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畢業(yè)設計(論文)-可四輪定位四柱式汽車舉升機設計【全套圖紙】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1 緒論</b></p><p>  全套圖紙,加153893706</p><p>  1.1 國外的情況和發(fā)展趨勢</p><p>  汽車舉升機在世界上已經有了80多年歷史。1925年美國生產了第一臺汽車舉升機,它是由氣動控制的,如圖1.1所示。由于采用的氣壓比較低,所以缸體較大,同時采用皮革用來密封,所以壓

2、縮空氣驅動時的彈跳較嚴重且不穩(wěn)定。等到10年后,即1935年這種單柱舉升機才在美國以外的其它地方開始被采用。</p><p>  圖 1.1 單柱舉升機</p><p>  1937年美國另一家公司生產了第一臺四柱舉升機,隨后在美國一家公司也生產出類似的舉升機,如圖1.2所示。這兩種舉升機均由螺旋驅動,</p><p>  圖 1.2 四柱舉升機</p&g

3、t;<p>  其方案是:每一根立柱內都有一顆螺母及螺桿,由裝在地面上的鏈條連起來實現(xiàn)同步驅動,此四柱舉升機在市場上并沒有獲得成功,而單柱舉升機卻繼續(xù)得到普遍的應用。1948年Joseph Bardbury & Sohs 生產出該公司的第一舉升機,其方案是:在四柱舉升機的一個主柱內裝有一套螺旋驅動機構,舉升臺板的其它三個角落通過鋼絲繩與動力主柱相連。1950年Bardbury將機械式螺旋驅動機構改成液壓機構,只裝有

4、一個液壓缸,其他立柱通過鋼絲繩連接從而實現(xiàn)同步舉升,由于當時的液壓壓力尚未超過35~40Kg/cm²因而第一臺液壓舉升機體積比較大。五十年代初單柱舉升機在歐洲市場上的銷量驟減,而四柱舉升機卻居于主導地位;但是在美國單柱舉升機卻繼續(xù)受到人們的青睞。1956年Borg Warner 和Plessey生產液壓壓力能達到140~175Kg/cm²的液壓齒輪泵;由此, Bardbury又生產出雙功能舉升機,這在舉升機的設計上是

5、一個突破性跨越。此舉升機可以用兩種方式支撐汽車:車輪支撐型;車輪自由型。此發(fā)明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到1960年在英國的市場上使用率竟達75%。1961年Bardbury生產出四柱舉</p><p>  1966年,一家德國公司生產出第一臺雙柱舉升機,如圖1.3所示。這是</p><p>  圖 1.3 雙柱舉升機</p><p>  舉升機設計上的又有了一個重要進展

6、,但是直到1977年這種舉升機才在德國以外的其它國家出現(xiàn)。現(xiàn)在雙柱舉升機在市場上已占據穩(wěn)定的地位,其銷量還在繼續(xù)上升。它和四柱舉升機相比,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以下將作簡要說明。</p><p>  我們所見到的絕大多數舉升機都采用固定安裝的方式,在舉升前汽車必須駛上舉升臺。在移動式舉升機方面也有幾項成功突破,如簡式舉升機、菱架式舉升機等。但這類舉升機還存在兩個重要問題:接近汽車下部難,在車間移動舉升機時難逾越地面

7、上的障礙物。當然,可移動性是這類舉升機的重要優(yōu)點。現(xiàn)在固定安裝的單柱、雙柱、四柱舉升機已在維修現(xiàn)場廣泛采用,而移動式舉升機卻相對要少得多。</p><p>  最初設計單柱舉升機,車輛體積都較大,其底盤能明顯分辨,因而汽車檢修區(qū)遠遠大于舉升器件?,F(xiàn)在絕大多數汽車均為“緊湊型”或“半緊湊型”,導致汽車檢修區(qū)域接近主要舉升機器件不便。但在南美洲卻有例外,那里仍然采用較大的車輛,這可能是單柱舉升機在該地區(qū)的市場上仍然繼

