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軋板帶鋼生產(chǎn)線精軋機換輥小車設計說明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摘 要</b></p><p>  本文敘述了鞍鋼2150熱軋板帶鋼生產(chǎn)線精軋機換輥小車的設計情況,輥系小車的驅(qū)動方式原為鏈條拖動和液壓缸驅(qū)動的棘輪機構(gòu)共同作用,步驟煩瑣,換輥時間長,改為動力小車直接驅(qū)動后,縮短了換輥時間,提高生產(chǎn)效率。</p><p>  本文概述了換輥小車的國內(nèi)外發(fā)展情況及其發(fā)展方向。主要進行PC軋機換輥小車的設計

2、。利用電機提供動力,使減速器輸出軸上的鏈輪在固定鏈條上滾動,從而使小車在軌道上運動。利用液壓缸使拉出鉤繞銷軸轉(zhuǎn)動,進行掛鉤或推鉤,從而使工作輥拉出或推進。最終實現(xiàn)換輥工作。在設計過程中進行了換輥小車的傳動方案、工作原理、潤滑及環(huán)保與經(jīng)濟性分析,重點進行換輥小車的結(jié)構(gòu)設計、工作參數(shù)的選擇、電動機的選擇及計算,設計中主要零部件的計算及校核。</p><p>  在參閱相關資料并借鑒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對換輥小車的設

3、計及分析,各項技術均滿足要求,本設計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p><p>  關鍵詞:換輥;輥系小車;鏈條;棘輪機構(gòu);動力小車</p><p><b>  ABSTRACT</b></p><p>  In this paper, the rolling car design of finishing mill on Anshan stee

4、l 2150 hot-rolled strip steel plate production line was presented. According original designed, roll changing car was moved by a chain system and a ratchet system. The process was too complicated and it spends a lot of t

5、ime on roller changing. After it was redesigned, roller changing time was shortened and efficiency was highly improved. </p><p>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o

6、f the rolling car and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I mainly designed rolling car for PC main roller mill. It used motor to provide electrical power so that sprocket on the output shaft of reducer can roll on the sprocket f

7、ixed chain. So rolling car could move along the orbit. It uses hydraulic cylinders to pull hook around the pin rotation, or push or pull hook, so that pulled out or push in the work roll. Rollers changed</p><p

8、>  On the basis of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materials and using forefathers'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through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rolling car, every indicators reaches the demands, this design has a certain

9、 value in actual using. </p><p>  KEYWORDS:Roll changing;Car of roll set;Chain;Ratchet system;Driving car </p><p><b>  目 錄</b></p><p><b>  摘 要I</b></p

10、><p>  ABSTRACTIII</p><p><b>  第1章 緒論1</b></p><p>  1.1 換輥小車的概述1</p><p>  1.1.1 換輥小車的用途1</p><p>  1.1.2 換輥小車的類型1</p><p>  1.1.3

11、換輥小車的動力結(jié)構(gòu)2</p><p>  1.2 國內(nèi)外對換輥小車的研究3</p><p>  1.3 課題的背景及意義5</p><p>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6</p><p>  第2章 總體方案設計與選擇7</p><p>  2.1換輥小車的驅(qū)動方案設計與選擇7</p><

12、;p>  2.1.1傳動方案設計7</p><p>  2.1.2電機的選擇8</p><p>  2.2鏈輪與液壓缸的選擇8</p><p>  2.2.1鏈輪的選擇8</p><p>  2.2.2液壓缸的選擇8</p><p><b>  2.3本章小結(jié)9</b></

13、p><p>  第3章 傳動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10</p><p>  3.1原始數(shù)據(jù)10</p><p>  3.2換輥小車所需驅(qū)動力計算10</p><p>  3.3電機的選擇11</p><p>  3.3.1選擇電機的結(jié)構(gòu)形式11</p><p>  3.3.2選擇電機的容量11&

14、lt;/p><p>  3.3.3電機的校核12</p><p>  3.4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和分配傳動比13</p><p>  3.4.1傳動裝置總傳動比13</p><p>  3.4.2分配減速器的各級傳動比13</p><p>  3.4.3各軸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13</p><p

15、>  3.5本章小結(jié)14</p><p>  第4章 主要零部件的選擇、設計和校核15</p><p>  4.1 蝸輪蝸桿的設計與校核15</p><p>  4.1.1選擇蝸桿傳動類型15</p><p>  4.1.2選擇材料15</p><p>  4.1.3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進行設計15&l

16、t;/p><p>  4.1.4蝸桿與蝸輪主要幾何尺寸計算17</p><p>  4.2齒輪的設計與校核(一)19</p><p>  4.2.1選定齒輪類型、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shù)19</p><p>  4.2.2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19</p><p>  4.2.3按齒根彎曲強度設計22</p>

17、<p>  4.2.4. 幾何尺寸計算23</p><p>  4.3齒輪的設計與校核(二)24</p><p>  4.3.1選定齒輪類型、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shù)24</p><p>  4.3.2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24</p><p>  4.3.3按齒根彎曲強度設計27</p><p>  

18、4.3.4. 幾何尺寸計算28</p><p>  4.4 軸的設計及其校核29</p><p>  4.4.1 選擇軸的材料并確定其機械性能29</p><p>  4.4.2 軸上的功率,轉(zhuǎn)速和轉(zhuǎn)矩見(3.4.3)29</p><p>  4.4.3 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29</p><p>  4.4.4

19、 初步確定軸的最小直徑30</p><p>  4.4.5 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30</p><p>  4.4.6 求軸上的載荷31</p><p>  4.4.7 按彎扭合成應力校核軸的強度33</p><p>  4.4.8 精確校核軸的疲勞強度34</p><p>  4.5 滾動軸承的選擇及其壽命計算38

20、</p><p>  4.5.1 滾動軸承的選擇38</p><p>  4.5.2 滾動軸承的壽命計算38</p><p>  4.5.3 滾動軸承裝置的設計40</p><p>  4.6聯(lián)接電機與減速器的聯(lián)軸器選擇40</p><p>  4.6.1類型選擇40</p><p>

