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蛻嬗與真美會融——以岑仲勉、陳寅恪為中心的“20世紀詩學考據學”之研究_41366.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援引考據方法以研治中國古典詩歌的“詩學考據”,堪謂中國詩學中一個存在已久且影響廣遠的學術類型。然考據主真,詩藝求美,如何將此二者融匯于一體,始終為一難題。二十世紀學者中多有措手“詩學考據”者,本文僅以唐詩學研究最為代表的陳寅恪與岑仲勉為例,藉論析各自詩學成果中考據進路表現(xiàn)之不同,以嘗試探討真正將考據與詩美發(fā)現(xiàn)貫通一體的“詩學考據學”何以可能。
  二十世紀以來,種種偏見之下,考據之學往往易被狹隘化、固定化為一資料之學、文獻之學。梳

2、理上世紀初葉劉師培、胡適、梁啟超等對清儒考據之學內在進路的辨分,陳垣、嚴耕望、顧頡剛等對史料研究與史學研究的析理,斑斑可見考據進路不同則學術關注點自有偏向。此一點,猶為明顯的體現(xiàn)于岑仲勉與陳寅恪的唐史研究實踐之中。從岑仲勉對陳寅恪之學術批評可以清晰看出,岑氏側重于史源追查下的文獻考據,與陳寅恪建立在史料整理基礎上而又不乏“史料超越”視野的歷史考據,堪謂現(xiàn)代文史考據之學不同學術進路的集中體現(xiàn)。
  就學術研究方法而言,兩種考據進路本

3、未可強作軒輊。然施之于詩學,則前者更凸顯為對有唐一代詩學文獻之整理,而陳寅恪的詩學考據則更多一份詩性眼光與詩美發(fā)現(xiàn)。由此來看二十世紀以來的“詩學考據學”,有三個問題不容忽視。一是盡管考據型詩學研究在中國詩歌研究史上淵源已久,但作為一種現(xiàn)代學術的“詩學”之所以要講考據,還有其不得不如此的必然理由;二是作為一種獨特學術類型的“詩學考據”,實有文字考據、文獻考據與歷史考據三種不同進路,各自皆有其需要關注的內在問題;三是岑仲勉與陳寅恪所標識的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