度44.40m,最大厚度為61.30m,平均厚度56.83m,底部以K7砂巖與下付地層分界,本區(qū)主要可采的3煤層就位于本組下部,此外該組上部尚有不可采的1、2煤層。 </p><p>  (5)、二疊系下統(tǒng)下石盒子組(P1x): 由砂巖、粉砂巖及鋁質(zhì)泥巖組成,平均厚度65.8

71、9m。底部的K8砂巖為中、細粒砂巖或粉砂巖,中厚層狀,層理發(fā)育,含炭屑,夾煤紋,局部見泥質(zhì)包體和條帶。本組中、上部為灰白色、略帶淡綠色的中、粗粒砂巖、泥巖、砂質(zhì)泥巖等,層理較發(fā)育。本組頂部為灰綠色、紫紅色鋁制泥巖,俗稱“桃花泥巖”,以富含菱鐵質(zhì)鮞粒,色雜為其特征,厚度一般10m左右。 </p><p> ?。?)、二疊系上統(tǒng)上石盒子組(P2s): 本組地層保存不全,以往鉆孔揭露的最大厚度為334.50m,由雜色砂

72、、泥巖組成,底部以K10砂巖與下石盒子組分界。本組分為三段,下段(P2s1):以灰綠色、紫紅色砂質(zhì)泥巖、泥巖為主,夾灰綠色中厚層狀細、中、粗粒砂巖;下段平均厚度151.68m。中段(P2s2):以灰白到灰綠色厚層狀中、細粒砂巖為主,并與灰黃色、灰綠色、紫紅色砂質(zhì)泥巖構成互層,砂巖中發(fā)育層理,分選較差,磨圓度中等。中段平均厚92.28m。上段(P2s3):以褐黃色、灰黃色、紫紅色砂質(zhì)泥巖、泥巖為主,夾長石雜砂巖及粉砂巖,上段厚>85

73、.95m。 </p><p> ?。?)、第三系上新統(tǒng)(N2): 一般為褐紅、磚紅、灰棕色及黃色的粘土、亞粘土夾砂層,并含礫石層,與下覆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平均厚度為6.25m。 </p><p> ?。?)、第四系(Q): 廣泛分布,最大厚度為236.85m。為灰黃色、棕黃色亞砂土,含較多鈣質(zhì)結核。 下更新統(tǒng)(Q1):主要為棕紅、褐紅、灰綠色沙質(zhì)粘土,下部常夾數(shù)層黃色中、粗砂土層。砂

74、質(zhì)粘土中常見螺類動物碎片,底部為礫石層。厚度為0.00~175.63m,平均厚度為134.59m。 中更新統(tǒng)(Q2):上部為棕黃色、灰黃色沙質(zhì)粘土,下部棕紅色、棕黃色含砂粘土、粘土、含砂粘土。含較多鈣質(zhì)結核,底部為礫石層。厚度為0.00~39.59m,平均厚度為27.47m。 上更新統(tǒng)(Q3):褐黃色、灰黃色砂質(zhì)粘土、砂質(zhì)粘土,夾細砂層底部常含礫石,分布于河流一級階地。厚度為0.00~60.47m,平均厚度為27.47m。 全新統(tǒng)(Q4

75、):灰色淤泥、灰黃色沙質(zhì)粘土,各種粒級的礫和礫石,僅分布于現(xiàn)化河床及河漫灘。 </p><p>  1.2.3 褶皺、斷層及陷落柱 </p><p>  西南呈井田位于長治南詳查區(qū)中南部,地層起伏與區(qū)域構造總體一致,為一走向北北東,向南傾斜的單斜構造,并伴有一系列北東走向的褶曲及斷裂構造。 井田內(nèi)主要構造形跡如下: </p><p><b> ?。?)、褶

76、曲 </b></p><p>  1)上村向斜:自看寺斷層,往南西經(jīng)景家溝、王家?guī)X、上村,至西南呈,全長6km。井田內(nèi)長約1.6km,軸向總的為北40°東。東翼地層傾角稍大,為7°左右。 </p><p>  2)北張村背斜:自北呈往南西經(jīng)朔村西、北張村南東延至區(qū)外,全長8.4km。井田內(nèi)長約4.8km,與朔村向斜平行展布,軸向與其基本一致。北段極為平緩開闊

