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專業(yè)畢業(yè)設計---辦公樓安全疏散設計及消防系統(tǒng)可靠性分析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摘要</b></p><p>  高層建筑是現代社會經濟、技術和文化的綜合體。由于其樓層高、空間跨度大、功能復雜,且一旦發(fā)生火災,撲救困難,損失巨大,后果慘重。因此,隨著高層建筑的不斷涌現,高層建筑的安全疏散及消防體系的安全可靠性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p><p>  本文主要對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進行安全疏散設計及對該樓的消防系

2、統(tǒng)進行可靠性分析。通過建筑物火災現場勘察表明,造成火災中人員傷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建筑物的疏散路線設計不合理,本文嚴格按照《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設計規(guī)范》中關于安全疏散的相關規(guī)定及根據建筑實際情況設計了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的安全出口、疏散樓梯及樓梯間等內容。該樓的消防系統(tǒng)主要包括:消火栓系統(tǒng)、自動噴水系統(tǒng)及火災報警系統(tǒng),本文主要使用可靠度的計算方法對該樓的消防系統(tǒng)進行可靠性分析。</p><p>  關鍵詞:安全疏散 消

3、火栓系統(tǒng) 自動噴水系統(tǒng)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可靠性</p><p><b>  Abstract</b></p><p>  High-rise building is 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structure in the modern society. Because of its

4、height, long-span space, and complicated structure, in a fire accident, the fire will be very difficult to put out and will cause great disaster as well as serious loss of property. For this safety reason and because tal

5、l buildings are springing up quickly in recent years, safety evacuation and fire control system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p><p>  This paper will mainly deal with the analysis of

6、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esign of safety evacuation and fire control system by the example of the Ninlu Comprehensive Office Building in Baotou, Inner Mongolia. Judging by the site survey on the cause of the fire acciden

7、t the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that led to its great disaster is the unreasonable design of the evacuating route in the building. To solve this kind of problem, strictly abiding by the regulations in the Code

8、for Fire Pro</p><p>  Key words: safety evacuation; hydrant system; automatic-water-sprinkling system; fire reporting system; reliability</p><p><b>  目錄</b></p><p><b

9、>  摘要I</b></p><p>  AbstractII</p><p><b>  第一章 緒論1</b></p><p><b>  1.1火災概述1</b></p><p>  1.1.1火災定義及分類1</p><p>  1.1.2

10、火災原因分析1</p><p>  1.1.3火災的特征2</p><p>  1.1.4燃燒機理3</p><p>  1.2高層建筑火災的特點6</p><p>  1.2.1火勢蔓延快6</p><p>  1.2.2疏散困難7</p><p>  1.2.3撲救困難8<

11、;/p><p>  1.3高層建筑防滅火的主要措施8</p><p>  1.3.1消火栓滅火系統(tǒng)8</p><p>  1.3.2防火分區(qū)8</p><p>  1.3.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9</p><p>  1.3.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9</p><p>  第二章 設計說明13&l

12、t;/p><p>  2.1建筑概況13</p><p>  2.2設計任務及設計依據13</p><p>  2.2.1設計的任務13</p><p>  2.2.2設計的依據13</p><p>  第三章 安全疏散設計14</p><p>  3.1安全疏散的目的和原則14<

13、/p><p>  3.1.1安全疏散的目的14</p><p>  3.1.2安全疏散的原則14</p><p>  3.2允許疏散時間14</p><p>  3.2.1建筑物耐火等級的劃分14</p><p>  3.2.2 允許疏散時間的確定15</p><p>  3.3安全疏散距

14、離16</p><p>  3.3.1從房間內的最遠點到房門或住宅戶門的距離16</p><p>  3.3.2從房門(或住宅戶門)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17</p><p>  3.4安全出口20</p><p>  3.4.1安全出口的設計原則20</p><p>  3.4.2安全出口的數量21<

15、/p><p>  3.4.3安全出口的寬度21</p><p><b>  3.5樓梯間23</b></p><p>  3.5.1疏散樓梯和樓梯間的概念23</p><p>  3.5.2樓梯間的基本類型及適用范圍23</p><p>  3.5.3本建筑樓梯間的選擇25</p>

16、;<p>  3.5.4封閉樓梯間防火要求26</p><p><b>  3.6避難層26</b></p><p>  3.6.1避難層的定義26</p><p>  3.6.2避難層的類型26</p><p>  3.6.3避難層的設置條件27</p><p>  3.

17、7消防電梯27</p><p>  3.7.1設置消防電梯的必要性27</p><p>  3.7.2消防電梯的設置范圍27</p><p>  3.8疏散時間計算27</p><p>  3.8.1疏散時間27</p><p>  3.8.2人員數目的確定29</p><p>  

18、3.8.3疏散時間的確定30</p><p>  第四章 消火栓系統(tǒng)可靠性分析42</p><p>  4.1消火栓系統(tǒng)概述42</p><p>  4.1.1系統(tǒng)基本組成及工作過程42</p><p>  4.1.2室外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42</p><p>  4.1.3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42</p&

19、gt;<p>  4.2消火栓系統(tǒng)供水方式可靠性分析43</p><p>  4.3消防水池分格對提高系統(tǒng)可靠性的研究45</p><p>  4.4消防水泵吸水管布置方式的可靠性分析46</p><p>  第五章 自動噴水系統(tǒng)可靠性分析48</p><p>  5.1自動噴水系統(tǒng)的組成48</p>&

20、lt;p>  5.2自動噴水系統(tǒng)的選擇48</p><p>  5.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噴頭布置對系統(tǒng)可靠性影響48</p><p>  5.3.1噴頭布置位置48</p><p>  5.3.2噴頭布置間距48</p><p>  5.3.3噴頭布置出現的安全度問題51</p><p>  第六章 火災

21、自動報警系統(tǒng)可靠性分析53</p><p>  6.1火災探測報警系統(tǒng)的設計原則和基本要求53</p><p>  6.1.1設計原則53</p><p>  6.1.2基本要求53</p><p>  6.2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組成54</p><p>  6.2.1簡單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54</p&

