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混凝是水處理中的一個重要處理單元,會影響沉淀、過濾等后續(xù)工藝的處理效果,大而密實的絮體是混凝過程中追求的目標,涉及到絮體的形態(tài)、粒度分布以及破碎等問題。當絮體的分支減少、孔隙得到填充時絮體就比較密實;當絮體的粒度分布以大絮體顆粒為主時,絮體的平均粒徑也會得到提升,傳統(tǒng)的混凝觀念認為應最大化地減小絮體的破碎,主要是追求絮體的“大”,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絮凝過程中絮體的密實度也同樣重要。絮體破碎后再形成將會促使其發(fā)生重組作用,可有效減少絮
2、體的分支,同時使得小絮體顆粒有機會進入絮體內部,從而提高絮體的密實度。
本文應用高像素攝像機對水中絮體進行放大拍攝以獲取水中絮體的原位圖像,同時應用圖像處理軟件提取原位圖像中絮體的形態(tài)學信息,如面積、周長、當量圓直徑等,以直觀地顯示及跟蹤絮凝過程中絮體的形態(tài)變化,并通過平均粒徑、分形維數、粒度分布等形態(tài)學指標評價破碎過程對絮凝效果的影響。
文獻調研發(fā)現,以 PAC為絮凝劑形成的絮體破碎后電荷的排斥作用會減弱,經過多次
3、破碎后仍然能夠重新聚集,在加之破碎后絮體的重組作用,絮體破碎及再形成過程能夠改善絮凝效果。本文通過對絮體不經歷破碎及經歷一次或兩次破碎過程對比研究發(fā)現,當絮體的平均粒徑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之后通過使絮體變得更“大”來改善絮凝效果比較困難,而通過破碎來提高絮體的密實度改善出水水質是一個可行的辦法?;谶@一結論,本文對不同水力條件下二次絮凝過程中絮體形態(tài)演變及絮凝效果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較高的一次破碎后再絮凝強度(24s-1)和較長的一次破碎后再
4、絮凝時間(10~15min),能夠增大二次破碎后凝聚核心的大小以及絮體的密實度,從而改善二次破碎后絮體的沉降性能;二次破碎后絮體能夠適應較高的絮凝強度,并且較高的絮凝強度(24s-1)和適度的絮凝時間(8~10min),有利于絮體充分聚集、重組以及減少小絮體顆粒數量,從而提高出水水質。
對二次破碎過程絮凝機制的探討可知,在絮凝階段形成的絮體分支多、密實度低,通過一次破碎能夠促使其發(fā)生重組作用,并能增大二次破碎后凝結核心的大小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絮凝劑及底泥對水中絮體破碎再絮凝影響研究.pdf
- 水中絮體形態(tài)原位識別技術研究.pdf
- 水中絮體破碎-聚集形態(tài)演變及分形仿真研究.pdf
- 混凝絮體破碎及再絮凝機理研究.pdf
- 破碎絮體的再絮凝技術研究.pdf
- 混凝工藝中絮體形成及影響因素的研究.pdf
- 混凝絮體破碎再絮凝機理研究及對超濾膜污染的影響.pdf
- 水中絮體在線檢測系統(tǒng)研究.pdf
- 水中絮體顆粒動態(tài)分布特征對絮凝效果影響研究.pdf
- 鋁鹽絮凝劑絮體形態(tài)特性研究.pdf
- 臭氧預氧化對絮體形態(tài)的影響及對三鹵甲烷生成勢的控制.pdf
- 水處理微絮凝階段絮體形態(tài)特征對過濾效能影響研究.pdf
- 外置式膜生物反應器污泥絮體破碎行為對膜污染影響.pdf
- 堿度調節(jié)對水產生物絮體形成及對處理養(yǎng)殖用水效率的研究.pdf
- 黃河泥沙絮凝形態(tài)學研究——絮體生長的計算機模擬與絮體模型.pdf
- 強化混凝過程絮體形態(tài)演變特征及其對除銻(V)效果的影響.pdf
- 絮凝反應器流場仿真及對絮體分形成長影響研究.pdf
- 水中絮體顆粒沉降速度在線檢測系統(tǒng)研究.pdf
- 水處理絮凝過程絮體分形成長特性研究.pdf
- 基于助凝條件下絮體形態(tài)學及分形維數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