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設計---cb-b型齒輪泵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XX學院</b></p><p>  畢 業(yè) 設 計</p><p> 題目CB-B型齒輪泵設計 </p><p> 系別</p><p> 專業(yè)</p><p> 班級</p><p> 姓名</p>

2、;<p> 學號</p><p> 指導教師</p><p> 日期</p><p><b>  設計任務書</b></p><p><b>  設計題目:</b></p><p>  CB-B型齒輪泵設計</p><p><b&g

3、t;  設計要求:</b></p><p>  .原始材料:一個直齒圓柱中低壓齒輪泵由以下要求,綜合考慮現(xiàn)初步確定一對嚙合的齒輪齒數(shù)z=14,模數(shù)m=2.5,齒寬定為b=20,電機轉速1500r/min-2000r/min,工作壓力P=10mpa。</p><p>  根據(jù)論文的格式要求并符合上述要求,設計齒輪泵,用Auto CAD做出零件</p><p&g

4、t;  圖及裝配圖,依據(jù)齒輪泵的工作性能要求,進行簡單的齒輪校核。</p><p><b>  設計進度:</b></p><p>  第一周:根據(jù)設計要求選定題目</p><p>  第二周:查找資料制定基本大綱</p><p>  第三周:明確設計目的進行設計計算</p><p>  第四周:

5、反復修改最終完成設計任務</p><p>  指導教師(簽名): </p><p><b>  摘 要 </b></p><p>  齒輪泵是靠相互嚙合旋轉的一對齒輪輸送液體,分為外嚙合齒輪泵和內(nèi)嚙合齒輪泵。泵工作腔由泵體、泵蓋及齒輪的各齒槽構成。由齒傳動嚙合線將泵

6、吸入腔和排出腔分開。隨著齒輪的轉動,齒間的液體被帶至排出腔,液體受壓排出。</p><p>  齒輪泵的設計主要是齒輪,其中齒輪的加工是通過車床,銑床,磨床等設備經(jīng)過一定的工序來完成的,其中對加工精度要求比較高的,先經(jīng)過粗加工對工件進行輪廓加工,再經(jīng)過半精加工得到半成品,最后再經(jīng)過精加工,使工件達到技術要求的精度,除此之外,在加工過程中還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相配套的機械設備。齒輪的設計問題包括強度計算和結構設計兩

7、方面。強度計算是使軸具有工作能力的根本保證,結構設計是合理確定軸的結構和尺寸,它除應考慮強度和鋼度因素外,還要考慮使用、加工和裝配等方面的許多因素。</p><p>  本次設計的目的是調研了解齒輪泵的設備在生產(chǎn)中的實際運作和市場需求情況,同時也是為了開發(fā)自身的淺能,勇于創(chuàng)新,對知識能力的提高,并對專業(yè)知識的實用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p><p>  關鍵詞:齒輪泵 齒輪

8、 軸 機械傳動</p><p><b>  目 錄</b></p><p><b>  摘 要II</b></p><p>  1 齒輪泵的設計1</p><p>  1.1 齒輪泵的概述1</p><p>  1.2 齒輪泵設計要求2</p>

9、;<p>  1.2.1 齒輪泵工作參數(shù)要求2</p><p>  1.2.2齒輪幾何參數(shù)的要求3</p><p>  1.3齒輪泵主要部件參數(shù)的確定4</p><p>  1.4 Auto CAD 作圖設計6</p><p>  1.4.1 齒輪泵裝配示意圖7</p><p>  1.4.2

10、泵蓋零件圖8</p><p>  1.4.3 泵體零件圖9</p><p>  1.4.4 軸零件圖10</p><p>  1.4.5 齒輪零件圖11</p><p>  1.4.6 壓緊螺母零件圖12</p><p>  1.4.7 齒輪泵整體裝配圖13</p><p>  2

11、齒輪的校核14</p><p>  3 軸及軸上零件的設計17</p><p>  4 齒輪泵的閉死容積和卸荷槽19</p><p>  4.1 閉死容積19</p><p>  4.2 卸荷槽19</p><p><b>  致 謝21</b></p><p

