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放牧對調節(jié)物質流動和營養(yǎng)循環(huán)起著關鍵的作用。內蒙古地區(qū)已有上千年的游牧歷史,放牧是該地區(qū)重要的草地利用方式之一。然而,近50年來,由于人口的劇增以及對草原的不合理利用與管理,使得內蒙古草原發(fā)生了嚴重的退化與沙漠化。理解放牧對氮循環(huán)的定量影響,對更合理地利用草地、防治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進一步退化以及探求最佳恢復途徑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科學院內蒙古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定位站精準設置的5種放牧強度處理(0.00,1.33,2.67,4.00
2、,5.33羊/公頃)為該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平臺。2005、2006年生長季期間,在經過16年不同放牧強度處理的一個典型草原樣地上,該研究測定了氮素輸入(氮沉降、生物固氮)、轉化(凈氮礦化)、輸出(反硝化及氨氣揮發(fā))速率等N循環(huán)的重要參量。同時,測定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Cmic,Nmic)及微生物呼吸(Rmic),研究了微生物在氮循環(huán)中的作用。另外,還測定了植物、土壤、固氮體中的15N自然豐度值,探討了其對不同放牧強度的響應格局與機理。<
3、br> 結果表明,干濕混合沉降物全氮濃度最高達11.53 mgN1-1,沉降量最高為1.77 kgN ha-1m-1。月均氮沉降量與濃度正相關,它們與降水量均關系密切,前者更密切。結皮面積所占比例很小,不超過8%。結皮含氮量為1.01-1.43 gN kg-1,受放牧的影響不顯著,但隨放牧強度的增加有降低的趨勢。地耳結皮含氮量是土壤含氮量的2倍。地耳含氮量為結皮的10-20倍。盡管地耳含氮量受放牧影響不顯著,但放牧是不放牧條件下地
4、耳氮含量的1.58倍。
總無機氮濃度變幅為2.49-14.57μNg-1,占總氮的0.35-2.6%,它隨季節(jié)和放牧強度的變化趨勢與硝態(tài)氮相似,表現為2005年夏季期間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而在2006年整個生長季期間有逐漸降低的趨勢。不放牧比放牧條件下含氮量高,但在4個放牧處理之間的差異不顯著。凈氮礦化速率的變幅為-0.61-0.27μgN g-1d-1,峰值通常出現在7月。掙氮礦化速率在各處理間沒有一致性差異,但中牧(2.
5、67、4.00羊/公頃)通常比重牧(5.33羊/公頃)下的值高。累積凈氮轉化量在年際間差異大,2005年總體上遵循正態(tài)分布模式,而2006年隨著放牧強度的增加有直線下降的趨勢,2006年比2005年的累積量高。土壤溫度和濕度比放牧強度對凈氮礦化的影響更加顯著。放牧強度通過調節(jié)這兩個土壤因子對氮動態(tài)而產生間接影響。
反硝化和N2O的釋放速率低,前者變幅為0.33-6.21μgN kg-1 d-1,后者為0.42-11.28μ
6、gN kg-1 d-1。釋放量夏季較強,春秋較弱。放牧對反硝化釋放影響不顯著,只在2005年對N2O釋放影響顯著。盡管如此,反硝化和N2O釋放速率整體表現出在不放牧比放牧條件下高的趨勢,且比最高放牧強度5.33羊/公頃下的反硝化速率顯著高。然而,它們在4個放牧處理之間的差異始終不顯著。累積反硝化和N2O釋放存在年際變化,2006年的值顯著高。它們隨著放牧強度的遞增有逐漸降低的趨勢,這在2006年表現得尤為明顯,這種結果主要歸因于土壤總氮
7、量在長期放牧條件下隨放牧壓力的增加而逐漸降低。
