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車身造型與結構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CATIA 軟件技術應用</p><p><b>  綜合實踐說明書</b></p><p>  班級:機械80802 </p><p><b>  學號: </b></p><p><b>  姓名: </b></p><p>&

2、lt;b>  審閱: </b></p><p><b>  日期: </b></p><p><b>  目錄</b></p><p><b>  一、序</b></p><p><b>  二、發(fā)動機與車輪罩</b></p&g

3、t;<p>  零件的作用和結構分析</p><p><b>  車身零件的三維設計</b></p><p>  車身零件的二維工程制圖設計</p><p><b>  三.側風窗</b></p><p>  1、零件的作用和結構分析</p><p>  2、車

4、身零件的三維設計</p><p>  3、車身零件的二維工程制圖設計</p><p><b>  四.后風窗</b></p><p>  1、零件的作用和結構分析</p><p>  2、車身零件的三維設計</p><p>  3、車身零件的二維工程制圖設計</p><p>

5、;<b>  五.小結</b></p><p><b>  六.參考文獻</b></p><p><b>  序言</b></p><p>  “車身造型與結構設計”課程設計是在完成“車身造型與結構設計”課程學習和實驗以及在參觀實習之后的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它一方面要求學生通過設計獲得綜合運用過去所學的全部

6、課程進行車身結構設計的基本能力。另外,也是為以后作好畢業(yè)設計進行一次綜合訓練和準備。學生通過“車身造型與結構設計”課程設計,應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鍛煉:</p><p>  能熟練運用車身造型與結構設計課程中的基本理論以及在生產(chǎn)實習中學到的實踐知識,正確地進行車身零部件的設計。</p><p>  能熟練掌握 運用三維工程設計軟件進行車身零部件三維數(shù)字化設計能力。</p><

7、;p>  學會運用手冊及圖表資料。掌握與本設計有關的各種資料的名稱、出處,能夠做到熟練運用。</p><p>  二 車輪罩的三維設計:</p><p>  1.進入CATIA創(chuàng)成式外形設計界面,在ZX平面做出圖紙草圖(1)如圖:</p><p>  2.在XY平面過點(800,-735)做出g直線,與X軸夾角為10°,如下草圖(2)所示:</

8、p><p>  3.以YZ平面為參考平面,分別在600X和1200X位置建立2平面</p><p>  4.在600X和1200X的新建平面內做2條結交直線,分別過點(-430Y,300Z)和(-637.5Y,300Z),豎直方面夾角111°草圖(3)如下所示:</p><p>  5.分別提取草圖(1)的三條邊,并且使這三條變整合。然后提取草圖(1)的圓弧部

9、分,向Y方向拉伸這兩部分,距離為1000MM </p><p>  6.過g直線做XY的垂直平面,與圓弧的拉伸部分修剪,過兩條截交直線做側平面,與整合拉伸部分修剪,得到保留部分</p><p>  7.連接所有發(fā)動機罩側面的邊線,形成一個封閉的元素,并填充生成曲面,修剪掉多余的部分,保留中間部分,得到如圖所示圖形:</p><p>  8.將所作出的圖像整合,并對發(fā)

10、動機罩的3邊做可變倒圓角,罩頂邊R50~80,圓弧部分為R30~50,前罩邊為R30~50,得到如下圖:</p><p>  9.將所做的發(fā)動機關于ZX平面對稱,并且整合,完成發(fā)動機罩的建模,如圖所示</p><p><b>  側風窗的三維設計:</b></p><p>  在ZX平面中建立工作基準面,繪制關鍵點A,B,C,D,E并且練成直線

11、AB,BC,CD,DE線段,使用R=250的圓弧將BC,DE線段倒圓角,形成一條折線B,如圖所示</p><p>  在Z=500的平面上,過點(1300,-643)繪制出一條與X軸負方面成7°的角</p><p>  在X=1300的平面上,過點(-643,500)繪制出一條與Z軸負方向成20度的角</p><p>  使用這兩條線生成一個平面,將折線B