12、><b>  參考文獻22</b></p><p><b>  1 齒輪泵的設計</b></p><p>  1.1 齒輪泵的概述</p><p>  齒輪泵是靠相互嚙合旋轉的一對齒輪輸送液體,分為外嚙合齒輪泵和內(nèi)嚙合齒輪泵。泵工作腔由泵體、泵蓋及齒輪的各齒槽構成。由齒傳動嚙合線將泵吸入腔和排出腔分開。隨著齒輪的轉

13、動,齒間的液體被帶至排出腔,液體受壓排出。 </p><p>  齒輪泵適用于輸送不含固體顆粒的液體,可作潤滑油泵、重油泵、液壓泵和輸液泵。齒輪泵主要是靠一對相互嚙合的齒輪進行吸壓有的,當兩齒輪相繼脫開嚙合時,使密封容積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吸油腔,從而實現(xiàn)吸油。當兩齒輪進入嚙合時,使密封容積減小,油液被擠出,通過壓油口壓油,實現(xiàn)了壓油。齒輪泵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方便,體積小

14、,重量輕,轉速高,自吸性能好,對油的污染不敏感,工作可靠,壽命長,便于維護修理以及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p><p>  圖1.1油泵工作原理圖</p><p>  1.2 齒輪泵設計要求</p><p>  1.2.1 齒輪泵工作參數(shù)要求</p><p><b> ?。?)流量</b></p><p&g

15、t;  外嚙合齒輪泵在沒有泄露損失的情況下,每一轉排出的液體體積叫做泵的理論排量,以V表示。外嚙合齒輪泵,一般兩齒輪的齒數(shù)相同,所以</p><p>  V=πdhb=2πzm2b (式1.1)</p><p>  式中: b---齒寬</p><p>  h----有效齒高,h=2m</p><p> 

16、 d----分度圓直徑,d=mz</p><p><b>  m----齒輪模數(shù)</b></p><p><b>  z----齒輪齒數(shù)</b></p><p>  實際齒槽容積比輪齒體積稍大一些,所以通常取</p><p>  V=6.66zm2b (

17、式1.2)</p><p>  式中:m---齒輪模數(shù)</p><p><b>  z----齒輪齒數(shù)</b></p><p><b>  b----齒寬</b></p><p><b>  理論流量:</b></p><p>  QT=Vn×

18、10-3(l/min) (式1.3)</p><p>  式中n-----泵轉速,單位(r/min)</p><p><b>  實際流量:</b></p><p>  Q=QTηv(l/min) (式1.4) </p><p>  式中ηv--------泵的容積效

19、率,一般取0.75—0.9,小流量泵取小值。</p><p><b> ?。?)轉速</b></p><p>  齒輪泵的轉速不宜過高,由于離心力的作用,轉速高液體不能充滿整個齒間,以至流量減小并引起氣蝕,增大噪聲和磨損,對高粘性液體的輸送影響更大,轉速可按表1.1選取。</p><p><b> ?。?)效率</b>&l

20、t;/p><p>  ηv=PQ/Pa (式1.5)</p><p>  表1.1流體粘度與齒頂圓線速度</p><p>  式中:P----泵進出口壓力差(mPa)</p><p>  Q----流量(l/s)</p><p>  Pa----軸功率(kw)&l

21、t;/p><p>  齒輪泵的能量損失主要是機械損失和容積損失,水力損失很小,可忽略不計。容積損失主要是通過齒輪端面與側板之間的軸向間隙,齒頂與泵體內(nèi)孔之間的徑向間隙和齒側接觸線的泄露損失,其中軸向間隙泄露約占總泄露的75%-80%。機械效率ηm=0.8-0.9,大流量泵ηm低。</p><p>  1.2.2齒輪幾何參數(shù)的要求</p><p> ?。?)齒數(shù)z、模數(shù)m

22、和齒寬</p><p>  齒數(shù)多,泵的外形尺寸大,但壓力和流量脈動小。中低壓齒輪泵對壓力和流量脈動要求較嚴,通常取z=12-25,高壓泵為減小外形尺寸,一般取z=6-14,對流量脈動要求不高的粘性液體輸送泵可取z=6-8。</p><p>  中低壓齒輪模數(shù)按表1.2選取。對工作壓力大于10mpa的高壓泵,應考慮齒輪強度,需適當增大模數(shù)。</p><p>  齒寬