22、gt;<p>  6.2.2復雜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54</p><p>  6.2.3簡單系統(tǒng)與復雜系統(tǒng)的區(qū)別55</p><p>  6.3火災探測器的分類與選擇56</p><p>  6.3.1火災探測器的分類56</p><p>  6.3.2火災探測器的選擇56</p><p>  6

23、.4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可靠性分析56</p><p>  6.4.1火災探測器的可靠性分析58</p><p>  6.4.2傳輸線路的可靠性60</p><p>  6.4.3報警控制器的可靠性61</p><p><b>  參考文獻62</b></p><p><b> 

24、 附錄63</b></p><p><b>  致謝74</b></p><p><b>  第一章 緒論</b></p><p><b>  1.1火災概述</b></p><p>  1.1.1火災定義及分類</p><p>  火災

25、是一種違反人們意志,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并給人類帶來災害的燃燒現象。根據可燃物的燃燒特性,通常將火災分為四類[1]:</p><p>  A類火災:是指固體物質火災。這種物質往往具有有機物的性質,一般在燃燒時能產生灼熱的余燼,如木材、棉、毛、麻、紙張等引起的火災。</p><p>  B類火災:是指液體火災和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如汽油、原油、甲醇、乙醇、瀝青、石蠟等引起的火災。<

26、;/p><p>  C類火災:是指氣體火災,如煤氣、天然氣、甲烷、氫等引起的火災。</p><p>  D類火災:是指金屬火災,如鉀、鈉、鋁鎂合金等引起的火災等。</p><p>  此外,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現代科技學技術被廣泛應用,帶電火災越來越普遍,這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目前我國部分消防技術規(guī)范對此類火災的控制和撲滅也作了相應的要求。</p>&l

27、t;p>  1.1.2火災原因分析</p><p>  起火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在生產和生活中,有因為使用明火不慎引起的,有因為化學或生物化學的作用造成的,有因為用電電線短路引起的,也有因為人為縱火引起的。</p><p>  生產和生活中,因使用明火不慎而引起的火災是很多的。例如在廠房內,不顧周圍環(huán)境隨意動火的、烘烤物品過熱的;在居住建筑內因打翻油燈、燭火、蚊帳的,爐火點燃旁邊的柴

28、草,小孩玩火等;在公共場所內亂扔煙頭、亂放鞭炮、亂扔火柴而使火種混進廢紙堆等,這些都是因為違反操作規(guī)程、缺乏防火意識、思想麻痹大意等造成的。</p><p>  除明火外,暗火引起火災的情況也很多。其中有的是因火源,如灶爐、煙囪的表面過熱而烤著臨近的木制材料;也有的是沒有火源的,如大量堆積在庫房里的物質,因為通風不好,內部發(fā)熱,以致積熱不散而發(fā)生自燃;把化學物質相互抵觸的物品混在一起,發(fā)生化學反應起火或爆炸;化工

29、生產設備失修,出現可燃氣體,易燃、可燃液體跑、冒、滴、漏現象,一遇到明火便燃燒或爆炸;機械設備磨擦發(fā)熱,使接觸到的可燃物自燃起火等等。</p><p>  用電引起火災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用電設備超負荷,導線接頭接觸不良,電阻過大發(fā)熱,使導線的絕緣物或沉積在電氣設備上的粉塵自燃;導線因老化引起短路的電弧能使充油的設備爆炸;保險絲和開關的火花能使易燃、可燃的液體蒸汽與空氣的混合物爆炸;易燃液體、可燃氣體在管道內流動太

30、快,摩擦產生靜電,由于管線接地不良,在管道出口處出現放電火花,使管道內的液體或氣體燃燒,發(fā)生爆炸。</p><p>  此外,突然的地震和戰(zhàn)時的空襲,都會因為人們急于疏散而來不及斷電、熄滅爐火以及處理易燃易爆生產裝置和危險物品,待房屋受震,極易起火,便出現了地震火災或戰(zhàn)時火災的不幸。因此迫使我們要有平戰(zhàn)結合的觀念,在防火設計中考慮地震和戰(zhàn)時火災的特點,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大的火災損失。</p><

31、;p>  1.1.3火災的特征</p><p>  不論是民用建筑,還是工礦企業(yè)室內火災,一般都具有以下特點,即:火災發(fā)生的突發(fā)性,火情發(fā)展的多變性,人員處理火情的瞬時性。</p><p><b>  (1)突發(fā)性</b></p><p>  火災的發(fā)生大多是隨機和難以預料的,造成的危害給人的打擊是突然襲擊式的、多方面的,人們要保護自身安

32、全,就必須要在沒有任何精神準備的條件下,對眼前所發(fā)生的火災做出相應的反應。一旦反應遲緩或判斷失誤,生命財產就會遭受重大損失?;馂牡耐话l(fā)性是火災中引起驚慌的重要原因。千變萬化的災害給遇難者的刺激是非常強烈的。</p><p><b>  (2)多變性</b></p><p>  火災的多變性特點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火災之間的千差萬別,引起火災的原因多種多樣,每次火災的形

33、成和發(fā)展過程都各不相同;二是指火災在發(fā)展過程中瞬息萬變,不易掌握?;馂牡穆影l(fā)展受到各種外界條件的影響和制約,與可燃物的種類、數量、起火單位的布局、通風狀況、初期火災的處置措施等有關?;馂牡亩嘧冃裕扔腥藗儞渚鹊囊蛩?,也有火場可燃物的因素,同時與天氣條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p><p>  火災的多變性特點,要求人們更多地學習和了解消防常識,懂得火災發(fā)展過程和燃燒特點,掌握自救逃生知識。一旦發(fā)生火災,能運用所學知

34、識,做到臨危不亂,處險不驚,根據火災的發(fā)展變化采取正確的逃生措施。</p><p><b>  (3)瞬時性</b></p><p>  大火來勢迅猛,這是盡人皆知的淺顯道理,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火災瞬時性特點。實踐證明,火災中受害者所表現出的行為多屬于被動的反應性行為,這是因為火災的突發(fā)刺激,迫使受災者瞬時做出反應。瞬時性的行為反應,包括逃生手段與個體的應變能力,與每個