21、  4.6.2載荷計算41</p><p>  4.6.3型號選擇41</p><p>  4.7 鍵聯(lián)接的選擇及強度校核42</p><p>  4.7.1 鍵聯(lián)接的功能及結(jié)構(gòu)型式42</p><p>  4.7.2 鍵的選擇和鍵聯(lián)接的強度計算42</p><p>  4.8花鍵聯(lián)接的選擇及強度校核43&

22、lt;/p><p>  4.8.1花鍵的選擇43</p><p>  4.8.2校核花鍵聯(lián)接的強度43</p><p>  4.9鏈輪鏈條的選擇44</p><p>  4.9.1鏈條的選擇44</p><p>  4.9.2鏈輪的選擇44</p><p>  4.10液壓缸選擇46&l

23、t;/p><p>  4.10.1供油壓力的選擇46</p><p>  4.10.2計算負載力46</p><p>  4.10.3計算液壓缸主要結(jié)構(gòu)參數(shù)47</p><p>  4.11本章小結(jié)48</p><p>  第5章 潤滑方法的選擇49</p><p><b>  

24、5.1潤滑49</b></p><p>  5.1.1齒輪49</p><p>  5.1.2軸承49</p><p>  5.1.3減速器49</p><p><b>  5.2添加劑49</b></p><p>  5.3潤滑方法50</p><p&

25、gt;  5.4本章小結(jié)50</p><p><b>  結(jié) 論51</b></p><p><b>  參考文獻52</b></p><p><b>  致 謝54</b></p><p><b>  第1章 緒論</b></p>

26、<p>  軋輥磨損后,幾何尺寸和輥型都將發(fā)生變化。為了保證軋材質(zhì)量,必須及時更換軋輥。軋制速度的提高,加速了軋輥的磨損,使軋輥的更換次數(shù)愈來愈頻繁。一般帶鋼熱連軋機粗軋機工作輥每隔3-7天需更換一次,支撐輥每隔15-30天更換一次;精軋機的工作輥大約3-8小時需更換一次,支撐輥7-15天更換一次;帶鋼冷連軋機的工作輥至少每班要更換一次,支撐輥大約7-15天更換一次??s短換輥時間有利于保證產(chǎn)品質(zhì)量、減少停機時間、提高軋機作業(yè)

27、率、增加產(chǎn)量和降低成本,因此,近年來換輥裝置有了很大發(fā)展。</p><p>  1.1 換輥小車的概述</p><p>  1.1.1 換輥小車的用途</p><p>  在軋鋼生產(chǎn)中,為了確保軋材的質(zhì)量要求,當軋輥被磨損、破壞及產(chǎn)品規(guī)格品種更換時,都應及時地通過換輥小車把軋輥更換掉,以滿足軋材的質(zhì)量與品種規(guī)格要求。根據(jù)不同的工作條件,換輥小車可以分為多種類型。&l

28、t;/p><p>  1.1.2 換輥小車的類型</p><p>  板帶軋機所采用的工作輥換輥裝置種類繁多,其中換輥小車可分為推拉式電動換輥小車和液壓式換輥小車等等。</p><p>  推拉式電動換輥小車:熱連軋精軋機采用的換輥小車由一臺直流電動機、經(jīng)離合器、減速器及鏈輪,與固定在兩軌道中間鋪板上的固定鏈條相嚙合,從而驅(qū)動小車在軌道上前后移動。小車上裝有氣動鎖鉤,用

29、來鉤掛工作輥軸承座。并設有導向輪,起側(cè)面導向作用。</p><p>  液壓式換輥小車:v工作輥組的掛鉤和脫鉤裝置包括換輥液壓缸活塞桿前端的掛鉤和換輥車上的脫鉤裝置兩部分。掛鉤前,活塞桿帶著掛鉤處于中間位置。橫移小車帶著新工作輥組橫移到換輥位置,推拉機構(gòu)活塞桿推著掛鉤前進,隨動輪與曲臂頂面接觸而使掛鉤頭部抬起。然后,脫鉤裝置的電液推進器退回,曲臂下降,掛鉤頭部下落,構(gòu)住軸承座上的凸塊。脫鉤的過程與上述掛鉤過程相反

30、。</p><p>  1.1.3 換輥小車的動力結(jié)構(gòu)</p><p>  下面以推拉式換輥小車為例,對換輥小車的結(jié)構(gòu)進行簡單的分析。換輥小車的結(jié)構(gòu)如圖1.1所示,主要由電機減速器、驅(qū)動鏈輪、固定鏈條、車輪軌道及接頭等幾部分組成。</p><p>  電機減速器:它是換輥小車的驅(qū)動減速裝置,它由電機和減速器兩部分組成。電機給換輥小車提供動力,使換輥小車能夠在鏈條軌道

31、上運動。減速器控制換輥小車的運行速度,使換輥小車按照換輥的要求運動。</p><p>  驅(qū)動鏈輪:該鏈輪安裝在減速器的輸出軸上,通過驅(qū)動裝置使驅(qū)動鏈輪轉(zhuǎn)動,使其在固定鏈條上滾動,從而使換輥小車在軌道上往復運動。</p><p>  固定鏈條:此鏈條固定在兩車輪軌道中間的鋪板上,驅(qū)動鏈輪在其上面滾動,使換輥小車按照規(guī)定的方向運動。</p><p>  圖1.1 換輥

32、小車結(jié)構(gòu)簡圖</p><p>  車輪軌道:換輥小車上的四個小車輪在此軌道上運動,該軌道承載著小車和支撐輥的全部重量。</p><p>  接頭:又稱氣動鎖鉤。在液壓裝置的驅(qū)動下可以饒著固定軸上下?lián)Q位,來推(拉)工作輥軸承座,進行換輥。</p><p>  推拉式換輥小車的結(jié)構(gòu)簡單,安裝和維護比較方便。正確的選擇固定鏈輪及固定鏈條,能適當延長鏈輪配合的壽命。因此,推