23、按表1.3確定。</p><p><b>  表1.2流量與模數(shù)</b></p><p>  表1.3工作壓力與齒寬</p><p>  1.3齒輪泵主要部件參數(shù)的確定</p><p>  本設計將設計一個直齒圓柱中低壓齒輪泵由以上要求,綜合考慮現(xiàn)初步確定一對嚙合的齒輪齒數(shù)z=14,模數(shù)m=2.5,齒寬定為b=20,電機

24、轉速1500r/min-2000r/min,工作壓力P=10mpa。</p><p><b>  現(xiàn)回代以驗證:</b></p><p>  由公式(1.1),(1.2),(1.3),(1.4):</p><p>  V=6.66zm2b=6.66×14×2.52×20×10-3=11.655(ml/r)

25、</p><p>  QT=Vn×10-3=11.655×(1500-2000) × 10-3</p><p>  =[17.5—23.3](l/min)</p><p>  Q=QTηv=(17.5—23.3) ×0.75=(13.125-17.475)(l/min)</p><p>  流量、排量和

26、模數(shù)的關系符合表1.2的要求。</p><p><b>  齒輪分度圓直徑:</b></p><p>  D=mz=14×2.5=35(mm)</p><p><b>  齒輪齒頂圓直徑:</b></p><p>  Da=m(z+2)=2.5×16=40(mm) </p

27、><p><b>  頂圓點的線速度</b></p><p>  Umax=×2π×n/60= 4.19(m/s)</p><p>  要想通過表1.1確定Umax是否符合要求,就要先確定液壓油的型號。</p><p>  在液壓泵、液壓控制閥、液壓缸(液壓馬達)以及油管等連接起來的密封液壓系統(tǒng)中,能量的

28、傳遞是通過液壓油在流動過程中壓力、流量變化來實現(xiàn)的。國內(nèi)外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液壓系統(tǒng)的故障70%-85%是由于液壓油方面的原因引起 </p><p>  的。在液壓系統(tǒng)中,液壓油的主要作用是:作為對系統(tǒng)中的能量進行控制、轉換和傳遞的工作介質。此外,液壓油還具有其他一些重要作用:潤滑液壓元件、減少機器的摩擦和磨損、防銹、轉熱、沖洗粉末等作用。</p><p>  一般情況下,液壓設備選用液壓

29、油時,應從工作壓力、溫度、工作環(huán)境液壓系統(tǒng)及元件的結構和材質、經(jīng)濟性等方面綜合考慮。</p><p>  表1.4齒輪泵用油的粘度范圍及推薦牌號</p><p>  對于這次設計中的液壓油的選定:</p><p>  依據(jù)以上確定的工作參數(shù),及表1.4可以得出,選用L-HL32的液壓油。</p><p><b>  對于齒寬的驗證:

30、</b></p><p>  由表1.3可知,所選的齒寬符合要求。</p><p>  1.4 Auto CAD 作圖設計</p><p>  作為以CAD技術為內(nèi)核的輔助設計軟件,Auto CAD具備了CAD技術能夠實現(xiàn)的基本功能。作為一個通用的工種設計平臺,Auto CAD還擁有強大的人機交互能力和簡便的操作方法,十分方便廣大普通用戶,下面介紹一下A

31、uto CAD的主要功能。</p><p>  具有強大的圖形繪制功能:Auto CAD提供了創(chuàng)建直線、圓、圓弧、曲線、文本和尺寸標注等多種圖形對象的功能。精確定位定形功能:Auto CAD提供了坐標輸入、對象捕捉、柵格捕捉、追蹤等功能,利用這些功能可以精確地為圖形對象定位和定形。</p><p>  具有方便的圖形編輯功能:Auto CAD提供了復制、旋轉、陣列、修剪、縮放、偏移等方便使

32、用的編輯工具,大大提高了繪圖效率。 </p><p>  圖形輸出功能:圖形輸出包括屏幕顯示和打印出圖,Auto CAD提供了方便的縮放和平移等屏幕顯示工具,模型空間、圖紙空間、布局、發(fā)布和打印等功能極大地豐富了出圖選擇。 </p><p>  三維造型功能:Auto CAD具備三維模型、布爾運算、三維編輯等功能。 </p><p>  輔助設計功能:可以查詢繪制好