12、投影到該平面上,形成折線b,如圖所示:</p><p>  創(chuàng)建垂直于折線b的平面,在該平面上繪制草圖,如圖示,形成窗框真實的截面形狀,b折線所在的平面為所在界面的最外邊界,也就使窗框向內布置</p><p>  以窗框草圖為截面向折線b掃略,參考平面為投影平面,形成掃略面,如下圖所示:</p><p>  將折線b向內偏置15mm,形成折線</p>

13、<p>  在ZX平面中建立如下草圖,繪制所給圖中的虛線部分,并找出兩個中心點</p><p>  將所有元素投影到投影平面內,將折線和投影線互相修剪,形成一個整體,并填充成曲面,如圖所示</p><p>  進入實體設計空間,將填充曲面加厚成實體,偏置距離1為5mm,偏置距離2為-11mm,將兩個中心點的投影點在實體上打兩個D=10mm的孔,將棱邊倒圓角R=3mm,如圖所示:&

14、lt;/p><p><b>  三 繪制工程圖</b></p><p>  1.將運用CATIA軟件制作出來的發(fā)動機罩和側風窗生成工程制圖</p><p>  2.將工程制圖打坐標網(wǎng)格線,并進行標注</p><p>  發(fā)動機罩主視圖如下:</p><p>  發(fā)動機罩左視圖如下:</p>

15、<p>  發(fā)動機罩俯視圖如下:</p><p><b>  側風窗主視圖如下</b></p><p><b>  側風窗左視圖如下</b></p><p><b>  側風窗俯視圖如下</b></p><p><b>  側風窗剖視圖如下</b&

16、gt;</p><p><b>  課程設計小結</b></p><p>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對CATIA這個軟件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法國達索公司的產(chǎn)品,作為PLM協(xié)同解決方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幫助制造廠商設計他們未來的產(chǎn)品,并支持從項目前階段、具體的設計、分析、模擬、組裝到維護在內的全部工業(yè)設計流程。</p><p>  這次課程

17、設計,我們根據(jù)汽車發(fā)動機罩和汽車側風窗的原始數(shù)據(jù)并對這兩個零件建模,并且對建模后的三維模型繪制了工程圖,具體對CATIA軟件的實體零件的,創(chuàng)成式設計以及工程圖的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p><p>  CATIA先進的混合建模技術 </p><p>  變量和參數(shù)化混合建模:在設計時,設計者不必考慮如何參數(shù)化設計目標,CATIA提供了變量驅動及后參數(shù)化能力。 </p>&

18、lt;p>  幾何和智能工程混合建模:對于一個企業(yè),可以將企業(yè)多年的經(jīng)驗積累到CATIA的知識庫中,用于指導本企業(yè)新手,或指導新車型的開發(fā),加速新型號推向市場的時間。 </p><p>  CATIA具有在整個產(chǎn)品周期內的方便的修改能力,尤其是后期修改性 </p><p>  無論是實體建模還是曲面造型,由于CATIA提供了智能化的樹結構,用戶可方便快捷的對產(chǎn)品進行重復修改,即使是在

19、設計的最后階段需要做重大的修改,或者是對原有方案的更新?lián)Q代,對于CATIA來說,都是非常容易的事。 </p><p>  CATIA所有模塊具有全相關性 </p><p>  CATIA的各個模塊基于統(tǒng)一的數(shù)據(jù)平臺,因此CATIA的各個模塊存在著真正的全相關性,三維模型的修改,能完全體現(xiàn)在二維,以及有限元分析,模具和數(shù)控加工的程序中。 </p><p>  并行工程

20、的設計環(huán)境使得設計周期大大縮短 </p><p>  CATIA 提供的多模型鏈接的工作環(huán)境及混合建模方式,使得并行工程設計模式已不再是新鮮的概念,總體設計部門只要將基本的結構尺寸發(fā)放出去,各分系統(tǒng)的人員便可開始工作,既可協(xié)同工作,又不互相牽連;由于模型之間的互相聯(lián)結性,使得上游設計結果可做為下游的參考,同時,上游對設計的修改能直接影響到下游工作的刷新。實現(xiàn)真正的并行工程設計環(huán)境。</p><

21、p><b>  參考文獻</b></p><p>  1、尤春風等CATIA V5機械設計.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p><p>  2、黃天澤 汽車車身結構與設計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2</p><p>  3、李學志CATIA實用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2</p><p>  4、盛選禹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