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2/24/2/ed8d8759-ee25-4aa6-b7c2-08e01ed6c467/ed8d8759-ee25-4aa6-b7c2-08e01ed6c467pic.jpg)
![堆砌式自驅動MFC-MEC系統(tǒng)回收多金屬.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2/24/2/ed8d8759-ee25-4aa6-b7c2-08e01ed6c467/ed8d8759-ee25-4aa6-b7c2-08e01ed6c467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鍍廢水通常包含諸如Cr(Ⅵ)、Cu(Ⅱ)和Cd(Ⅱ)等重金屬離子。傳統(tǒng)處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電解法等,然而存在占地面積大、出水量大、二次污染等缺點。因此亟需一種有效且經(jīng)濟的方法來去除和回收重金屬離子。
生物電化學系統(tǒng)(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BESs)是一種清潔能源技術,分為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和微生物電解池(microbial el
2、ectrolysis cells,MECs)。由于Cr(Ⅵ)、Cu(Ⅱ)和Cd(Ⅱ)的標準電極電勢不同,利用Cr(Ⅵ)和Cu(Ⅱ)作為MFCs陰極電子受體分別構建MFCsCr和MFCsCu,將不同堆砌方式包括單獨MFCsCr、單獨MFCsCu、MFCsCr和MFCsCu串聯(lián)和MFCsCr和MFCsCu并聯(lián)施加到MECs中還原Cd(Ⅱ)。在此耦合系統(tǒng)下,三種金屬同步還原回收,且原位利用MFCsCr和MFCsCu電能,無需能量輸入。
3、 結果表明:(1)無論單獨還是串并聯(lián)驅動,以碳棒作為MECs陰極電極時,MECs陰極電勢達不到Cd(Ⅱ)的還原電勢(-0.502 V)。以鈦片作為MECs陰極電極時,陰極電勢可以達到Cd(Ⅱ)還原電勢。MFCs串聯(lián)提高輸出電壓,并聯(lián)增大回路電流,Cr(Ⅵ)、Cu(Ⅱ)和Cd(Ⅱ)還原率分別達到56%、46%和29%。(2) MFCs體積減半,內阻下降,電壓反噬下降,Cr(Ⅵ)、Cu(Ⅱ)和Cd(Ⅱ)還原分別提高到62%、53%和4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多金屬電鍍污泥中鉻的回收利用.pdf
- 多金屬復雜金精礦綜合回收金銀銅工藝研究.pdf
- 山東黃金礦業(yè)多金屬綜合回收技術經(jīng)濟分析.pdf
- 多金屬選礦試驗研究
- 多金屬伴生鐵礦石綜合回收選礦試驗研究.pdf
- 含釩多金屬石煤礦中有價金屬礦物綜合回收工藝.pdf
- 豐山銅礦銅鉬鐵多金屬綜合回收研究及應用.pdf
- 大廠“火燒”錫石多金屬硫化礦微細粒錫石回收試驗研究.pdf
- 廣東某鎢多金屬礦綜合回收工藝及機理研究.pdf
- 薩雷布拉克多金屬礦銅的回收工藝研究.pdf
- 多金屬難選鉬礦試驗研究.pdf
- 某銅鉍鎢復雜多金屬礦綜合回收試驗研究.pdf
- 湖南柿竹園多金屬礦地壓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pdf
- 湖北某原生礦銅、鐵、鈷、金、銀多金屬回收選礦工藝試驗研究.pdf
- 安徽某多金屬礦選礦試驗研究.pdf
- 深海多金屬硫化物取樣器監(jiān)控系統(tǒng)研制.pdf
- 懸臂式多金屬氧酸鹽納米纖維的制備與表征.pdf
- 含碳多金屬鉬礦選冶試驗研究.pdf
- 梧桐多金屬礦錳礦物特征與成因.pdf
- 以多金屬氧酸鹽為基本建筑單元構筑新型多維多金屬氧酸鹽化合物.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