8、續(xù)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單柱舉升機有兩大優(yōu)點:當其下降后,不會成為維修車間的障礙物;汽車可在舉升機上自由的轉。但美國卻遇到了困難,主要是舉升機的旋轉會帶來撞擊操作人員的危險。單柱舉升機的主要缺點是:第一,它需要在車間的地面挖掘一個相當大的洞后才能安裝;其次,它只能提供車輪支撐方式;第三,使用時難接近汽車下部的一些檢修區(qū)域。舉升機用的主油缸潛藏在地下也給維修帶來兩大問題:第一是檢修這些零部件較為困難;其次是油缸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差,容易生銹,特

9、別是地下水位較高時。</p><p>  雙柱舉升機(包括液壓式和機械式),都有以下的優(yōu)點:第一,檢修汽車下部具有很高的可接近性(幾乎達到100%);而且,采用車輪自由型的方式支撐車輛,所以拆卸</p><p>  車輪時不需要其它輔助性的舉升方法;第三,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雙柱舉升機的缺點是:第一,為確保安全,安置舉升機時的要求非常嚴格,否則在舉升過程中容易搖晃或顛覆;第二,由于此舉升

10、機常采用車輪自由型的方式支撐汽車,如果需采取車輪支撐型的方式維修汽車則會產生不便,如檢查懸掛系統(tǒng)、檢查轉向機構間隙或進行車輪定位檢驗等;第三,由于舉升臂和立柱承受懸臂或載荷所產生的巨大應力,其承力件容易受到磨損。因而雙柱舉升機沒有四柱舉升機的使用壽命長。</p><p>  如圖1.2所示,四柱舉升機有四根立柱、兩根橫梁、用于支撐汽車的兩個平臺。舉升前,汽車很容易準確駛上四柱舉升機的臺板。由于臺板內側設備有凸緣,

11、當汽車駛上臺板時也不致于底下,車輪支承型四柱舉升機的優(yōu)點是:第一,舉升機裝載汽車時不需要較高的操作,操作又很簡單;第二,承載時比較穩(wěn)定;第三,支承載荷受力簡單,應力較低,從而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第四,由于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從經濟上來看也是合算的;第五,易于維修;第六,在車間現(xiàn)場進行安裝也較方便,只要地面平坦,其混凝土厚度能夠牢固立柱的地腳螺栓就行。四柱舉升機的缺點是:和雙柱舉升機相比,占地面積較大,對汽車檢修區(qū)域的可接近性差。<

12、;/p><p>  1.2 國內的情況和發(fā)展趨勢</p><p>  由于我國汽車維修檢測設備行業(yè)起步晚、起點低,整體上還是比較落后的。舉升機制造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小、經濟技術力量不足、各食其力、缺乏專業(yè)分工和廣泛合作;技術吸收、運用、開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不夠;抄襲、偽造現(xiàn)象和短期行為嚴重;市場營銷及服務水平低等問題還普遍存在,從而導致全行業(yè)產品結構不合理,質量不高。</p><p&g

13、t;  對于汽車維修企業(yè)來說,汽車舉升機可能是除廠房外的最重要的投資,因為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影響到汽車維修業(yè)務的興敗。汽車舉升機是汽車維修設備行業(yè)的支柱設備之一,讓我們生產出更多、更好、更受用戶歡迎的汽車舉升機,為汽車維修企業(yè)服務。</p><p>  1.3 設計的依據及意義</p><p>  進入21世紀,轎車舉升機作為轎車保養(yǎng)設備的一種,隨著近幾年我國的轎車行業(yè)發(fā)展,在

14、轎車維修行業(yè)較廣泛的應用,維修業(yè)也發(fā)展到室內和室外維修,舉升機在汽車的維護行業(yè)有著非常巨大的作用,無論保養(yǎng)小修還是整車大修,都需要它。在各種規(guī)模的維修保養(yǎng)企業(yè)公司中,無論是維修多種車型的綜合型修理廠,還是經營范圍單一的汽車店,基本都擁有舉升機。舉升機的重要性和遍及性,決定了它是一種備受汽車行業(yè)人員重視的設備。而隨著我國轎車數量的增加,作為維修保養(yǎng)的須具備的一種工具,舉升機有廣泛的市場和應用前景。私人購買成為購車的主要來源,售后市場也將得

