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Y</p><p> 本 科 畢 業(yè) 論 文</p><p> 不銹鋼圓棒料中心孔機機床</p><p> 整體設計及自動上下料裝置設計</p><p> Core bore machine of stainless steel
2、bar material,the whole design for machine tool and The automatic top and bottom anticipates to equip a design</p><p> 學院名稱: 機械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p><p> 學生姓
3、名: </p><p> 指導教師姓名: </p><p> 指導教師職稱: </p><p><b> 2007年 6月</b></p><p> 不銹鋼圓棒料中心孔機</p><p> 機床整體設計及自動上下料裝置設計</p>
4、<p> 專業(yè)班級:1 學生姓名:</p><p> 指導老師: 職稱:</p><p> 摘要 在不銹鋼無縫鋼管生產(chǎn)過程中,對已截成一定長度的圓坯料,首先要在其端面上打中心孔,以便進行后道工序——剝皮加工和穿孔加工。因此,所打中心孔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后道工序的加工質量。為此,我們設計一臺全液壓自動定中心不銹鋼圓棒料中心孔機,來保證中心孔
5、的加工精度要求。</p><p> 該機床設計需要分為液壓裝置的設計、機械裝置的設計和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液壓裝置作為機床的驅動部件、自動控制系統(tǒng)作為機床的控制部件和機械裝置作為機床的執(zhí)行部件。機械裝置的設計包括:定位夾緊裝置設計和上下料裝置的設計,定位夾緊裝置的設計直接保證了中心孔的加工精度,也是本篇畢業(yè)設計的中心。</p><p> 關鍵詞:不銹鋼圓棒料中心孔機 上下料裝置 機
6、床</p><p> Core bore machine of stainless steel bar material,</p><p> the whole design for machine tool and The automatic top </p><p> and bottom anticipates to equip a design<
7、;/p><p> Abstract The first thing is to drill core bore on its two fringes for going on the later working procedure—excoriating and perforating process during the producing process of the monolithic lining of
8、 stainless steel for circle stock having being picked a certain length. Thus,the mass of the drilled core bore will squarely affect the processing quality. We design a core bore machine of stainless steel bar material an
9、d of full hydraulic pressure self-motion fixing core to guarantee the desire of</p><p> The designing for this machine tool involves the hydraulic pressure unit,the mechanism unit and the auto control syst
10、em.The hydraulic pressure unit is the driving subassembly;the auto control system is the control subassembly and the mechanism unit is the rendering subassembly. The designs of the mechanism unit involve the positionin
11、g and clamping unit,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unit.The designing of the positioning and clamping unit directly ensures the processing precision of the core bore,and</p><p> Key words: a core bore machine of
12、stainless steel bar material </p><p> The automatic top and bottom anticipates device machine tool</p><p><b> 目 錄</b></p><p> 引 言…………………………………………………………1</p&g
13、t;<p> 原理簡介……………………………………………2</p><p> 1.1 液壓系統(tǒng)原理…………………………………………………2</p><p> 1.2 機械系統(tǒng)原理…………………………………………………3</p><p> 1.2.1 定位夾緊原理…………………………………………………3</p><
14、;p> 1.2.2 自動上下料原理………………………………………………4</p><p> 1.2.3 機床工作原理…………………………………………………4</p><p> 第二章 自動上下料裝置的設計………………………………6</p><p> 2.1 焊接支架………………………………………………………6</p><p
15、> 2.1.1 焊接支架的功能簡介…………………………………………6</p><p> 2.1.2 焊接支架的材料選擇…………………………………………6</p><p> 2.1.3 焊接支架的工藝簡述…………………………………………6</p><p> 2.1.4 焊接支架的重要尺寸設計……………………………………6</p>&
