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換熱器課程設計-- 換熱器的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b></p><p><b>  換熱器的設計</b></p><p><b>  姓名:</b></p><p><b>  班級:</b></p><p><b>  學院:</b>

2、;</p><p><b>  學號:</b></p><p><b>  指導老師:</b></p><p><b>  目錄</b></p><p>  1.1概述………………………………………………………………3</p><p>  1.2.換熱器

3、設計任務書………………………………………………3</p><p>  1.3換熱器的結構類型………………………………………………4</p><p>  1.4換熱器材質的選擇………………………………………………6</p><p>  1.5設計方案簡介……………………………………………………7</p><p>  2.1設計參數(shù)…………………

4、………………………………………10</p><p>  2.2計算總傳熱系數(shù)…………………………………………………10</p><p>  2.3工藝結構尺寸……………………………………………………11</p><p>  2.4換熱器核算………………………………………………………13</p><p>  2.4.1.熱流量核算…………………

5、……………………………13</p><p>  2.4.2.換熱器內流體的流動阻力……………………………15</p><p>  3.1設計結果一覽表…………………………………………………17</p><p>  3.2主要符號說明……………………………………………………18</p><p>  4.1設計心得…………………………………………

6、………………18</p><p>  5.1參考文獻…………………………………………………………19</p><p><b>  1.1概述</b></p><p>  列管式換熱器又稱為管殼式換熱器,是最典型的間壁式換熱器,歷史悠久,占據(jù)主導作用,主要有殼體、管束、管板、折流擋板和封頭等組成。一種流體在關內流動,其行程稱為管程;另一種流體在管

7、外流動,其行程稱為殼程。管束的壁面即為傳熱面。</p><p>  其主要優(yōu)點是單位體積所具有的傳熱面積大,傳熱效果好,結構堅固,可選用的結構材料范圍寬廣,操作彈性大,因此在高溫、高壓和大型裝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換熱器。為提高殼程流體流速,往往在殼體內安裝一定數(shù)目與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擋板。折流擋板不僅可防止流體短路、增加流體流速,還迫使流體按規(guī)定路徑多次錯流通過管束,使湍流程度大為增加。</p><

8、;p>  列管式換熱器中,由于兩流體的溫度不同,使管束和殼體的溫度也不相同,因此它們的熱膨脹程度也有差別。若兩流體溫差較大(50℃以上)時,就可能由于熱應力而引起設備的變形,甚至彎曲或破裂,因此必須考慮這種熱膨脹的影響。</p><p>  1.2設計任務及操作條件</p><p>  1.2.1處理能力:356000kg/h的混合氣體</p><p>  1

9、.2.2.設備形式:列管式換熱器</p><p>  1.2.3.操作條件</p><p>  1.2.4混合氣體:入口溫度103°C出口溫度42°C</p><p>  1.2.5冷卻介質:自來水 入口溫度21°C出口溫度32°C</p><p>  1.2.6允許壓降:不大于100Kpa</p

10、><p>  1.2.7混合氣體定性溫度下的物性數(shù)據(jù):</p><p>  密度90kg/m3 粘度1.5*10-5pa.s</p><p>  比熱容3.297kj/(kg.°C)導熱系數(shù)0.0279W/m.°C</p><p>  1.2.7選擇適宜的列管換熱器并核算</p><p>  1.2.

11、7.1傳熱計算</p><p>  1.2.7.2管,殼程流體阻力的計算</p><p>  1.2.7.3計算結果表</p><p><b>  1.2.7.4總結</b></p><p>  1.3換熱器的結構類型 </p><p>  換熱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許多工業(yè)部門的通用設備

12、,在生產(chǎn)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產(chǎn)規(guī)模、物料的性質、傳熱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換熱器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p><p>  按用途它可分為加熱器、冷卻器、冷凝器、蒸發(fā)器和再沸器等。根據(jù)冷、熱流體熱量交換的原理和方式可分為三大類:混合式、蓄熱式、間壁式。</p><p>  1)間壁式換熱器又稱表面式換熱器或間接式換熱器。在這類換熱器中,冷、熱流體被固體壁面隔開,互不接觸,熱量從熱流體穿過壁面