15、到蓬勃的發(fā)展,舉升機在未來的需求量也將不斷增加,據業(yè)內專家估測,在未來三年內,舉升機市場將保持在8%~12%的增長率。因此,設計出一款簡單實用的舉升機有很大前景,也能增加轎車維修行業(yè)的工具,減少轎車維修工人體力勞動,增加維修的效率。</p><p>  1.4 轎車舉升機的分類</p><p>  轎車舉升機產品種類較多,動力形式一般有液壓和機械兩種形式,有的二次舉升采用的是氣動。結構類型

16、有:單柱式,雙柱式,四柱式和剪式等結構(如圖1.1-1.4),雙柱式有的采用門式結構,有的四柱式舉升機作為四輪定位設備配套使用,剪式舉升機一般為移動式的。而選擇單柱、雙柱還是四柱的舉升機,或是選擇立式、剪式、平板式還是子母式,或是幾種類型相結合的舉升機,車間結構布局和維修中的具體需要來確定采用哪種舉升機,比如舉升機在車間的占地面積和高度,舉升機在維修和養(yǎng)護中的具體用途,以及是否要與四輪定位儀配套使用等。而轎車舉升機的發(fā)展趨勢也將朝著自動

17、化,智能化發(fā)展。機械式舉升機被液壓式舉升機取代。對轎車保養(yǎng)行業(yè)而言,舉升機一定要安全可靠、維護簡單,否則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工作效率。而傳統(tǒng)的機械式舉升機安全性較差,所需的維護工作較多,被液壓式舉升機取代也是大勢所趨。據有人調查,訪談舉升機生產廠商,全部轉向了當前主流產品即液壓式舉升機,它具有安全性能好、維護周期長以及工作效率高等優(yōu)點。產品質量智能將不斷提高。隨著技術開發(fā)的提高,舉升機在設計方面越來越智能化和人性化,將會向遙控、電腦控制方

18、向發(fā)展。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成</p><p>  圖1.4 四柱上油缸式舉升機</p><p>  圖1.5 四柱下油缸式舉升機</p><p>  圖1.6 剪式舉升機</p><p><b>  2 課題分析</b></p><p>  2.1 設計技術要求</p><p

19、>  最大舉升質量4000公斤;最大舉升高度1700毫米;可用于四輪定位的四柱式舉升機;符合汽車舉升機行業(yè)安全標準。</p><p><b>  2.2 設計特點</b></p><p>  2.2.1 舉升機臺板降到下位時,與地面應盡可能在同一平面上</p><p>  為達到此目的,雖然可在地面上挖掘坑洞,但還增加投資費用,也破壞了車

20、間地面的水平性。為此,在保證強度和剛度的基礎下,應盡可能降低舉升機臺板和橫梁的高度;這樣既便于汽車駛上舉升機,又使駛上臺板的斜面長度盡可能短,節(jié)約車間的占地。在條件許可時舉升機臺板(或橫梁)應選擇專用型鋼或用鋼板折彎成形。</p><p>  2.2.2 正確選擇傳動方式</p><p>  采用機械傳動(螺母、螺絲)或液壓傳動(油缸),都采用電動機驅動。機械傳動的成本較高,耗能較多,但安

21、全性較好?,F(xiàn)實證明:機械傳動的耗能為液壓傳動所需耗能的兩倍(在舉升載荷、舉升時間均相同的條件下)。機械示舉升機的螺母、螺栓磨損較快,而液壓示舉升機的維修量卻相對要小些。雖然液壓示舉升機的技術難度較大,但多數的零部件(液壓泵、液壓缸、閥門、密封元件等)均可從外面購買,當然一定要選用優(yōu)質的產品。</p><p>  2.2.3 汽車舉升機的安全保證措施</p><p>  如今全世界都對在危險

22、作業(yè)環(huán)境下工作的人員的安全投以極大的關注。汽車舉升機具有潛在的危險,因為人們要在其下面工作,當其升降時如不小心,也會碰傷手足。近年來不少國家還制定了專門性法規(guī),以防止或至少使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p><p>  汽車舉升機的安全保證措施主要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應從設計制造方面采取措施,好提高汽車舉升機的安全技術特性;另一方面則應在使用維修過程中遵循嚴格的操作程序,保證汽車舉升機能在好的技術狀態(tài)下

23、正確的運行。</p><p><b>  3 方案論證</b></p><p><b>  3.1 純機械結構</b></p><p>  由齒輪——齒條結構做主動力結構,由電動機帶動齒輪轉動,齒輪與固結在升降板上的齒條嚙合,帶動齒條上下運動 從而達到舉升的目的。簡單示意圖如圖3.1,具體過程如圖3.2所示。</p&