35、人的知識素養(yǎng)是分不開的。往往瞬間的錯誤反應會鑄成大錯,造成終生的遺憾。在火災中“時間就是生命”,無論是滅火、救人還是自救逃生,都必須爭分奪秒,準確把握稍縱即逝的滅火戰(zhàn)機,選擇逃生時機,盡最大努力,爭取把火災撲滅于初期階段。當被大火圍困時,要沉著冷靜,盡快地判明情況,采取安全有效的逃生方法,撤至安全地區(qū)。無數事實證明,不掌握逃生知識,錯過了逃生時機,就可能葬身火海。</p><p><b>  (4)嚴重

36、性</b></p><p>  火災事故一旦發(fā)生就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造成人員的嚴重傷亡,打亂了企業(yè)的正常生產秩序,其損失是令人吃驚的。</p><p><b>  1.1.4燃燒機理</b></p><p><b> ?。?)燃燒條件</b></p><p>  任何物質的燃燒并不是

37、隨便發(fā)生的,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必要條件,即可燃物、氧化劑和溫度[2]。人們通常以燃燒三角形[3]來表示這三個要素如圖1.1所示。</p><p><b> ?、倏扇嘉?lt;/b></p><p>  凡是能與空氣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劑起化學反應的固體、液體、氣體物質都稱為可燃物。常見的可燃物有木材、紙張、汽油、酒精、氫氣、乙炔氣、鉀等。</p><p>

38、<b> ?、谘趸瘎?lt;/b></p><p>  能幫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燒的物質,即能與可燃物發(fā)生氧化反應的物質稱為氧化劑,如氧、氟、氯等。</p><p><b> ?、蹨囟?lt;/b></p><p>  溫度即為引火源,是指供給可燃物和氧化劑發(fā)生燃燒反應的能量來源。常見的是熱能,其他還有由化學能、電能、機械能等轉變而來的熱

39、能。燃燒反應可以通過用明火點燃處于空氣(或氧氣)中的可燃物或加熱處于空氣(或氧氣)中的可燃物來實現。在無外界引火源時,只有將可燃物加熱到其著火點以上才能使燃燒反應進行。因此,物質的燃燒除了其可燃性和氧化性之外,還需要溫度。由于各種可燃物的化學組成和化學性質各不相同,其發(fā)生燃燒的溫度也不同。</p><p>  圖1.1燃燒三角形 圖1.2燃燒四面體</p><p&

40、gt;  具備了燃燒的必要條件,并不等于燃燒必然發(fā)生。在各種必要條件中,還有一個“量”的概念,這就是發(fā)生燃燒或持續(xù)燃燒的充分條件。</p><p><b> ?、僖欢ǖ目扇嘉餄舛?lt;/b></p><p>  可燃氣體或蒸汽只有達到一定濃度才會發(fā)生燃燒。如車用汽油在-380℃以下,燈用煤油在40℃以下,甲醇在70℃以下時均不能達到燃燒所需的濃度,在這種條件下,雖有足夠的

41、氧氣和明火,仍不會發(fā)生燃燒。</p><p><b> ?、谝欢ǖ难鯕夂?lt;/b></p><p>  各種不同的可燃物發(fā)生燃燒,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含氧量要求,低于這一濃度,雖然燃燒的其他條件已具備,燃燒仍不會發(fā)生,如汽油的最低氧含量要求為14.4%,煤油為15%。</p><p><b>  ③一定的點火能量</b>&l

42、t;/p><p>  各種不同的可燃物發(fā)生燃燒,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點火能量要求,達到這一強度要求時才會引起燃燒反應,否則燃燒便不會發(fā)生,如汽油的最低點火能量為0.2mJ。</p><p> ?、懿皇芤种频逆準椒磻?lt;/p><p>  對于無焰燃燒,以上三個條件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燃燒即會發(fā)生。對于有焰燃燒,除了以上三個條件外,燃燒過程中存在不受抑制的游離基,形成鏈式反應

43、,使燃燒能夠持續(xù)下去,也是燃燒的充分條件之一。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用燃燒三角形表示無焰燃燒的基本條件是確切的;而對有焰燃燒,因燃燒過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離基作為中間體,即前面所說的鏈式反應理論,所以表示有焰燃燒應增加一個必要條件一一鏈式反應,這樣就形成了燃燒四面體[4],如圖1.2所示。</p><p><b>  (2)燃燒實質</b></p><p>  在日

44、常生活和生產過程中所看到的燃燒現象,大多是可燃物質與空氣(氧)或其他氧化劑進行劇烈反應而發(fā)生的發(fā)光、發(fā)熱現象,其燃燒過程中的化學反應十分復雜,有化合反應,有分解反應,有些復雜物質的燃燒先是物質受熱分解,然后發(fā)生化合反應??扇嘉镔|的燃燒過程如圖1.3所示。</p><p>  圖1.3物質燃燒過程圖</p><p>  燃燒通常伴有火焰、發(fā)光和(或)發(fā)煙現象。燃燒區(qū)的溫度較高,使其中的白熾固

45、體粒子和某些不穩(wěn)定(或易受激發(fā))的中間物質分子內的電子發(fā)生能級躍遷,從而發(fā)出各種波長的光,發(fā)光的氣相燃燒區(qū)就是火焰,它的存在是燃燒過程中最明顯的標志;由于燃燒不完全等原因,燃燒產物中會混有一些微小顆粒,這樣也就形成了煙。</p><p>  從本質上講,燃燒是一種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fā)生氧化反應,但這種氧化反應由于反應速度不同,或成為燃燒,或成為一般氧化反應。一般氧化反應,由于反應速度低,產生的熱量又隨時散失,因而

46、沒有發(fā)光現象,而劇烈的氧化反應,瞬時放出大量的光和熱。故燃燒的基本特征表現為:放熱、發(fā)光、發(fā)煙、伴有火焰等。</p><p>  近代鏈式反應理論認為燃燒是一種游離基的鏈式反應。鏈式反應也稱為鏈鎖反應,即化合物或單分子中的共價鍵在外界因素(如光、熱)的影響下,裂解而成化學活性非常強的原子或原子團一一游離基(也稱自由基),在一般條件下這些原子團容易自行結合成分子或與其它物質分子反應生成新的游離基。反應物產生少量新的

