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部越南岸外上升流區(qū)二十萬年來的古海洋學記錄.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季風的研究對于理解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演變具有重要意義,而季風在海洋中的影響直接表現(xiàn)為海岸上升流。南海作為亞洲夏季風的最早爆發(fā)區(qū),已成為東亞季風研究的主要海區(qū)。而南海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北部和東部陸坡,且主要以古環(huán)流、古溫度、碳酸鹽溶解旋回、表層和深層水演變?yōu)橹?,對南海南部特別是西部陸坡的研究甚少?,F(xiàn)代南海研究表明東亞夏季風在南海西部越南岸外引起大面積的海岸上升流,對這一上升流的研究有助于恢復東亞夏季風的演變過程。所以本次工作選取位于南海越南

2、岸外現(xiàn)代夏季上升流區(qū)的17954—3柱狀樣為研究對象,在微體化石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地球化學數(shù)據(jù),從沉積學、上部水體和底層水性質等幾方面討論該區(qū)的上升流變化,并進而討論晚第四紀東亞季風的演變。 沉積學的研究以碳酸鹽溶解旋回為主,通過對碳酸鹽溶解旋回影響因素的分析,發(fā)現(xiàn)該柱狀樣的碳酸鹽曲線表現(xiàn)為以溶解作用為主的“太平洋型”。且在間冰期,特別是氧同位素5期,當深海溶解作用較強時,碳酸鹽通量較高,同時有機碳通量也較高,說明該區(qū)間冰期

3、的碳酸鹽通量主要受表層初級生產力的影響。 討論表層海水垂直結構時發(fā)現(xiàn),利用浮游有孔蟲轉換函數(shù)求取的表層海水古溫度值在氧同位素5期時較低;通過浮游有孔蟲淺層和深層水種的變化以及轉換函數(shù)討論溫躍層時得到,在間冰期,尤其是氧同位素5期時溫躍層較淺;同時浮游有孔蟲冷水種N.pachyderma,G.inflata和上升流屬種N.dutertrei,G.bulloides含量較高。 底棲有孔蟲的定量研究發(fā)現(xiàn),底棲有孔蟲通量、內生種

4、與表生種比值和指示高生產力的屬種B.aculeata含量等在氧同位素5期均為高值,且由氧同位素5期到氧同位素1期逐漸減小。說明該區(qū)在氧同位素5期時生產力較高,并且從氧同位素5期向氧同位素1期逐漸減小。 通過討論認為,在間冰期、特別是氧同位素5期時該區(qū)表層海水出現(xiàn)低溫、淺溫躍層、高生產力的狀況,標志著上升流的存在,并且此上升流由氧同位素5期向氧同位素1期逐漸減弱。由此說明東亞夏季風在間冰期增強,且有由氧同位素5期向氧同位素1期逐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