33、拉式換輥小車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p><p>  1.2 國內(nèi)外對換輥小車的研究</p><p>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及考慮到對能源的節(jié)省利用、對生產(chǎn)成本的降低等因素的影響,國內(nèi)外大部分的鋼鐵公司也正不斷的對換輥小車的技術性能和結(jié)構(gòu)參數(shù)進行改進。使其結(jié)構(gòu)更加合理,安裝更加方便,費用更加低廉。</p><p>  近幾年來,各國政府對鋼鐵企業(yè)給予了

34、高度的重視和基金的資助。目前,國內(nèi)對換輥小車所進行的研究僅限于對傳統(tǒng)的行進機構(gòu)的改造,而只有少數(shù)的企業(yè)對換輥小車的驅(qū)動裝置進行根本的改造。萊鋼大型型鋼生產(chǎn)線粗軋機及其換輥裝置由德國公司設計,經(jīng)國內(nèi)轉(zhuǎn)化于2005年9月投入生產(chǎn),換輥采用整體換輥方式。換輥系統(tǒng)的輥系小車驅(qū)動裝置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鏈式移送裝置,二是液壓缸驅(qū)動的步進裝置。 換輥過程是這樣的:新輥系在軋輥跨裝配完成后,通過鏈式移送裝置運送到軋線跨的橫移平臺上。停車換輥時,首先由液

35、壓缸驅(qū)動的步進裝置將舊輥系從軋機牌坊中拉出至橫移平臺,這樣橫移平臺上就有了一新一舊兩套輥系,然后橫移平臺橫移,新舊輥系換位, 使新輥系位于軋機牌坊的軸向窗口。然后液壓缸再動作, 將新輥系一步一步送入軋機。液壓缸活塞桿全程伸縮一次,步進裝置前進一個步長,輥系進出軋機一次分別要8步完成,手動操作約需45分鐘。嚴重滯后于精軋機的換輥(約20分鐘),這樣整條生產(chǎn)線的軋機換輥時間就不能實現(xiàn)同步,有“短板”存在。實踐證明該設計思想落后,步驟繁瑣,該

36、問題成為制約生產(chǎn)的一個瓶頸。分別見圖1和圖2所示。</p><p>  圖1.2 輥系小車驅(qū)動裝置示意圖</p><p>  圖1.3 步進裝置驅(qū)動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示意圖</p><p>  因此需設計一種動力裝置來代替現(xiàn)在的鏈式移送裝置,使其能夠越過橫移平臺,盡量靠近軋機,減少步進小車的動作步數(shù),從而從根本上節(jié)省換輥時間。最終確定采用動力小車形式來直接推動(拉動)系小車由

37、軋輥準備間到橫移平臺及軋機牌坊,取消鏈式輸送裝置。動力小車上的電機經(jīng)減速機傳動,帶動小車輪軸轉(zhuǎn)動,輪軸上的鏈輪與固定在地面上的鏈條相嚙合,從而產(chǎn)生一個推力或拉力,推動或拉動輥系小車運動。橫移平臺上的兩個輥系小車停靠位置也分別安裝上分段鏈條,與前面安裝在地面底板上的鏈條相連接,這樣,動力小車能夠直接到達橫移平臺上,從而將輥系小車繼續(xù)向前推進一段距離,減少步進小車的動作距離,縮短換輥時間。</p><p>  然而,

38、國外對換輥小車的改造重點是減少人力,提高效率。將原有的動力驅(qū)動改制成液壓驅(qū)動,并且不斷的對液壓系統(tǒng)進行改進。1997年年初,芬蘭的奧托昆普廠對其三套20輥軋機中的第一臺20輥軋機進行改造,包括更新全部液壓設備和機械設備的主要部分。軋機壓下、凸度調(diào)整和第一中間輥軸向移動全部軋機執(zhí)行機構(gòu)都裝備了直接作用的液壓缸,使用伺服閥在軋制過程中進行快速而精確的控制。在傳動側(cè)和操作側(cè),所有的軋輥和支撐輥現(xiàn)在都通過液壓缸定位。第一中間輥軸向移動。第一中間

39、輥軸向移動系統(tǒng)位于軋機的傳動側(cè),見圖1.4。第一中間輥的調(diào)整桿和連軸器(軸承箱)之間的連接是自動的。液壓定位裝置允許換輥小車的自動化系統(tǒng)通過小窗口直接裝輥或抽輥。不再需要人工操作。</p><p>  圖1.4 第一中間輥軸向移動系統(tǒng)</p><p>  新的換輥小車用于自動更換工作輥和第一中間輥。它能裝載2套4根1套的第一中間輥和2套6根1套的工作輥。軋機的操作人員的工作只限于將自動控

40、制系統(tǒng)啟動,而不需 要其他的人為操作。液壓動力系統(tǒng)和帶有所有控制模塊的電氣控制箱都安裝在小車上,電纜繞在線盤上,因而它成為一個獨立的系統(tǒng) 。</p><p>  1.3 課題的背景及意義</p><p>  在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鋼鐵企業(yè)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發(fā)展直接關系到冶金企業(yè)的發(fā)展。因此,近幾年來,鋼鐵企業(yè)的發(fā)展一直是我國較關注的事情之一。自20世紀初,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

41、之后冶金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對人類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現(xiàn)今,冶金行業(yè)日益加劇的全球化競爭和兼并,促使了市場對冶金機械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從鋼鐵生產(chǎn)流程的總體高度上考慮如何提高生產(chǎn)率、縮短生產(chǎn)時間、提高鋼鐵產(chǎn)量和質(zhì)量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換輥小車是用來將工作輥推進或拉出機架的一種冶金機械輔助設備,它的突出優(yōu)點是:可大幅度的降低勞動強度;提高人為作業(yè)的工作環(huán)境;節(jié)省能源消耗;節(jié)約人力;降低勞動成本等。換輥小車將給冶金工業(yè)帶來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

42、和社會效益。基于換輥小車的上述優(yōu)點,目前各大鋼鐵企業(yè)及科研單位院校對換輥小車這一輔助設備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開發(fā)。</p><p>  雖然現(xiàn)在我國冶金業(yè)的發(fā)展已經(jīng)日趨成熟,冶金機械也較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與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的技術改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目前,重點應該是把從國外進口的冶金設備進行國產(chǎn)化,并對其性能壽命和可靠度等方面在技術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高。并在新的形勢下為提高我國冶金機械