47、游離基時,即可發(fā)生鏈式反應。反應開始后,許多鏈式步驟就自行發(fā)展下去,直至反應物裂解完為止。</p><p>  鏈式反應機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p><p> ?、冁溡l(fā),即生成游離基,使鏈式反應開始。生成方法有熱分解、光化、放射線照射、氧化還原、加人催化劑等。</p><p>  ②鏈傳遞,游離基作用于其他參加反應的物質分子,產生新的游離基。</p&g

48、t;<p>  ③鏈終止,即游離基消失,使鏈的反應終止。</p><p>  以氫在空氣中的燃燒為例:</p><p>  H2 + 能量 = 2H+</p><p>  H + O2 = O2- + OH-</p><p>  OH- + H2 = H2O + H+</

49、p><p>  O2- + H2 = OH- + H+</p><p>  從上述反應式可以看出,游離基有氫原子、氧原子及經基,反應過程中每一步都取決于前一步生成的物質,故稱這種反應為鏈式反應。</p><p>  1.2高層建筑火災的特點</p><p>  1.2.1火勢蔓延快</p><p>

50、  高層建筑的樓梯間、電梯井、管道井、風道、電纜井、排氣道等豎向井道,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處理不好,發(fā)生火災時好像一座座高聳的煙囪,成為火勢迅速蔓延的途徑。高級旅館、圖書館、檔案館、科研樓、辦公樓等高層建筑,一般室內裝修家具等可燃物較多,一旦起火,發(fā)煙量大,燃燒猛烈,火災容易蔓延。煙氣擴散速度在火災初期,空氣對流,水平方向為0.3米/秒。在高溫之下,熱對流,水平方向為0.5~0.8米/秒。煙氣沿樓梯間和豎向管井擴散為3~4米/秒。一座高1

51、00米的建筑在無遮擋的情況下,煙氣僅在半分鐘內就能到達頂層。日本在一個醫(yī)院里做過燃燒試驗,證明在幾分鐘內就能把每層3500平方米的23層大樓都充滿煙氣[5]。</p><p>  北京消防總隊在1980年挑選了19~23歲的消防兵15人作攀登8~11層樓的試驗。他們的平均登樓速度(沿樓梯不受限制地跑行速度)為1.7米/秒,用這個速度與煙的速度在樓梯上比賽,人的速度要比煙的速度約慢一半,即消防人員剛登到四樓,煙已到

52、達八樓。</p><p>  建筑越高,風速越大。風速增大,火勢的蔓延擴大速度也相應增加。由參考文獻[5]據測定</p><p>  10米處風速是為5米/秒;</p><p>  30米處風速是為8.7米/秒;</p><p>  60米處風速是為12.3米/秒;</p><p>  90米處風速是為15米/秒。&l

53、t;/p><p><b>  1.2.2疏散困難</b></p><p>  高層建筑層數多,垂直疏散距離長,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場所的時間長。據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提出的數據[5],從一個1.1米寬的樓梯疏散到樓外的時間如表1.1。</p><p>  表1.1加拿大疏散數據表</p><p>  高層建筑人員集中,在很小

54、的一塊土地上往往集中成千上萬的人,例如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就集中有4~5萬人,相當于一個小城鎮(zhèn)的人口,對于這樣大量集中的人口,疏散時必然容易出現擁擠情況,如果要在短時間內從樓內疏散出去是不可能的,疏散時間往往要以小時計。另外,發(fā)生火災時煙氣和火勢向上蔓延快,且易竄入樓梯間,增加了疏散的困難。而火災時普通電梯是不能作為安全疏散用的,因為先進的客運電梯,在大樓發(fā)生火災時,都自動降到首層,只能由消防員以專用的鑰匙才能啟動。一般的客梯往往會

55、由于火災時切斷電源和操作人員不能見義勇為冒死救人等原因而停止運轉。即使電源不斷,操作人員敢于架駛,如電梯門不關,電梯也開不動?;馂臅r人們往往爭先恐后,各不相讓,這就會造成電梯門關上而啟不動。此外普通電梯的設計只考慮在常溫下使用,遇高溫就會失靈。</p><p><b>  1.2.3撲救困難</b></p><p>  高層建筑發(fā)生火災時,消防隊使用的滅火及救護設施不

56、能達到很大高度,因此,撲救高層建筑火災主要立足于室內消防給水設施。由于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撲救難度很大,例如:熱輻射強、煙霧濃、或是向上蔓延的速度快和途徑多,消防隊員難以堵截;又如當火勢擴大,形成大面積火災時,室內消防水量顯然不足,需要利用消防車從室外進行補給,而消防水帶耐壓能力常常不能適應需要;此外,建筑物如果沒有安裝消防電梯,消防隊員則需“全副武裝”地通過樓梯沖上高層,不僅體力消耗過大和速度慢,還會與向下的疏散人流發(fā)生對撞而延誤時機

57、,不能及時到達起火層進行撲救,消防器材也不能隨時得到補充,這些均嚴重地影響撲救。</p><p>  1.3高層建筑防滅火的主要措施</p><p>  1.3.1消火栓滅火系統(tǒng)</p><p>  該系統(tǒng)在我國被作為最基本的滅火設備[6],在每一個高層建筑中都設置消火栓系統(tǒng)。實施滅火需要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消火栓設備,二是消火栓的使用者——消防隊員,二者缺一不可。

58、滅火時,趕到火場的消防員從墻上消火栓箱內取下水槍及水龍帶,在距火焰約10m的范圍內用水槍噴水滅火。在正常情況下,消防隊開始用水槍滅火是在失火后約15min左右,在這期間:現場人員發(fā)現火情,4min;向消防隊報警,2.5min;消防隊接警車輛出動,lmin;到達現場,5min;使用消火栓噴水滅火,2.5min[7]。</p><p>  以上15min由5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環(huán)節(jié)構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通過人工完成,一旦任一個環(huán)