77、,南段兩翼地層傾角較大,可達10°。 </p><p>  3)朔村向斜:經(jīng)北呈、朔村、須村至董溝消失,全長8km,井田長約4.8km,南部為蘇店斷層所截。北段軸向為北45°東,南段為南11度西,呈一向北凸起的“弓”形。軸部平緩開闊,兩翼對稱。傾角一般小于4°,僅南段可達5°以上。</p><p>  4)北岑北海東背斜:自北岑頭東、往南西,在須村和

78、輝河間傾伏。全長3.9km,井田內(nèi)長約1km,軸向為北35°東。軸部寬緩。兩翼傾角稍大,可達6°。 </p><p> ?。?)、斷層 </p><p>  朔村正斷層:北東端與長治斷層斜交,往南經(jīng)蘇店、六家村、朔村延至井田內(nèi)尖滅。全長15.2km,井田內(nèi)長約2.5km。斷層走向為北55°東左右,傾向北西,傾角70°。 </p>

79、<p> ?。?)、陷落柱 </p><p>  在本地區(qū)本井田內(nèi)多年的勘探中,尚未發(fā)現(xiàn)過有陷落柱的出現(xiàn),同時從沒有發(fā)現(xiàn)過火成巖體痕跡。 綜上所述,本井田構造總體屬簡單構造類型。 </p><p>  1.2.4水文地質(zhì)特征 </p><p> ?。?)、概況 井田位于辛安泉域南部長治盆地水文地質(zhì)單元內(nèi)。北至人頭山,西至云夢山,南至雨中山,東到

80、太行山麓隔水層隆起地帶。區(qū)域東南部地勢高峻,出露一套碳酸巖鹽類地層,呈南北向長條狀分布,含巖溶裂隙水,向西地勢逐漸降低。區(qū)域范圍內(nèi)主要河流為濁漳河,屬海河水系。 濁漳河分南、北、西三源。南源發(fā)源于長子縣的發(fā)鳩山,長104km。西源發(fā)源于沁縣漳源以北,長80km。南源和西源在襄樊縣甘村附近匯合,并向北東東流至襄樊縣小蛟村,又匯合發(fā)源于榆社縣三縣壩、流長116km的北源,匯合后向東南流經(jīng)44km至辛安村再折向東流,在平順縣下馬塔以東出省境。

81、流域面積省境1174km2,晉東南區(qū)為10037km2,年徑流量為12.7億m3。 </p><p> ?。?)、含水層 井田內(nèi)主要含水層由老到新敘述如下:</p><p>  1)中奧陶統(tǒng)峰峰組灰?guī)r巖溶裂隙含水層,埋深450m以下,水量豐富,水位標高663.21~658.08m。 </p><p>  2)上石炭統(tǒng)太原組K2、K3、K4、K5石灰?guī)r裂隙含水層,

82、除K2裂隙稍發(fā)育外,其它層巖溶裂隙不發(fā)育,沖洗液鉆孔消耗在0.032~11.45m3/h之間。</p><p>  3)下二疊系山西組K7砂巖、3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K7裂隙稍發(fā)育,沖洗液鉆孔消耗量為0.068~9.664m3/h,3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局部發(fā)育,沖洗液鉆孔消耗量為0.035~7.04m3/h。 </p><p>  4)下二疊系下石盒子組K8砂巖裂隙含水層,含水性弱。沖洗液

83、鉆孔消耗量為0.057~11.784m3/h。 </p><p>  5)基巖風化帶裂隙含水層,一般風化深度為30~50m,沖洗液鉆孔消耗量為0.116~2.778m3/h。據(jù)長治市南寨井抽水資料,單位涌水量為0.1868~0.2313l/s·m。滲透系數(shù)0.57~0.64m/d。 </p><p>  6)第四紀沖積~洪積孔隙含水層,厚22.28~112.67m,含水性由砂、砂

84、礫層發(fā)育程度而定,南寨井資料單位涌水量0.044~0.051l/s·m。滲透系數(shù)為0.062~0.067m/d。水量受大氣降水影響明顯,水質(zhì)為重碳酸鹽硫酸鹽鈣型水。 3煤層主要充水含水層和太原組各含水層,如無溝通,沒有明顯的水力聯(lián)系,3煤層直接充水含水層為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含水較弱,又井田內(nèi)地質(zhì)構造較為簡單,其水文地質(zhì)類型屬簡單類型。15煤層直接充水含水層為K2~K5石灰?guī)r裂隙含水層,但水量也不大。15煤層距奧灰平均間距僅1

