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株高是玉米品種的一個重要農(nóng)藝性狀。本論文對一個新發(fā)現(xiàn)的玉米株高突變體進行了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結果如下: 1.矮稈突變體的發(fā)現(xiàn)及初步分析:矮稈突變體52333是雜交種CL1077自交后代中出現(xiàn)的一個變異材料,植株較矮,約120cm,自交可得到純合的矮稈植株。 2.矮稈突變體的株高遺傳分析:矮稈突變體與玉米常規(guī)自交系382-2、鄭58、381、春09、9058和A19進行雜交,雜種F1顯示矮稈性狀,并且正反交的株高之間差異
2、不顯著,表明此矮稈基因沒有細胞質效應;雜種F2出現(xiàn)1:3的高矮分離比例;而回交群體(BC1和BC2)株系中,以常規(guī)自交系為回交親本的回交后代高矮符合1:1的分離比例,而以矮生突變體為回交親本的組合,后代沒有分離,所有單株均表現(xiàn)矮生性狀,表明突變體矮生性狀為顯性單基因控制。 3.矮稈突變體的赤霉素敏感性分析:將矮稈純合突變體52333及382-2/52333和178/52333雜種F1浸種催芽,待種子萌動后置入4℃冰箱處理兩天,以
3、促使出苗整齊,待整個胚芽鞘長出后,將發(fā)芽種子單粒播種于盛有細沙的瓷盤內(nèi)。每個處理25株苗,分別用適量的清水(對照0ppmGA3)、30ppmGA3、40ppmGA3和50ppmGA3溶液處理。在兩葉期、三葉期調查幼苗的株高,結果表明胚芽鞘和苗高較對照均明顯增長,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證明了此矮稈基因為赤霉素敏感型,與以往發(fā)現(xiàn)的顯性矮稈基因不同,可能為一新的玉米矮稈基因。 4.矮稈基因的分子標記定位:鄭58和52333雜交產(chǎn)生的回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稻半矮稈突變體株高遺傳分析及eui基因定位.pdf
- 玉米太空誘變矮稈突變體sil與返綠白化突變體wtg的遺傳分析及基因初步定位.pdf
- 旱稻極窄葉突變體和長穗頸隱性高稈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復粒稻小穗簇生突變體基因的遺傳分析和初步定位.pdf
- 玉米矮稈突變體R08d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普通煙草葉柄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大麥多棱分枝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水稻卷葉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pdf
- 玉米小粒突變體sk-like1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水稻多蘗矮稈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大麥白化穎殼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5個水稻葉片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水稻多雌蕊突變體dcr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兩份水稻株高突變體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 玉米突變體庫構建及株型突變體鑒定與基因定位.pdf
- 頂小穗雙粒突變體TS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一個水稻矮稈突變體的遺傳分析和基因定位.pdf
- 玉米抗蟲相關突變體的篩選及基因的初步定位.pdf
- 兩個水稻株高突變體的遺傳與基因定位.pdf
- 水稻黃綠葉突變體505ys和穗退化突變體6642的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