43、的發(fā)展做出新的貢獻。</p><p>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p><p>  本畢業(yè)設計課題研究的目的是基于鞍鋼三鋼軋廠2150精軋機換輥小車設計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結(jié)構(gòu)和性能的分析進行設計并進一步的對其進行改進,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本畢業(yè)設計主要設計研究的內(nèi)容包括如下,其設計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圖如圖1.5所示;</p><p>  1.對推拉式換輥小車傳動方案的擬訂

44、并進行優(yōu)化選擇。通過對各種方案的比較選擇一個最佳的傳動方案進行設計。</p><p>  2.對所設計機械的電動機的設計選擇,并對其進行校核,確定所選擇的電動機能滿足特定的工況。</p><p>  3.對推拉式換輥小車的零、部件進行設計計算。并對其中的重要零、部件進行校核計算。確保換輥小車在工作中安全、可靠。</p><p>  4.對所設計的推拉式換輥小車進行環(huán)

45、保性和經(jīng)濟性的分析。確保所設計的設備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較少的污染危害,以較少的投入得到較大的。</p><p>  圖1.5 設計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圖</p><p>  第2章 總體方案設計與選擇</p><p>  2.1換輥小車的驅(qū)動方案設計與選擇</p><p>  換輥小車的驅(qū)動裝置一般由電動機、傳動部分及固定輪等幾部分組成。傳動部分可以采用皮帶傳動

46、或是減速器傳動。采用皮帶傳動裝置便于制造,并且成本十分的低廉,但是如果機構(gòu)的傳動比過大時,則容易造成其外形尺寸較大,結(jié)構(gòu)不夠緊湊,占地面積較大。因此較少被采用。使用減速器可以采用蝸輪蝸桿傳動或是齒輪傳動的減速器。齒輪傳動的減速器具有體積小,占地面積小,重量輕,壽命長,速比大,傳動效率高及布置緊湊等特點。蝸輪蝸桿傳動的減速器嚙合齒對較多,故沖擊載荷小,傳動平穩(wěn),噪聲低。由于本設計為了布置緊湊,把電機放在減速器上端,需要改變傳遞方向。所以,

47、采用三級齒輪-蝸桿減速器。</p><p>  2.1.1傳動方案設計</p><p>  本設計綜合各種傳動裝置的特點,針對其設計實際出發(fā),決定采用三級齒輪-蝸桿減速器傳動的方案。第一級傳動采用蝸輪蝸桿傳動,第二、三級傳動采用斜齒輪傳動,這樣即改變了傳動方向,又使傳動裝置的結(jié)構(gòu)布置緊湊且能有效地提高傳動效率。其中對減速器的各部件進行選擇、設計和校核。方案圖如圖2.1所示</p>

48、;<p>  1.電動機 2.聯(lián)軸器 3. 三級齒輪-蝸桿減速器 4.驅(qū)動鏈輪 </p><p>  圖2.1 總體方案圖</p><p>  2.1.2電機的選擇</p><p>  電動機的結(jié)構(gòu)型式按其安裝位置的不同可分為臥式與立式兩種。臥式電動機的轉(zhuǎn)軸是水平安放,立式電動機的轉(zhuǎn)軸則與地面垂直,二者軸承不同,不能混用。換滾小車的電動機

49、經(jīng)常啟動、制動及反轉(zhuǎn),但過渡過程的持續(xù)時間對生產(chǎn)率影響不大。此時除考慮初期投資外,主要根據(jù)過渡過程能量損耗最小的條件來選擇傳動比及電動機的額定轉(zhuǎn)速。故本設計選用能夠經(jīng)常啟動、制動及反轉(zhuǎn)的YZR系列電動機為換輥小車提供動力。</p><p>  2.2鏈輪與液壓缸的選擇</p><p>  2.2.1鏈輪的選擇</p><p>  鏈輪由輪齒、輪緣、輪輻和輪轂組成。鏈

50、輪設計主要是確定其結(jié)構(gòu)和尺寸,選擇材料和熱處理方法。固定鏈條與鏈輪的嚙合屬于非共軛嚙合,其鏈輪齒形的設計比較靈活。在國標中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鏈輪齒形僅僅規(guī)定了最小和最大齒槽形狀及其極限參數(shù),實際齒槽形狀取決于加工輪齒的刀具和加工方法,并應使其位于最小和最大齒槽形狀之間。小直徑的鏈輪可制成整體式;中等尺寸的鏈輪可制成孔板式;大直徑的鏈輪,??蓪X圈用螺栓連接或焊接在輪轂上。鏈輪的基本參數(shù)是配用鏈條的節(jié)距p。根據(jù)設計需要,本設計選用小直徑整體式

51、鏈輪。</p><p>  2.2.2液壓缸的選擇</p><p>  液壓缸是實現(xiàn)直線往復運動的執(zhí)行裝置,按結(jié)構(gòu)特點可分為活塞式、柱塞式和組合式三大類;按固定形式的不同可分為缸筒(缸體)固定和活塞桿固定兩種;按作用方式又可分為單作用和雙作用式兩種。在雙作用式液壓缸中,具有兩個密封的容積空腔,工作時,壓力油則交替供入液壓缸的兩腔,使缸實現(xiàn)正反兩個方向的往復運動。而在單作用式液壓缸中,只有一

52、個密封的容積空間,壓力油只能供入液壓缸的著一個腔,使缸實現(xiàn)單方向運動,反方向運動則依靠外力(彈簧力、自重或外部載荷等)來實現(xiàn)。液壓裝置的工作比較比較平穩(wěn)。液壓傳動以液壓油為工作介質(zhì),油液流動過程中有一定的阻尼作用,因而運動平穩(wěn)性好,沖擊小。液壓傳動系統(tǒng)易于實現(xiàn)過載保護。在本設計里,由于拉出鉤負載較小,且直接拖動負載。故選用簡單的單桿式活塞缸即可。</p><p><b>  2.3本章小結(jié)</b&

