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灣晉江河沉積物重金屬污染特征及來源解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以泉州灣晉江河口沉積物為研究對象,確定了14個表層沉積物和L43柱(晉江河口下游)、T柱(晉江河口上游)沉積物中主要重金屬的含量分布、賦存形態(tài),評價重金屬的生態(tài)風險和污染特征。結合柱狀沉積物210Pb的定年分析,研究重金屬的污染歷史。利用鉛、鍶同位素示蹤技術,揭示沉積物重金屬來源及其貢獻率,主要內容如下:
  表層和柱狀沉積物重金屬含量分析表明,除 V以外其余重金屬基本都超過了福建省海岸帶土壤背景值,重金屬的來源受人類活動影響

2、明顯,晉江河口中游地區(qū)重金屬污染更為嚴重。
  表層沉積物重金屬污染評價結果顯示,晉江河口表層沉積物滿足不了區(qū)域沉積物要執(zhí)行的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一類。地質累積指數(shù)法,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shù)法與綜合響應因子法評價結果一致,潛在生態(tài)風險最大的重金屬為Cd,中游地區(qū)污染最為嚴重,表層沉積物整體屬于嚴重污染水平。
  稀硝酸單級提取法結果表明,表層沉積物重金屬中除V和Fe外,其他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高。L43柱沉積物重金屬中Zn、Cr、Co

3、、Cu和Sb的生物有效性較高。T柱中Mn、Cu、Pb的生物有效性較高。
  采用改進的BCR形態(tài)提取法分析表明,表層沉積物重金屬中Cu和Pb主要分布于可還原態(tài);Cr主要分布于可氧化態(tài)和可還原態(tài);Zn、Fe和Ni主要分布于殘渣態(tài)。L43柱沉積物重金屬中Fe主要分布于殘渣態(tài);Pb主要分布于于可還原態(tài);Cu、Zn和Ni的各形態(tài)分布較為均勻;Cr主要分布于可氧化態(tài)和可還原態(tài)。T柱沉積物重金屬中,F(xiàn)e、Zn主要分布于殘渣態(tài)中;Cr和Ni的殘

4、渣態(tài)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還原態(tài);Pb主要分布于可還原態(tài)。
  14個表層沉積物鉛、鍶同位素示蹤結果表明,表層沉積物的主要鉛來源為自然和人為污染源的混合來源,分別是母質層、晉江上游的鉛鋅礦和汽車尾氣。自然源、鉛鋅礦和汽車尾氣的貢獻率分別為46.78%、39.70%和13.52%。
  L43柱沉積物鉛、鍶同位素示蹤結果表明,近三百年來晉江河口下游沉積物中的Pb、 Cu、Cd、Zn主要來源于母質層及鉛鋅礦等礦山的開采活動。鉛鋅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