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錄</b></p><p> 1. 設計任務2</p><p> 2. 工作原理分析4</p><p><b> 3.原動機選擇4</b></p><p> 4.主運動機構選型與分析比較4</p><p> 4.1推料機構選
2、擇4</p><p> 4.2.止動方案設計6</p><p> 4.3 壓桿升降機構8</p><p> 5.機器傳動方案的擬定和比較9</p><p> 6 .主運動機構尺度綜合14</p><p> 7 .主運動機構的運動分析16</p><p> 8. 主運動機構
3、的動力分析16</p><p> 9.機械系統(tǒng)運動循環(huán)圖17</p><p> 10.課程設計小結17</p><p> 11.參考資料19</p><p> 墊圈內徑檢測裝置設計</p><p><b> 1. 設計任務</b></p><p> 一
4、、設計題目:墊圈內徑檢測裝置</p><p> 設計墊圈內徑檢測裝置,檢測鋼制墊圈內徑是否在公差允許范圍內。被檢測的工件由推料機構送入后沿一條傾斜的進給滑道連續(xù)進給,直到最前邊的工件被止動機構控制的止動銷擋住而停止。然后,升降機構使裝有微動開關的壓桿探頭下落,檢測探頭進入工件的內孔。此時,止動銷離開進給滑道,以便讓工件浮動。</p><p> 檢測的工作過程如圖所示。當所測工件的內徑尺
5、寸符合公差要求時(圖a),微動開關的觸頭進入壓桿的環(huán)形槽,微動開關斷開,發(fā)出信號給控制系統(tǒng)(圖中未給出),在壓桿離開工件后,把工件送入合格品槽。如工件內徑尺寸小于合格的最小直徑時(圖b),壓桿的探頭進入內孔深度不夠,微動開關閉合,發(fā)出信號給控制系統(tǒng),使工件進入廢品槽。如工件內徑尺寸大于允許的最大直徑時(圖c),微動開關仍閉合,控制系統(tǒng)將工件送入另一廢品槽。 </p><p><b> 二、設計條件&l
6、t;/b></p><p> 表1 平墊圈內徑檢測裝置設計數(shù)據(jù)</p><p><b> 三、設計提示</b></p><p> 1. 由于止動銷的動作與壓桿升降動作有嚴格的時間匹配與順序關系,建議考慮使用凸輪軸解決這個問題。</p><p> 2. 推料動作與上述兩個動作的時間匹配不特別嚴格,可以采用平面
7、連桿機構,也可以采用間歇機構。</p><p><b> 四、運動方案簡介</b></p><p> 墊圈內徑檢測裝置,用以下3個機構結合搭配組成:傳動機構設計,止動銷運動機構設計,壓桿運動機構設計。題目所給的設計數(shù)據(jù):</p><p> 平墊圈內徑檢測裝置設計數(shù)據(jù): </p><p> 經(jīng)過小組討論,我們決定采
8、用方案A來進行課程設計.</p><p> 周期T=10s,角速度ω=2π/T=0.6283rad/s.</p><p><b> 2. 工作原理分析</b></p><p> 為實現(xiàn)墊圈內徑的檢測工藝過程,其運動過程可分解為三種工藝動作:</p><p> 1推料墊圈經(jīng)槽輪推動,送往檢測處,為此,需要設計傳動機
9、構。</p><p> 2止動 墊圈被止動機構擋住,待檢測,為此,需要設計控制止動銷的止動機構。</p><p> 3.檢測墊圈被止動銷擋住后,止動銷離開軌道,壓桿升降機構探頭下落,開始檢測內徑。</p><p><b> 3.原動機選擇</b></p><p> 3.1電動機類型的選擇 </p>
10、<p> 按工作要求和條件,選用三相籠型電動機,電壓380V,Y型.轉速960r/min</p><p> 4.主運動機構選型與分析比較</p><p><b> 4.1推料機構選擇</b></p><p> 方案一:采用皮帶輪機構</p><p> 輪每轉動一周,將待測工件送到檢測位置,等檢測完畢后
11、將工件送走,并把新的工件送來。</p><p> 給方案結構合理,方便安裝,滿足運動要去,選用本方案。</p><p> 方案二:采用凸輪滑塊機構</p><p> 此機構通過桿的往復左右運動,雖然能夠滿足運動的要求,但由于該機構有凸輪機構,導致在機構的運動路線的計算時非常復雜,而且凸輪機構易磨損,機構的平衡性不好,導致在機構運動時,產(chǎn)生很大的噪聲,而且構件會
12、損壞的非???,所以舍棄這個方案。</p><p> 方案三:曲柄滑塊機構</p><p> 該機構結構簡單,制造容易,安裝方便,但機構間沖擊較大,故舍去該方案。</p><p> 4.2.止動方案設計</p><p><b> 方案一:</b></p><p> 該方案結構簡單,易于加工
