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SO42-是鹵水和原鹽中常見的雜質之一,它的存在給制鹽和鹽化工業(yè)帶來諸多危害。在諸多SO42-脫除方法中,氫氧化鋯吸附法具有一定優(yōu)勢,所用吸附劑無毒、無害,且吸附、再生效果良好。但目前使用的氫氧化鋯吸附劑為超細或納米粉末,采用泥漿床進行吸附和再生,在吸附和再生循環(huán)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液固分離和分散,操作困難。因此,易于實現(xiàn)液固分離和分散的顆粒狀鋯系吸附劑的開發(fā)勢在必行。
本文首先利用相轉變法制備聚砜微球,然后用反滴定沉淀法將氫
2、氧化鋯沉淀于微球中,從而制備出氫氧化鋯-聚砜復合材料。采用SEM、HRTEM、IR和XRD等技術手段對復合材料進行表征,并考察聚砜質量分數(shù)和沉淀pH對材料吸附性能的影響,得出復合材料的最佳制備條件為:聚砜溶液中聚砜質量分數(shù)為10.0%,沉淀pH為11.0。
對氫氧化鋯-聚砜復合材料吸附鹵水中SO42-離子進行靜態(tài)實驗,考察外部因素對飽和吸附量的影響,并對吸附動力學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材料的飽和吸附量受溶液pH值影響較大,飽和吸
3、附量隨溶液pH值降低而增大;隨鹵水中SO42-濃度的增加,飽和吸附量增大,并趨于一個定值;溶液中Cl-的存在會使飽和吸附量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隨著溫度的升高,飽和吸附量增大,但增幅有限;等溫吸附過程滿足langmuir方程,吸附為單層吸附;偽二級動力學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該靜態(tài)吸附過程,吸附過程的速率控制步驟為擴散過程。
采用固定床操作,研究氫氧化鋯-聚砜復合材料對SO42-的動態(tài)吸附過程,并用三種動態(tài)吸附模型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
4、擬合,結果表明:吸附劑中聚砜質量分數(shù)、溶液pH值、初始SO42-濃度、操作流速和吸附劑裝填高度等對穿透曲線具有影響,當上述參數(shù)發(fā)生變化時,穿透曲線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偏移;Bohart-Adams模型可對此動態(tài)吸附過程進行描述,并且當入水濃度或流速發(fā)生變化時,可用此模型對穿透曲線進行預測。
用NaOH溶液進行脫附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在實驗范圍內,NaOH濃度對脫附速度影響較小,但NaOH濃度較高時脫附較為完全;隨吸脫附次數(shù)的增加,材料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型復合氧化體系合成聚間苯二胺及其SO42-吸附性能.pdf
- 鋯氧化物-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吸附性能研究.pdf
- 介孔氧化鋯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pdf
- 羥基磷灰石-氧化鋯生物復合材料制備與性能研究.pdf
- 石墨烯基氧化(氫氧化)鈷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pdf
- 鈦酸鍶鋇-氧化鋯復合材料制備及其性能研究.pdf
- 層狀納米氧化鋯-聚乳酸復合材料制備與性能研究.pdf
- 磁性顆粒-氧化鋯基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pdf
- 聚吡咯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與光電、吸附性能研究.pdf
- 氫氧化鎳-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及超級電容性能研究.pdf
- 納米氫氧化鎂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pdf
- 稻草秸稈的輻照改性及其對MO,SO42-的吸附性能的研究.pdf
- 層狀雙金屬復合氫氧化物對噻吩的吸附性能研究.pdf
- 鐵-生物炭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對水中磷的吸附性能的研究.pdf
- 聚砜酰胺復合材料制備.pdf
- 磁性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制備及對磺胺嘧啶吸附性能研究.pdf
- 改性UiO-66和氫氧化鋯對磷酸根去除性能研究.pdf
- 介孔鐵鋯復合氧化物的制備及其對水中Cr(VI)的吸附性能研究.pdf
- 導熱絕緣聚砜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pdf
- 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