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物移植材料、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池等領域具有重要科研意義和應用價值,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些領域的研究和應用都會涉及到蛋白質和載體材料表面的接觸和相互作用。如果不加控制,蛋白質在載體表面的分布是隨機無序的,而且由于與載體的作用很容易導致蛋白質構象改變和失活。目前,蛋白質的可控吸附是蛋白質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包括控制吸附蛋白質的取向、吸附量和保持其構象等方面,從而能夠更好的發(fā)揮蛋白質的生物活性。
控制蛋白質吸附的方法主要
2、有物理吸附法、化學固定法和生物親和吸附法等。通常,一般的物理吸附法不能很好的控制蛋白質的吸附量和構象,也不能選擇性的吸附某種蛋白質;化學固定法操作比較復雜,而且化學試劑容易使蛋白質變性和失活;生物親和吸附法操作也比較復雜,但可以控制蛋白質的取向以及保持其生物活性,有些情況下還能重復使用。
本文采用生物親和吸附法制備電化學傳感器,首先將辣根過氧化物酶(HRP)的輔基(血紅素,Hemin)和葡萄糖氧化酶(GOx)的輔基(黃素腺嘌呤
3、二核苷酸,FAD)固定在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上,制備改性的輔基,然后將去輔基的酶與之重組得到輔基改性的酶,制備酶電極并檢測其電化學活性。發(fā)現通過氧化石墨烯和五聚苯胺改性的辣根過氧化物酶比未改性酶的電化學活性提高了將近4倍。將改性的輔基還原,測得電流值隨還原程度增加而增大。最大值可以達到280μA。通過氧化石墨烯改性的葡萄糖氧化酶比未改性酶的電化學活性提高了將近3倍多。將改性的輔基還原,測得的電流值隨還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測得的最大值可以達
4、到220μA。
采用LB法將酪氨酸酶定向固定在載體表面。首先合成含酪氨酸酶競爭性抑制劑的表面活性劑,然后將此分子與酶活性中心形成親和作用后制備LB膜;并將水溶性聚苯胺也與其混合后制備酶電極檢測其電化學活性。發(fā)現LB法比普通吸附法固定化的蛋白質活性高;另外,用酪氨酸酶的競爭性抑制劑與酶混合后制備的LB膜比沒有抑制劑時的活性有提高。加入聚苯胺后,測得的酪氨酸酶LB膜的電化學活性有進一步提高。降低了氧化電壓,減小過電勢,也提高了催化
5、電流,提高傳感器的靈敏度。
制備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纖維蛋白(原)(HFg(HF))與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二元蛋白質LB膜,然后用于研究蛋白質吸附層對血小板粘附行為的影響。發(fā)現普通吸附法固定化的HFg易轉變?yōu)镠F。而LB法可以保持HFg的構象不變。普通吸附法固定的一系列比例的HFg/BSA吸附層都會引起血小板的粘附和變形,并形成網狀結構。用LB法制備的HFg/BSA吸附層很難引起血小板的粘附,而且不易引起變形;對于用LB法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纖維素表面多層定向固定化蛋白質.pdf
- 3716.基于酶修飾的蛋白質定向、共價固定化研究
- 基于蛋白質親和密度擴展的蛋白質復合物挖掘.pdf
- 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界面和熱點預測的方法研究.pdf
- 蛋白質的營養(yǎng)作用
- 31748.ssdna的固定化及其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研究
- 蛋白質組化
- 基于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的蛋白質功能預測.pdf
- 生物功能化微納米材料的制備與蛋白質的親和分離.pdf
- 蛋白質-蛋白質對接方法的研究和應用.pdf
- 氨基酸蛋白質和蛋白質纖維
- 18045.微小蛋白質內含子和新型斷裂蛋白質內含子的定向進化
- 親和膠質氣體泡沫的制備和吸附分離蛋白質的研究.pdf
- 蛋白質相互作用
- 從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預測未知蛋白質功能.pdf
- 1)蛋白質、核酸的結構和功能(ⅱ)蛋白質的化學
- 53819.蛋白質色素親和色譜理論研究
- 基于蛋白質網絡與蛋白質功能的關鍵蛋白質預測研究.pdf
- 蛋白質固定和分離載體的制備與性能研究.pdf
- 34844.固定化配基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計算機模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