33、的圖形的長度、面積、體積和力學性能等;提供多種軟件的接口,可方便地將設計數(shù)據(jù)和圖形在多個軟件中共享,進一步發(fā)揮各軟件的特點和優(yōu)勢。 </p><p>  允許用戶進行二次開發(fā):Auto CAD自帶的AutoLISP語言讓用戶自行定義新命令和開發(fā)新功能。通過DXF、IGES等圖形數(shù)據(jù)接口,可以實現(xiàn)Auto CAD和其他系統(tǒng)的集成。此外,Auto CAD支持Object ARX、ActiveX、VBA等技術,提供了其

34、他高級編輯語言的接口,具有很強的開發(fā)性。</p><p>  1.4.1 齒輪泵裝配示意圖</p><p>  裝配示意圖是用來表示部件中各零件的相互位置和裝配關系,是部件拆卸后重新裝配和畫裝配圖的依據(jù),圖1.2所示為齒輪油泵的裝配示意圖。</p><p>  圖1.2齒輪泵裝配示意圖</p><p>  1.4.2 泵蓋零件圖</p&

35、gt;<p>  零件圖是設計部門提交給生產(chǎn)部門的主要技術文件。它不僅反映了設計者的意圖,而且表達了零件的各種技術要求,如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工藝部門要根據(jù)零件圖進行毛培制造,工藝規(guī)程、工藝裝備等設計,所以零件圖是制造和檢驗零件的重要依據(jù)。一張完整的零件圖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p><p><b>  一組視圖</b></p><p><b>

36、;  完整的尺寸</b></p><p><b>  技術要求</b></p><p><b>  標題欄</b></p><p>  下面就是齒輪泵所有非標準零件的零件圖: </p><p><b>  圖1.3泵蓋零件圖</b></p><p

37、>  1.4.3 泵體零件圖</p><p><b>  圖1.4泵體零件圖</b></p><p>  1.4.4 軸零件圖</p><p><b>  圖1.5軸零件圖</b></p><p>  1.4.5 齒輪零件圖</p><p><b>  圖1.

38、6齒輪零件圖</b></p><p>  1.4.6 壓緊螺母零件圖</p><p>  圖1.7壓緊螺母零件圖</p><p>  1.4.7 齒輪泵整體裝配圖</p><p>  裝配圖時表達機器或部件的圖樣。通常用來表達機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零、部件間的裝配、連接關系,是機械設計和生產(chǎn)中的重要技術文件之一。在產(chǎn)品設計中,一

39、般先根據(jù)產(chǎn)品的工作原理圖畫出裝配草圖,有裝配草圖整理成裝配圖,然后再根據(jù)裝配圖進行零件設計并畫出零件圖;在產(chǎn)品制造中,裝配圖是制訂裝配工藝過程,進行裝配和檢驗的技術依據(jù);在機器使用和維修時,也需要通過裝配圖來了解機器的工作原理和構造。一張完整的裝配圖必須具有下列內(nèi)容:</p><p><b>  一組視圖</b></p><p><b>  必要的尺寸<

40、;/b></p><p><b>  技術要求</b></p><p>  零件的序號、明細欄和標題欄</p><p>  圖1.8齒輪泵裝配圖</p><p><b>  2 齒輪的校核</b></p><p>  設齒輪泵功率為Pw,流量為Q,工作壓力為P,則<

41、;/p><p>  Pw′=P×106×Q×10-3/60=3.33(kw)</p><p>  由齒輪泵的工作形式可知其中的流場大致是對稱的,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所在流場流動情況大致相同,而流體所獲得的能量是由齒輪提供的,這就是說兩個齒輪大致提供了相同的能量給流體,兩齒輪的能量又最終由電機提供。</p><p><b>  故,每

42、個齒輪功率為</b></p><p>  Pw=×Pw′=1.67(kw)</p><p>  現(xiàn)考慮一個齒輪的受力情況,轉矩</p><p>  T==8.0(N.m)</p><p>  切向力: Ft==457(N)</p><p>  手冊中齒輪校核方法主要是校核其強度

