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第一章 設計任務及要求</p><p><b> 1.1工程概況</b></p><p> 該廠是專門生產(chǎn)機床電器開關的專業(yè)廠,模具車間是其中主要車間之一,專門生產(chǎn)開關零件的冷沖模和成型模構件,該車間正立項建設,廠區(qū)位于上海市嘉定區(qū)南翔鎮(zhèn)。車間內(nèi)多為小型機床,為節(jié)省土地,縮短工藝流程,可采用多框架結構,既四層二跨框架,其柱網(wǎng)布置圖見圖1。
2、</p><p> 1-4層的建筑層高分別為5m、4.4 m、4.4 m、4.0 m。1-4層的結構層標高分別為5.8m、4.4 m、4.4 m、4.0 m。</p><p> 車間內(nèi)工作人員約為150人左右,故車間二頭設有二部樓梯,并在一頭設有辦公室若干間及廁所一間,男女隔層設置,在兩面還設有2t客貨梯一臺。結構采用現(xiàn)澆RC四層框架,樓板大部分采用預制板,局部在樓梯間及其附近采用現(xiàn)澆
3、樓板結構,柱下采用片筏基礎。</p><p> 圖1.1 柱網(wǎng)布置圖</p><p><b> 1.2設計資料</b></p><p> 1.2.1工程地質(zhì)條件</p><p> 根據(jù)地質(zhì)勘查報告說明,場地內(nèi)地下水位平均深度為0.4m,對砼無侵蝕性,勘查范圍內(nèi)未見不良地質(zhì)現(xiàn)象。土質(zhì)構成自地表向下依次為:</
4、p><p> 填土層:厚度約為0.5m,承載力標準值Fk=80kpa。</p><p> 粘土層:厚度約為2.0m,承載力標準值Fk=80kpa。</p><p> 淤質(zhì)粘土:厚度約為2.0m,承載力標準值Fk=80kpa。</p><p> 粉砂土:厚度約為2.0m,承載力標準值Fk=72kpa。</p><p>
5、; 淤質(zhì)粘土:厚度約為6.0m,承載力標準值Fk=72kpa。</p><p> 粉砂土:厚度約為2.5m,承載力標準值Fk=80kpa。</p><p> 粘土:厚度約為12.0m,承載力標準值Fk=80kpa。</p><p> 第2層褐黃色粘土層,雖然它呈可一軟塑狀況,具高壓縮性,但仍可作為甲類建筑物的天然地基;第8層綠色粘土層是理想的樁基持力層。&l
6、t;/p><p> 又根據(jù)不同手段測試所得地基土承載力不同,個別相差較大,所以勘查單位建議土層的計算強度采用:</p><p> 二層:100 kN/m2 ;三層:80 kN/m2; 四層:75 kN/m2;</p><p> 五層:60 kN/m2 ;六層:80 kN/m2; 七層:85 kN/m2 ; 八層:190 kN/m2</p><
7、;p><b> 1.2.2氣象資料</b></p><p> 基本雪壓值0.25KN/m20.20KN/m2無</p><p> 基本風壓值0.40KN/m20.55KN/m20.70KN/m2</p><p><b> 主導風向東南</b></p><p> 1
8、.2.3抗震設防烈度</p><p> 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建筑場地圖類別為二類,場地特征周期為0.35s,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但不進行抗震計算。</p><p><b> 1.2.4材料</b></p><p> 梁、板、柱的混凝土均選用C30,梁、柱主筋選用HRB400,箍筋選用HPB235,板受力
9、鋼筋選用HRB335。</p><p> 1.3設計任務及要求</p><p> 1.3.1建筑設計任務及要求</p><p> 根據(jù)初步設計方案與生產(chǎn)工藝對建筑用料及裝修等要求進行該車間建筑技術設計。包括平、主、剖面圖,部分節(jié)點大樣及裝修要求等。</p><p> 1.3.1.1底層、柱標準層(樓層)平面圖要求</p>
10、<p> 標注建筑縱橫軸線及其編號,各層平面柱高;</p><p> 標注平面三道尺寸及三道尺寸尚未標清的細部尺寸,總尺寸要表明總長和總進,注意標清軸線尺寸;</p><p> 底層平面應包括室內(nèi)外聯(lián)系部分,如出入口,平臺踏步等,二樓平面應表示雨蓬及其位置;</p><p> 平面圖上要標清門窗編號及門的開放方式;</p><
11、p> 樓梯要畫出梯段,踏步,休息平臺及欄桿扶手,并標注上下行箭頭;</p><p> 廁所間給出蹲位,小便池,洗手盆及污水池等位置;</p><p> 在底層平面上應標明剖面指示線及其編號;</p><p> 注明各房間使用名稱(本參考圖缺)隔墻及隔斷位置,注明圖名,比例及局部說明。</p><p> 1.3.1.2頂層平面圖
12、要求</p><p> 標注各轉(zhuǎn)角部位定位軸線;</p><p> 標注局部面各部分的標高;</p><p> 繪出屋面排水方向,坡度及各坡面交線,排水溝,溝內(nèi)坡度,出水口位置等;</p><p> 繪出屋面四周出檐或女兒墻位置,注明圖名及比例。</p><p> 1.3.1.3立面圖(南立面、北立面、側立面
13、)要求</p><p> 表明建筑外形,門窗、雨蓬、外廊及雨水管的形式與位置,外輪廓線畫中粗線,地坪線畫粗實線,其余畫細實線、門窗 畫洞口、窗應分扇,以單線表示;</p><p> 標注二道尺寸,即總高(從室外地坪至屋頂最高處)和各層間尺寸;</p><p> 表明立面二端邊的軸線號;</p><p> 對局部裝飾繪制大樣或另加說明;
14、</p><p> 注明各立面名稱及比例。</p><p> 1.3.1.4剖面圖</p><p> 剖面圖不少于2個有代表性的剖面,要求;</p><p> 剖面尺寸應標注總高尺寸(室外地面至房屋最高處尺寸,如女兒墻壓頂上皮),層間尺寸(室外地坪,各層樓面到樓面);</p><p><b> 內(nèi)外