85、6.62m,且煤層位于奧灰水靜水位標高以下60~280m,一般160m左右,水力壓頭大,加上斷裂、陷落構造,奧灰水進入坑道的可能性很大,故其水文地質(zhì)條件列為中等~復雜型。 本井田勘探時未對斷層帶作抽水試驗,開采3煤靠近斷裂構造和陷落柱時應引起足夠注意。 </p><p> ?。?)、主要隔水層 </p><p>  1)太原組一段及本溪組隔水層組 該層主要由具有塑性的鋁質(zhì)泥巖、粘土質(zhì)

86、泥巖及砂質(zhì)泥巖等組成,位于15煤層底板與峰峰組頂界之間,層厚12.65-21.55m。該層組裂隙一般不發(fā)育,透水性差,隔斷上下含水層的水力聯(lián)系,隔水性能良好。</p><p>  2)太原組及山西組泥巖、砂質(zhì)泥巖隔水層組 該層組主要由泥巖、砂質(zhì)泥巖等組成。厚度變化較大,僅在不同地段起局部隔水作用。 </p><p>  3)上石盒子組及下石盒子組含水層之間的隔水層組 該層組主要由泥巖、砂質(zhì)

87、泥巖組成。呈層狀分布于各砂巖含水層之間,形成平行復合結構,阻隔上下各砂巖含水層間的水力聯(lián)系。 </p><p>  (4)、井田充水因素 開采山西組3煤層時,充水主要來自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由于開采時形成的導水裂隙,溝通導水裂隙帶內(nèi)及其它裂隙含水層,主要以頂板淋水方式向礦井充水;后期開采15煤層時,直接充水含水層為K2灰?guī)r裂隙巖溶含水層。且15煤層位于奧灰水位標高以下,受采動破壞影響,隔水層變薄,加之奧

88、灰水較高的水頭壓力,使15煤層礦床開采,實際上已成為巖溶裂隙水充水礦床。故在開采時應對其突水的可能性作進一步研究,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p><p>  1)褶皺引起充水:在背向斜轉折端,裂隙相對較發(fā)育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當掘進至附近時,可能引起礦井突水。</p><p>  2)斷層充水:井田內(nèi)斷層斷距雖然不大,但斷層破碎帶可溝通含水層之間的水

89、力聯(lián)系,可引起采煤時側向礦井充水。 </p><p>  3)陷落柱充水:陷落柱產(chǎn)生的裂隙可溝通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lián)系,可引起采煤時向礦井側向充水。3煤層底板突水系數(shù)計算見表1.2 </p><p>  3煤層底板突水系數(shù)計算表</p><p><b>  表1.2</b></p><p> ?。?)、礦井

90、涌水量 預測礦區(qū)在生產(chǎn)時,正常涌水量200m3/h,最大涌水量280 m3/h。 </p><p> ?。?)、礦井供水水源</p><p>  1)松散層孔隙水 含水較豐富,是當?shù)剞r(nóng)業(yè)和民用水的主要水源,為避免引起與農(nóng)業(yè)爭水的矛盾,一般不宜作為礦井建設的永久性水源。 </p><p>  2)基巖風化帶水 含水性較好,富水差異性大,經(jīng)取樣分析,水質(zhì)較好,可

91、作為暫時水源。</p><p>  3)上下石盒子組砂巖裂隙水 含水性較好,富水性不均一,經(jīng)取樣分析,水質(zhì)較好,可作為暫時水源。 </p><p>  4)奧陶系中統(tǒng)石灰?guī)r巖溶水 根據(jù)區(qū)域資料,奧陶系中統(tǒng)上馬家溝組巖溶裂隙發(fā)育,含水豐富,經(jīng)取樣分析,水質(zhì)較好,一般可作為礦井建設的永久性供水水源,但存在富水性不均一現(xiàn)象,在選取該含水層作為水源地時,應作進一步的工作。 </p>

92、;<p>  1.3 煤層特征 </p><p><b>  1.3.1 煤層 </b></p><p>  本區(qū)含煤7~13層,煤層總厚度為13.23~17.37m,含煤系數(shù)為9.15%。主要可采煤層四層,為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15、14、9煤層和二疊系下統(tǒng)山西組3煤層。 </p><p> ?。?)3煤層 煤層位于二疊系山