24、gt;<p>  圖3.1 結構示意圖</p><p>  圖 3.2 系統(tǒng)框圖</p><p>  此結構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易操作,傳動精度高,響應快等,但也存在著十分巨大的問題:第一,由于是四柱舉升,按照上面結構,勢必要在每個柱上都設計此結構,并需配置4個電動機,不僅增加額外重量,而且經濟性也不好,同時對同步舉升存在缺陷。第二,由于是齒輪——齒條嚙合的舉升,所以汽車的重量

25、都由輪齒間的嚙合力平衡,對齒輪齒條的剛度要求很高,而且長期負載,容易產生疲勞失效。</p><p><b>  3.2 液壓結構</b></p><p>  由液壓結構帶動剛索來回運動,剛索的另一端經過滑輪連接在立柱上,液壓缸安裝在平板上,由于剛索的伸縮,產生反作用力,舉升汽車。具體過程如圖3.3所示。</p><p><b>  圖

26、3.3 系統(tǒng)框圖</b></p><p><b>  優(yōu)點:</b></p><p>  1) 液壓傳動可以輸出大的推力或大轉矩,可實現(xiàn)低速大噸位運動 2) 液壓傳動能很方便地實現(xiàn)無級調速,調速范圍大,且可在系統(tǒng)運行過程中調速。 3) 在相同功率條件下,液壓傳動裝置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緊湊。液壓元件之間可采用管道連接、或采用集成式連接,其布局、安裝有很大的

27、靈活性,可以構成用其它傳動方式難以組成的復雜系統(tǒng)。 4) 液壓傳動能使執(zhí)行元件的運動十分穩(wěn)定,可使運動部件換向時無換向沖擊。而且由于其反應速度快,故可實現(xiàn)頻繁換向。 5) 操作簡單,調整控制方便,易于實現(xiàn)自動化。特別是和機、電聯(lián)合使用時,能方便地實現(xiàn)復雜的自動工作循環(huán)。 6) 液壓系統(tǒng)便于實現(xiàn)過載保護,使用安全、可靠。由于各液壓元件中的運動件均在油液中工作,能自行潤滑,故元件的使用壽命長。 7) 液壓元件易于實現(xiàn)系列化、標準化和通用化,

28、便于設計、制造、維修和推廣使用。主要缺點: </p><p> ?。?)由于液體流動的阻力損失和泄漏比較大,所以效率比較低。如果處理不適當,泄漏不僅會污染場地,而且還可能引起火災和爆炸事故。 </p><p>  (2)工作性能易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因此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溫度條件下工作</p><p>  通過綜合考慮和對比,利用液壓結構在汽車舉升機構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

29、</p><p>  4 機械部件設計計算</p><p>  4.1 舉升機運動過程原理</p><p>  四柱舉升機由液壓驅動,通過滑輪與鋼絲繩傳遞應力,具體運動流程見圖4.1:</p><p>  圖4.1 簡單示意流程圖</p><p>  在上述流程中,電動機運轉,液壓缸排液,與鋼絲繩連接的液壓桿縮回,通過

30、滑輪的變向,使平板受到向上的的舉升力,平板被向上舉升。同樣的,當電動機轉動,液壓缸注液,液壓桿伸出,此時平板仍然受向上的力,只是鋼絲繩在伸長,平板受重力作用自動下降。</p><p>  簡單的結構示意圖見下圖4.2:</p><p>  圖4.2 簡單結構示意圖</p><p>  由以上結構簡圖可得:</p><p> ?。?)因為平板的

31、舉升、下降是由液壓桿的來回運動控制,所以平板的最大舉升高度主要受液壓桿初始長度的影響,安裝的時候液壓桿初始長度1米的話,最大舉升高度也為1米。</p><p>  立柱內固定點實則為立柱蓋上與鋼絲繩連接的結構,在安裝時可以調節(jié)結構,(示意圖上為上移或下移固定點)使得被四個立柱支撐的平板在同一水平面內。</p><p>  4.2 立柱設計計算</p><p>  整