15、墻及柱軸線;</b></p><p> 樓地面,屋面等的構造做法;</p><p> 標注室外地坪,地面,各層樓面,女兒墻頂?shù)臉烁撸?lt;/p><p> 標注屋面的排水坡度及排水方向;</p><p> 剖到樓梯的應將樓梯踏步,休息平臺等標清;</p><p> 應反映建筑物內(nèi)部空間關系和結構體系,
16、以及屋面檐口,墻身的構造設計或繪節(jié)點大樣;</p><p> 注明剖面名稱及比例。</p><p> 1.3.1.6節(jié)點詳圖要求</p><p> 可在樓梯間、女兒墻、檐口、窗臺、墻身、雨蓬等自選2~3個體節(jié)點詳圖。主要說明建筑物構造和各種裝修要求,及施工注意要點等,務求中心突出,與平面圖或剖面圖要有聯(lián)系,和圈節(jié)點編號相對應。必要時可繪在有關剖面圖的外圍空擋內(nèi)
17、,并輔以文字說明。內(nèi)容較多時,可集中起來另繪節(jié)點詳圖,并注明圖及比例。</p><p> 1.3.2結構設計任務及要求</p><p> 根據(jù)所確定的建筑設計平、立剖面圖方案及所繪的結構設計資料進行結構選型及布置,初步擬定結構構件的截面尺寸,并選擇施工方案。按照所采用的結構方案,進行結構平面布置,選定某一部分的主要承重結構,包括某榀框架(粱、柱)、樓板、縱向連系粱、基礎、樓梯、雨蓬等構
18、件中的設計計算。結構按地震烈度為7度設防,最后繪制施工圖。</p><p> 1.3.2.1圖紙具體要求</p><p> 基礎總平面圖及結構總說明;</p><p><b> 基礎詳圖;</b></p><p> 各層樓面的結構平面布置圖(預制板、現(xiàn)澆板、框架、縱向粱等的編號、布置)必要的大樣圖,并附構件索引表
19、;</p><p><b> 一榀框架施工圖;</b></p><p> 樓梯結構平面布置圖及施工圖;</p><p><b> 其他構件施工圖。</b></p><p> 施工圖要符合制圖標準,要求圖面整潔勻稱,正確體現(xiàn)設計意圖,構造合理,尺寸齊全,說明清晰,字體端正。</p>
20、<p> 1.3.2.2結構設計計算說明書具體要求</p><p> 說明書要求寫整齊,文字簡練,思路清晰,條理清楚,計算依據(jù)要明確,計算方法要合理,計算數(shù)據(jù)要準確,計算步驟要盡量格式化,并配有必要的計算簡圖,內(nèi)力圖及配筋簡圖。</p><p><b> 1.3.3進度安排</b></p><p> 第1周:閱讀相關的文獻
21、、資料,撰寫文獻綜述、開題報告。</p><p> 第2周-第4周:進行建筑設計 并繪制建筑施工圖。</p><p> 第5周-第6周:結構布置 ,豎向荷載、地震、風荷載計算。 </p><p> 第7-8周:一層樓板內(nèi)力配筋計算,次梁內(nèi)力及配筋計算。</p><p> 第9-10周:地震、風荷載作用下的一榀框架的側移及內(nèi)力計算。 &
22、lt;/p><p> 第11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一榀框架的內(nèi)力計算。</p><p> 第12周:框架配筋計算;計算機軟件校核內(nèi)力及配筋。</p><p> 第13周:結構施工圖繪制。</p><p> 第14周:基礎內(nèi)力計算及配筋 </p><p> 第15周:畢業(yè)設計答辯。</p>
23、<p> 第二章 建筑設計總說明</p><p><b> 2.1平面設計</b></p><p> 2.1.1總平面布置</p><p> 上海嘉定機床廠模具車間位于上海市嘉定區(qū)南翔鎮(zhèn),該地主導風向為東南,因此考慮廠房定為西南走向,有利于廠房的通風。</p><p> 廠房平面形狀規(guī)則,符合廠
24、房的建筑風格,方便施工,同時便于室內(nèi)設備的布置,且有利于結構抗震。建筑風格與廠區(qū)原有建筑相協(xié)調(diào),并且建筑占地不影響廠區(qū)原有交通聯(lián)系。</p><p> 本廠房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采用橫向稱重方案??蚣芙Y構有點在于建筑平間布置靈活,如采用輕質(zhì)隔斷材料,可降低建筑物的自重,經(jīng)過合理設計,框架結構延性好,抗震能力強。橫向承重框架剛度好,以縱向連系梁連接構成整幢建筑。</p><p> 圖
25、2.1 總平面布置圖</p><p> 2.1.2建筑結構方案</p><p> 為節(jié)約工業(yè)用地,縮短工藝流程,擬采用多層結構。由于各層生產(chǎn)工藝有差別,平面布置有較大差異,且樓面荷載大,廠房寬度較大,因此決定采用多層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而非磚混結構??蚣芙Y構的優(yōu)點在于其平面布置靈活,可用隔斷分隔成小房間,也可拆除隔斷改為大房間,其自重輕,通過合理設計,延性好,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同時
26、由于填充墻不承重,應此可以在其上開較大門洞,有利于采光通風。</p><p><b> 2.1.3柱網(wǎng)布置</b></p><p> 柱網(wǎng)的選擇應滿足生產(chǎn)工藝的需要。柱網(wǎng)尺寸的確定應符合《建筑模數(shù)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標準》(GBJ2—86)和《廠房建筑模數(shù)協(xié)調(diào)標準》(GBJ6—86)的要求。同時,柱網(wǎng)的布置還應考慮廠房的結構形式,采用的建筑材料和其在經(jīng)濟上的合理性及施工上的可
27、能性?;谝陨显瓌t,同時結合生產(chǎn)工藝要求作出調(diào)整,該建筑柱網(wǎng)布置如圖1.1。</p><p><b> 2.1.4平面組合</b></p><p> 本建筑各個樓層的平面組合基于滿足該樓層生產(chǎn)工藝要求的原則,并且把生產(chǎn)用房間列為主要房間,置于各個樓層中間部位,其余房間如辦公室、廁所等置于各個樓層兩側,同時為分散人流,將樓梯間亦置于各個樓層兩端。</p>