13、,但難以滿足與檢測裝置的時間配合要求,故舍棄。</p><p><b> 方案二</b></p><p> 該機構由曲柄的轉動帶動桿上下擺動,從而帶動止動銷的運動,雖然滿足機構運動要求,但對位置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確定較為困難,難以實現(xiàn)精確控制的要求,故舍棄該方案。</p><p><b> 方案三</b></p&g
14、t;<p> 該方案通過凸輪的轉動使止動銷上下移動,且結構簡單,便于設計,采用該方案。</p><p> 4.3 壓桿升降機構</p><p><b> 方案一</b></p><p> 此機構通過曲柄的轉動帶動擺桿的擺動,再通過滑塊帶動壓桿的運動,但該機構難以實現(xiàn)對壓桿動作的精確控制,故舍去。</p>&l
15、t;p><b> 方案二</b></p><p> 本機構通過凸輪轉動式載物臺上下移動,從而實現(xiàn)對墊圈的檢測。結構簡單,但對凸輪磨損較大,用一段時間后會影響測試精度,故舍去。</p><p><b> 方案三</b></p><p> 該方案通過凸輪轉動時壓桿上下運動,已達到對墊圈檢測的目的,結構較為簡單,且
16、容易控制行程,故采用它。</p><p> 5.機器傳動方案的擬定和比較</p><p><b> 方案1</b></p><p> 機構的送料機構采用的是凸輪帶動滑塊,此機構通過桿的往復左右運動,雖然能夠滿足運動的要求,但由于該機構有凸輪機構,導致在機構的運動路線的計算時非常復雜,而且凸輪機構易磨損,機構的平衡性不好,導致在機構運動時,
17、產(chǎn)生很大的噪聲,而且構件會損壞的非???。</p><p> 機構的止動機構采用的是凸輪與曲柄滑塊的組合,結構簡單,易于加工,但難以滿足與檢測裝置的時間配合要求,而且對桿的強度要求較高,且傳動角隨著凸輪的轉動而變化,傳動效率低。</p><p><b> 方案2</b></p><p> 該機構的送料機構采用的是曲柄滑塊機構,該機構結構簡單
18、,制造容易,安裝方便,但機構間沖擊較大,穩(wěn)定性小,有震動。不是很經(jīng)濟。</p><p> 機構的止動機構采用的是曲柄帶動,該機構由曲柄的轉動帶動桿上下擺動,從而帶動止動銷的運動,雖然滿足機構運動要求,但對位置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確定較為困難,難以實現(xiàn)精確控制的要求。</p><p> 該機構的壓桿機構采用的是凸輪本機構通過凸輪轉動式載物臺上下移動,從而實現(xiàn)對墊圈的檢測。結構簡單,但對凸輪磨損
19、較大,用一段時間后會影響測試精度,故舍去。</p><p><b> 方案3</b></p><p> 該機構的送料機構采用的是皮帶輪機構輪每轉動一周,將待測工件送到檢測位置,等檢測完畢后將工件送走,并把新的工件送來。該方案結構合理,方便安裝,滿足運動要去,而且傳動平穩(wěn),沖擊較小,選用本方案</p><p> 機構的止動機構采用的是凸輪機
20、構,通過凸輪的轉動使止動銷上下移動,且結構簡單,便于設計,采用該方案。</p><p> 該機構的壓桿機構采用的是凸輪機構,具有急回作用,只要正確選擇參數(shù),就可滿足行程速比系數(shù)k和滑塊行程的要求。通過凸輪轉動時壓桿上下運動,已達到對墊圈檢測的目的,結構較為簡單,且容易控制行程,傳動效率高,設計經(jīng)濟簡便。</p><p> 方案一:選用行星輪系(如下圖所示)</p><
21、;p> 選用行星輪系,其輸出運動具有確定性,且傳動效率高,結構簡單,緊湊,精度高,便于裝配。</p><p><b> 選用行星輪系 </b></p><p> 方案二:選用帶傳動與齒輪傳動</p><p><b> 帶傳動與齒輪傳動 </b></p><p> 該方案優(yōu)點是皮帶輪
22、制造簡單,成本低,安裝方便,但在此使用有嚴重的缺點,例如,傳動比小,不能為整套設備提供優(yōu)良的減速方案,若采用皮帶輪傳動,那么在調速方面,比例懸殊,制造成本高,有打滑現(xiàn)象,軸上受力較大。故舍去此方案。</p><p> 方案三:渦輪蝸桿傳動</p><p> 由于蝸桿蝸輪嚙合齒輪間的相對滑動速度較大,摩擦磨損大,傳動效率較低,易出現(xiàn)發(fā)熱現(xiàn)象,常需要用較貴的減磨耐磨材料來制造蝸輪,制造精度