59、節(jié)拖延了時間,消防隊不能在15min內噴水滅火,則失火將可能蔓延成災,救火歸于失敗?;馂陌咐治霰砻?,消防隊只有在15min內到達火場出水,才能有效撲救防止火勢蔓延。假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保證率都高達95%,則實現有效出水的總保證率只有77%。</p><p>  消火栓系統(tǒng)控火、滅火的范圍及效果除受上述時間因素影響外,還取決于其他因素:如消火栓水柱到達火源的難易程度;建筑物有無其他防火設施;可燃物量的多寡及火勢蔓延的快

60、慢;持水槍人員的素質等。</p><p><b>  1.3.2防火分區(qū)</b></p><p>  防火分區(qū)的設置在我國幾乎和消火栓系統(tǒng)一樣普遍。它是采用相應耐火性能的建筑構件或防火分隔物,將建筑物人為劃分的能在一定時間內防止火災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間[8]。防火分區(qū)主要由防火墻、板、防火門、防火卷簾、擋煙垂壁、防火閥等及相應的火災探測裝置構成。探測裝

61、置探測到火情后,防火門及防火卷簾等自動關閉,把火勢封閉在一局部空間內,阻止其蔓延,以有利于消防撲救。防火分區(qū)本身并不能滅火,必須有其他滅火系統(tǒng)配合才能把火滅掉。否則火勢會把該區(qū)內可燃物燃盡,或破壞掉分隔物,向其他部分蔓延。</p><p>  1.3.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p><p>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是由觸發(fā)器件、火災報警裝置、火災警報裝置,以及具有其他輔助功能的裝置組成的火災報警系

62、統(tǒng)。它是人們?yōu)榱嗽缙诎l(fā)現通報火災,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撲滅火災,而設置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場所的一種自動消防設施。控制中心報警系統(tǒng)是功能最復雜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8]?;馂奶綔y器通過煙感、溫感、紅外線等探測到火情后,該系統(tǒng)便發(fā)出火災報警、應急照明、廣播、消防控制聯(lián)動等指令,以便于人們采取安全疏散、滅火救災等措施。</p><p>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本身并不能進行滅火,它是通知并配合人到現場去救火。它必須有其他的

63、滅火系統(tǒng)與之聯(lián)動才能實現滅火,否則火勢將蔓延下去。</p><p>  1.3.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p><p><b> ?。?)國家政策導向</b></p><p>  據統(tǒng)計國內近幾年發(fā)生死亡人數多的火災,大都沒有安裝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消防設施,如2001年6月江西省廣播電視發(fā)展中心幼兒園火災,河南洛陽2000年12月歌舞廳特大火災等等,

64、近幾年火災事故血的教訓,使我們應重新總結和回顧我們的消防設施。美國NFPA的調查表明,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每千次火災)可以減少人員傷亡1人,減少財產損失1/2到2/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是最優(yōu)秀的全天候自動滅火系統(tǒng)。</p><p>  公安部消防局等10部委于2001年發(fā)布了關于公共娛樂場所消防治理整頓的通知,同時建設部發(fā)布了《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等4本規(guī)范的局部修訂稿,主要是強調在公共

65、娛樂場所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并在國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p><p>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特點</p><p>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靠噴灑頭噴水滅火。該系統(tǒng)集火情探測與噴水滅火于一身。失火點燃燒產生的熱量使其上方的噴頭感溫元件(玻璃球或易熔合金)啟動,噴頭噴水滅火。同時系統(tǒng)中的水流指示器向消防控制中心報警,并顯示出失火地點。報警閥的壓力開關向消防控制中心報警并啟動消防水泵。水力警

66、鈴也同時發(fā)出聲音報警。</p><p>  噴水滅火噴頭的開啟數量取決于火勢的大小??扇嘉锪看蟆⒒饎荽?、蔓延迅速,開啟的噴頭數量就多,反之就少。噴頭的啟用數量及范圍與火勢范圍自動吻合。由此,使火勢在初期得以控制及撲滅在一局部空間內,其中57%的失火被撲滅在2個噴頭保護的范圍內;83%的失火被撲滅在8個噴頭保護的范圍內;95%的失火被撲滅在200m2的范圍內[6]。</p><p> ?。?

67、)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優(yōu)勢</p><p><b>  a.火火成功率高</b></p><p>  國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經過一百多年歷史的發(fā)展,滅火的保證率已高達95%以上[6]。美國馬薩諸賽州握切斯特綜合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清楚地表明,一旦著火區(qū)域擴大到74m2,,一般消防隊成功撲滅火災的可能性只有50%,而著火面積大于74 m2時,消防隊通常只能控制建筑內的物品燃

68、燒速度,而不能抑制熱量生成和撲滅火災。</p><p>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是無人值守的、全天候的、自動跟蹤的、可圍繞著火點依次打開噴頭滅火、從火災內部噴水直接有效的噴灑到著火點的燃燒物表面、淋濕著火點附近的可燃物的自動滅火系統(tǒng),能在熱氣流的作用下及時打開系統(tǒng),有效的控制火災,使損失降低到最少,如果采用ESFR噴頭、住宅噴頭或其他快速反應噴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會在發(fā)生火災lmin或不到lmin就動作,快速降低火場

69、的熱量,減緩燃燒速度,并盡快把火撲滅,從而有效地降低火災中人員和財產的損失,最終達到滅火的目的[9]。</p><p>  表1.2自動噴水滅水系統(tǒng)火災控制率[10]</p><p>  表1.2為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火災控制率,這說明自動噴水能把火災有效控制在轟燃階段以前就撲滅火災,有效地控制熱量的產生和毒氣的產生,實現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撲滅初期火災的功能。在20世紀80年代的十年中,美國消防

