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螢葉甲生物學、生態(tài)學特性及綜合防治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在2003、2004年通過室內、田間試驗對甘草螢葉甲的形態(tài)、習性、生活史、發(fā)育起點溫度、有效積溫、種群空間分布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在15~36℃中9個恒溫條件下觀察了該蟲實驗種群的生長發(fā)育、存活及繁殖等情況,組建了不同溫度條件下的實驗種群生命表;同時初步制定了有效的綜合治理措施。結果如下: (1)生物學方面:該蟲1年發(fā)生2~3代,以末代成蟲于10月下旬開始在枯枝落葉或沙土淺層2~5cm處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出土活動、取食補充營

2、養(yǎng)并交尾產卵。卵多產于葉背或土中,幼蟲3齡,老熟幼蟲在甘草下做土繭化蛹。成、幼蟲取食甘草葉片,專食性,成蟲假死性明顯,能短距離飛翔,一生多次交尾多次產卵。 (2)有效積溫:在15~36℃溫度范圍中,該蟲發(fā)育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符合Logistic模型;并計算出各蟲態(tài)的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 (3)空間分布:經適合度卡方(x2)擬合,成蟲符合核心分布和負二項分布,幼蟲符合負二項分布;用MooreI指標、Lloydm*/

3、m指標、KunoCa指標、擴散系數C、負二項分布中的K指標進行聚集度檢驗,成蟲、幼蟲均為聚集分布;用m*-m回歸分析法和Toylar冪法則進一步證實聚集性;建立了Kuno風險決策序貫抽樣模型并分析擬合了該蟲在大田中最適理論抽樣數學模型。 (4)溫度對存活的影響:各蟲態(tài)在23~30℃溫度范圍中的存活率較高,25℃世代存活率最高;當溫度低于23℃或高于30℃時,存活率逐漸下降。產卵前累積存活率由高到低的溫度順序依次為25℃、27℃、

4、23℃、30℃、21℃、33℃、18℃、36℃、15℃。 (5)溫度對產卵的影響:雌蟲產卵量在25℃~27℃最高,高于27℃或低于25℃產卵量均逐漸變??;而且溫度越高,產卵時期越早,產卵歷期越短,只是變化幅度逐漸變小。15℃該蟲不產卵。 (6)溫度對成蟲壽命的影響:在18~36℃中,成蟲壽命整體上隨溫度升高而縮短。并擬合出成蟲壽命倒數與溫度關系的Logistic預測模型:N=0.1093/[1+exp(2.2799-0.

5、069x)](R2=0.949)。 (7)組建不同恒溫下實驗種群生命表:25℃下種群趨勢指數最高,33℃內稟增長力最高。并用K值法和回歸系數(b)分析法,得知一齡幼蟲期是影響該蟲實驗種群數量變動的關鍵蟲期。 (8)藥效試驗:室內采用浸葉法,測出成蟲對辛硫磷反應最敏感,其致死中濃度LC50最小,相對毒力指數最大;其次是天霸、樂斯本和氧樂果,對吡蟲啉的敏感性最差。在田間采用千蟲克(BtA)和DDV進行大面積防治,稀釋倍數相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