23、要求高,刀具費用昂貴,成本高。故不采用該方案。</p><p> 6 .主運動機構尺度綜合</p><p><b> 凸輪設計</b></p><p><b> 壓桿機構凸輪</b></p><p> 凸輪機構的最大優(yōu)點是只要適當?shù)卦O計出凸輪的輪廓曲線,就可以使推桿得到各種預期的運動規(guī)律,而
24、且響應快速,機構簡單緊湊。正因如此,凸輪機構不可能被數(shù)控、電控等裝置完全代替。</p><p> 現(xiàn)代機械日益向高速發(fā)展,凸輪機構的運動速度也越來越高,因此,高速凸輪的設計,及其動力學問題的研究已引起普遍重視,并以提出了許多適于在高速條件下采用的推桿運動規(guī)律以及一些新型的凸輪機構。另一方面隨著計算機的發(fā)展,凸輪機構的計算機輔助技術和制造已普遍的被應用,從而調高了設計和加工的速度及質量,這也為凸輪機構的更廣泛應用
25、創(chuàng)造了條件。</p><p> 如圖,按機構運動循環(huán)圖設計壓桿機構凸輪</p><p><b> 位移時間曲線</b></p><p><b> 止動銷凸輪</b></p><p><b> 位移時間曲線 </b></p><p><b
26、> 齒輪設計</b></p><p> 1)按照設計要求,原動件的轉動周期是1/16s,而檢測周期是10s,因此推料機構的傳動比是160:1,這由多級齒輪傳動來實現(xiàn)。</p><p> 2) 傳動比分配,選用差動輪系傳動,根據(jù)傳動比的分配原則,為使傳動構件獲得較小的尺寸,結構緊湊,采用傳動比先小后大原則,因此確定齒輪齒數(shù)分別如下,</p><p&
27、gt;<b> Z1=40</b></p><p><b> Z2=50</b></p><p><b> Z3=18</b></p><p><b> Z2’=24</b></p><p> ?。╪H-n3)/nH=1-n3/nH=(z2*z3)
28、/(z1*z2’)</p><p> n3/nH=1-(z2*z3)/(z1*z2’)=1/160</p><p> (z2*z3)/(z1*z2’)=(53*18)/(40*24)=159/160</p><p><b> 取模數(shù)為M=2</b></p><p> 7 .主運動機構的運動分析</p>
29、<p> 電機輸出一定的轉矩,由差動輪系減速后,帶動帶輪和凸輪轉動,凸輪轉一周,墊圈被送入滑道后帶輪停止動作,壓桿始終處于最高點,止動銷開始下降,當止動銷擋住墊圈后壓桿下降,直至壓桿頂端通規(guī)開始檢測,止動銷上升,最后壓桿返回,一次檢測結束。</p><p> 8. 主運動機構的動力分析</p><p> 墊圈內徑檢測裝置是由帶傳動的推料機構及止動銷構與壓桿機構構成的,兩
30、者都屬于輕載低速運動,因而他們對各構件之間力的相互作用要求并不太高。在止動機構和壓桿機構中最大影響受力的因素是壓力角的大小,這與設計時尺寸設計有密切關系,在低速運動中,盡可能減小壓力角,增大傳動角,保證各構件受力合理,運動平穩(wěn),從而提高運動效率。在機構選擇及尺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力的平穩(wěn)性,從而在保證整體機構在平穩(wěn)運轉的同時,節(jié)省原材料,減少占用空間,提高機構整體壽命。最終達到機構經(jīng)濟實用耐用的真正目的。</p><
31、p> 9.機械系統(tǒng)運動循環(huán)圖</p><p> 0 2.5 5.0 7.5 </p><p><b> 10.課程設計小結</b></p><p> 話說經(jīng)過九天的奮戰(zhàn)我們的課程設計終于完成了。所謂養(yǎng)兵千日,用在一時。在沒有做課程設計以前覺得課程設計只是對
32、這課堂上所學知識的單純總結,但是通過這次做課程設計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看法有點太片面。課程設計不僅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種檢驗,而且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提高。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明白了自己原來知識還比較欠缺。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以前老是覺得自己什么東西都會,什么東西都懂,有點眼高手低。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才明白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應該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知識和綜合素質。 在這次課程設計中也使我們的同學關系更進一步