氨氣揮發(fā)速率變幅為0.88-3.52 g N ha-1d-1,高峰值出現在5月,2005比2006年同期的速率大。兩年間放牧強度對氨氣揮發(fā)的影響都較弱,2005年影響更弱。不放牧條件下的氨氣揮發(fā)量通常最低,這在生長季的前期表現得更為明顯,中牧及重牧條件下通常最高。放牧能影響氨氣揮發(fā)與氨態(tài)氮,硝態(tài)氮及總無機氮濃度之間的關系,即不放牧條件下相關性顯著,而放牧條件下相關性不顯著。年
8、際間氨氣揮發(fā)速率與無機氮濃度之間的關系趨勢相反,2005年負相關,2006年正相關。氨氣揮發(fā)與土壤水分及溫度在單獨每個放牧處理下相關性不顯著。
Cmic變幅大,為13.97-350.45μgCg-1,占土壤總有機碳的1.58-8.35%。最高和最低值分別出現在夏季和春季。Nmic占土壤全氮的0.41-2.74%,不受季節(jié)的顯著影響。Rmic隨季節(jié)而變化,通常5月份值最高。Cmic、Nmic、Rmic在各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
9、對照區(qū)的值相偏高。它們對氮循環(huán)有一定的調控作用。
土壤、植物、地耳、生物結皮的δ15N值與放牧強度之間相關關系不顯著。然而,放牧有增加表層土和植物的δ15N值而降低表土、地耳、結皮的δ15N值的趨勢。表層土δ15N值與前一年生長季末期硝態(tài)氮及總無機氮濃度,反硝化速率及累積氨氣揮發(fā)之間密切相關。
土壤碳含量的變幅為10.4417.19 g C kg-1,全氮量的變幅為0.54-0.82 g Nkg-1。長期的高
10、強度放牧降低了土壤碳、氮儲量。根系碳、氮含量分別為土壤碳、氮含量的40-50和10倍。立枯和凋落物有機碳含量變幅為446.94-507.01 g C kg-1,與放牧強度之間關系不密切;氮含量變幅為4.58-7.18 g N kg-1,與放牧強度之間顯著負相關。優(yōu)勢種木地膚、冷蒿的含碳量與放牧強度之間相關不顯著,但含氮量與之顯著相關。
綜述以上結果,放牧對氮轉化各過程的影響不同,它能增加礦化速率,也能降低礦化速率,在不同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同放牧強度對典型草原植被、土壤及家畜增重的影響.pdf
- 不同放牧強度對克氏針茅典型草原土壤、植被的影響.pdf
- 放牧和施肥對典型草原土壤生物學性質的影響.pdf
- 放牧對短花針茅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及植被分布格局的影響.pdf
- 環(huán)縣典型草原放牧家畜踐踏的模擬研究.pdf
- 環(huán)青海湖高寒草原植被和家畜增重對放牧的響應.pdf
- 典型草原土壤性狀變化對灌叢化的響應.pdf
- 放牧強度對典型草原大針茅根際土壤的影響.pdf
- 放牧對短花針茅草原及糙羊茅草原植被和土壤影響的研究.pdf
- 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強度對土壤線蟲群落的響應.pdf
- 溫帶典型草原植被退化對土壤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pdf
- 放牧強度對昭蘇草甸草原土壤有機碳組分及其碳、氮特征的影響.pdf
- 施肥對短花針茅草原土壤氮礦化速率、肥力及植被的影響.pdf
- 封育對退化典型草原土壤理化性質與土壤種子庫的影響研究.pdf
- 半干旱羊草草原土壤氮素轉化與關鍵微生物特性研究.pdf
- 放牧對內蒙古典型草原土壤甲烷通量變化及相關微生物的影響.pdf
- 放牧綿羊對隴東草原土壤細菌和真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的影響.pdf
- 不同放牧制度對短花針茅荒漠草原植被與土壤影響的研究.pdf
- 凋落物對典型草原植被及土壤水分的影響.pdf
- 短花針茅荒草原土壤種子庫對不同強度放牧的響應.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