28、<p> 車間底層為大型機床間及精密機床間。底層平面布置形式采用內(nèi)廊式,這種布置形式適宜于各工段面積不大,生產(chǎn)上既需要相互緊密聯(lián)系,但又不希望相互干擾的工段。精密機床間需要恒溫條件,因此在底層車間中間分隔出一個恒溫室,并且吊頂。</p><p> 車間二、三層布置各種車、鉗、刨、銑床等小型設備。由于生產(chǎn)工段需要大面積,各工序之間聯(lián)系緊密,不宜使用隔斷分隔成房間,因此平面布置形式采用統(tǒng)間式,這種布
29、置形式對流水線操作比較有利。同時,為滿足生產(chǎn)所需,在三層樓板下A、B軸線間設有5KN單軌懸掛吊車一臺。</p><p> 車間四層布置電脈沖加工機床和線切割機床,采用內(nèi)廊式布置形式。</p><p> 2.1.5交通組織及防火疏散設計</p><p> 各個樓層中間均設有走廊,兩端設有樓梯,同時設有一臺2T客貨電梯。走廊的寬度應符合人流通暢和建筑防火要求??紤]
30、到生產(chǎn)需要及人流通暢的原則,走廊寬度滿足最小寬度的要求。本建筑房屋耐火等級為二級,走廊寬度(米/100人)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J16—87(修訂本)的要求,同時房間門至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最大距離亦滿足規(guī)范要求。</p><p> 樓梯間布置于各個樓層兩端,能很好起到分流作用,樓梯間寬度滿足最小寬度的要求,同時樓梯間有天然采光。樓梯采用雙跑形式,中間設有休息平臺。</p><p>
31、<b> 2.1.6采光通風</b></p><p> 多層廠房寬度較小,因此采用自然采光與通風,由于是框架結構,外墻上可以開較大洞口,因此除底層恒溫室一側外,其余外墻上均安裝有寬度較大,高度較高的窗,有利于車間采光均勻,通風良好。</p><p> 第三章 結構方案設計說明</p><p> 3.1結構方案的確定</p>
32、;<p> 結構方案的確定首先應該結合生產(chǎn)工藝及層數(shù)的要求,其次還應該考慮建筑材料的供應、當?shù)氐氖┕ぐ惭b條件、構配件的生產(chǎn)能力以及基地的自然條件等。</p><p> 本廠房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采用橫向稱重方案。框架結構有點在于建筑平間布置靈活,如采用輕質(zhì)隔斷材料,可降低建筑物的自重,經(jīng)過合理設計,框架結構延性好,抗震能力強。橫向承重框架剛度好,以縱向連系梁連接構成整幢建筑。</p&g
33、t;<p> 3.2基礎類型的確定</p><p> 基礎類型的確定隨建筑物上部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及地基土質(zhì)情況而定。上部結構形式直接影響基礎的型式,當上部荷載增大,且地基承載能力有變化時,基礎形式也隨之改變。本廠房采用筏形基礎,這種基礎大大減少了土方工作量,且適用于上部荷載較大、地基較弱的情況。</p><p><b> 3.3結構布置</b>&
34、lt;/p><p> 3.3.1柱網(wǎng)布置圖</p><p> 圖3.1 柱網(wǎng)布置圖</p><p><b> 3.3.2梁布置圖</b></p><p><b> 圖3.2梁布置圖</b></p><p> 3.3.3樓板布置圖</p><p>
35、<b> 圖3.3樓板布置圖</b></p><p> 3.4 框架結構承重方案的選擇</p><p> 豎向荷載的傳力路徑:樓板的均布活載和恒載經(jīng)過次梁間接或者直接傳遞至主梁,再由主梁傳遞至框架柱,最后傳遞至地基。</p><p> 根據(jù)以上樓蓋的平面布置及豎向荷載額傳力路徑,本多層工業(yè)廠房的承重方案為橫向框架承重方案,這樣可以由橫向
36、框架承擔豎向荷載以及平行于建筑橫向的水平荷載,框架沿主梁布置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橫向抗側剛度,而縱向框架跨數(shù)較多,且僅需要按照構造要求布置較小的連系梁,這樣有利于建筑物室內(nèi)的采光和通風。</p><p><b> 3.5確定計算簡圖</b></p><p> 基礎采用筏形基礎,基礎埋深采用天然地基時,可以不小于建筑高度的1/12,因室外標高為-0.300m,所以基礎
37、埋深為 19m(房屋總高度)/12+0.3=1.88m</p><p> (自室內(nèi)地坪算起),取屋頂柱的形心線作為框架的軸線,各層柱軸線重合,梁柱軸線取在板底處,底層柱計算高度從基礎梁頂面取至一層樓板底面高度,即,2~4層取計算高度為4.4m、4.4m、4.0m。</p><p> 取1軸線橫向框架計算簡圖:</p><p> 圖3.4 1號軸線結構計算簡圖
38、</p><p> 3.6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確定</p><p> 3.6.1框架梁柱截面尺寸估計</p><p> 所有梁柱均采用C30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以下要求:截面的寬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寬比不宜大于4;凈跨與截面高度比不宜小于4。</p><p> 梁截面一般采用下面的方法估計:</p><
39、p> 框架梁:h=(1/12--1/8)L,b=(1/3—1/2)h,b>=250;</p><p> 次梁:h=(1/18-1/15)L;</p><p> 縱梁:承重梁:h=(1/12-1/8)L;非承重梁:h=(1/18-1/15)L;</p><p> 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對結構進行估算,結果如下。</p><p>