53、gt;</p><p>  本章主要是對換輥小車驅(qū)動方案的設計與選擇,包括傳動方案設計和電機的選擇,鏈輪與液壓缸的選擇。對傳動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p><p>  第3章 傳動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p><p><b>  3.1原始數(shù)據(jù)</b></p><p>  換輥小車重量:12154kg<

54、;/p><p>  工作輥重量:16700kg (數(shù)量2)</p><p>  上工作輥軸承座重量(操作側(cè)):3265kg</p><p>  上工作輥軸承座重量(傳動側(cè)):2920kg</p><p>  下工作輥軸承座重量(操作側(cè)):3055kg</p><p>  下工作輥軸承座重量(傳動側(cè)):2920kg&l

55、t;/p><p>  換輥小車走行速度v:300mm/s</p><p>  重力加速度g:9.8N/kg</p><p>  3.2換輥小車所需驅(qū)動力計算</p><p>  =(12154+2×16700+3265+2920+3055+2920)×9.8 (3.1)</p><p>  =5459

56、38.4N </p><p>  查文獻[2]表4.2-6,取摩擦系數(shù)(無潤滑劑)。 </p><p><b> ?。?.2)</b></p><p><b>  3.3電機的選擇</b></p><p>  3.3.1選擇電機的結(jié)構(gòu)形式</p>

57、<p>  電動機分交流電動機和直流電動機兩種。由于直流電動機需要直流電源,結(jié)構(gòu)較復雜,價格較高,維護比較不便,因此無特殊需要時不宜采用。</p><p>  生產(chǎn)單位一般用三相交流電源,因此基本都選用交流電動機。交流電動機有異步電動機和同步電動機兩類。異步電動機有籠型和繞線型兩種。我國新設計的Y系列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屬于一般用途的全封閉自扇冷電動機,其結(jié)構(gòu)簡單、工作可靠、價格低廉、維護方便,適用于不

58、易燃爆、無腐蝕性氣體和無特殊要求的機械上。而在經(jīng)常起動和制動和反轉(zhuǎn)的場合,要求電動機的轉(zhuǎn)動慣量小和過載能力大,應選用起重及冶金用的三相異步電動機YZ(籠型)或YZR(繞線型)。根據(jù)電源種類,工作條件(溫度、環(huán)境、空間位置尺寸等),載荷特點(變化性質(zhì)、大小和過載情況),起動性能和起動、制動反轉(zhuǎn)的頻繁程度,轉(zhuǎn)速高低等等確定電機首選YZR型。因為YZR型號使用于室內(nèi)外多塵環(huán)境及起動,逆轉(zhuǎn)次數(shù)頻繁的起重機械和冶金設備等。</p>

59、<p>  3.3.2選擇電機的容量</p><p>  求得工作功率為: </p><p><b> ?。?.3)</b></p><p>  其中:F——換輥小車的工作阻力,N;</p><p>  v——換輥小車驅(qū)動鏈輪的線速度,m/s;</p><p><b>  

60、傳動裝置的總效率</b></p><p>  其中:滾動軸承(每對) 0.98</p><p>  鏈輪鏈條(每對) 0.93</p><p>  彈性聯(lián)軸器 0.99</p><p>  斜齒輪(每對) 0.97</p><p>  蝸輪蝸桿(每對) 0.75</p>

61、<p>  根據(jù)總裝配圖可知:從電動機到輸出軸共經(jīng)過一個聯(lián)軸器,四對滾動軸承,經(jīng)過三級齒輪-蝸輪蝸桿變速,還有一對鏈輪鏈條的效率損失。</p><p><b>  故</b></p><p>  所以 (3.4)</p><p><b>  =<

62、/b></p><p><b>  =</b></p><p>  考慮到過載情況,故選擇額定功率稍大的電機 查參考文獻[5]表40-18選擇電機額定功率為,即電機型號為YZR-250MB-6,其額定轉(zhuǎn)速為965r/min,重量559kg。</p><p>  3.3.3電機的校核</p><p>  電機選定后,

63、根據(jù)其工作特點,考慮過載和沖擊,取過載系數(shù)為2</p><p><b>  Mmax≤Me</b></p><p>  2 Me=29550 (3.5)</p><p><b>  =29550</b></p><p>  =890.67 N·m&l

64、t;/p><p><b>  Mmax=</b></p><p>  =5599.8135 (3.6)</p><p><b>  =16.3 N·m</b></p><p><b>  M—為重錘質(zhì)量;</b></p><

65、;p><b>  d—為卷筒直徑;</b></p><p><b>  g—為重力加速度</b></p><p><b>  i—為總傳動比</b></p><p><b>  故Mmax≤Me </b></p><p>  過載通過,所以合格。&l

66、t;/p><p>  3.4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和分配傳動比</p><p>  3.4.1傳動裝置總傳動比</p><p>  驅(qū)動鏈輪線速度 300,初選鏈輪鏈條傳動中鏈輪分度圓直徑D=802</p><p><b>  (3.7)</b></p><p>  式中:——電動機滿載轉(zhuǎn)速;<

67、/p><p>  ——工作機主動軸轉(zhuǎn)速</p><p>  3.4.2分配減速器的各級傳動比</p><p>  查文獻[2]表4.2-9取蝸輪蝸桿傳動比,則;取二級斜齒輪傳動比,則。</p><p>  3.4.3各軸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p><p><b>  1.各軸轉(zhuǎn)速:</b></p&

68、gt;<p><b> ?。?.8)</b></p><p><b>  ——電動機滿載轉(zhuǎn)速</b></p><p><b>  2各軸輸入功率:</b></p><p>  各連接的效率: </p><p><b> ?。?.9)</

69、b></p><p><b>  3.各軸輸入轉(zhuǎn)矩:</b></p><p><b> ?。?.10)</b></p><p><b>  3.5本章小結(jié)</b></p><p>  本章主要是對換輥小車驅(qū)動方案的設計與選擇,包括傳動方案設計和電機的選擇,鏈輪與液壓缸的選