13、傳給冷流體。該類換熱器適用于冷、熱流體不允許直接接觸的場合。間壁式換熱器的應用廣泛,形式繁多。將在后面做重點介紹。</p><p>  直接接觸式換熱器又稱混合式換熱器。在此類換熱器中,冷、熱流體相互接觸,相互混合傳遞熱量。該類換熱器結構簡單,傳熱效率高,適用于冷、熱流體允許直接接觸和混合的場合。常見的設備有涼水塔、洗滌塔、文氏管及噴射冷凝器等。</p><p>  2)蓄熱式換熱器又稱回

14、流式換熱器或蓄熱器。此類換熱器是借助于熱容量較大的固體蓄熱體,將熱量由熱流體傳給冷流體。當蓄熱體與熱流體接觸時,從熱流體處接受熱量,蓄熱體溫度升高后,再與冷流體接觸,將熱量傳給冷流體,蓄熱體溫度下降,從而達到換熱的目的。此類換熱器結構簡單,可耐高溫,常用于高溫氣體熱量的回收或冷卻。其缺點是設備的體積龐大,且不能完全避免兩種流體的混合。</p><p>  工業(yè)上最常見的換熱器是間壁式換熱器。根據(jù)結構特點,間壁式換

15、熱器可以分為管殼式換熱器和緊湊式換熱器。</p><p>  3)緊湊式換熱器主要包括螺旋板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等。</p><p>  4)管殼式換熱器包括了廣泛使用的列管式換熱器以及夾套式、套管式、蛇管式等類型的換熱器。其中,列管式換熱器被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標準換熱設備,在許多工業(yè)部門被大量采用。列管式換熱器的特點是結構牢固,能承受高溫高壓,換熱表面清洗方便,制造工藝成熟,選材范圍廣泛,適

16、應性強及處理能力大等。這使得它在各種換熱設備的競相發(fā)展中得以繼續(xù)存在下來。</p><p>  使用最為廣泛的列管式換熱器把管子按一定方式固定在管板上,而管板則安裝在殼體內。因此,這種換熱器也稱為管殼式換熱器。常見的列管換熱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帶膨脹節(jié)的固定管板式、浮頭式和U形管式等幾種類型。</p><p>  1.4換熱器制材的選擇</p><p>  在進行換

17、熱器設計時,換熱器各種零、部件的材料,應根據(jù)設備的操作壓力、操作溫度。流體的腐蝕性能以及對材料的制造工藝性能等的要求來選取。當然,最后還要考慮材料的經(jīng)濟合理性。一般為了滿足設備的操作壓力和操作溫度,即從設備的強度或剛度的角度來考慮,是比較容易達到的,但材料的耐腐蝕性能,有時往往成為一個復雜的問題。在這方面考慮不周,選材不妥,不僅會影響換熱器的使用壽命,而且也大大提高設備的成本。至于材料的制造工藝性能,是與換熱器的具體結構有著密切關系。

18、一般換熱器常用的材料,有碳鋼和不銹鋼。 1.4.1.1碳鋼 價格低,強度較高,對堿性介質的化學腐蝕比較穩(wěn)定,很容易被酸腐蝕,在無耐腐蝕性要求的環(huán)境中應用是合理的。如一般換熱器用的普通無縫鋼管,其常用的材料為10號和20號碳鋼。 1.4.1.2不銹鋼 奧氏體系不銹鋼以1Crl8Ni9Ti為代表,它是標準的18-8奧氏體不銹鋼,有穩(wěn)定的奧氏體組織,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冷加工性能。</p><p&

19、gt;  正三角形排列結構緊湊;正方形排列便于機械清洗;同心圓排列用于小殼徑換熱器,外圓管布管均勻,結構更為緊湊。我國換熱器系列中,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浮頭式則以正方形錯列排列居多,也有正三角形排列。 </p><p>  (A) (B)(C)</p><p> ?。―) (E)</p><p>  換熱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