70、協(xié)會(NFPA)的統(tǒng)計中常常報道凡裝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且保養(yǎng)正常的,除少數例外,都在起火點以外的場所防止了死亡的發(fā)生,在NFPA的記錄中,凡是全部裝有自動噴水系統(tǒng)且操作正常的建筑物,在火災發(fā)生時,除了發(fā)生爆炸性或轟燃性的火災,以及在救火中企業(yè)消防隊員或工人遇難外,沒有超過死亡2人以上的記錄。</p><p>  表1.3為1982年至1991年10年間美國建筑火災由于安裝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每千次火災平均減少死亡人

71、數和減少死亡人數百分比。</p><p>  大量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可不受現代火災不利因素的影響,適用于任何惡劣環(huán)境,其滅火成功率大于96%。</p><p>  表1.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對減少死亡人數的影響[9]</p><p>  b.有效減少財產損失</p><p>  減少火災中的財產損失,主要途徑是減少燃燒和火場周圍的環(huán)

72、境溫度。大量</p><p>  的實驗資料表明,纖維素和塑料制品通常在260℃時才會開始熱分解,如果房屋中央天花板下的溫度保持在260℃以下,則建筑物的構件和天花板便不可能燃燒,所以天花板下260℃被認為是保護財產安全的極限溫度。</p><p>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在保護建筑內的財產安全有著極高的效率,裝有這一系統(tǒng)</p><p>  的建筑物比沒有裝這一系統(tǒng)的

73、建筑物在火災中財產要少損失1/2到2/3。這說明</p><p>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不僅能盡快撲滅火災,還能有效的控制火場周圍的環(huán)境溫度低</p><p>  于260℃。從而達到保護財產的目的。</p><p>  表1.4自動噴水滅火對減少財產損失的影響[9]</p><p>  表1.4是美國消防部門對1982至1991年之間發(fā)生火災

74、的統(tǒng)計結果,并計算出每次火災的平均直接損失。公共場所、保健、教育財產損失減少的最大,而商場、辦公樓、制造業(yè)、旅社、汽車旅客旅店的財產損失減少50%左右[9]。</p><p>  大量的火災案例證明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在火災初期打開6個噴頭的滅火概率高達90%以上[10],說明自動噴水能把火災有效控制在轟燃階段以前就撲滅火災。從而有效的控制了熱量的產生和毒氣的產生,實現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撲滅初期火災的功能,以便減少火場

75、中人員和財產的損失。</p><p>  提高自動噴水系統(tǒng)普及率可有效的減少火災中的財產損失。</p><p><b>  第二章 設計說明</b></p><p><b>  2.1建筑概況</b></p><p>  本工程為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建筑高度32m,共7層,全部為地上建筑。其中首層和

76、七層高4.2m,二至六層高3.9m。該樓是集辦公室、值班室、會議室和臥室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辦公樓。</p><p>  2.2設計任務及設計依據</p><p>  2.2.1設計的任務</p><p>  本設計要求完成對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的安全疏散設計及其消防系統(tǒng)的可靠性分析,對于消防系統(tǒng)的可靠性分析本設計只對消火栓系統(tǒng)、自動噴水系統(tǒng)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做簡單研究。

77、</p><p>  2.2.2設計的依據</p><p><b> ?。?)設計的資料</b></p><p>  《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立面圖》,《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背立面圖》,《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一層平面圖》,《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二層平面圖》,《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三層平面圖》,《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四層平面圖》,《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五層平面圖

78、》,《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六層平面圖》,《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七層平面圖》,《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側立面圖》</p><p> ?。?)設計的相關規(guī)范依據</p><p>  《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設計規(guī)范》〈GB50045—95〉2005版</p><p>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084—2001〉</p><p>  《火災自動報

79、警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 50116-98></p><p>  第三章 安全疏散設計</p><p>  3.1安全疏散的目的和原則</p><p>  3.1.1安全疏散的目的</p><p>  所謂安全疏散是指建筑中的人員通過專門的設施和路線,安全地撤離著火的建筑。安全疏散設計是指根據建筑的特性設定的火災條件,針對災害及疏散

80、形式的預測,采取一系列防火措施保證人員具有足夠的安全度。安全疏散的方法應提供多種疏散方式,因為單一的疏散方式都會由于人為或機械的原因而失敗。它還應保證在任何時間、任何位置的人員都能自由的無阻礙的進行疏散,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行動不便的人有足夠的安全度。安全疏散設計的目的就是保證建筑中的所有人員在煙氣、火焰熱、恐慌及其他因火災造成的各種危險中的安全,也就是在建筑設計中采取主動的與被動的消防安全措施,以保證建筑中的所有人員在危險來臨之前疏

81、散至安全地點。顯然,建筑消防的絕對安全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通過合理的疏散設計或改造可以減少火災給人員帶來的危險,提高火災中人員的安全性。</p><p>  3.1.2安全疏散的原則</p><p>  (1)在建筑物內的任何一個部位,宜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p><p> ?。?)疏散路線應力求短捷暢通,安全可靠,避免出現各種人流、物流相互

82、交叉,杜絕出現逆流。</p><p>  (3)在建筑物的屋頂及外墻上宜設置可供人員臨時避難使用的屋頂平臺、室外疏散樓梯和陽臺、凹廊等,因為這些部位與大氣連通,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不會在這里停留,這些部位可以基本保證人員的人身安全。</p><p> ?。?)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門,在發(fā)生火災時必須保持自動關閉狀態(tài),防止高溫煙氣通過敞開的防火門向相鄰防火分區(qū)(或防火空間)蔓延,影響人員的安全疏散

83、。</p><p> ?。?)在進行安全疏散設計時,應充分考慮人員在火災條件下的心理狀態(tài)及行為特點,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設計方案[11]。</p><p><b>  3.2允許疏散時間</b></p><p>  3.2.1建筑物耐火等級的劃分</p><p>  高層建筑應根據其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疏散和撲救難度

84、等進行分類。并宜符合表3.1的規(guī)定。  </p><p>  表3.1 建筑分類</p><p>  注:一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二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裙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高層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p><p>  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屬于表3.1中的二類建筑,本設計中該建筑的耐火等級設定為一級。</p>&l