33、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聽聽不同的看法對我們更好的理解知識,所以在這里非常感謝幫助我的同學。通過學習,也讓我系統(tǒng)的復習了機械設計的相關知識,同時也明白了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提高自己的學習與實踐的能力。也通過一步一步的設計,明白了整個過程連接性,需要有個整體的規(guī)劃才能作好每步的分析,否則一步的脫節(jié)或者錯誤就直接導致走彎路,所作的無用功增加,耗時也隨之增加不少。從制定傳動方案,合理選擇
34、標準部件的 我</p><p> 經(jīng)過這么多天的努力,我們終于完成了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墊圈內徑檢測裝置。到了完善說明書,提交方案的時候。</p><p> 可以說,這一個星期真的是煎熬,時時有就這樣放棄的想法,可我們都知道,這是不行的,不經(jīng)歷失敗,不知道成功來之不易。即使困難再大,我們風雨兼程。我們遇到問題時,即使有過分歧,我們也會提出自己的觀點,并且細心聆聽隊員的觀點,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
35、,已經(jīng)大家觀點的可取出。最終我們堅持了下來,并完成了課程設計。體會有很多。我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大家的互相合作,互相鼓勵,根本不可能很好的完成課程設計,時間很緊迫,當一個方案出來后,分析了半天,才發(fā)現(xiàn)它的不合理性,時間就是這么一分一秒的過去的。直到最后的方案的確定下來,在合理的分工后,我們還有很多協(xié)作,遇到問題大家一起商量,當想出一個解決方法時,你會很有成就感的。</p><p><b>
36、 11.參考資料</b></p><p> [1]彭文生,李志明,黃華梁.機械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p><p> [2]孫桓,陳作模,葛文杰.機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p><p> [3]陳國華.機械機構及應用.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年。</p><p> [4]成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墊圈內徑檢測裝置設計說明書
- 墊圈內徑檢測裝置課程設計
- 大學墊圈內徑檢測裝置課程設計
- 墊圈內徑檢測裝置機課程設計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墊圈內徑檢測裝置
- 【畢業(yè)設計】墊圈內徑檢測裝置畢業(yè)設計說明書課程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 【畢業(yè)設計】墊圈內徑檢測裝置畢業(yè)設計說明書課程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 (論文)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墊圈內徑檢測裝置(2013年優(yōu)秀畢業(yè)設計論文)
- 墊圈-沖壓模具課程設計說明書
- 墊圈沖壓模具設計課程設計說明書
- 傳動裝置課程設計說明書1
- 課程設計說明書
- 沖壓課程設計--雙耳止動墊圈模具設計說明書
- 課程設計說明書
- 液壓課程設計設計說明書
- 夾具設計課程設計說明書
- 設計表達課程設計說明書
- 前門課程設計說明書
- javaweb課程設計說明書
- 后蓋課程設計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