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你 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 中國畫色彩滲化現(xiàn)象探析 中國畫色彩滲化現(xiàn)象探析 Chinese painting color infiltration Phenomenon 研 究 生: 趙 怡 指 導 教 師: 齊 永 新 申請 學 位門 類 級別: 文 學 碩 士 學 科 專 業(yè) 名 稱: 美 術 學 研 究 方
2、 向: 中 國 畫 研 究 論 文 完 成 日 期: 2012 2012 年 3 月 1 日 單位代碼:10433 學 號:Y0909323 分類號:J202 密 級: 山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摘要 I摘 要 隨著社會和藝術的發(fā)展,中國畫的色彩滲化效果作為有力的色彩
3、語言被很多藝術家喜愛和運用,成為畫面有意義的表現(xiàn)形式。它之所以廣受創(chuàng)作者和欣賞者的喜愛, 是源自于中國人崇尚自然的文化觀念, 追尋天人合一、 以自然為上的藝術境界。中國畫色彩滲化的創(chuàng)作實踐基礎是水墨畫中墨色的滲化,人們從這些畫面中能感受到造化神奇,符合中國人追求意外情趣、妙合自然、于單純中求豐富的審美心理。 本文通過對中國畫色彩滲化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梳理分析,認為色彩的滲化可以追溯到已有千年歷史的沒骨畫法,發(fā)展至清末“二居”的“撞水撞粉”法
4、和近代張大千、劉海粟“潑墨潑彩”法,直至當代,色彩滲化語言已經(jīng)不斷地以新的姿態(tài)被廣泛運用到山水、花鳥、人物畫中。本文的重點是從當代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視角上結合眾多畫家如田黎明、林容生、蘇百鈞、江宏偉、莫曉松、潘纓、陳子等的代表性作品對這一語言進行深入研究,提煉出能夠體現(xiàn)色彩滲化語言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和技法并加以分析。色彩滲化從以下三個方面得到充分的運用和體現(xiàn):1.山水畫:田黎明在水墨山水畫中創(chuàng)立并運用融染法、連體法、圍墨法等特殊技法,林容生在青綠
5、山水畫中運用色彩滲化效果等; 2.花鳥畫: 較二居時代, 用色更加濃烈, 范圍更加廣闊,不僅在葉子或花的局部運用,在底色及整個畫面中都有體現(xiàn),蘇百鈞運用潑彩潑墨法、漬色法等技法,江宏偉運用水洗的技法,莫曉松運用礦物質(zhì)顏料產(chǎn)生滲化現(xiàn)象等;3.人物畫:從人物衣飾、畫面背景到人物景物背景的融合都有色彩滲化現(xiàn)象的體現(xiàn),潘纓善用接染法和漬水平涂法,陳子用沖和半潑半染等技法,以及田黎明的融染法、連體法、圍墨法等。綜上所述,這些表現(xiàn)技法為中國畫的色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畫色彩的和諧與演變——析中國畫色彩問題.pdf
- 中國畫色彩芻議.pdf
- 中國畫色彩與西方繪畫色彩比較研究
- 論中國畫的色彩觀.pdf
- 論中國畫色彩與西方繪畫色彩比較.pdf
- 傳統(tǒng)中國畫色彩的當代審美.pdf
- 論中國畫的現(xiàn)代色彩觀.pdf
- 中國畫構圖恒與變探析
- 探析中國畫中的設計因素
- 中國畫色彩表現(xiàn)手段研究_23694.pdf
- 中國畫常識
- 中國畫色彩現(xiàn)代性建構的問題研究
- 淺談中國畫色彩與西畫色彩表現(xiàn)中潛在的運用規(guī)律
- 中國畫構圖與平面版式設計比較探析
- 差異與融合——論中國畫色彩變革的契機.pdf
- 中國畫金屬顏料
- 中國畫的底線
- 中國畫絲瓜教案
- 中國畫構圖恒與變探析_20187.pdf
- 淡妝濃抹總相宜——對中國畫色彩的解讀.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