20、(A)正方形直列 (B)正方形錯列 (C)三角形直列</p><p> ?。―)三角形錯列 (E)同心圓排列 </p><p>  1.3.2管板 管板的作用是將受熱管束連接在一起,并將管程和殼程的流體分隔開來。 管板與管子的連接可脹接或焊接。脹接法是利用脹管器將管子擴脹,產(chǎn)生顯著的塑性變形,靠管子與管板間的擠壓力達到密封緊固的目的。脹接法一般用在管子為碳素鋼,

21、管板為碳素鋼或低合金鋼,設計壓力不超過4MPa,設計溫度不超過350℃的場合。</p><p><b>  1.5設計方案簡介</b></p><p>  1.5.1 換熱器類型的選擇</p><p>  根據(jù)列管式換熱器的結構特點,主要分為以下四種。以下根據(jù)本次的設計要求,介紹幾種常見的列管式換熱器。</p><p>

22、  1.5.1.1固定管板式換熱器</p><p>  這類換熱器如圖1-1所示。固定管辦事?lián)Q熱器的兩端和殼體連為一體,管子則固定于管板上,它的結余構簡單;在相同的殼體直徑內,排管最多,比較緊湊;由于這種結構式殼測清洗困難,所以殼程宜用于不易結垢和清潔的流體。當管束和殼體之間的溫差太大而產(chǎn)生不同的熱膨脹時,用使用管子于管板的接口脫開,從而發(fā)生介質的泄漏。</p><p>  1.5.1.2

23、U型管換熱器</p><p>  U型管換熱器結構特點是只有一塊管板,換熱管為U型,管子的兩端固定在同一塊管板上,其管程至少為兩程。管束可以自由伸縮,當殼體與U型環(huán)熱管由溫差時,不會產(chǎn)生溫差應力。U型管式換熱器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只有一塊管板,密封面少,運行可靠;管束可以抽出,管間清洗方便。其缺點是管內清洗困難;喲由于管子需要一定的彎曲半徑,故管板的利用率較低;管束最內程管間距大,殼程易短路;內程管子壞了不能更換,

24、因而報廢率較高。此外,其造價比管定管板式高10%左右。</p><p>  1.5.1.3浮頭式換熱器</p><p>  浮頭式換熱器的結構如下圖1-3所示。其結構特點是兩端管板之一不與外科固定連接,可在殼體內沿軸向自由伸縮,該端稱為浮頭。浮頭式換熱器的優(yōu)點是黨環(huán)熱管與殼體間有溫差存在,殼體或環(huán)熱管膨脹時,互不約束,不會產(chǎn)生溫差應力;管束可以從殼體內抽搐,便與管內管間的清洗。其缺點是結構

25、較復雜,用材量大,造價高;浮頭蓋與浮動管板間若密封不嚴,易發(fā)生泄漏,造成兩種介質的混合。</p><p>  1.5.1.4填料函式換熱器</p><p>  填料函式換熱器的結構如圖1-4所示。其特點是管板只有一端與殼體固定連接,另一端采用填料函密封。管束可以自由伸縮,不會產(chǎn)生因殼壁與管壁溫差而引起的溫差應力。填料函式換熱器的優(yōu)點是結構較浮頭式換熱器簡單,制造方便,耗材少,造價也比浮頭式

26、的低;管束可以從殼體內抽出,管內管間均能進行清洗,維修方便。其缺點是填料函乃嚴不高,殼程介質可能通過填料函外樓,對于易燃、易爆、有度和貴重的介質不適用。</p><p><b>  2.1設計參數(shù)</b></p><p>  混合氣體的定性溫度:</p><p><b>  水的定性溫度:</b></p>&

27、lt;p>  定性溫度下流體的物性</p><p>  2.2計算總傳熱系數(shù)</p><p>  2.2.1熱流量的計算</p><p>  Qo=m0cp0Δt0=</p><p><b>  ℃</b></p><p>  2.2.2冷卻水的用量</p><p>

28、  2.2.3計算傳熱面積</p><p>  求傳熱面積需要先知道K值,根據(jù)資料查得煤油和水之間的傳熱系數(shù)在350 W/(㎡·℃)左右,先取K值為300W/(㎡·℃)計算</p><p><b>  由Q=KA△tm得</b></p><p><b>  ㎡</b></p><p&

