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濕地土壤DOC分布特征和吸附特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濕地碳循環(huán)中,土壤有機碳不僅能轉化為氣體形式(CO2、CH4)直接釋放到大氣中,也能夠以水溶物形式即可溶性有機碳(DOC),被地表徑流攜帶進入水體,構成碳循環(huán)的另一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關于濕地碳循環(huán)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O2與CH4的排放規(guī)律,對于DOC在濕地土壤中的遷移轉化則少有關注。本文選取中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的三種典型濕地(城市次生濕地-杭州西溪濕地、湖泊灘涂濕地-湖州下渚潮濕地、人工濕地-余杭區(qū)徑山水稻田)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野外采樣分析觀

2、測濕地土壤DOC含量的分布特征;通過實驗室常規(guī)吸附模擬實驗,得出較短時間尺度上濕地土壤對DOC的吸附特性;借助多種表征手段,進一步揭示濕地土壤對DOC的吸附機理。研究結果表明:
  1、土壤DOC的含量變化范圍在125.72~512.92mg·kg-1之間,平均含量為269.72±119.01mg·kg-1,約占TOC平均含量的2%,含量較為豐富。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整體呈現(xiàn)出隨土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趨勢。三種濕地DOC平均含量的大

3、小順序為:水稻田>城市次生濕地>湖泊灘涂濕地。土壤理化性質(zhì)對DOC的分布有一定影響。土壤TOC作為DOC的來源,其含量與DOC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高含水率的土壤有利于DOC的產(chǎn)生與積累;土壤全氮、堿解氮與DOC三者之間存在協(xié)同促進關系。通徑分析結果表明:TOC和堿解氮是影響DOC含量分布的兩個相對重要因素,其中TOC的直接影響更大。
  2、當吸附質(zhì)初始濃度介于0~45mg·l-1范圍內(nèi)時:IM isotherm、Freundli

4、ch、Temkin三種等溫吸附模型都能較好的擬合吸附過程,其中IM isotherm方程的擬合效果最佳。IM isotherm方程中的分配系數(shù)m可反映吸附能力強弱,m值越大,吸附能力越強,各采樣點底層土壤均表現(xiàn)出最強的吸附能力。水稻田與城市次生濕地土壤的吸附能力相近,強于湖泊灘涂濕地。土壤吸附DOC的能力受多變量共同影響,其主控因素為土壤pH值、物理性粘粒和活性鋁含量,而土壤TOC、活性鐵及含水率等因子對吸附過程影響不顯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