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設計某多層工業(yè)建筑的樓面結構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p><p><b>  土木工程學院</b></p><p><b>  二〇一二年七月</b></p><p><b>  一、課程題目</b></p><p>  設計某多層工業(yè)建筑(某生產車間)的樓面結構(采用現澆鋼筋混泥土

2、單向板</p><p>  肋梁樓蓋)。生產車間的四周外墻均為承重磚墻,墻厚240mm,壁柱截面尺寸為500mm×500mm,內設鋼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為400mm×400mm,層高4.5m。樓蓋面層做法:20mm厚水泥砂漿找平后做10mm厚水磨石層面,板底采用20mm厚混合砂漿,天棚抹灰。</p><p>  已知:柱網尺寸為36.0m×22.5m,樓面活

3、荷載為4.5KN/㎡。采用C25混凝土,HRB335級熱軋鋼筋。</p><p><b>  二、設計資料</b></p><p><b>  查表得:</b></p><p><b>  C25:;;; </b></p><p>  HRB335級鋼筋:;;</p>

4、;<p>  設計要求: 主梁按彈性理論方法計算。</p><p>  三、結構平面布置及截面尺寸</p><p><b>  1.結構平面布置</b></p><p>  主梁為橫向布置,跨度為7500mm;間距為7200mm;次梁為縱向布置,跨度為7200mm;間距為2500mm,板的跨度為2400mm。每跨主梁均承受兩個次梁

5、傳來的集中力,梁的彎矩圖較平緩,對梁工作有利。區(qū)格長邊與短邊之比等于3,按單向板肋形樓蓋進行設計。</p><p>  結構平面布置圖如下:</p><p><b>  2.截面尺寸</b></p><p>  因結構的自重和計算跨度都和板的厚度、梁的截面尺寸有關,故應先確定板、梁的截面尺寸。</p><p> ?。?)

6、板:按剛度要求,連續(xù)板的厚度?。?lt;/p><p>  故取板厚為80mm。</p><p> ?。?)次梁:截面高 </p><p>  取截面高?h?=?500?mm,截面寬b =?200?mm。</p><p>  (3)主梁:截面高 </p><p>  取h?=?700?mm,截面寬 b =?300?mm。&

7、lt;/p><p><b>  四、主梁的設計</b></p><p><b>  1.荷載計算</b></p><p><b> ?。?)板:板自重:</b></p><p><b>  樓面面層:</b></p><p>  天棚抹

8、灰(20mm混合砂漿):</p><p><b>  恒載標準值:</b></p><p><b>  活載標準值:</b></p><p> ?。?)次梁:板傳遞過來的荷載:</p><p><b>  次梁自重:</b></p><p><b&

9、gt;  次梁梁側抹灰:</b></p><p><b>  恒載標準值:</b></p><p><b>  活載標準值:</b></p><p> ?。?)主梁:次梁傳過來的荷載:</p><p>  將主梁自重折算成集中荷載,次梁間距為2.5m,主梁每2.5m為一段折算成集中荷載:

10、</p><p><b>  抹灰:</b></p><p><b>  恒載標準值:</b></p><p><b>  活載標準值:</b></p><p><b>  恒載設計值:</b></p><p><b> 

11、 活載設計值:</b></p><p><b>  2.計算簡圖</b></p><p>  由題目已知,柱的截面尺寸為,主梁的幾何尺寸及支承情況如圖所示:</p><p>  主梁內力按彈性理論方法進行計算。</p><p>  計算跨度為:(1)邊跨 ?=?7.5-0.12-=7.180m</p&g

12、t;<p>  又 1.025+b/2?=1.025×7.18+0.2=7.56m </p><p>  應取邊跨 =?7.56?m,中跨 =7.50?m</p><p>  因計算跨度相差甚少,故一律用?7.50?m計算。</p><p>  因柱截面為?400?mm×400?mm,樓層高度為4.5?m,經計算梁柱線剛

13、度比>?5。此時主梁的中間支承可近似按鉸支座考慮。計算簡圖如下:</p><p><b>  3.內力計算</b></p><p>  根據主梁的計算簡圖及荷載情況,可求得各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內力。</p><p><b> ?。?)彎矩:; ;</b></p><p>  表1 最不利內力計算(主

14、梁彎矩計算表)</p><p><b> ?。?)</b></p><p>  表2 最不利內力計算(主梁剪力計算表)</p><p>  剪力疊合圖如下:(單位kN)</p><p>  4.主梁的正截面承載力計算</p><p>  主梁跨中截面在正彎矩作用下按T形截面計算,其翼緣寬度取下列

15、值的較小值:</p><p><b>  按跨度</b></p><p><b>  按梁凈距</b></p><p>  故取翼緣計算寬度=?2500?mm,并取邊跨中;中間跨中;支座B處。</p><p>  經驗算,各跨中T形截面均屬于第一類T形截面。</p><p>

16、  表3 主?梁?正?載?面?配?筋?計?算?表</p><p><b> ?、倏缰校?lt;/b></p><p>  符合經濟配筋,滿足要求。</p><p><b>  ②支座:</b></p><p><b>  ,滿足</b></p><p>  5