43、條件,見表2.1</p><p>  表2.1 強度條件</p><p><b>  表2.2使用系數(shù)</b></p><p>  表2.3安全系數(shù)SH和SF</p><p><b>  下面確定幾個參數(shù)。</b></p><p>  使用系數(shù)K表示齒輪的工作環(huán)境(主要是振

44、動情況)對其造成的影響,使用系數(shù)K的確定:</p><p>  液壓裝置一般屬于輕微震動的機械系統(tǒng)所以按上表中可查得K可取為1.35。</p><p>  齒輪精度選為6—9較為合理,此處取8。</p><p>  對接觸疲勞強度計算,由于點蝕破壞發(fā)生后只引起噪聲、震動增大,即導致不能繼續(xù)工作的后果,故可取疲勞強度安全系數(shù)SH=1。</p><p

45、><b>  壽命系數(shù):</b></p><p>  KN=60njLh≈2.5×109</p><p>  其中,n---齒輪轉速</p><p>  j---齒輪每轉一圈時,同一齒面嚙合的次數(shù)。</p><p>  Lh---齒輪的工作壽命,此處定為2080h。 </p><p&g

46、t;  根據(jù)所選齒輪材料(45鋼調質,硬度為210—250HBS)查表可得</p><p>  σHlim=560MPa </p><p><b>  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得</b></p><p> ?。郐襀 ]==MPa=549MPa</p><p>  σH=668=539MPa</p&

47、gt;<p><b>  帶入校核公式中得</b></p><p>  σH=539MPa≤[σH ]</p><p>  所以,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所選齒輪參數(shù)符合要求。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校核亦符合。</p><p>  到此,齒輪泵關鍵零件齒輪的校核已完成。</p><p>  軸和連接件的校核省略

48、,因為所選零件在裝配體中尺寸都較盈余,能很寬裕地符合力學要求。</p><p>  3 軸及軸上零件的設計</p><p> ?。?)選擇軸的材料,確定許用應力</p><p>  由已知條件知齒輪泵傳遞的功率屬中小功率,對材料無特殊要求,故選用45鋼并經(jīng)調質處理由表3.1查得強度極限σB=650MPa再由表3.2得許用彎曲應力σb=60MPa</p>

49、<p>  表3.1 軸的常用材料及部分力學性能</p><p>  表3.2 軸的許用彎曲應力</p><p> ?。?)按扭轉強度估算軸徑</p><p>  根據(jù)表3.3得C=107-118,得</p><p>  d≥C=(107-118)mm=9.5-10.5mm</p><p>  考慮到軸的最

50、小直徑處要安裝聯(lián)軸器,會有鍵槽存在,故將估算直徑加大3%-5%,取為9.785-10.815mm。有設計手冊取標準直徑d=10mm</p><p>  表3.3 常用材料的[τ]和C值</p><p><b> ?。?)設計軸的結構</b></p><p>  1) 確定軸上零件的位置和固定方式 要確定軸的結構形狀,必須先確定軸上零件的裝配

51、順序和固定方式。齒輪從軸的右端裝入,齒輪的左端有軸肩定位,右端有套筒固定。這樣齒輪在軸上的軸向位置被完全確定。齒輪的軸向固定采用圓柱銷。 </p><p>  2) 確定各軸段的直徑 最小段10mm考慮到要對最小軸端上的聯(lián)軸器進行定位,第二個軸段上應有軸肩</p><p>  3) 確定各軸段上的長度 齒輪輪轂寬度為16mm,為保證齒輪固定可靠,軸段二的長度應略短于齒輪輪轂寬度,

52、但是軸要和孔配合,同時齒輪有圓柱銷固定,所以軸段二長取76mm,軸總長為166mm,又因軸段一上加工鍵槽,按軸段直徑差手冊得到,鍵槽3X8.2</p><p>  3) 選定軸的結構細節(jié),如圓角、倒角等的尺寸。</p><p>  4 齒輪泵的閉死容積和卸荷槽</p><p><b>  4.1 閉死容積</b></p><