85、t;p>  3.2.2 允許疏散時間的確定</p><p>  安全疏散時間是指建筑物發(fā)生火災時,人員離開著火建筑到達安全區(qū)域的時間。安全疏散允許時間,是確定安全疏散距離、安全通道的密度、安全出口數量的重要依據,一、二級耐火等級的民用建筑物的安全疏散允許時間為6 min;三、四耐火等級可為2 min。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耐火等級的應為5 min;三級耐火等級的應為3 min。</p>&l

86、t;p>  因為包頭寧鹿辦公綜合樓為耐火等級一級的民用建筑,所以該樓的安全疏散允許時間應不超過6 min。</p><p><b>  3.3安全疏散距離</b></p><p>  3.3.1從房間內的最遠點到房門或住宅戶門的距離</p><p> ?。?)為了保障房間內的人員允許迅速疏散,從房間內最遠點到房門或住宅戶門的距離不宜超過1

87、5m。</p><p>  以寧鹿辦公樓內最大的房間,位于第七層最左端的總經理辦公室為例,該房間的示意圖如圖3.1所示:</p><p>  圖3.1 總經理辦公室(mm)</p><p>  房間內最遠點到房門的距離就是A點到房門中心的距離:</p><p>  房間內最遠點到房門的距離</p><p><b&

88、gt;  =</b></p><p>  =10855.5mm≈11m</p><p> ?。?)對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商場營業(yè)大廳、附設在高層建筑內的影劇院、餐廳、大型會議室等,考慮其特殊使用要求,從房間內最遠點到房門的距離不宜超過30m。</p><p>  在寧鹿辦公樓的第七層的右端就有一個大型的會議室,該會議室的示意圖如圖3.2所示:</

89、p><p>  圖3.2大會議室(mm)</p><p>  該會議室的最遠點到房門的距離就是A點到左邊房門中心的距離:</p><p>  會議室最遠點至門的距離</p><p><b>  =</b></p><p>  =15973.8mm≈16m</p><p>  3

90、.3.2從房門(或住宅戶門)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p><p>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設計規(guī)范》要求,高層民用建筑房間門或住宅戶門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要滿足表3.2的要求。</p><p>  表3.2 高層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離</p><p>  要計算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距離,首先要確定安全出口和樓梯間的位置,設定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的首層

91、的安全出口為M1、M4、M8,該樓的樓梯有2個分別為1#樓梯和2#樓梯。該樓首層的安全出口和該樓樓梯的位置如圖3.3所示。</p><p>  圖3.3安全出口及樓梯間位置示意圖</p><p>  分別計算寧鹿綜合辦公樓的各個層面的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距離,并驗算計算結果是否符合表3.2的要求。</p><p> ?。?)首層安全疏散距離計算</

92、p><p>  由于是首層所以計算的是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的距離,該層樓面示意圖如圖3.4所示,該層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的最大距離為m1至M8,m2至M1和m3至M1的距離。</p><p>  圖3.4 首層樓面示意圖</p><p>  m1至M8的距離==18950mm≈19m<20m,符合規(guī)范要求;</p><p>  m2至M

93、1的距離==9978.1mm≈10m<40m,符合規(guī)范要求;</p><p>  m3至M1的距離= 19600mm≈20m<20m,符合規(guī)范要求。</p><p>  (2)第二至六層安全疏散距離計算</p><p>  由于是第二層以上所以計算的是房間門至最近的樓梯間的距離,由于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的第二層至第六層結構一樣,所以只以第二層為例計算,第二

94、層樓面示意圖如圖3.5所示。該層房間門至最近樓梯間的最大距離為m1至1#樓梯間的距離及1#樓梯間至2#樓梯間距離的一半。</p><p>  圖3.5二層樓面示意圖</p><p>  m1至1#樓梯間的距離=7800+850=8650mm≈9m<20m,符合規(guī)范要求;</p><p>  1#樓梯間至2#樓梯間的距離的一半= 52950=26475mm≈27

95、m<40m,故2個樓梯間所有房間門到最近樓梯的距離都不會超過40m,符合規(guī)范要求。</p><p> ?。?)第七層安全疏散距離計算</p><p>  第七層同樣計算的是房間門到最近樓梯間的距離,該層樓面示意圖如圖3.6所示。該層房間門至最近樓梯間的最大距離為m1至1#樓梯間,m2至1#樓梯間和m3至2#樓梯間的距離。</p><p>  圖3.6七層樓面示

96、意圖</p><p>  m1至1#樓梯間的距離==8650mm≈9m<20m,符合規(guī)范要求;</p><p>  m2至1#樓梯間的距離≈21m<40m,符合規(guī)范要求;</p><p>  m3至2#樓梯間的距離≈1m<40m,符合規(guī)范要求。</p><p><b>  3.4安全出口</b><

97、/p><p>  3.4.1安全出口的設計原則</p><p><b>  I.疏散樓梯</b></p><p><b>  A平面布置</b></p><p>  為了提高疏散樓梯的安全可靠程度,在進行疏散樓梯的平面布置時,應滿足下列防火要求:</p><p> ?。?)疏散樓

98、梯宜設置在并準層(或防火分區(qū))兩端,以便于為人們提供兩個不同的疏散路線。</p><p> ?。?)疏散樓梯宜靠近電梯設置。發(fā)生火災時,人們習慣于利用經常走的路線進行疏散,而電梯則是人們經常使用的垂直交通運輸工具,靠近電梯設置疏散樓梯,可將常用疏散路線與緊急疏散路線相結合,有利于人們快速進行疏散。如果電梯廳為開敞式時,為避免因高溫煙氣進入電梯井而切斷通往疏散樓梯的通道,兩者之間應進行防火分隔。</p>

99、<p> ?。?)疏散樓梯應靠外墻設置。這種布置方式有利于采用帶開敞前室的疏散樓梯間,同時也便于自然采光、通風和進行火災的撲救。</p><p><b>  B豎向布置</b></p><p> ?。?)疏散樓梯應保持上、下通暢。高層建筑的疏散樓梯宜通至平屋頂,以便向下疏散的道路發(fā)生堵塞或被煙氣切斷時,人員能上至屋頂暫時避難,等待消防部門利用登高車或直升