70、擇。對傳動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p><p>  第4章 主要零部件的選擇、設計和校核</p><p>  4.1 蝸輪蝸桿的設計與校核</p><p>  4.1.1選擇蝸桿傳動類型</p><p>  根據(jù)GB/T 10085-1988的推薦,本設計采用漸開線蝸桿(ZI)。</p><p>&

71、lt;b>  4.1.2選擇材料</b></p><p>  根據(jù)庫存材料的情況,并考慮到蝸桿傳動傳遞的功率不大,速度只是中等,故蝸桿用45鋼;因希望效率高些,耐磨性好些,故蝸桿螺旋齒面要求淬火,硬度為45~55HRC。蝸輪用鑄錫磷青銅ZCuSn10P1,金屬模制造。為節(jié)約貴重的有色金屬,僅齒圈用青銅制造,而輪芯用灰鑄鐵HT100制造。</p><p>  4.1.3按齒

72、面接觸疲勞強度進行設計</p><p>  根據(jù)閉式蝸桿傳動的設計準則,先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進行設計,再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傳動中心距:</p><p><b>  (4.1) </b></p><p>  1.確定作用在蝸輪上的轉(zhuǎn)矩:</p><p>  按,查文獻[1]估取效率。</p><

73、;p><b> ?。?.2)</b></p><p><b>  2.確定載荷系數(shù):</b></p><p>  因工作載荷比較穩(wěn)定,故載荷分布不均勻系數(shù);由文獻[1]表11 - 5選取使用系數(shù);由于轉(zhuǎn)速不高,沖擊不大,可取動載系數(shù),則:</p><p><b> ?。?.3)</b></

74、p><p>  3.確定彈性影響系數(shù):</p><p>  因選用的是鑄錫磷青銅和鋼蝸桿相配,故。</p><p><b>  4.確定接觸系數(shù):</b></p><p>  先假設蝸桿分度圓直徑和傳動中心距的比值,由文獻[1]圖11-18中可查得。</p><p>  5.確定許用接觸應力:<

75、/p><p>  根據(jù)蝸輪材料為鑄錫磷青銅ZCuSn10P1,金屬模制造,蝸桿螺旋齒面硬度大于45HRC,由文獻[1]表11-7中查得蝸輪的基本許用應力。</p><p><b>  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b></p><p>  次 (4.4)</p><p><b>  壽命系

76、數(shù):</b></p><p><b>  則:</b></p><p><b>  (4.5)</b></p><p><b>  6.計算中心距</b></p><p>  取中心距mm,因為,取模數(shù),蝸桿分度圓直徑mm。這時,由文獻[1]11-18中可查得接觸系

77、數(shù),因為<,因此上述計算結(jié)果可用。</p><p>  4.1.4蝸桿與蝸輪主要幾何尺寸計算</p><p><b>  1.蝸桿:</b></p><p>  蝸桿頭數(shù) </p><p>  直徑系數(shù) </p><p>  齒形角 </p

78、><p>  蝸桿齒頂高 mm</p><p>  蝸桿齒根高 mm</p><p>  蝸桿齒高 mm </p><p>  頂隙 mm</p><p>  分度圓直徑 mm</p><p>  齒頂圓直徑

79、 mm</p><p><b>  齒根圓直徑 mm</b></p><p>  蝸桿導程角 </p><p>  基圓導程角 </p><p>  基圓直徑 mm</p><p>  軸向齒距 mm</p><p>

80、  軸向齒厚 mm </p><p>  法向齒厚 mm</p><p>  蝸桿齒寬 mm </p><p><b>  2.蝸輪:</b></p><p>  蝸輪齒數(shù) </p><p>  實際中心距 取,則變位系數(shù)為,

81、驗算傳動比,這時的傳動比誤差,所以是符合要求的。</p><p>  分度圓直徑 mm</p><p>  齒頂高 mm</p><p>  齒根高 mm</p><p>  喉圓直徑 mm</p><p>  齒根圓直徑 mm</p

82、><p>  頂圓直徑 mm</p><p>  蝸輪齒寬 mm</p><p>  齒頂圓弧半徑 mm</p><p>  齒根圓弧半徑 mm</p><p>  分度圓齒厚 </p><p>  節(jié)圓直徑 mm</

83、p><p>  4.2齒輪的設計與校核(一)</p><p>  齒輪傳動的失效主要是輪齒的失效,常見的輪齒失效形式輪齒折斷和工作齒面磨損、點蝕、膠合及塑性變形等。通常只按保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和保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兩準則進行計算。</p><p>  4.2.1選定齒輪類型、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shù)</p><p>  1.根據(jù)傳動路線選用斜齒圓柱齒

84、輪傳動;</p><p>  2.軋機為一般工作機器速度不高故選用8級精度(GB10095—88);</p><p>  3.材料選擇由文獻[3]表10—1選擇小齒輪材料為40Cr(調(diào)質(zhì)表面淬火),硬度為241~286HBS,大齒輪材料為45鋼(調(diào)質(zhì)后表面淬火)硬度為217~255HBS;</p><p>  4.選小齒輪齒數(shù),;</p><p&

85、gt;<b>  5.初選螺旋角;</b></p><p>  4.2.2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p><p>  由設計公式試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即:</p><p><b>  (4.6)</b></p><p>  1.確定公式內(nèi)的各計算數(shù)值</p><p>  (1)試

86、選載荷系數(shù)。</p><p>  (2)選取區(qū)域系數(shù);</p><p>  (3)查文獻[3]表10-4得,;</p><p><b>  則;</b></p><p>  (4)計算小齒輪的傳遞轉(zhuǎn)矩:</p><p>  (5)查文獻[1]表10-7選取齒寬系數(shù);</p><

87、p>  (6)查文獻[1]表10-6得材料的彈性影響系數(shù)</p><p>  (7)按齒面硬度查表得</p><p>  小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p><p>  大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p><p>  (8)計算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設定工作壽命為45000小時)</p><p><b> ?。?/p>

88、</b></p><p><b>  ;</b></p><p>  (9)查文獻[1]圖10-19接觸疲勞壽命系數(shù)得,;</p><p>  (10)計算接觸疲勞許用應力,取失效概率為1%,安全系數(shù)S=1</p><p><b> ??;</b></p><p>