29、gt;<b>  2.3工藝結構尺寸</b></p><p>  2.3.1.管徑和管內流速選用Φ25×2.5較高級冷拔傳熱管(碳鋼),取管內流速u=0.5m/s。</p><p>  2.3.2管程數(shù)和傳熱管數(shù) </p><p>  可依據(jù)傳熱管內徑和流速確定單程傳熱管數(shù)</p><p><b>

30、;  Ns=</b></p><p>  按單程管計算,所需的傳熱管長度為 </p><p><b>  L=</b></p><p>  按單程管設計,傳熱管過長,宜采用多管程結構。根據(jù)本設計實際情況,采用非標設計,現(xiàn)取傳熱管長l=4.5m,則該換熱器的管程數(shù)為</p><p><b>  Np=

31、</b></p><p>  傳熱管總根數(shù) Nt=3379×2=6758</p><p>  2.3.3平均傳熱溫差校正及殼程數(shù) </p><p><b>  R=</b></p><p><b>  P=</b></p><p>  按單

32、殼程,雙管程結構得:</p><p>  平均傳熱溫差 ℃ </p><p>  由于平均傳熱溫差校正系數(shù)大于0.8,同時殼程流體流量較大,故取單殼程合適。</p><p>  2.3.4傳熱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p><p>  采用組合排列法,即每程內均按正三角形排列。</p><p>  取管心距a=1.

33、25d0</p><p>  a=1.25×25=31.25≈32mm</p><p>  橫過管中心線管數(shù) b=1.1=1.1×=90.1 取91殼體內徑 采用多管程結構,殼體內徑應等于或稍大于關閉的直徑:</p><p>  式中 D——殼體內徑,mm;</p><p>  a ——管心距,mm;</p

34、><p>  b——最外層的六角形對角線上的管數(shù);</p><p>  e——六角形最外層管中心到殼體內壁距離,一般取e=(1~1.5)d,取29mm。</p><p><b>  2.3.5折流板</b></p><p>  采用弓形折流板,去弓形之流板圓缺高度為殼體內徑的25%,則切去的圓缺高度為:</p>

35、<p>  h=0.25×2.758=00.6895m,故可取h=0.690m</p><p>  取折流板間距B=0.4D,則 B=0.4×2.758=1.1032m</p><p><b>  折流板數(shù)目NB=</b></p><p><b>  2.4換熱器核核算</b></p

36、><p>  2.4.1熱流量核算</p><p>  2.4.1.1殼程表面?zhèn)鳠嵯禂?shù):</p><p><b>  當量直徑:</b></p><p><b>  =</b></p><p><b>  殼程流通截面積:</b></p>&l

37、t;p><b>  ㎡</b></p><p>  殼程流體流速及其雷諾數(shù)分別為:</p><p><b>  普朗特數(shù):</b></p><p><b>  粘度校正:</b></p><p>  2.3.1.2管內表面?zhèn)鳠嵯禂?shù):</p><p>

38、;  管程流體流通截面積:</p><p><b>  ㎡</b></p><p><b>  管程流體流速:</b></p><p><b>  普朗特數(shù):</b></p><p>  2.4.1.3污垢熱阻和管壁熱阻:</p><p><b&g

39、t;  管外側污垢熱阻 </b></p><p><b>  管內側污垢熱阻 </b></p><p>  管壁熱阻按碳鋼在該條件下的熱導率為45w/(m·K)</p><p>  2.4.1.4傳熱系數(shù): </p><p>  2.4.1.5傳熱面積裕度 </p><p>

40、;<b>  傳熱面積Ac為:</b></p><p>  換熱器的實際傳熱面積為Ap</p><p>  該換熱器的面積裕度為:</p><p>  結論:傳熱面積裕度合適,該換熱器能夠完成生產(chǎn)任務。</p><p>  2.4.2換熱器內流體的流動阻力</p><p>  2.4.2.1管程流

