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國地震頻發(fā),且地震往往會造成不可預測的毀滅性災害。隨著經濟和城市化進程的發(fā)展,高層建筑不斷涌現,應加強高層建筑的層間隔震研究,為層間隔震技術在高層建筑的實際工程應用提供參考。
層間隔震技術是在基礎隔震技術的基礎和發(fā)展中形成的一種新型隔震技術,相對于基礎隔震而言,層間隔震技術的隔震層設置不受位置和地形條件的限制,更加靈活,彌補了基礎隔震的局限性,拓展了隔震技術的應用范圍。但隔震結構的減震效果會隨著隔震層位置變化而變化,本文以十
2、六層框架結構為例,利用ABAQUS軟件建模,輸入El-Centro波、Taft波和人工波,研究隔震層位置、結構高寬比和隔震支座參數變化時高層框架結構的地震響應規(guī)律及減震效果,得出以下相關結論:
(1)對比隔震結構與抗震結構的自振周期,結果表明隔震結構的自振周期均有增大,增大率最高達到67.2%,且隔震層位置越低,結構的自振周期越長,頂層隔震的自振周期僅增大4.4%。
(2)改變隔震層的位置,對比結構的地震反應,樓層剪
3、力、層間位移和樓層加速度的減小率達到50%~70%左右,說明隔震結構的減震效果較好。且隨著隔震層位置的變化,結構的減震效果也出現差別,隔震層設置的位置越低,結構減震效果越好,基礎隔震結構的減震率最高在60%左右,當隔震層設置在八層以上時,結構的減震效果有下降,減震率僅為20%左右,當隔震層設置在十五層頂時,結構的減震效果與抗震結構接近。
(3)研究隔震支座自重、水平剛度和阻尼比參數變化對結構減震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支座自重對結
4、構前三階自振周期影響較大,對減小結構樓層剪力和層間位移幾乎不起作用;隨著支座水平剛度的增大,結構的自振周期逐漸減小,結構的樓層剪力和層間位移均減小,最大減小50%左右,但減小幅度也逐漸減小,因此,應適當增大支座的水平剛度提高結構的減震效果;隨著阻尼比從0.15增大到0.5,結構的減震率達到70%以上,阻尼比從0.5增大到0.85,結構的減震率僅為20%左右,阻尼比越大,結構的減震效果越好,同時要適當控制結構的阻尼比不宜過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底盤框架結構層間隔震系統(tǒng)研究.pdf
- 層間隔震框架結構地震反應動力分析.pdf
- 高層框架—剪力墻結構層間隔震的動力時程分析.pdf
- 框架結構地震響應的主被動控制研究.pdf
- 基于隨機振動的高層框架結構地震響應分析.pdf
- 山地地震動特性及其對掉層框架結構的地震響應影響研究.pdf
- 應用SMA復合支座的層間隔震結構體系及其地震響應分析.pdf
- 軟土場地層間隔震結構的地震響應分析.pdf
- 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地震響應分析.pdf
- 高層框架層間隔震結構抗震性能分析.pdf
- 框架結構體系在被動控制下的地震響應研究.pdf
- 近斷層脈沖型地震作用下層間隔震結構的地震響應分析.pdf
- 帶加強層的高層鋼框架—支撐結構的地震響應分析.pdf
- 長周期地震動作用下層間隔震結構的地震響應分析.pdf
- 不同隔震方案框架結構地震響應分析及工程應用研究.pdf
- 軟土場地層間隔震結構的地震響應分析(1)
- 底框砌體結構層間隔震計算模型及地震反應分析.pdf
- 應用層間隔震技術加層改造的框架結構抗震性能研究.pdf
- 底部柔弱結構層間隔震機理與應用研究.pdf
- 帶托柱轉換梁結構層間隔震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