100、機進行救援。</p><p> ?。?)應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線相互交叉。高層部分的疏散樓梯不應和低層公共部分(指裙房)的交通大廳、樓梯間、自動扶梯混雜交叉,以免緊急疏散時兩部分人流發(fā)生沖突,引起堵塞和意外傷亡。</p><p> ?。?)設置可供臨時避難使用的安全區(qū)域。對于二、三十層以上的高層建筑來說,宜在各設備層中(或每隔十層左右)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5h的樓板和2.50h的墻體及甲級防火

101、門,劃分出一定面積的空間,并使其與疏散樓梯相連,其空調系統(tǒng)應單獨設置,此外尚應設有排煙、照明、通訊及滅火設施。在發(fā)生火災時,當樓梯間內的人流發(fā)生擁擠或堵塞時,該空間可以起到緩沖和暫時避難的作用。</p><p>  II.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門</p><p>  疏散門時人員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其設置應滿足下列要求:</p><p> ?。?)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但房

102、間內人數不多時(如60人以下,并且通過每道門的人數不超過30人),因疏散條件比較緩和,也可不嚴格限制。</p><p> ?。?)供人員使用疏散使用的門,不應享用懸吊門、推拉門,嚴禁采用旋轉門。</p><p>  (3)當門開啟時,門扇不應影響人員的緊急疏散。</p><p> ?。?)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緊靠門1.4m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觀眾

103、廳的太平門宜安裝自內向外開啟的自動門閂。</p><p>  3.4.2安全出口的數量</p><p> ?。?)民用建筑一般均應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安全出口,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建筑物起火時,一旦其中一個出口被封死,另外一個出口仍可使用,不至使人陷入絕境。</p><p>  (2)對于人員密度超過1.2人/m2建筑物,如劇場、電影院、多功能餐廳等,即使設有兩個安全

104、出口也往往是不夠的,此時應按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超過250人計算確定。當容納人超過2000人時,其超過2000人的部分,可按每個安全出口平均疏散人數不超過400人計算。</p><p> ?。?)對層數不多(指三層及三層以下)、占地面積不大、使用人數又很少(均有疏散能力)的小型建筑,可設一個安全出口;除醫(yī)院、托兒所、幼兒園之外的二、三層建筑物,當上層容納人數不多、占地面積又不大時,也可只設一部疏散樓梯;五

105、層及五層以下的組合式單元住宅(或宿舍),每個單元可只設一部疏散樓梯,當超過六層時,每個單元的樓梯間均應通至平屋頂。</p><p>  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屬于是一般的民用高層建筑,而且其人員密度未超過1.2人/m2,根據以上3條的要求設定首層安全出口的數目為3個,二至六層均設置2個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位置如圖3.3所示。</p><p>  3.4.3安全出口的寬度</p>

106、<p>  安全出口的寬度如果不足,會延長疏散時間,影響安全疏散。</p><p>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設計規(guī)范》要求,高層建筑內走道的凈寬,應按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于1.00m計算;高層建筑首層疏散外門的總寬度,應按人數最多的一層每100人不小于1.00m計算。首層疏散外門和走道的凈寬不應小于表3.3的規(guī)定。</p><p>  表3.3首層疏散外門的走道凈寬&l

107、t;/p><p>  按照表3.3的要求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的每個外門的寬度不應小于1.20m,因為該辦公樓采用的是雙面布房,所以首層的走道凈寬不應小于1.40m。</p><p>  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的首層有3個安全出口分別為M1、M4、M8,M1為綜合樓的正門,M4、M8為綜合樓的后門和側門,結合規(guī)范并考慮大樓整體美觀性等方面的要求各門的凈寬設定為:</p><p>

108、;  M1=6.60m,M4=1.50m,M8=1.20m</p><p>  設定該綜合樓的首層的走道凈寬為1.80m。</p><p>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設計規(guī)范》要求,每層疏散樓梯總寬度應按其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于1.00m計算,各層人數不相等時,其總寬度可分段計算,下層疏散樓梯總寬度應按其上層人數最多的一層計算。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表3.4的規(guī)定。</p

109、><p>  表3.4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p><p>  按照表3.4的要求包頭寧鹿綜合辦公樓的每層疏散樓梯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20m。</p><p>  設定該綜合樓的樓梯凈寬為1.325m</p><p>  (3)疏散樓梯間的門的凈寬應按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于1.00m計算,但最小凈寬不應小于0.90m。</p>&

110、lt;p>  設定該綜合樓的疏散樓梯間的門的凈寬為1.20m</p><p><b>  3.5樓梯間</b></p><p>  3.5.1疏散樓梯和樓梯間的概念</p><p>  具有一定防火、防煙能力,且能作為豎向緊急疏散使用的樓梯,稱為疏散樓梯。設置室內樓梯的專用房間稱為樓梯間。樓梯間對樓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有利于人員的安

111、全疏散。</p><p>  3.5.2樓梯間的基本類型及適用范圍</p><p>  常見的樓梯間有普通樓梯間、封閉樓梯間和防煙樓梯間等。</p><p><b> ?。?)普通樓梯間</b></p><p>  普通樓梯間即不封閉的開敞式樓梯間,這種樓梯間在發(fā)生火災時不能阻擋煙氣進入,因此安全可靠程度不大。故只能適用

112、于11層及11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建筑高度不超過24m的普通多層公共建筑及丁、戊類廠房。</p><p><b> ?。?)封閉樓梯間</b></p><p>  封閉樓梯間是指設有能阻擋煙氣的雙向彈簧門的樓梯間,如圖3.7所示。因為這種樓梯間有墻和門與走道分隔,故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但因這種樓梯間只設有一道門,當疏散人員連續(xù)進入樓梯間時在門窗開啟處會有縫隙,難以保

113、證不使煙氣進入樓梯間,所以,對這種樓梯間的使用范圍仍應加限制。</p><p>  這種樓梯間適用于12—18層單元住宅;10層通廊式住宅;醫(yī)院、療養(yǎng)院病房樓;高級多層旅館;超過5層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甲、乙、丙類廠房和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高層廠房。</p><p><b>  圖3.7封閉樓梯間</b></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