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水稻土顆粒有機質(POM)及其對重金屬的富集特征.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土壤有機質是土壤的重要組成成分,也是影響土壤重金屬遷移轉化和生物有效性最重要的土壤性質之一。有機質對土壤重金屬遷移轉化行為的影響不僅與其含量有關,還與其組成有關。土壤顆粒有機質(POM)是指土壤中粒徑在0.053~2mm的土壤有機物質組分,是動植物殘體向土壤腐殖質轉化的活性中間產(chǎn)物和一類腐殖化程度較低、但活性較高的有機碳庫。近年的研究表明,POM對土壤重金屬有顯著的富集作用。紫色水稻土在西南地區(qū)具有重要的農(nóng)用價值,但有關紫色水稻土中PO

2、M的含量水平及其對重金屬富集的特征還不明確。
  本研究在川渝地區(qū)采集白堊紀夾關組(K2j)、侏羅紀自流井組(J1z)、遂寧組(J2sn)、沙溪廟組(J2s)及蓬萊鎮(zhèn)組(J3p)、三疊紀飛仙關組(T1f)共6種典型成土母質發(fā)育的紫色水稻土,測定了其pH、有機碳(SOC),總氮(TN),陽離子交換量(CEC),機械組成等性質;采用顆粒分級的方法分離土壤POM,測定其含量水平、碳、氮含量與形態(tài)結構、重金屬(Cu,Zn,Pb和Cd)含量

3、及其形態(tài),計算其對土壤重金屬的貢獻率,研究了其對重金屬的富集情況;采用相關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性質對POM含量、其有機碳含量和總量以及POM中重金屬含量和總量的影響。獲得的結果如下:
 ?。?)采樣區(qū)紫色水稻土POM的含量為0.44%~9.68%,平均值為3.39%,遠低于細土和砂粒;各粒級 POM百分含量隨粒徑的減小而升高,其中POM(0.053~0.25mm)為POM的主要成分,其含量范圍和平均值分別為總POM的42.14%~

4、86.03%和70.83%。與現(xiàn)有報道相比,本研究采集的紫色水稻土POM百分含量在農(nóng)用地中處于較高水平。
 ?。?)采樣區(qū)紫色水稻土顆粒有機碳(POM-C)、顆粒有機氮(POM-N)對土壤有機碳和氮素有顯著富集的作用,其貢獻率分別為11.77%~85.24%和4.71%~42.48%,平均值為30.18%和15.36%,代表了一大部分土壤有機碳庫和土壤氮庫。各粒級POM-C含量隨粒徑減小而降低,POM(1~2mm)的有機碳含量最高

5、,為168.15~299.63g·kg-1,平均值為231.72g·kg-1;對SOC的貢獻率則隨粒徑減小而增大,POM(0.053~0.25mm)貢獻率最高,為33.28~82.49%,平均值為56.55%。0.25~1mm是POM-N的優(yōu)勢粒徑,含量范圍為6.06~18.13g·kg-1,平均值為10.65g·kg-1;各粒級POM對POM-N的貢獻率也隨粒徑減小而增大,也以粒徑為0.053~0.25mm的POM貢獻率最大,范圍在4

6、2.14~86.03%,平均值為70.83%。
 ?。?)電鏡觀察下發(fā)現(xiàn)采樣區(qū)發(fā)育于J2sn,T1f,J1z母質的水稻組土壤POM形態(tài)較為完整,而J2s、K2j、J3p組土壤POM降解程度較高。紅外光譜測試結果表明,隨著POM粒徑的減小,POM上含氧、芳香、脂肪類官能團均明顯減少;發(fā)育于T1f,J2sn組母質的水稻土土壤POM的3個粒級吸收峰均較弱,而粒徑為0.053~0.25mm時J3p組土壤POM吸收峰最強。
 ?。?)

7、采樣區(qū)紫色水稻土POM對Cu、Zn、Pb和Cd均有富集作用,其中對Cu、Pb的富集系數(shù)和貢獻率較大。紫色水稻土POM中Cu、Zn、Pb和Cd主要以有機質緊結合態(tài)和絡合態(tài)為主。POM中4種重金屬的有機質緊結合態(tài)的比例隨POM粒徑降低而降低,3個粒級POM中Cu、Pb的有機質緊結合態(tài)的平均百分比含量較高,Zn、Cd的絡合態(tài)平均百分比含量更高,而Cd的交換態(tài)平均百分比含量最高。
  (5)采樣區(qū)紫色水稻土中K2j組土壤POM的平均含量最

8、高,達5.86±1.95%,其余差異不顯著。SOC、TN、CEC、粘粒、粉粒含量與POM含量呈顯著或極顯著相關,SOC是影響土壤POM含量的關鍵因子。采樣區(qū)土壤中僅J2s組土壤POM含量與pH呈顯著相關。
 ?。?)采樣區(qū)紫色水稻土J3p組的POM-C含量最低,為129.59±19.59g·kg-1,J1z和T1f組土壤中POM-C含量最高,分別為214.64±49.98g·kg-1、191.08±53.37g·kg-1,其余3種

9、母質土壤差異不顯著。TN、SOC和CEC與POM-C總量呈顯著或極顯著相關,SOC是關鍵因子。采樣區(qū)土壤性質與POM-C含量相關性較弱;J2s,J1z,J3p組土壤土壤性質與POM-C總量相關性較強。
 ?。?)采樣區(qū)紫色水稻土J3p組土壤POM中重金屬含量最低,T1f土壤POM中重金屬的含量最高且對Cu富集系數(shù)較大,而K2j組發(fā)育的水稻土對Pb、Zn和Cd富集能力較強。所測試土壤性質與POM-Pb含量均呈顯著或極顯著相關性,而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