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通過一年隨訪觀察,評估艾滋病患者從開始接受抗病毒治療到6個月和12個月時生活質量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并進一步分析和發(fā)現(xiàn)可能的影響因素,為進一步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工作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的效果提供科學依據(jù)。
方法:
采用隊列研究方法,選擇廣西壯族自治區(qū)5個艾滋病抗病毒治療門診作為研究現(xiàn)場,運用定量和定性兩種方法收集資料。定量研究中通過對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成年艾滋病患者進行3次問卷調查(包括治
2、療前的基線問卷調查、開始治療后的第6個月和第12個月的隨訪問卷調查),利用WHOQOL-HIVBREF量表(可以計算9個生活質量得分,包括:總體生活質量、總體健康、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huán)境領域、精神/信仰領域,以及上述各個得分均值—生活質量總得分)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情況,并廣泛收集和探索與生活質量相關的各種潛在影響因素。在基線調查約一年后,根據(jù)初步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從已經(jīng)完成一年隨訪的調查對象中選出20名患者開
3、展定性訪談,以進一步詳細了解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情況及相關影響因素。
結果:
1.研究對象一般情況:2007年5月到2008年5月期間,成功招募了332名符合標準的研究對象參與基線調查,到2009年5月完成了調查對象的12個月隨訪,分別有267名(80.4%)和260名(78.3%)基線調查對象接受了6個月和12個月的隨訪調查。基線調查對象中男性為226名(68.1%),女性為106名(31.9%);平均年齡3
4、9.6歲,最小的年齡為20.2歲,最大的為76.5歲。教育水平為小學及以下的有110人(33.2%),初中150人(45.3%),高中及以上71人(21.5%);已婚或同居為218人(65.7%),未婚且未同居114人(34.3%);研究對象主要為農民或無業(yè)居民,占60.2%(198人),在聘人員占39.80%(131人);感染途徑以異性性途徑為主,占75.8%(197人),注射吸毒占15.4%(40人),其它途徑占8.8%(23人);
5、有56人(21.5%)人自我報告是被配偶感染的。
2.生活質量得分的變化情況:基線調查時各生活質量得分均值分別為:總體生活質量11.3分、總體健康10.3分、生理領域12.5分、心理領域11.3分、獨立性領域11.6分、社會關系領域11.4分、環(huán)境領域11.4分、精神/信仰領域12分、生活質量總得分11.5分;6個月調查時所有生活質量得分均顯著高于基線,分別為:總體生活質量12.6分、總體健康12.9分、生理領域14.4分
6、、心理領域13.1分、獨立性領域13.6分、社會關系領域12分、環(huán)境領域12.4分、精神/信仰領域13.1分、生活質量總得分13分;12個月調查時各生活質量得分均值分別為:總體生活質量12.6分、總體健康13分、生理領域14.2分、心理領域12.8分、獨立性領域13.7分、社會關系領域11.6分、環(huán)境領域12分、精神/信仰領域12.9分、生活質量總得分12.8分,除社會關系領域外,其余8個生活質量得分均顯著高于基線,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
7、域和環(huán)境領域得分顯著低于6個月調查時的得分。
3.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本研究中共對46個生活質量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將其分為7類,包括社會文化性因素(含10個因素)、臨床生理性因素(含7個因素)、治療及感染HIV的相關因素(含5個因素)、行為因素(含3個因素)、家庭支持及相關因素(含11個因素)、朋友相關的因素(含4個因素)、以及社會支持相關因素(含6個因素)。結果發(fā)現(xiàn),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家庭支持及相關
8、因素影響的范圍最廣;其次為治療及感染HIV的相關因素和臨床生理性因素;再次為朋友相關因素和社會支持相關因素;影響范圍最小的是行為因素和社會文化性因素。
在單因素分析中與較高生活質量得分顯著相關的因素有:較高的教育水平、有工作、家里平均月收入較高、已婚或同居、其它感染途徑(非性和非吸毒途徑)、到達門診所需的時間較短、較高的BMI、卡諾夫司基得分較高、較高的淋巴細胞計數(shù)、過去半年出現(xiàn)較少的藥物副作用、知道自己HIV感染的時間較
9、短、較高的艾滋病治療知識、不是被配偶傳染、過去7天沒有漏服過藥物、認為堅持每天服藥不困難、過去30天內未飲酒、過去半年發(fā)生過性行為、將自己的HIV感染狀況告訴過家人、對告訴家人自己HIV感染狀況的做法為滿意/很滿意、家人提供了鼓勵心理支持、家人提供了經(jīng)濟支持、家人提醒患者服藥的頻率較高、對家人的支持為滿意/很滿意、沒有感受到家人的歧視、沒有因為害怕家人不歡迎自己而主動遠離他們、不擔心被家人拋棄、將自己的HIV感染狀況告訴過朋友、對自己將
10、HIV感染狀況告訴給朋友的做法為滿意/很滿意、未感受到朋友的歧視、沒有因為害怕朋友可能不歡迎自己而遠離他們、過去30天內參加過感染者支持小組活動、過去30天內家人參加過小組支持活動。
在基線、半年和一年調查時針對生活質量總得分的多因素分析中發(fā)現(xiàn),隨著患者接受治療時間的延長,對其生活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也有所變化,在基線調查時,有3個因素對生活質量總得分具有顯著性影響,較高的艾滋病治療知識、較高的卡諾夫司基得分與較高的生活質量
11、總得分顯著相關;擔心被家人拋棄與較低的生活質量總得分顯著相關。半年調查時有5個因素具有顯著性影響,有工作、過去半年發(fā)生過性行為、較高的卡諾夫司基得分與較高的生活質量總得分顯著相關;擔心被家人拋棄、認為堅持每天服藥困難與較低的生活質量總得分顯著相關。一年調查時有2個因素對生活質量總得分具有顯著性影響,家人提供了身體上的照顧和支持與較高的生活質量總得分顯著相關;過去30天飲酒與較低的生活質量總得分顯著相關。
結論:
12、 1.)抗病毒治療可以顯著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尤其是開始治療后的最初6個月內患者生活質量提高的幅度最為明顯,隨著患者治療時間的延長其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變得困難,在開始治療后的6~12月內患者生活質量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下降;2.)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很多因素的較大影響作用,家庭支持及相關因素影響的范圍最廣;其次為治療及感染HIV的相關因素和臨床生理性因素;再次為朋友相關因素和社會支持及相關因素;影響范圍最小的是行為因素和社會文化性因素。
13、3.)隨著患者接受治療時間的延長,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也有所不同。在治療前基線調查時患者生活質量主要受到艾滋病治療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卡諾夫司基得分、以及是否擔心被家人拋棄等因素的影響;在接受治療半年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最多,包括:職業(yè)、過去半年是否發(fā)生過性行為、卡諾夫司基得分、是否擔心被家人拋棄、認為堅持每天服藥是否困難等因素;在接受治療一年時患者生活質量主要受到與身體健康關系密切的因素影響,包括:家人是否提供了身體上的照顧和支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濟南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相關狀況研究.pdf
- 河南、安徽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服藥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pdf
- 安徽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社會支持和生活質量研究.pdf
- 南昌市抗病毒治療艾滋病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研究.pdf
- 德州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現(xiàn)狀與效果研究.pdf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 艾滋病患者國家免費抗病毒治療的直接醫(yī)療成本分析.pdf
- 2005~2014年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后生存及影響因素分析.pdf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來賓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永福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興業(yè)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流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港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