40、主梁:(即AB跨、 CD跨)</p><p> =(1/12—1/8)×7000=583~875 mm 取750mm</p><p> =(1/3~1/2)×750=250~375 mm 取300mm</p><p><b> 次梁:</b></p><p> =(1/18~1/15)
41、×6000=333~400 mm 取400mm</p><p> =(1/3~1/2)×400=133~200 mm 取200mm</p><p><b> 縱梁:</b></p><p> =750mm;=300mm</p><p> 由此可得各梁截面數(shù)據(jù),見表3.1。</p&
42、gt;<p> 表3.1 各梁截面尺寸表</p><p> 3.6.2框架柱截面尺寸估計</p><p> 3.6.2.1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項要求</p><p> 矩形截面柱在非抗震設計設計時,邊長不宜小于250mm,剪跨比宜大于2,截面長邊與短邊的邊長比不宜小于3;</p><p> 柱子的軸壓比按照《建筑抗
43、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即抗震等級分別為一、二、三的框架結構,柱的軸壓比限值分別為0.7、0.8、0.9。</p><p> 根據(jù)柱的軸壓比限值按照下列公式計:</p><p> 為考慮地震荷載組合時柱的軸力設計值,可進行初步估算,;C為彎矩對框架柱軸力的影響,中柱擴大系數(shù)取1.1,邊柱1.2;</p><p> =(12~14)KN/m &
44、#215;S,S為該柱承擔的樓面荷載面積;</p><p> 為框架柱軸壓比限值,本方案為三級抗震等級,查規(guī)范取0.9;</p><p> 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C30 混凝土為14.3N/mm。</p><p> 3.6.2.1計算過程</p><p><b> 第一層</b></p>&l
45、t;p><b> 底層邊柱:</b></p><p> =14×(1.25×6×3.5×4)×1.2=1764KN</p><p> =1.2××10=137063mm</p><p> 所以可以取400×500=200000 mm>137063
46、 mm</p><p><b> 底層中柱:</b></p><p> =1.1××10=215385mm</p><p> 所以可以?。?00×600 mm>215385 mm</p><p><b> 第二、三層</b></p><
47、p><b> 二、三層邊柱:</b></p><p> =1.2××10=102797mm</p><p> 所以可以?。?00×500=250000 mm>102797 mm</p><p><b> 二、三層中柱:</b></p><p> =
48、1.1××10=161538mm</p><p> 所以可以?。?00×500=250000 mm>161538 mm</p><p><b> 第四層:</b></p><p><b> 四層邊柱:</b></p><p> =1.2×
49、5;10=34266mm</p><p> 所以可以?。?00×400=160000 mm>34266 mm</p><p><b> 四層中柱:</b></p><p> =1.1××10=53846mm</p><p> 所以可以?。?00×400=160000
50、mm>53846 mm</p><p> 底層小柱(①-②軸線間):</p><p><b> 底層小柱:</b></p><p> =1.2××10=22420mm</p><p> 所以可以?。?50×250=875000 mm>22420 mm</p>
51、<p> 綜合以上計算,各柱截面尺寸取值如表3.2。</p><p> 表3.2 各柱截面尺寸表</p><p> 第四章 重力荷載代表值計算</p><p> 本設計的建筑高度為18m<40m,以剪切變形為主,且質(zhì)量和高度均勻分布,故可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水平地震作用。首先需要計算重力荷載代表值。</p><p>
52、 屋面處重力荷載代表值=結構和構配件自重標準值+0.5*屋面雪荷載標準值</p><p> 樓面處重力荷載代表值=結構和構配件自重標準值+0.5*樓面雪荷載標準值</p><p> 其中結構和夠配件自重取樓面上、下各半層層高范圍內(nèi)(屋面處取頂層的1/2)的結構及構配件自重。</p><p> 4.1屋面均布恒荷載</p><p>
53、100厚現(xiàn)澆混凝土板 0.1×25=2.5KN/m2</p><p> 保溫層 0.40KN/m2</p><p> 35厚架空隔熱板 0.035×25=0.875 KN/m2</p><p> 合計3.775 KN/m2</p><p><b> 4.2樓面做法</b&g
54、t;</p><p> 10厚水泥渣粉面</p><p> 20厚水泥砂漿打底0.65 KN/m2</p><p> 120厚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0.12×25=3.00 KN/m2</p><p> 12mm厚天花抹灰 0.12×16=0.192KN/m2</p><
55、p> 合計3.842KN/m2</p><p> 4.3屋面及樓面均布活荷載</p><p> 上人的屋面 2.0KN/m2</p><p> 雪荷載 0.25KN/m2</p><p> 各樓層活荷載8KN/m2</p><p> 4.4墻、門窗重力荷載計算</p>
56、<p> 外墻采用MU10機制三孔磚(240×115×90),重度為19KN/m。M2.5混合砂漿砌筑。外墻采用1:3砂漿刮糙,1:3白水泥砂漿粉光:19×0.24+17×0.02=4.9 KN/m。</p><p> 內(nèi)墻200厚加氣硅酸鹽砌塊,重度為5 KN/m。用1:1:6混合砂漿括糙紙筋灰面罩,噴白色涂料。5×0.2+17×0.