32、個立柱體相當于一個懸臂梁,可畫出立柱的彎矩圖和剪力圖。</p><p>  由F1引起的彎矩圖和剪力圖見(圖4.3):</p><p>  圖4.3立柱上F1作用力及其彎矩圖和剪力圖</p><p>  l=2600mm b=2415mm a=185mm

33、 (4.1)</p><p>  由F2引起的彎矩圖和剪力圖見(圖4.4):</p><p>  圖4.4 立柱上F2作用力及其彎矩圖和剪力圖</p><p>  l=2600mm b=1890mm a=710mm</p><p>  (4.2) </p><p>  由

34、FBY產生的M引起的彎矩圖見(圖4.5):</p><p>  圖4.5立柱上M作用力及其彎矩圖</p><p><b> ?。?.3)</b></p><p>  綜上所述,立柱受力彎矩圖和合成剪力圖如(圖4.6)所示。</p><p>  圖4.6立柱受力的合成彎矩圖和合成剪力圖</p><p&g

35、t;<b>  從圖中可以得出 </b></p><p>  在截面C處,剪力為最大(QC=2640.5kg),彎矩為最大(MC=1386262.5kg),所以此處為危險截面。前面計算已得,抗彎截面模數為:</p><p><b>  (4.4)</b></p><p>  截面上半部分靜矩S=171.24cm3,<

36、/p><p><b>  (4.5)</b></p><p><b>  以下進行強度校核:</b></p><p> ?。?)校核正應力強度:</p><p><b>  (4.6)</b></p><p>  許用應力選:

37、 (4.7)</p><p><b>  ,滿足強度條件。</b></p><p> ?。?)校核剪應力強度:</p><p><b>  (4.8)</b></p><p><b>  選,而許用應力</b></p><p><

38、b>  (4.9)</b></p><p><b>  ,滿足強度條件。</b></p><p>  (3)折算應力強度校核:</p><p>  主立柱橫截面上的最大正應力產生在離中性軸最遠的端處,而最大剪應力則產生在中性軸上,雖然通過上面的校核說明在這兩處的強度都是滿足要求的,但是因為在截面C處,M和Q都具有最大值,正應力

39、和剪應力都比較大,因此這里的主應力就比較大,有必要根據適當的強度理論進行折算應力校核,取該截面邊緣處某點K來進行計算:</p><p><b>  (4.10)</b></p><p>  (4.11) </p><p><b>  (4.12)</b></p>&l

40、t;p>  由于點K處在復雜應力狀態(tài),立柱的材料采用的30鋼是塑性材料,可以采用第四強度理論[20],將 的數值代入,用統(tǒng)計平均剪應力理論對此應力狀態(tài)建立的強度條件為:</p><p><b>  (4.13)</b></p><p><b>  所以 </b></p><p>  即

41、 (4.14)</p><p>  ∴按第四強度理論所算得的折算應力也滿足許用強度要求。</p><p><b>  4.3 梁設計計算</b></p><p>  梁力學上可簡化為下圖4.7:</p><p><b>  圖4.7 梁

42、受力圖</b></p><p><b>  圖中:</b></p><p>  L——梁的有效長度,mm</p><p><b>  G——梁的自重,N</b></p><p>  a——梁的支架到承受橋上重力一端的距離,mm</p><p>  c——架在梁上,

43、橋與梁接觸的有效寬度,mm</p><p><b>  由設計過程,可得:</b></p><p><b>  a = 250mm</b></p><p><b>  c = 500mm</b></p><p>  L = 3000mm</p><p>

44、  q = 20N/mm</p><p>  G = 842.4N </p><p>  由計算來看,自重相對于梁上所受外力很少,為簡化后面計算,忽略自重,對最終計算結果基本無影響。</p><p><b>  現(xiàn)計算過程如下:</b></p><p>  由梁的平衡條件可得:</p><p>

45、  由梁的受力情況繪出梁上的剪力及彎矩圖,如圖4.8</p><p><b>  圖4.8 彎矩圖</b></p><p><b>  由圖得:</b></p><p><b>  ——梁上最大剪力</b></p><p><b>  ——梁上最大彎矩</b&g

46、t;</p><p>  4.3.1 強度校核</p><p>  梁的截面尺寸如圖4.9:</p><p><b>  圖4.9 梁截面圖</b></p><p><b>  由設計過程可得:</b></p><p><b>  =150mm</b>&

