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沙蜥的進化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青藏高原面積約240 Km2,大部分地區(qū)海拔在4000-5000 m。上新世以來,青藏高原隆升塑造了高原內部和周遍地區(qū)獨特的異質性自然環(huán)境,這對高原地區(qū)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使高原成為地球中低緯度生物多樣性高分布地區(qū)與生物多樣性研究的模式地之一。 沙蜥是青藏高原最為醒目的爬行動物,幾乎遍布整個高原,種群數量豐富,是研究青藏高原動物進化生物學的好材料。以青藏高原隆升,環(huán)境演變?yōu)楸尘?,研究高原特有的沙蜥的進化生物學具有無可

2、替代的科學理論價值。本論文選擇青藏高原上沙蜥屬的物種為研究對象,從形態(tài)學、生態(tài)學、分子生物學、生態(tài)遺傳學、生物地理學、系統(tǒng)地理學、系統(tǒng)發(fā)生和分類學等多個學科交叉研究其進佬。 在種內,青海沙蜥個體隨海拔升高變小,四肢相對長度增長,與Bergmann規(guī)律和Allen規(guī)律不相符。青海沙蜥個體大小的變異受與海拔梯度相關的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如高海拔低溫、低氧、短的活動季節(jié)以及低的食物可利用性等。在高海拔動物有氧代謝活動受限的情況下,相對增加

3、四肢的生長可能與沙蜥增強活動能力有關。 在種間,青海沙蜥個體比低海拔荒漠種組大,符合Bergmann規(guī)律。青海沙蜥尾椎骨數目顯著少于低海拔荒漠種組的尾椎骨數。此外,與低海拔相比,高海拔青海沙蜥種群相對尾長縮短、平均尾椎骨數目減少。這說明尾長變異符合Allen規(guī)律,尾椎骨數變異不符合Jordan規(guī)律。其種間或種內形態(tài)的變異主要受到了遺傳和系統(tǒng)發(fā)生的影響。 此外,分布于寒冷干燥環(huán)境下的西藏沙蜥腹部有黑斑,且多具棕紅色斑,而分

4、布于較溫暖和濕潤地區(qū)的西藏沙蜥不具這一特點,腹部體色特征的變異不符合Gloger規(guī)律。 青海沙蜥高海拔種群雌性產小窩大仔,具有較小的窩仔數變異系數、低的窩仔投入,但給每個小仔的投入高。青海沙蜥種群生殖對策從低海拔的卜對策逐漸過渡到高海拔的K-對策。 青海沙蜥的遺傳多樣性隨海拔升高下降,隨溫度升高而升高,與降雨成負相關,在溫度和降雨穩(wěn)定地區(qū)遺傳多樣性較高。說明在高海拔低溫、缺氧、繁殖季節(jié)短、太陽輻射強烈以及多變的環(huán)境作用下

5、,只有少數遺傳型才能適應。這種遺傳多樣性的變異可能是高海拔個體大小和K_對策選擇的遺傳基礎。 青藏高原沙蜥mtDNA的進化并未趨于飽和,分子進化受中性選擇作用,并且受到自然選擇壓力。與其它幾種沙蜥相比,分布海拔最高的紅尾沙蜥堿基異義替換與同義替換比值最大,其mtDNA仍處于強烈適應進化中。 青藏高原沙蜥,包括紅尾沙蜥、貴德沙蜥和青海沙蜥,在系統(tǒng)樹上共同組成一個單系,分歧時間發(fā)生在5.06士0.68百萬年前(Million

6、 years ago,Mya,)。大部分遺傳變異發(fā)生在分支或地區(qū)之間,表明高原沙蜥各大分支之間基因交流長期中斷。青海沙蜥系統(tǒng)地理格局的形成主要受到上新世和更新世高原三個主要隆升時期,即青藏運動A幕(3.4 Mya)、B幕(2.5 Mya)和C幕(1.7 Mya)的影響。在這個時期發(fā)生的高原整體隆升和山脈抬升、昆黃運動、共和運動以及湖泊演變,形成了高原內部迥異的地質地貌,限制了沙蜥的基因交流,塑造了高原沙蜥的系統(tǒng)地理結構和歷史種群動態(tài)。

7、 青藏高原沙蜥系統(tǒng)樹上有三個古老分支,在地理上相當于西藏沙蜥和澤當沙蜥分布區(qū)。兩個分支分歧早于貴德沙蜥,其中最早從祖先分歧出來的一支分布于藏南谷地,另外一支分布于藏南谷地以西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之間的雅魯藏布江、馬泉河流域。還有一支組成貴德沙蜥的姐妹支,分布于西藏阿里地區(qū),并且與分布于藏南谷地的分支分布區(qū)重疊。重疊分布的兩大分支樣本形態(tài)非常相似,并且與重疊區(qū)中的一個分支在阿里地區(qū)分布的樣本形態(tài)差異明顯,表明重疊區(qū)兩分支祖先二次相遇

8、后很可能發(fā)生了基因的相互滲透,或是受到相同環(huán)境下趨同進化的影響而使形態(tài)相似。 貴德沙蜥進化分支和青海沙蜥柴達木分支在共和沙珠玉地區(qū)重疊分布,重疊區(qū)相當于共和古湖。受共和運動的作用,共和古湖在0.15 Mya迅速消失,演變?yōu)楣埠团璧兀嗪I瞅岷唾F德沙蜥祖先得以進入共和盆地二次相遇,并發(fā)生雜交。 以分子系統(tǒng)地理、系統(tǒng)分類原理和方法,以及遺傳學證據厘定了青藏高原沙蜥屬的種和種下分類。南疆沙蜥(P.forsythii)、貴德沙蜥

9、(P.putjatia)、西藏沙蜥(P.theobaldi)、澤當沙蜥(P.zetangensis)和東方沙蜥(P.orientalis)為單型種,紅尾沙蜥(P.erythrurus)和青海沙蜥(P.vlangalii)為多型種。紅尾沙蜥分化為指名亞種(P.erythrurus erythrurus)和莫云亞種(P.erythrurusparva),兩亞種由唐古拉山隔離。青海沙蜥分化為指名亞種(P.vlanglaii vlangalii

10、)、普氏亞種(P.vlangalii pylzowi)與南山亞種(P.vlangalii nanschanica),它們之間的地理分布不連續(xù),基因交流間斷,獨立進化。 總之,晚中新世以來青藏高原及所屬山脈的抬升、更新世的冰川作用、昆黃運動、共和運動以及湖泊的演替決定了青藏高原沙蜥屬的分子進化、物種形成、亞種分化與種群系統(tǒng)地理結構。高原的抬升所造就的高海拔低溫、缺氧、短的活動季節(jié)和低的食物可利用性的環(huán)境;決定了青海沙蜥形態(tài)和生活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