57、02×2=1.68 KN/m。</p><p> 木門單位面積重力荷載:0.2 KN/m。</p><p> 鋁合金窗單位面積重力荷載:0.4 KN/m。</p><p> 4.5 梁柱重力荷載計算</p><p> 表4.1 梁柱重力荷載計算表</p><p> 4.6 荷載分層匯總</p&
58、gt;<p> 各層重力荷載代表值計算公式</p><p> =第四層上半部分總重量=屋面恒載+50%活載+縱橫梁重+半層柱重+半層墻重+門重</p><p> =第四層下半部分總重量+第三層上半部分總重量=樓面恒載+50%樓面均布活載+縱橫梁重+樓面上下各半層的柱及縱橫墻體重+門重</p><p> =第三層下半部分總重量+第二層上半部分總重
59、量=樓面恒載+50%樓面均布活載+縱橫梁重+樓面上下各半層的柱及縱橫墻體重+門重</p><p> =第二層下半部分總重量+第一層上半部分總重量=樓面恒載+50%樓面均布活載+縱橫梁重+樓面上下各半層的柱及縱橫墻體重+門重</p><p> 各層重力荷載代表值估算</p><p><b> 樓板面積</b></p><
60、p> 12×35.5+14.9×6.2-2.9×5.42-3.2×5.48-3.6×2.54=476.1 m</p><p><b> 樓梯間面積</b></p><p> 2.93×5.42+3.2×5.48+3.6×2.54=42.36 m</p><p
61、> =內(nèi)外橫墻重+內(nèi)外縱墻重+門重+樓板重+50%活荷載=7512.7</p><p> =內(nèi)外橫墻重+內(nèi)外縱墻重+門重+樓板重+50%活荷載=7108.6</p><p> =內(nèi)外橫墻重+內(nèi)外縱墻重+門重+樓板重+50%活荷載=7108.6</p><p> =內(nèi)外橫墻重+內(nèi)外縱墻重+門重+樓板重+50%活荷載=6314.4</p>&
62、lt;p> =內(nèi)外橫墻重+內(nèi)外縱墻重+門重+樓板重+50%活荷載=1350.6</p><p> 注:衛(wèi)生間按普通樓板近似考慮,樓梯間折算為1.5倍板厚,活荷載取組合值系數(shù)為0.5。</p><p> 集中于各個樓層標高處得重力荷載代表值的計算結果如下:</p><p><b> =6314.4KN</b></p>
63、<p> =7108.6+1350.6=8459.2KN</p><p> =7108.6+1350.6=8459.2KN</p><p> =1350.6+7512.7=8863.3KN</p><p> 總計=32096.1 KN</p><p> 圖4.1質(zhì)點重力荷載代表值</p><p>
64、 梁、柱線剛度及D值計算</p><p> 5.1框架梁、柱線剛度的計算()</p><p> 考慮現(xiàn)澆樓板對梁柱剛度的加強作用,故對中框架梁的慣性矩乘以2.0,對邊跨框架梁的慣性矩乘以1.5??蚣芰旱木€剛度計算詳見表5.1,框架柱的線剛度計算詳見表5.2。</p><p> 表5.1 梁線剛度計算</p><p> 表5.2 各柱
65、線剛度</p><p> 5.2各層橫向抗側剛度計算</p><p> 考慮梁柱的線剛度比,用D值法計算框架柱的側翼剛度,計算過詳見下表。</p><p> 表5.3 底層柱抗側剛度</p><p> 表5.4 第二、三層柱抗側剛度</p><p> 表5.5 第四層柱抗側剛度</p><
66、p> 第六章 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的側移及內(nèi)力計算</p><p> 6.1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nèi)力和側移計算</p><p> 6.1.1結構基本自振周期的計算</p><p> 采用能量法計算結構基本自振周期。計算公式為:</p><p> 和 的計算過程列于表6.1,表6.2。</p><p>
67、<b> 式中 </b></p><p> ——質(zhì)點i的重力荷載代表值;</p><p> ——各質(zhì)點的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為一組水平荷載時,結構質(zhì)點i處的水平位移m;</p><p> g——重力加速度,;</p><p> ——考慮非承重墻影響的折減系數(shù),框架結構可取0.6—0.7;框架剪力墻結構可取0.7—
68、0.8;剪力墻結構可取0.9—1.0。</p><p> 表6.1結構頂點位移計算</p><p> 表6.2 能量法計算結構基本自振周期</p><p> 本設計中,取=0.65,將上述計算結果代入計算公式:</p><p> 6.1.2水平地震作用以及樓層地震剪力計算</p><p> 本多層廠房結構高度
69、未超過40m,質(zhì)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變形以剪切變形為主(房屋高寬比小于4),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橫向水平地震作用。</p><p> 結構等效重力荷載代表值</p><p> =0.85=0.85×32096.1=27281.7KN</p><p> 計算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p><p> 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
70、B50011-2010)得到二類場地第一組特征周期值 =0.35s,由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得=0.08</p><p> 由于<<5,所以==(0.35/0.624)×0.08=0.04754</p><p> 結構總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p><p> ==0.04754×27281.7=1297.0KN</p>
71、<p> 由于/=0.624/0.35=1.78>1.4 故需要考慮頂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p><p> 頂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數(shù):=0.08+0.07=0.08×0.624+0.07=0.1199</p><p> ==0.1199×1297.0=155.5KN</p><p> ?。?-)=(1-0.1199)
72、5;1297.0=1141.5KN</p><p> 則各質(zhì)點的地震作用可由下式計算:</p><p> 地震作用下各樓層水平地震層間剪力:=(i=1,2,3,4)</p><p> 表6.3 各樓層地震剪力計算</p><p> 6.1.3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下位移驗算</p><p>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
73、層間位移和頂點位移分別按照下列公式計算:</p><p><b> ?。?lt;/b></p><p> 各層的層間彈性位移角,根據(jù)《建筑抗震規(guī)范》考慮磚填充墻抗側力作用的框架,層間彈塑性位移角值<1/550。各層層間彈性位移角計算如表6.4。</p><p> 表6.4各層層間彈性位移角計算</p><p> 由