47、lt;/p><p><b>  =50mm</b></p><p><b>  所以:</b></p><p><b> ?。?.15)</b></p><p>  所以截面對形心軸的慣性矩</p><p><b> ?。?.16)</b&g

48、t;</p><p><b> ?。?.17)</b></p><p><b>  (4.18)</b></p><p><b> ?。?.19)</b></p><p><b>  由于45# </b></p><p>  所以此

49、梁滿足強度要求。</p><p>  4.3.2 剛度校核</p><p>  在q的作用下,梁產生的最大擾度為于中點,則</p><p><b>  (4.20)</b></p><p><b>  其中:</b></p><p>  E=210Mpa 材料的彈性模量<

50、;/p><p><b>  b = a+c/2</b></p><p><b>  所以 </b></p><p><b>  符合剛度要求。</b></p><p>  4.4 橋身設計計算</p><p>  橋身可簡化為下圖4.10:</p>

51、;<p>  圖4.10 橋身受力圖</p><p>  其中 C ,D兩點看作車輪與橋身的接觸點</p><p>  橋身與梁的接觸面簡化為A ,B兩點</p><p><b>  由設計過程得:</b></p><p><b>  L1=2500mm</b></p>

52、<p><b>  L2=1025mm</b></p><p><b>  L=4550mm</b></p><p>  G=10000N 單個車輪上的車重</p><p>  由平衡條件可得梁對橋升的反力:</p><p>  由橋身的受力情況繪出橋身上的剪力及彎矩圖,如圖4.11:&

53、lt;/p><p><b>  圖4.11 彎矩圖</b></p><p><b>  由圖得:</b></p><p><b>  ——梁上最大剪力</b></p><p><b>  ——梁上最大彎矩</b></p><p>  4

54、.4.1 強度校核</p><p>  橋身的截面尺寸如圖4.12:</p><p>  圖4.12 橋身截面圖</p><p><b>  由設計過程可得:</b></p><p><b>  所以:</b></p><p><b>  (4.21)</b&

55、gt;</p><p>  所以截面對形心軸的慣性矩</p><p><b> ?。?.22)</b></p><p><b> ?。?.23)</b></p><p><b> ?。?.24)</b></p><p><b> ?。?.25)

56、</b></p><p><b>  由于45# </b></p><p>  所以此梁滿足強度要求。</p><p>  4.4.2 剛度校核</p><p>  在q的作用下,梁產生的最大擾度位于中點,則由</p><p><b> ?。?.26)</b>&l

57、t;/p><p><b>  其中:</b></p><p>  E=210Mpa 材料的彈性模量</p><p><b>  b = a+c/2</b></p><p><b>  所以 </b></p><p><b>  符合剛度要求。<

58、;/b></p><p>  4.5 鋼絲繩的選取</p><p>  根據《機械設計師手冊》,按GB/T8706-1988選擇圓鋼絲繩</p><p><b>  求鋼絲繩的直徑:</b></p><p>  根據舉升機的使用條件分析得到機構的工作級別M4,查表c=0.095</p><p&g

59、t;  所以d=c√F=0.095*84.69=8.04mm,取直徑為8mm</p><p>  繩的類型為6*7(6個圓股每股外層絲可到7根),經計算查表得,選擇纖維芯鋼絲繩</p><p><b>  表4-1 鋼絲繩</b></p><p>  4.6鋼絲繩與吊環(huán)的聯(lián)結方法</p><p>  采用繩卡固定法,原理

60、就是采用套換與騎馬螺栓固定,如下圖:</p><p><b>  圖4.13 鋼絲繩</b></p><p>  根據鋼絲繩8mm的直徑能承受2869.12kg的重量,這已可以舉升2000kg的轎車加其他重量。</p><p>  4.7 滑輪軸承的選用及校核</p><p>  下表4.2是截取的一段深溝球軸承的尺寸參

61、數</p><p>  在本設計中,舉升機的舉升重量為5T,共有四個立柱內滑輪分別承受1.25T的重量。所以在選用軸承時擬選用6406這一型號。</p><p>  6406具體參數如下:</p><p><b>  名稱=深溝球軸承</b></p><p>  標準=GB/T276-1994</p>&l