53、p>  為保證齒輪泵能連續(xù)輸液,必須使齒輪的重疊系數(shù)ε>1,即要求在一對齒嚙合行將脫開前,后面一對就進入嚙合,因此在一段時間內(nèi)同時嚙合的就有兩對齒,留在齒間的液體被困在兩對嚙合齒后形成一個封閉容積(稱閉死容積)內(nèi),當齒輪繼續(xù)轉動時,閉死容積逐漸減小,直至兩嚙合點處于對稱于節(jié)點P的位置時,閉死容積變至最小,隨后這一容積又逐漸增大,至第一對齒開時增至最大。</p><p>  當閉死容積由大變小時,被困在里面的

54、液體受到擠壓,壓力急劇升高,遠大于泵排出壓力,可超過10倍以上的程度。于是被困液體從一切可以泄露的縫隙里強行排出,這時齒輪和軸承受到很大的脈沖徑向力,功率損失增大,當閉死容積由小變大時,剩余的被困液體壓力降低,里面形成局部真空,使溶解在液體中的氣體析出,液體本身產(chǎn)生氣化,泵隨之產(chǎn)生噪聲和振動,困油現(xiàn)象對齒輪的工作性能和壽命均造成很大的危害。</p><p><b>  4.2 卸荷槽</b>

55、</p><p>  為消除困油現(xiàn)象,可在與齒輪端面接觸的兩側板上開兩個用來引出困液的溝槽,即卸荷槽。卸荷槽有相對于節(jié)點P對稱布置和非對稱布置兩種。它的位置應保證困液空間在容積達到最小位置以前與排出腔相連,過了最小位置后與吸引腔相連通。</p><p>  對稱布置卸荷槽尺寸,卸荷槽間距</p><p>  Y=πcosa(mm)</p><p&

56、gt;  此設計卸荷槽采用對稱布置。</p><p>  當a=20°,中心距為標準值時:</p><p>  Y=7.38(mm)</p><p>  Y′==3.69(mm)</p><p>  e=3.925(mm)</p><p><b>  卸荷槽最小寬度:</b></p

57、><p>  Cmin=επmcos(mm)</p><p>  式中ε---齒輪重疊系數(shù),此處取一般機械制造業(yè)中的值1.4。</p><p>  對標準齒輪,卸荷槽深度見表4.1</p><p><b>  表4.1卸荷槽深度</b></p><p>  用插值法取卸荷槽深度值為1.25mm。<

58、;/p><p>  (2)非對稱布置卸荷槽尺寸</p><p>  齒側間隙很?。ń咏鼰o齒側間隙)時,采用非對稱布置卸荷槽,其位置向吸入腔一方偏移一段距離,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困液問題,還可以回收一部分高壓液體。非對稱布置的卸荷槽尺寸,除了y=0.8m外,其他尺寸的計算公式與對稱布置相同。</p><p><b>  致 謝</b></p&

59、gt;<p>  經(jīng)過幾周的努力和學習,現(xiàn)在畢業(yè)設計終于完成了!在這幾周的時間里,我的輔導老師和同學們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使我對設計有關的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設計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難,并且常常有不知所措的感覺,因為涉及很多專業(yè)知識,單憑自己的直觀理解和做法常常會出錯犯下不合實際的荒唐錯誤。而這種想法也往往會束縛設計人員的思維,因此機械設計確實是一項考驗人的工作。XX老師給我提出了很多非常寶貴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也改變

60、了我以前對機械設計的淺薄認識。</p><p>  在此,我還要感謝在一起愉快的度過大學生生活的機電工程系全體老師和同門,正是由于你們的幫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順利完成。 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師長、同學、朋友給了我無言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最后我還要感謝培養(yǎng)我長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謝謝你們!</p&

61、gt;<p><b>  參考文獻</b></p><p>  [1] 陳立德.機械設計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p>  [2] 張宏友.液壓與氣動技術.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p><p>  [3] 劉力.機械制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p> 

62、 [4] 吳宗澤.機械零件設計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p><p>  [5] 陳立德.機器設計.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p><p>  [6] 沈樂年.機械設計基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p><p>  [7] 丁樹模.液壓傳動.北京:機械化工業(yè)出版社,1999</p><p>  [8] 李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