74、此可見,最大層間彈性位移角發(fā)生在第一層。</p><p> 由于8.9×10<1/550=1.1818×10,層間彈性相對轉(zhuǎn)角均滿足規(guī)范,所以側移限值滿足規(guī)范要求。</p><p> 6.1.4橫向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p><p> 橫向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采用D值法。下面以1軸線橫向框架為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
75、下的框架內(nèi)力計算。</p><p> 框架柱端剪力以及彎矩分別按照下列公式計算:</p><p><b> ??;</b></p><p><b> ??;</b></p><p><b> y=+++;</b></p><p> 注:1.為框架柱的標
76、準反彎點高度比;</p><p> 2. 為上下層梁的線剛度變化時反彎點高度比的修正值;</p><p> 3. 為上下層高度發(fā)生變化時反彎點高度比的修正值;</p><p> 4.框架柱的反彎點高度比</p><p> 下面以1軸線框架內(nèi)力計算為例。</p><p> 6.1.4.1確定反彎點高度</
77、p><p>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彎點高度按照倒三角水平力考慮,查表可以得到標準反彎點高度比,以及修正系數(shù)、、從而可以算出反彎點高度。計算過程見表6.5。</p><p> 表6.5 各柱反彎點高度計算</p><p> 6.1.4.2框架各層柱內(nèi)及計算</p><p> 地震作用下1號軸線框架柱剪力及柱端彎矩計算過程見表6.6,依照柱中剪
78、力和反彎點高度可以計算出柱端彎矩,按照梁的線剛度可以分配給與之相連的梁,便可以得到水平地震作用下1榀框架的彎矩圖,取出梁隔離體,利用隔離體的平衡條件,可以求出梁端剪力、跨中彎矩,依照剪力圖,由節(jié)點的豎向平衡條件可以求出框架柱的軸力。</p><p> 表6.6 地震作用下橫向框架柱剪力與柱端彎矩(1號軸線)</p><p> 因此可以作出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彎矩圖、剪力圖和軸力圖
79、分別如圖6.1,圖6.2,圖6.3所示。</p><p> 圖6.1 水平地震作用下彎矩圖</p><p> 6.2水平風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nèi)力和側移計算</p><p> 已知基本風壓為0.55 KN/m,地面粗糙度為B類,結構總高度為18m,則計算主要承重結構時,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的風荷載標準值為:</p><p> 為風荷載
80、體形系數(shù),按照規(guī)范迎風面取0.8,背風面取0.5,合計=1.3</p><p> 由于框架結構橫向自振周期:</p><p> =0.25+0.53×10×=0.25+0.53×10×=0.328S>0.25S</p><p> 依照規(guī)范規(guī)定:對于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的工程結構,如房屋,屋蓋及各種高聳結構,以
81、及高度大于30m且高寬比大于1.5的高柔房屋,均應該考慮風壓對結構產(chǎn)生順風向風振影響。</p><p><b> 即:</b></p><p> 對于1軸線框架,其負荷寬度為B=6/2=3m。</p><p> 6.2.1風振系數(shù)計算</p><p> 由于=0.55×0.328=0.059。查表得脈動
82、增大系數(shù)=1.19</p><p> 由于H/B=19/14.9=1.28,H<30m。查表得到脈動影響系數(shù)=0.46</p><p> 其計算過程如表6.7。</p><p> 表6.7 風振系數(shù)計算</p><p> 6.2.2各樓層集中風荷載標準值計算</p><p> 各樓層樓面處集中風荷載標準
83、值計算列于表6.8。</p><p><b> 式中:</b></p><p><b> , B=3m。</b></p><p> 表6.8 各樓層樓面集中風荷載計算</p><p> 6.2.3風荷載作用下框架的側移驗算</p><p> 風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層
84、間側移可按照轄下式計算:</p><p> 式中 ——第j層得總剪力標準值;</p><p> ——第j層所有柱的抗側剛度之和;</p><p> ——第j層的層間側移。</p><p> 由上知風荷載的計算簡圖,如圖6.4。</p><p> 圖6.4 1號軸線橫向框架在風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
85、p><p> 各層樓的樓板標高處的側移值是該層以下各層層間位移之和。頂點側移是所有各層層間位移之和。</p><p> 1號軸線在風荷載作用下側移的計算過程見表6.9。</p><p> 表6.9 層間彈性位移角驗算 </p><p> 側移驗算:查表可知彈性層間位移角限值,對于框架結
86、構,樓層層間最大位移與層高之比的限值為1/550。本框架的層間最大位移與層高之比在底層,其值為1/3053<1/550,框架側移滿足規(guī)范要求。</p><p> 第七章 樓板、聯(lián)系梁設計計算</p><p><b> 7.1樓板設計</b></p><p> 各樓層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為了簡化計算,合理布置梁系,把樓蓋分
87、為單向板。大部分板厚取100mm。下面以二層樓蓋為例說明樓板的設計方法。</p><p> 7.1.1二層樓板平面布置圖</p><p> 對于第二層樓面,二層樓面梁格布置示意圖,樓板平面布置示意圖如圖7.1、圖7.2所示。</p><p> 圖7.1二層樓面梁格布置示意圖</p><p> 圖7.2二層樓板平面布置示意圖</p
88、><p> 7.1.2 樓板荷載</p><p><b> 1.恒荷載</b></p><p> 10厚水泥渣粉面</p><p> 20厚水泥砂漿打底 0.65 KN/m2</p><p> 120厚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0.12×25=3.00 KN/m2</
89、p><p> 12mm厚天花抹灰 0.12×16=0.192KN/m2</p><p> 合計3.842KN/m2</p><p> 2.活荷載標準值 8 KN/m</p><p> 恒荷載分項系數(shù)取1.2,因樓面活荷載標準值大于4 KN/m,所以活荷載分項系數(shù)應取1.3。于是板
90、總的荷載設計值為:</p><p> 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g+q=(1.2×3.842+1.3×8)×1.0=15.01KN/m;</p><p> 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g+q=(1.35×3.842+0.7×1.4×8)×1.0=13.027KN/m</p><p> 由此可見對于板而