62、t;p><b>  軸承代號=6406</b></p><p>  基本尺寸\d(mm)=30</p><p>  基本尺寸\D(mm)=90</p><p>  基本尺寸\B(mm)=23</p><p>  安裝尺寸\damin(mm)=39</p><p>  安裝尺寸\Damax(m

63、m)=81</p><p>  安裝尺寸\rasmax(mm)=1.5</p><p>  基本額定載荷\Cr(kN)=47.5</p><p>  基本額定載荷\Cor(kN)=24.5</p><p>  極限轉速\脂(r/min)=8000</p><p>  極限轉速\油(r/min)=10000</p&

64、gt;<p>  重量(kg)=0.71</p><p><b>  軸承額定載荷:</b></p><p><b>  每個軸承實際載荷:</b></p><p>  安全系數為: (4.27)</p><p><b>  符合要

65、求。</b></p><p><b>  5 液壓系統(tǒng)</b></p><p>  5.1 液壓系統(tǒng)設計計算</p><p><b>  設計要求:</b></p><p>  額定舉升重量:G1=4000 kg</p><p>  液壓缸有效工作行程:L2=15

66、00 mm</p><p>  全行程上升時間: t1<=60s</p><p>  全行程下降時間: t2>=20s</p><p><b>  液壓缸參數:</b></p><p>  選用“HCS-80-拉”型液壓缸,主要尺寸:</p><p>  缸體外徑 D=95 mm&

67、lt;/p><p>  活塞直徑 d1=80 mm</p><p>  活塞桿直徑 d2=30mm</p><p>  活塞最大行程 Lm=1750 mm</p><p>  液壓缸工作壓力計算:</p><p><b> ?。?.1)</b></p><p><b&

68、gt;  液壓泵流量選擇:</b></p><p><b>  升降速度:</b></p><p>  上升速度 (5.2)</p><p>  下降速度 由限流閥調節(jié)</p><p><b>  升降時間:</b></p>&l

69、t;p>  上升時間 (5.3)</p><p>  下降時間 由限流閥調節(jié)</p><p>  液壓缸動力單元功率計算:</p><p><b>  (5.4)</b></p><p>  其中 為液壓泵的總效率 本設計中取 0

70、.7</p><p>  所以 P=0.973KW</p><p>  所以選定電動機功率為=1.1KW 可選用型號 Y802-2</p><p><b>  活塞缸強度驗算</b></p><p>  根據活塞桿只受拉力作用的工作情況,演算公式為:</p><p><b>  (5.5

71、)</b></p><p><b> ?。?.6)</b></p><p>  其中:=530MPa 材料抗拉強度</p><p>  n = 5 安全系數</p><p><b>  所以,</b></p><p>  活塞實際直徑 滿足強度

72、要求。</p><p>  5.2 液壓系統(tǒng)工作原理</p><p>  如圖所示為升舉機的液壓系統(tǒng)原理圖,葉片泵3由電動機帶動旋轉,從油箱1經過濾器2吸油,葉片泵排出的壓力油經過溢流閥4,液壓泵的工作壓力由溢流閥限定,油表5顯示工作壓力,壓力油經單向閥6到電磁換向閥,當處于圖中所示位置時,壓力油經過節(jié)流閥8到液壓缸9右側,液壓缸左側油由于壓力作用流進油箱由此活塞桿向左運動,當電動機停止工

73、作時,,活塞桿也停止工作,保持不動。當電磁換向閥7由于電磁作用向右移動后,電動機工作,壓力油進入液壓缸左側,液壓缸右側油經單向閥8流回油箱,由此活塞向右運動,從而實現(xiàn)了活塞的往復運動。</p><p>  1.油箱 2.過濾器 3.葉片泵4溢流閥 5壓力表 6單向閥 7電磁換向閥</p><p>  8.節(jié)流閥 9.液壓缸</p><p>  圖5.1 液壓原理圖&

74、lt;/p><p><b>  6 電氣控制原理</b></p><p>  舉升機是通過電動機驅動,這必然要涉及電氣控制。本設計采用繼電器控制原理,通過繼電器盒幾個開關元件達到簡單控制的目的。</p><p>  下圖6.1紀委所設計的控制原理圖,其原理:</p><p>  閉合SB2時,KM1線圈得電,KM1開關閉和形