89、<b> ?。?lt;/b></p><p><b> ??;</b></p><p><b>  2.計算 </b></p><p>  (1)試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由計算公式得</p><p><b>  (2)計算圓周速度</b></p>&l

90、t;p>  (3)計算齒寬及模數(shù)</p><p><b>  ;</b></p><p><b>  ;</b></p><p><b> ?。?lt;/b></p><p><b> ??;</b></p><p>  (4)計算縱

91、向縱向重合度</p><p><b> ??;</b></p><p><b>  (5)計算載荷系數(shù)</b></p><p>  查文獻[1]表10-2得,使用系數(shù).50;</p><p>  根據(jù) ,8級精度;動載系數(shù);</p><p><b>  的計算公式&l

92、t;/b></p><p>  由 ,,查文獻[1]圖10-13得;。</p><p><b>  故載荷系數(shù)K:</b></p><p>  (6)按實際的載荷系數(shù)校正所算得分度圓直徑</p><p><b>  (7)計算模數(shù)</b></p><p>  4.2.3

93、按齒根彎曲強度設計</p><p><b>  (4.7)</b></p><p>  1.確定公式內(nèi)的各計算數(shù)值</p><p><b>  (1)計算載荷系數(shù)</b></p><p>  (2)根據(jù)縱向重合度,螺旋角影響系數(shù);</p><p>  (3)計算當量齒數(shù):

94、</p><p>  (4)查取齒形系數(shù):查文獻[1]表10-5得,;</p><p>  (5)查取應力校正系數(shù):查文獻[1]表10-5得,;</p><p>  (6)小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極限;</p><p>  大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極限;</p><p>  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p><

95、p>  (7)計算彎曲疲勞許用應力,取實效概率為1%,彎曲疲勞安全系數(shù):</p><p><b>  (4.8)</b></p><p><b>  (4.9)</b></p><p>  (8)計算大小齒輪的并加以比較</p><p><b>  (4.10)</b>&

96、lt;/p><p><b>  (4.11)</b></p><p><b>  大齒輪的數(shù)值大。</b></p><p><b>  2. 設計計算</b></p><p><b>  (4.12)</b></p><p>  對比計

97、算結(jié)果,由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shù)大于由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shù),取㎜,已可滿足彎曲強度。但為了同時滿足接觸疲勞強度,需按接觸疲勞強度算得的分度圓直徑,來計算應有的齒數(shù)。于是由</p><p><b>  取,</b></p><p>  4.2.4. 幾何尺寸計算</p><p><b>  1.計算中心距</b&

98、gt;</p><p><b>  (4.11)</b></p><p>  圓整中心距為430mm。</p><p>  2.按圓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p><p><b>  (4.12)</b></p><p>  因值改變不多,故參數(shù)、、等不必修正。</p&

99、gt;<p>  3.計算大、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p><p><b>  (4.13)</b></p><p><b>  (4.14)</b></p><p><b>  4.計算齒輪寬度</b></p><p><b>  (4.15)</

100、b></p><p><b>  圓整后取,。</b></p><p>  4.3齒輪的設計與校核(二)</p><p>  齒輪傳動的失效主要是輪齒的失效,常見的輪齒失效形式輪齒折斷和工作齒面磨損、點蝕、膠合及塑性變形等。通常只按保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和保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兩準則進行計算。</p><p>  4.

101、3.1選定齒輪類型、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shù)</p><p>  1.根據(jù)傳動路線選用斜齒圓柱齒輪傳動;</p><p>  2.軋機為一般工作機器速度不高故選用8級精度(GB10095—88);</p><p>  3.材料選擇由文獻[3]表10—1選擇小齒輪材料為40Cr(調(diào)質(zhì)表面淬火),硬度為241~286HBS,大齒輪材料為45鋼(調(diào)質(zhì)后表面淬火)硬度為217~

102、255HBS;</p><p>  4.選小齒輪齒數(shù),;</p><p><b>  5.初選螺旋角;</b></p><p>  4.3.2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p><p>  由設計公式試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即:</p><p>  (4.16) </p><p&

103、gt;  1.確定公式內(nèi)的各計算數(shù)值</p><p>  (1)試選載荷系數(shù)。</p><p>  (2)選取區(qū)域系數(shù);</p><p>  (3)查文獻[3]表10-4得,;</p><p><b>  則;</b></p><p>  (4)計算小齒輪的傳遞轉(zhuǎn)矩:</p><

104、;p>  (5)查文獻[1]表10-7選取齒寬系數(shù);</p><p>  (6)查文獻[1]表10-6得材料的彈性影響系數(shù)</p><p>  (7)按齒面硬度查表得</p><p>  小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p><p>  大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p><p>  (8)計算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設定工

105、作壽命為45000小時)</p><p><b> ??;</b></p><p><b> ??;</b></p><p>  (9)查文獻[1]圖10-19接觸疲勞壽命系數(shù)得,;</p><p>  (10)計算接觸疲勞許用應力,取失效概率為1%,安全系數(shù)S=1</p><p&g

106、t;<b>  ;</b></p><p><b> ??;</b></p><p><b> ??;</b></p><p><b>  2.計算 </b></p><p>  (1)試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由計算公式得</p><p>

107、;<b>  (2)計算圓周速度</b></p><p>  (3)計算齒寬及模數(shù)</p><p><b> ??;</b></p><p><b>  ;</b></p><p><b> ??;</b></p><p>  (4)計

108、算縱向縱向重合度</p><p><b>  ;</b></p><p><b>  (5)計算載荷系數(shù)</b></p><p>  查文獻[1]表10-2得,使用系數(shù).50;</p><p>  根據(jù) ,8級精度;動載系數(shù);</p><p><b>  的計算公式

109、</b></p><p>  由 ,,查文獻[1]圖10-13得;。</p><p><b>  故載荷系數(shù)K:</b></p><p>  (6)按實際的載荷系數(shù)校正所算得分度圓直徑</p><p><b>  (7)計算模數(shù)</b></p><p>  4.3