91、言,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組合所得到的荷載設計值較大,所以板得內(nèi)力計算時可取g+q=15.01KN/m.</p><p> 7.1.3 樓板設計方案</p><p> AB跨:=6000/2250=2.67>2.0 但<3;</p><p> BC 跨:=6000/2375=2.55>2.0 但< 3 ;</p><
92、p>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規(guī)定:沿兩對邊支承的板應按單向板計算;對于四邊支承的板,當長邊與短邊比值大于3時,可按沿短邊方向的單向板計算;當長邊與短邊比值小于3時,宜按雙向板計算;當長邊與短邊比值介于2與3之間時,亦可按沿短邊方向的單向板計算,但應沿長邊方向布置足夠數(shù)量的構造鋼筋;當長邊與短邊比值小于2時,應按雙向板計算。本框架結構的樓板混凝土選用 ,梁中受力筋用HRB400級鋼筋,其它鋼筋均采用HPB235級鋼筋
93、。</p><p> 7.1.4樓板的跨度確定</p><p> 根據(jù)圖7.1二層樓面梁格布置示意圖,B-C跨2等分,A-B跨3等分。易確定板的計算跨度:</p><p><b> =2375mm</b></p><p> =2250mm。因跨度相差小于10% 可按等跨度連續(xù)梁計算。</p><
94、;p> 圖7.3 2軸線—8軸線間樓板平面布置</p><p> 7.1.5樓板的彎矩設計值計算</p><p> 取1m板寬作為計算單元,按照彈性理論計算,取1區(qū)格板的計算跨度為=2375mm。如果1區(qū)格板梁端是完全簡支的情況,則跨中彎矩為,考慮到1區(qū)格板兩端的嵌固作用,故跨中彎矩取為;1區(qū)格板如果兩端是完全嵌故,則支座彎矩為,考慮到支座兩端不是完全嵌固,故取支座彎矩為。
95、</p><p> 表7.1 1區(qū)格板的彎矩計算</p><p> 同理,可求出2區(qū)格板的彎矩,參見表7.2。</p><p> 表7.2 2區(qū)格板的彎矩計算</p><p> 7.1.6板截面配筋計算</p><p> 板保護層厚度取20mm,選用φ8鋼筋作為受力鋼筋,則板的截面有效高度為:&l
96、t;/p><p> =h-c- =100-20-4=76mm,b=1000mm。</p><p> 混凝土選用 (),梁中受力筋采用HRB400級鋼筋()其它鋼筋均采用HPB235級鋼筋()。</p><p> 1區(qū)格板截面配筋計算過程可見表7.3所示。</p><p> 表7.3 1區(qū)格板的配筋計算</p><p&
97、gt; 2區(qū)格板截面配筋計算過程可見表7.4所示。</p><p> 。 表7.4 2區(qū)格板的配筋計算</p><p> 1-2軸線間單向板配筋計算過程見表7.5所示。</p><p> 表7.5 1-2軸線間單向板的配筋計算</p>
98、<p> 7.1.7板截面受剪承載力驗算</p><p> 板截面剪力設計值可按照式 計算,最大剪力發(fā)生在2區(qū)板得兩邊,其值為 V=0.55×15.01×(2.375-0.2)=17.94KN。</p><p> 對于不配箍筋和彎起鋼筋的一般板類受彎構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p><p> 本設計中=80mm&
99、lt;800mm,故=1.0;b=1000mm, =1.43N/mm帶入上式可得:</p><p> =0.7×1×1.43×1000×80×10=80.08KN>V=17.94KN</p><p> 所以板得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滿足要求。</p><p><b> 7.2次梁設計</b>
100、;</p><p> 按照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設計。根據(jù)本車間樓蓋的實際使用情況,樓蓋的次梁和主梁活荷載不考慮從屬面積上的荷載折減。</p><p> 7.2.1荷載設計值</p><p><b> 1.恒荷載設計值:</b></p><p> 板傳來的恒荷載: 3.842KN/m×2.375m
101、=9.12KN/m</p><p> 次梁自重: 25×0.2×(0.4-0.1)=1.5 KN/m</p><p> 次梁粉刷: 17×0.015×(0.4-0.1)×2=0.153 KN/m</p><p> 合計:
102、 10.8KN/m</p><p> 2.活荷載標準值: 8KN/m×2.375m=19KN/m</p><p><b> 總的荷載設計值:</b></p><p> 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g+q=1.2×10.8+1.3×19=37.66 KN/m;</p>
103、<p> 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g+q=1.35×10.8+0.7×1.4×19=33.2KN/m;</p><p> 所以次梁內(nèi)力計算時取: g+q=37.66KN/m。</p><p> 7.2.2 次梁的計算簡圖</p><p> 次梁與主梁整體現(xiàn)澆,混凝土采用級,鋼筋采用HRB400,主梁尺寸300mm
104、×750mm,次梁尺寸200mm×400mm。次梁計算簡圖如圖7.4所示。</p><p> 圖7.4 次梁計算簡圖</p><p> 次梁的計算跨度易知,可?。?lt;/p><p><b> =6000mm</b></p><p><b> =5500mm</b></
105、p><p> 因跨度相差小于10% 可按等跨度連續(xù)梁計算。</p><p> 7.2.3 次梁的內(nèi)力計算</p><p> 次梁L1、L2彎矩、剪力計算見表7.6和表7.7。</p><p> 表7.6 次梁L1的內(nèi)力計算</p><p> 同理,可求出次梁L2的內(nèi)力,參見表7.7。</p>&
106、lt;p> 表7.7 次梁L2的內(nèi)力計算</p><p> 7.2.4 次梁正截面配筋計算</p><p> 7.2.4.1截面計算</p><p> 次梁跨中截面按照T形截面計算,支座截面按照矩形截面計算:</p><p> 左邊跨:=/3=6000/3=2000mm;</p><p> =b
107、+=200+2250=2450mm</p><p> 取較小值:=2000mm</p><p> 右邊跨:=/3=5500/3=1833.3mm;</p><p> =b+=200+2250=2450mm</p><p> 取較小值:=1833.3mm</p><p> 7.2.4.2判斷截面類型</p
108、><p> =h-=400-40=360mm, =360N/mm,=14.3 N/mm</p><p> =1.0×14.3×2000×100×(360-100/2)=886.6KN×m>84.03KN×m</p><p> 所以各跨中屬于第一類T行截面,支座按照矩形截面設計。</p>
109、<p> 次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見表7.8,表7.9。</p><p> 表7.8 次梁L1正截面配筋計算</p><p> 次梁L2的正截面配筋計算過程見表7.9所示。</p><p> 表7.9 次梁L2正截面配筋計算</p><p> 7.2.4 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p><p&g