93、西組下部,為上煤組,厚度為5.90~6.80m。平均厚度為6.51m,煤層穩(wěn)定,頂板一般為泥巖、砂質(zhì)泥巖,底板為砂質(zhì)泥巖、細粒砂巖。一般夾矸1層,厚0.25~0.4m,屬結構簡單至較簡單煤層。 </p><p>  (2)9煤層 煤層位于石炭二疊系太原組中部,下距14號煤層為31.50~40.30m,平均為35.12m。煤層厚度為0.35~2.00m,平均厚度為1.13m,頂板為泥灰?guī)r,底板為粉砂巖、細粒砂

94、巖,為不穩(wěn)定型局部可采煤層。 (3)14煤層 煤層位于石炭系太原組下部,下距15號煤層為3.93~5.85m,平均為4.64m。煤層厚度為0.30~1.25m,平均厚度為0.55m,頂板為泥巖、石灰?guī)r(K2),底板為砂質(zhì)泥巖。屬穩(wěn)定可采煤層。 </p><p> ?。?)15煤層 煤層位于太原組下部,煤層厚度為2.53~4.02m,平

95、均為2.95m,夾矸1~7層,一般夾矸2~3層,頂板為砂質(zhì)泥巖,底板為泥巖、鋁土泥巖,屬不穩(wěn)定局部可采煤層。且煤層位于奧灰水靜水位標高以下60~280m,一般160m左右,水力壓頭大,加上斷裂、陷落構造,奧灰水進入坑道的可能性很大,故其水文地質(zhì)條件列為中等~復雜型。各煤層情況統(tǒng)計見表1.3。 </p><p>  煤層厚度、結構特征表</p><p><b>  表1.3<

96、/b></p><p>  1.3.2主采煤層的圍巖性質(zhì) </p><p>  3煤層直接頂板為砂質(zhì)泥巖、泥巖,局部為粉砂巖,厚度為0.86~9.35m,結構松軟,吸水易軟化,強度較低,巖相變化大。老頂為中~細粒砂巖,厚為2.55~16.50m,巖相變化大。真密度2657kg/m3,視密度2640kg/m3,含水率0.29%,為半堅硬巖~堅硬巖。3煤層直接底板為砂質(zhì)泥巖、泥巖,局部為

97、粉砂巖,厚為0.30~6.31m。老底為灰色中厚~厚層狀細粒砂巖,厚為1.05~4.83m,巖相變化大,為半堅硬~堅硬巖。垂向上為軟弱—堅硬—軟弱堅硬的相間復合結構,平面上巖相變化大,3煤層頂、底板工程地質(zhì)條件復雜。鉆孔柱狀圖見附錄。 3煤層頂、底板巖石物理力學性質(zhì)試驗結果見表1.4: </p><p>  巖石物理力學性質(zhì)試驗成果表</p><p><b>  表1.4<

98、/b></p><p>  1.3.3煤的特性 </p><p> ?。?)、煤種 本井田內(nèi)各煤層以貧煤為主,少部分為無煙煤,煤質(zhì)變化總的趨勢具有東高西低的特點,亦即淺部煤層的變質(zhì)程度低于深部。 </p><p> ?。?)、煤的物理性質(zhì) 井田內(nèi)3104、3105、3303鉆孔采樣對3煤層進行了顯微煤巖鑒定,見表1.5。 3煤層為黑色、條痕為深黑色—黑

99、色,斷口參差狀~階梯狀,塊狀及粉狀,玻璃—金剛光澤,內(nèi)生裂隙較發(fā)育。由鏡煤、亮煤及暗煤組成,以亮煤為主,暗煤次之,夾鏡煤條帶,細—中條帶結構,屬半亮—光亮型煤。其鏡煤最大反射率(Romax)值為1.859~2.009%,相當貧煤至無煙煤變質(zhì)階段。 9、14煤層為黑色、條痕黑色,斷口參差狀—階梯狀,玻璃—金剛光澤,以亮煤為主,暗煤次之,夾鏡煤條帶,細條帶狀結構,含黃鐵礦結核及散晶,屬半亮—光亮型煤。 15煤層:黑色,塊狀為主,夾部分粉狀,

100、半暗型煤,玻璃光澤,含黃鐵礦結核,最大反射率(Romax)為2.03~2.045%,其變質(zhì)階段相當于貧煤。 </p><p>  3煤層顯微組分定量統(tǒng)計一覽表</p><p><b>  表1.5</b></p><p>  (3)、化學性質(zhì)及工藝性能 煤的工藝性能:煤的化學反應性,3煤二氧化碳還原率為21.8~28.8%,分解率56.1~64