17、.主梁的斜截面承載力計算</p><p>  (1)因 700/300?=?2.33?<?4,屬一般梁</p><p>  應按計算配置橫向鋼筋,具體計算見表4:</p><p>  表4主梁斜截面配筋計算表</p><p>  ?配置箍筋Φ?8@200(2)?已能滿足斜截面受剪要求,彎起鋼筋可按構造處理。</p><

18、;p>  (2) 主梁吊筋計算</p><p>  由次梁傳給主梁的集中荷載?Fl?=?1.2×70.992?+?105.3?=?190.49?kN。Fl中未計入主梁自重及梁側粉刷重。設附加Φ?8?雙肢箍筋,只設箍筋時Fl??=?mnfyAsv,則附加箍筋個數:</p><p><b> ??;取8個</b></p><p>  

19、此箍筋的有效分布范圍S?=?2h1+3b?=?2×100?+?3×300?=?1100?mm,取8個Φ8@50(2)?,次梁兩側各4排。</p><p>  6. 繪制抵抗彎矩圖</p><p>  前面根據主梁各跨內和支座最大(絕對值)計算彎矩確定出所需鋼筋數量,而其它各截面需要的鋼筋量將比控制截面少,這樣就需要根據梁彎矩包絡圖,將控制截面的縱筋延伸至適當位置后,把其

20、中的部分鋼筋彎起或截斷。</p><p> ?。?)鋼筋能承擔的極限彎矩</p><p>  按實際配置的鋼筋面積?Asc計算出控制截面上材料能承擔的極限彎矩。此時可忽略截面上內力臂值的某些差別。這些差別由鋼筋實配面積與計算差異引起,包括同一截面中位于第一排和第二排鋼筋間的內力臂差別。由前面結論可得,抵抗彎矩為:</p><p><b>  邊跨中:<

21、;/b></p><p><b>  支座:</b></p><p><b>  中間跨中:</b></p><p>  支座?B?的計算彎矩為?446.66?kN.m,其中1Φ22鋼筋所能承擔的極限彎矩:</p><p>  采用與彎矩疊合圖相同的比例在支座計算截面沿縱向量取?,按每根鋼筋所

22、能承擔的極限彎矩沿縱標分段,自分段點作彎矩圖基線的平行線,并與彎矩包絡圖相交。如支座B左側的③號筋,其劃分?MC25?的平行線與包絡圖的上交點,指示出該鋼筋被充分利用的截面;其下交點處則為該鋼筋按正截面強度計算已完全不需要,是③號筋的理論截斷點。</p><p><b> ?。?)鋼筋截斷</b></p><p>  支座?B?左側的③號鋼筋,因此處?,故鋼筋截斷應從

23、該鋼筋強度充分利用截面延伸出?。此處?為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對?C25、HRB335級鋼筋,。③號鋼筋d?=?22?mm,故延伸長度為1.2×728?+?600≈1600mm。反映在圖?5?的抵抗彎矩圖上則應從③號鋼筋按正截面抗彎能力計算不需要截面(即理論截斷點)以外?1270mm處,此值大于?20d(440)和(600)。其余鋼筋的截斷同此。</p><p><b> ?。?)架立筋<

24、/b></p><p>  第一跨、中間跨的②號受力筋兼做架立筋用。</p><p><b> ?。?)縱筋的錨固</b></p><p>  支座?A?按簡支考慮,其上部架立筋的錨固見圖?8()。下部縱筋伸入梁的支座范圍應滿足錨固長度,即12×25?=?300?mm?<?370?mm,滿足要求。</p>&

25、lt;p>  支座?B?下部縱筋的錨固問題,從圖?5可見,該處計算中已不利用下部縱筋,故其伸入的錨固長度,現取為350?mm。</p><p>  五、主梁裂縫寬度及撓度驗算</p><p>  主梁永久荷載和活荷載標準值分別為: ; </p><p>  1. 主梁裂縫寬度計算</p><p>  表5荷載標準值計算主梁內力<

26、/p><p>  表6 裂縫寬度驗算</p><p>  經驗算,裂縫寬度合格。</p><p><b>  2.主梁撓度驗算</b></p><p><b>  跨中:</b></p><p><b>  支座B:</b></p><

27、p> ?。?)跨中,由表6可知:</p><p><b> ??; </b></p><p><b> ??; </b></p><p><b>  (2)支座B;</b></p><p><b>  (按矩形截面算)</b></p>

28、<p><b>  查手冊,可得;</b></p><p><b>  撓度驗算合格</b></p><p><b>  六、參考文獻</b></p><p>  李喬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0</p><p>  彭偉 《房屋建筑工

29、程》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0</p><p>  GB50010—2002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2</p><p>  GB50009—2001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01</p><p><b>  六、小結</b></p><p>

30、;  在此次設計中,感覺自己在內力計算的方面存在些許不足,像不利位置的布置等方面也了解得不是很清晰,繪制內力包絡圖時,彎矩計算等知識有所忘記,于是不得不翻閱了大量資料。最后根據各項結果疊加,獲得了包絡圖。</p><p>  在檢驗裂縫寬度的時候,裂縫寬度不合格,因此改變了配筋方式,重新布筋,通過減小單根鋼筋面積,增大鋼筋數量的方式最后檢驗才得以通過。</p><p>  另外,在截斷鋼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