110、.3按齒根彎曲強度設計</p><p><b>  (1)計算載荷系數(shù)</b></p><p>  (2)根據(jù)縱向重合度,螺旋角影響系數(shù);</p><p>  (3)計算當量齒數(shù): </p><p>  (4)查取齒形系數(shù):查文獻[1]表10-5得,;</p><p>  (5)查取應力校正系數(shù)

111、:查文獻[1]表10-5得,;</p><p>  (6)小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極限;</p><p>  大齒輪的彎曲疲勞強度極限;</p><p>  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p><p>  (7)計算彎曲疲勞許用應力,取實效概率為1%,彎曲疲勞安全系數(shù):</p><p>  (8)計算大小齒輪的并加以比較<

112、/p><p><b>  大齒輪的數(shù)值大。</b></p><p><b>  2.設計計算</b></p><p>  對比計算結(jié)果,由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shù)大于由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shù),取㎜,已可滿足彎曲強度。但為了同時滿足接觸疲勞強度,需按接觸疲勞強度算得的分度圓直徑,來計算應有的齒數(shù)。于是由</p

113、><p><b>  取,</b></p><p>  4.3.4. 幾何尺寸計算</p><p><b>  1.計算中心距</b></p><p>  圓整中心距為355mm。</p><p>  2.按圓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p><p>  因

114、值改變不多,故參數(shù)、、等不必修正。</p><p>  3.計算大、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p><p><b>  4.計算齒輪寬度</b></p><p><b>  圓整后取,。</b></p><p>  4.4 軸的設計及其校核</p><p>  4.4.1 選擇軸

115、的材料并確定其機械性能</p><p>  由于減速器的輸出軸的受力較大,并要求限制其尺寸與重量,需提高其耐磨性,以及處于短時或斷續(xù)下工作,所以采用45鋼,為提高其強度(尤其是疲勞強度)和耐磨性,對其需要進行調(diào)質(zhì)處理。 </p><p>  機械性能由[6]表15-1查得:</p><p>  關系式:,按四舍五入原則圓整。</p><p>

116、  4.4.2 軸上的功率,轉(zhuǎn)速和轉(zhuǎn)矩見(3.4.3)</p><p>  4.4.3 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p><p>  因已知齒輪的分度圓的直徑為 :</p><p>  圓周力: </p><p>  徑向力 : </p><p>  軸向力: </p>

117、;<p>  圓周力Ft,徑向力Fr, 軸向力的方向如圖4-2a所示</p><p>  4.4.4 初步確定軸的最小直徑</p><p>  先按[6]表15-2初步估算軸的最小直徑。根據(jù)[6]表15-3,因該軸轉(zhuǎn)速低且單向旋轉(zhuǎn),故取小值,取A=103,于是得:</p><p><b>  (4.17)</b></p>

118、;<p>  考慮軸上花鍵槽,軸徑應增大10~15%,取d = 230mm。</p><p>  4.4.5 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p><p><b>  1.確定軸徑</b></p><p>  根據(jù)軸向定位的要求確定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p><p>  取軸頸處的直徑為230mm,其余各直徑均按5-10

119、mm放大,各軸段配合選擇如下:</p><p>  與齒輪配合的軸端處為H9/h9</p><p>  與滾動軸承配合處為H9/f9</p><p>  齒輪的軸向固定采用軸肩固定</p><p>  圖4.1 軸的結(jié)構(gòu)草圖</p><p>  2.初步選擇滾動軸承</p><p>  因軸承受

120、有很大的軸向載荷,且軸的轉(zhuǎn)速較低,承載大,故選用推力球軸承。</p><p>  3 確定軸上圓角和倒角尺寸</p><p>  參考[6]表15-2,取軸端倒角為2×45,其余取2.5×45。</p><p>  4.4.6 求軸上的載荷</p><p>  1.計算軸的支承反力</p><p>

121、  水平面上的支反力 :</p><p><b>  由 </b></p><p><b>  得 </b></p><p>  垂直面上的支反力 :</p><p><b>  由 </b></p><p><b>  得 <

122、/b></p><p>  2.計算軸的彎矩、畫彎矩圖、轉(zhuǎn)矩圖</p><p>  水平彎矩圖見圖4.2b</p><p>  垂直彎矩圖見圖4.2c</p><p>  合成彎矩圖見圖4.2d</p><p><b>  轉(zhuǎn)矩圖見圖4.2e</b></p><p>

123、  從軸的結(jié)構(gòu)圖以及彎矩和扭矩圖中可以看出截面B是軸的危險截面。現(xiàn)將計算出的截面B處的各參數(shù)值列于表4.1(參看圖4.2)</p><p>  表4.1支反力計算表</p><p>  4.4.7 按彎扭合成應力校核軸的強度</p><p>  進行校核時,通常只校核軸上承受最大彎矩和扭矩的截面(即危險截面B)的強度,根據(jù)[6]式15-5及[6]表4-1中的數(shù)值,并

124、取。</p><p><b>  軸的計算應力為 :</b></p><p><b>  (4.18)</b></p><p>  B截面的計算應力為 :</p><p>  前已選定軸的材料為45鋼,調(diào)質(zhì)處理,由[6]表15-1得[]=68MPa。因此,< [],故安全。 </p>

125、;<p>  圖4.2 軸的載荷分析圖</p><p>  4.4.8 精確校核軸的疲勞強度</p><p><b>  1.判斷危險截面</b></p><p>  截面A,C,D只受扭矩作用,因而從應力集中對軸的疲勞強度的影響來看,截面B處過盈配合引起的應力集中最嚴重。所以該軸只須校核截面B左右兩側(cè)即可。</p>

126、<p><b>  (1).截面B左側(cè)</b></p><p>  抗彎截面系數(shù) : </p><p>  W===1562500</p><p><b>  抗扭截面系數(shù) : </b></p><p>  ===3125000</p><p>  截面B

127、左側(cè)的彎矩M為 :</p><p><b>  M=</b></p><p>  截面B上的扭矩為 :</p><p><b>  =</b></p><p>  截面上的彎曲應力 : </p><p><b>  ===32MPa</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