101、.1%,化學反應性一般為中等。15煤二氧化碳還原率為9.4%,分解率為82.7%,化學反應性屬低等,煤的結渣性(3304孔、3號煤)鼓風速度0.1m/s時,結渣率為24.46%。0.3m/s時,結渣率大于25%,故3煤屬強結渣煤。在不同溫度下煤層對CO2反應性試驗結果見表1.6。 </p><p>  3、15煤對CO2反應性試驗結果表</p><p><b>  表1.6<

102、;/b></p><p>  綜合煤質(zhì)特征:原煤灰份、硫份由淺至深有逐漸增高之趨勢,水份、磷份、發(fā)熱量變化不大,碳元素含量均在88%左右,各主要煤層灰份SiO2+Al2O3在70%以上,精煤回收率,3煤層為40.13%,15煤層小于40%(平均29.5%),可選性屬低等。煤質(zhì)的工業(yè)分析見表1.7、1.8、1.9。</p><p>  表1.7 各煤層煤質(zhì)化驗工業(yè)分析</p>

103、;<p><b>  表1.7</b></p><p>  表1.8 元素分析(浮煤)</p><p><b>  煤灰成分分析結果</b></p><p><b>  表1.8</b></p><p>  (4)、煤的工業(yè)用途 3煤層主要為低~中灰、特低硫、低磷

104、、高發(fā)熱量、高熔點灰份貧煤,部分為無煙煤,精煤回收率、化學反應性均屬中等,強結渣,為優(yōu)良之動力用煤。并可考慮作化工和氣化用煤。15煤層為中灰、富~高硫、低磷、高發(fā)熱量、高熔點灰份貧煤,部分為無煙煤。由于化學反應性低,精煤回收率為低等,硫份高,主要作動力用煤。 煤層發(fā)熱量匯總見表1.10。 </p><p>  3、15煤層發(fā)熱量匯總表</p><p><b>  表1.10<

105、;/b></p><p>  1.3.4 瓦斯、煤塵爆炸及煤的自燃 </p><p> ?。?)、瓦斯 瓦斯含量由東往西增加,由淺部往深部遞增,3、15煤層甲烷含量不高,鐵路以東3煤層為瓦斯風化帶,15煤大部為瓦斯風化帶。本井田瓦斯含量見測定結果匯總表1.11。 綜合上述結果,本井田3、15煤層按低瓦斯考慮。 </p><p>  3、15煤層瓦斯含

106、量測定結果匯總表</p><p><b>  表1.11</b></p><p>  對可采煤層鉆孔瓦斯含量測定成果統(tǒng)計見表1.12 </p><p>  可采煤層鉆孔瓦斯含量測定成果統(tǒng)計表</p><p><b>  表1.12</b></p><p> ?。?)、煤塵爆炸

107、與煤的自燃 據(jù)地質(zhì)資料顯示:3煤層有煤塵爆炸危險性,15煤層其火焰長度4~20mm,撲滅火焰的巖粉量為50%—70%,15煤層具有煤塵爆炸危險性,;據(jù)《長治勘探區(qū)詳查地質(zhì)報告》采樣做煤的自燃趨勢試驗結果,3煤層還原樣與氧化樣燃點之差為3—5℃,據(jù)此評定,3煤層屬不易自燃煤層,15煤層還原樣與氧化樣燃點之差為14—50℃,15煤層屬自燃煤層。 </p><p> ?。?)、地溫 根據(jù)大范圍的鉆孔井溫

108、測量資料,本區(qū)為地溫正常區(qū),平均地溫梯度:500m以內(nèi)為1.15℃/hm,500m以外為1.45℃/hm,綜合分析認為地恒溫帶深度約20—40m,溫度14.7℃。 </p><p><b>  1.4 井田境界 </b></p><p>  華晟榮礦整個井田有六個拐點組成,各拐點的經(jīng)緯坐標見表1.13。 </p><p&g

109、t;<b>  井田境界拐點坐標表</b></p><p><b>  表1.13</b></p><p>  自1988年開始,先后有幾家煤田地質(zhì)隊在該區(qū)進行了地質(zhì)工作,1988年地質(zhì)部山西辦事處114地質(zhì)隊進行過普查,提交《山西省長治勘探區(qū)詳查地質(zhì)報告》經(jīng)山西煤炭工業(yè)管理局1988年第8801號文審批。華晟榮煤礦始建于2002年,礦區(qū)面積為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