41、體阻力換熱器壓降的計算</p><p>  ——為直管及回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壓強降;</p><p>  ——結垢校正因數(shù),量綱為1,對的管子,取1.4;</p><p><b>  ——管程數(shù)</b></p><p><b>  串聯(lián)的殼程數(shù)</b></p><p>&l

42、t;b>  查表得 </b></p><p>  =(562.82+250.14)×1.4×1×2=2276.29Pa﹤100kPa</p><p>  2.4.2.2殼程壓降</p><p>  ——流體橫過管束的壓強降(Pa);</p><p>  ——流體通過折流板缺口的壓強降(Pa);&

43、lt;/p><p>  ——殼程壓強降的結垢結垢校正因數(shù),量綱為1,液體可取1.15。</p><p>  ——管子排列方法對壓強降的校正因數(shù),對正三角形排列F=0.5</p><p>  ——殼程流體的摩擦系數(shù),當Re>500時,;</p><p>  ——橫過管束中心線的管子數(shù);</p><p><b>

44、;  ——折流擋板數(shù);</b></p><p>  ——折流擋板間距(m);</p><p>  ——按殼程流通截面積計算的流速(m/s);</p><p><b>  而</b></p><p>  = (7698.05+149.24) </p><p>  結論:殼程流動阻力也比較

45、適宜。</p><p>  3.1設計結果一覽表</p><p><b>  3.2主要符號說明</b></p><p>  P——壓力,Pa ; Q——傳熱速率,W;</p><p>  R——熱阻,㎡·K/W; Re——雷諾準數(shù);</p>&

46、lt;p>  S——傳熱面積,㎡; t——冷流體溫度,℃;</p><p>  T——熱流體溫度,℃; u——流速,m/s;</p><p>  ——質量流速,㎏/h; ——表面?zhèn)鳠嵯禂?shù)W/(㎡·K);</p><p>  ——有限差值; ——導熱系數(shù),W/(m

47、3;K);</p><p>  ——粘度,Pa·s; ——密度,㎏/m3;</p><p>  ——校正系數(shù)。 r——轉速,n/(r/min)</p><p>  H——揚程,m ——必須汽蝕余量,m</p><p>  A——實際傳熱面積,

48、 Pr——普郎特系數(shù)</p><p>  NB——板數(shù),塊 K——總傳熱系數(shù),W/(㎡·K) </p><p>  ——體積流量 Nt——管數(shù),根</p><p>  Np——管程數(shù) l——管長,m</p><p>  KC——傳熱系數(shù),

49、W/(m·K) △tm——平均傳熱溫差,℃</p><p><b>  4.1設計小結</b></p><p>  本次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是對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通過查閱有關文獻資料、上網(wǎng)搜索資料以及反復計算核實,本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可以說基本完成了。</p><p>  本設計所需要的換熱器用循環(huán)冷卻水冷卻,通過本次設計,我學

50、會了如何根據(jù)工藝過程的條件查找相關資料,并從各種資料中篩選出較適合的資料,根據(jù)資料確定主要工藝流程,主要設備,及計算出主要設備及輔助設備的各項參數(shù)及數(shù)據(jù)。了解到了工藝設計計算過程中要進行工藝參數(shù)的計算。通過設計不但鞏固了對主體設備圖的了解,還學習到了工藝流程圖的制法。通過本次設計不但熟悉了化工原理課程設計的流程,加深了對冷卻器設備的了解,而且學會了更深入的利用圖書館及網(wǎng)上資源,對前面所學課程有了更深的了解。但由于本課程設計屬我第一次設計

51、,而且時間比較短,查閱的文獻有限,本課程設計還有較多地方不夠完善,希望老師批評指正。</p><p><b>  5.1參考文獻</b></p><p>  1.王志魁,劉麗英,化工原理(第四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p><p>  1.夏清,陳常貴.化工原理(上冊)[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p>

52、;<p>  2.中國石化集團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化工工藝35774 .計手冊(上冊) [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p><p>  3.《常用化學手冊》編寫組.常用化學手冊[M].北京:地質出出版社,1997</p><p>  4. 陳敏恒,從德滋等.化工原理(上冊) [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出版社,2006</p><p>  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