110、t; 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見表7.10,按照規(guī)定考慮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時,箍筋數(shù)量應增大20%,所以計算時將乘以1.2,配筋率應大于或等于0.36=0.00143,經(jīng)計算各截面均滿足要求。</p><p> ——配置在同一截面內(nèi)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其中n為在同一個截面內(nèi)的箍筋肢數(shù),為單支箍筋的截面面積;</p><p> S——沿構件長度方向箍筋的間距。</p>
111、<p> 表7.10次梁斜截面承載力計算</p><p> 由于次梁q/g=19/10.8=1.76<3,且跨度相差小于20%,故可以按照構造要求確定受力鋼筋的彎起和截斷。</p><p><b> 樓梯設計計算</b></p><p><b> 8.1設計資料</b></p><
112、;p><b> 8.1.1樓梯概況</b></p><p> 本廠房設計采用現(xiàn)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板式樓梯,踏步尺寸170mm×300mm,層高4.4m,采用混凝土(),梁中縱向受力鋼筋選用HRB335,其余鋼筋均采用HPB235;樓梯上均布活荷載標準值q=2.5.</p><p> 計算①~②軸線間第2層樓梯。</p><p&
113、gt; 8.1.2樓梯結構平面圖</p><p> 圖8.1 1-2軸線間第2層樓梯樓平面圖</p><p> 圖8.2 1-2軸線間第2層樓梯踏板詳圖</p><p><b> 8.2樓梯板計算</b></p><p><b> 8.2.1荷載計算</b></p>&l
114、t;p> 板厚取/30,為梯段板跨度=3240+130+530=3900,樓梯板的厚度為h=/30~/25=3900/30~3900/25=130mm~156mm,取h=140mm。</p><p> 樓梯板斜板的傾斜角如下:</p><p> 2020/3240=0.5667=; =0.85。</p><p> 取1m寬板作為計算單元</p&g
115、t;<p><b> 恒載計算</b></p><p> 恒荷載踏步重 1/0.3×1/2×0.17×0.3×25=2.125KN/m</p><p> 斜板重 1/0.85×0.12×25=3.53KN/m</p>
116、<p> 20mm 厚混合砂漿找平層 (0.3+0.17)/0.3 ×1×0.02×20=0.627KN/m</p><p> 合計:恒荷載標準值 6.3KN/m </p><p> 恒荷載設計值 g=1.2×6.3=7.56KN/m</p><p> 活荷載標準值
117、 q=2.5×1.0=2.5KN/m</p><p> 活荷載設計值 q=1.4×2.5=3.5KN/m</p><p> 荷載設計 g+q=7.56+3.5=11.06KN/m</p><p><b> 8.2.2內(nèi)力計算</b></p&g
118、t;<p> 計算跨度 =3.90m</p><p> 跨中彎矩 =1/10×11.06×3.9=16.82KN×m</p><p> =0.5×11.06×3.9×0.85=18.33 KN</p><p><b> 8.2.3配筋計算</b></p
119、><p> =h-20=140-20=120mm (保護層厚度為20mm)</p><p><b> =0.0817;</b></p><p> =0.0853<=0.614</p><p><b> =697.02mm</b></p><p> 受力鋼筋選用φ1
120、0@100(=785 mm)</p><p> 梯段板抗剪,因,滿足抗剪要求。支座構造筋φ10@200。</p><p><b> 8.3平臺板計算</b></p><p> 按照簡支板計算,計算簡圖如圖8.3。</p><p> 圖8.3 平臺板計算簡圖</p><p> 取一米板作
121、為計算單元,計算跨度近似?。?lt;/p><p> 板跨度=1.46+0.12-0.2/2=1.48m</p><p> 平臺板厚度 h=1/35×=1/35×1.48=42.28mm</p><p> 按照構造要求取平臺板的厚度為70mm</p><p><b> 8.3.1荷載計算</b>&l
122、t;/p><p><b> 恒載</b></p><p> 平臺板自重 1.2×0.07×1×25=2.1KN/m</p><p> 20mm厚找平層 1.2×0.02×1×20=0.48KN/
123、m</p><p> 板底粉刷 1.2×0.02×17=0.408KN/m</p><p> 合計:恒荷載標準值=2.988KN/m</p><p><b> 活荷載</b></p><p> 活荷載標準值
124、 2.5KN/m</p><p> 活荷載設計值 1.4×2.5=3.5KN/m</p><p> 荷載總計: g+q=2.988+3.5=6.49KN/m</p><p><b> 8.3.2內(nèi)力計算</b></p&
125、gt;<p> 跨中彎矩=1/10×6.49×1.48=1.42KN/m</p><p><b> 8.3.3配筋計算</b></p><p> =h-25=70-25=45mm (保護層厚度為25mm)</p><p><b> =0.0490;</b></p>&
126、lt;p> =0.0503<=0.614</p><p><b> =154.1mm</b></p><p> 受力鋼筋選用φ8@200(=252 mm)</p><p><b> 8.4平臺梁設計</b></p><p> 截面高度h=L/12=3175/12=265,取高h
127、=300mm,寬取200mm</p><p><b> 8.4.1荷載計算</b></p><p> 樓梯板傳來 11.04×3.9/2=21.53KN/m</p><p> 平臺板傳來 6.49×(1.48/2+0.2)=6.10K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畢業(yè)設計---多層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
- 多層框架結構設計
- 畢業(yè)設計---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
- 多層框架結構設計心得
- 淺談多層框架結構設計
- 多層住宅框架結構設計.doc
- 多層住宅框架結構設計.doc
- 淺談多層框架結構設計體會
- 多層住宅框架結構設計.doc
- 多層框架結構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框架結構設計計算書
- 多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之我見
- 關于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的探討
- 畢業(yè)設計---辦公樓框架結構設計
- 畢業(yè)設計----辦公樓框架結構設計
- 框架結構多層旅館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辦公樓框架結構設計
- 框架畢業(yè)設計---某辦公樓框架結構設計
- 多層住宅畢業(yè)設計--多層框架結構住宅設計
- 淺談民用建筑多層框架結構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