75、成回路,形成自鎖從而實現(xiàn)電動機的持續(xù)運轉。</p><p>  圖6.1 電氣原理圖</p><p><b>  7 安全裝置</b></p><p>  安全控制機構的控制原理是基于如下圖7.1結構的:</p><p><b>  圖7.1 安全裝置</b></p><p>

76、;  電磁鐵繼電器結構上就安裝在 1 處。初始電磁鐵不得電,結構處于圖示狀態(tài),當開關閉合,繼電器得電,電磁鐵吸引活動擋板向左移動,彈簧推動安全板也向左移動,與凸臺接觸或者擱置于凸臺上,安全機構起作用。當開關斷開,電磁鐵失去吸引力,活動擋板向左移動,回到初始位置,安全斑與凸臺分離,安全機構失去作用,舉升機可下降。</p><p><b>  8 結論</b></p><p&

77、gt; ?。?)計算結果表明預定方案基本可行。</p><p>  (2)設計結構的剛度、強度均滿足設計要求。</p><p> ?。?)設計結構合理、尺寸緊湊、容易制造、生產成本低、容易組織生產。</p><p> ?。?)所選液壓缸的行程、強度均滿足設計要求,且整個行程上升時間小于60s。</p><p> ?。?)電氣控制設計使舉升機簡

78、單易操作。</p><p>  (6)預定的技術路線是成功的,設計步驟是合理的。</p><p><b>  9 致謝</b></p><p>  在指導老師林承德的多次指導下完稿,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寫說明書的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學的幫助和指導,林老師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令我很感動,在這我要對指導老師表達衷心的敬意

79、和謝意。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不僅提高了我自己的認知能力,豐富了閱歷,更鍛煉了我的觀察能力,這次畢業(yè)設計使我四年來所學到的課本知識得到了升華。</p><p>  對于設計中存在的各種不足,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教。</p><p><b>  參考文獻</b></p><p>  [1] 成青園.汽車舉升機的技術發(fā)展概況[J].中國汽車保修設備,1

80、995(108):16-19.</p><p>  [2] 馬國林.汽車舉升機發(fā)展策略[J].航空企業(yè)管理,2002(1):12-13.</p><p>  [3] 趙英勛.汽車檢測與診斷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p><p>  [4] 李柱國.機械設計與理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p><p>  [

81、5] 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p><p>  [6] 孫國均.材料力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p><p>  [7] 汪愷.機械設計標準應用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7.</p><p>  [8] 成大先.機械設計圖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0.</p><

82、;p>  [9] 楊汝清.現(xiàn)代機械設計—系統(tǒng)與結構[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p><p>  [10] 楊黎明.機械零件設計手冊[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7.</p><p>  [11] 胡壽松.自動控制原理[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4.</p><p>  [12] 浦炎主.機械傳動裝置設計手冊[M]:上冊.北

83、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9.</p><p>  [13] 顧永泉.機械密封實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p><p>  [14] 汪曾祥 魏光英.彈簧設計手冊[M].上海:上??茖W文獻技術出版社,1994.</p><p>  [15] 鄒惠君.機械系統(tǒng)設計原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p><p>

84、  [16] 鄒惠君.機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p><p>  [17] 張英會.彈簧[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2.</p><p>  [18] 王曉明.電動機的單片機控制[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出版社,2002.</p><p>  [19] 楊渝欽.控制電機[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8.</p>

85、<p>  [20] 陳祝年.焊接設計簡明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7.</p><p>  [21] 王兆義.可編程控制器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2.</p><p>  [22] 許建國.電機與控制[M].武漢: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p><p>  [23] 張迎新.單片機微型計算機原理、應用及接口技術[

86、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3.</p><p>  [24] 章宏甲.液壓傳動[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9.</p><p>  [25] KRITZER JEFFREY SCOTT.Safety lock device for automobile lifts[P].US: 20000702560 20001031,2002.</p><p> 

87、 [26] Mao Xia, et al. Affective Property of Image and Fractal Dimension [J].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U.K.,2003:V15 905-910.</p><p>  [27] Robert J Schilling. Fundamentals of Robotics-Analysis and Co

88、ntrol [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90.</p><p>  [28] Zhu Y、Shang S、Rong Y . Experimental Study on Stiffness of T-Slot Based Modular Fixure . Transaction of NAMRI/SME, Volumn XXI, 1993.</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