16、lt;p> 2.2 油缸……………………………………………………………6</p><p> 2.2.1 油缸的功能簡介………………………………………………6</p><p> 2.2.2 油缸和油杯的選擇……………………………………………7</p><p> 2.2.3 壓缸工作流量…………………………………………………7</p>
17、;<p> 2.2.4 缸支架的材料選擇…………………………………………7</p><p> 2.3 V形受料架……………………………………………………8</p><p> 2.3.1 V形受料架的功能簡介………………………………………8</p><p> 2.3.2 V形受料架的材料選擇………………………………………8</p
18、><p> 2.3.3 V形受料架的選擇……………………………………………8</p><p> 2.3.4 V形受料架的制造工藝簡述…………………………………8</p><p> 2.3.5 V形受料架的尺寸選擇………………………………………8</p><p> 2.4 調整墊塊………………………………………………………8&l
19、t;/p><p> 2.5 左(右)上卸料板……………………………………………9</p><p> 2.5.1 左(右)上卸料板的功能簡介………………………………9</p><p> 2.5.2 左(右)上卸料板的材料選擇…………………………………9</p><p> 2.5.3 左(右)上卸料板的工藝簡述…………………………
20、………9</p><p> 2.5.4 左(右)上卸料板的尺寸選擇…………………………………9</p><p> 第三章 有關的設計計算………………………………………10</p><p> 3.1 定位誤差計算…………………………………………………10</p><p> 3.2 夾緊力計算…………………………………………
21、…………12</p><p> 第四章 床身設計……………………………………………14</p><p> 4.1 床身側蓋設計…………………………………………………14</p><p> 4.1.1 床身側蓋設計…………………………………………………14</p><p> 4.1.2 側蓋支承設計……………………………………
22、……………14</p><p> 4.2 床身前后支架…………………………………………………14</p><p> 4.2.1 床身橫梁………………………………………………………14</p><p> 4.2.2 床身立柱………………………………………………………14</p><p> 4.3 床身前后端蓋………………
23、…………………………………15</p><p> 4.4 床身側橫擋……………………………………………………15</p><p> 4.5 床身中支架……………………………………………………15</p><p> 4.6 左右床身焊接設計……………………………………………16</p><p> 結 論…………………
24、……………………………………17</p><p> 致 謝……………………………………………………………19</p><p> 參考文獻……………………………………………………20</p><p><b> 引 言</b></p><p> 在不銹鋼無縫鋼管生產(chǎn)過程中,對已截成一定長度的圓坯料,首先要在其
25、端面上打中心孔,以便進行后道工序——剝皮加工和穿孔加工。因此,所打中心孔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后道工序的加工質量。</p><p> 目前有的鋼管廠使用的打孔機,從上料到下料的整個過程,均為手工操作,以坯料外圓來定位夾緊,鉆頭由電動機通過皮帶輪直接驅動。這種打中心機存在以下問題:</p><p> 當坯料外徑不同時,要調整中心高度,不僅費工時,且調整精度首工人操作水平的限制。</p&
26、gt;<p> 加工過程均為手工操作,效率低且加工質量難以保證。</p><p> 電機通過皮帶輪直接驅動鉆頭,不同直徑的中心孔需要不同的轉速時,不便于調速。</p><p> 為此,我們設計了一臺全液壓自動定中心不銹鋼圓棒料中心孔機。并設有</p><p> 液壓的自動裝卸料雙V形塊杠桿夾緊夾具。設計的夾具結構利用一個油缸的上下運動,就可以完
27、成零件的分料,裝料,夾緊,卸料等一系列動作,在配合圓坯料的特性,實現(xiàn)了加工過程的自動化。只需將零件排放在夾具料架上,機床就可以完成加工的全過程。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使用效果良好。</p><p><b> 第一章 原理簡介</b></p><p> 整套機床的設計分為三個部分:液壓裝置的設計、機械裝置的設計和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本章對這三個部分的原理作些簡單的介
28、紹。</p><p> 1.1 液壓系統(tǒng)原理</p><p> 液壓系統(tǒng)原理圖如下:</p><p><b> 液壓系統(tǒng)原理圖</b></p><p> 該系統(tǒng)中,采用旋轉動力液壓缸這一專利產(chǎn)品作為鉆頭的驅動。該旋轉動力缸把帶動鉆頭的液壓馬達的旋轉運動和液壓缸的直線運動組合在一起,取代了傳統(tǒng)的刀具旋轉和切削進給
29、分別驅動的形式,而是由一個元件同時完成刀具的旋轉與進給運動。采用旋轉動力缸的最大優(yōu)點是刀具的旋轉和切削進給不僅組成一體,結構簡單,而且轉速和進給速度都可實現(xiàn)無級調速,并可方便的實現(xiàn)自動控制。為了避免夾緊力過大而被加工件變形,在夾緊回路中用減壓閥調節(jié)夾緊力,從而保證加工精度。</p><p> 在該機床中,有多處具有同步的要求,我們采用節(jié)流調速閥,使兩個夾緊缸同步動作。另外 ,采用節(jié)流閥和調速閥的配合使用,以節(jié)流
30、閥作為一級分流,調速閥作為二級調速,分別對兩個旋轉動力缸的液壓馬達和進給液壓缸進行調速,使其既可實現(xiàn)同步動作,又可實現(xiàn)各自獨立的動作,以確保不同圓坯料兩端所打中心孔對鉆頭速度和進給速度的各種不同的要求。</p><p> 1.2 機械系統(tǒng)原理</p><p> 設計本機床要完成上料→定位夾緊→打孔→下料整個加工過程,為了滿足機床整個加工過程的要求,機械系統(tǒng)設計分為兩個部分:機床整體設
31、計及定位夾緊裝置設計和自動上下料裝置設計。</p><p> 1.2.1 定位夾緊原理</p><p> 按照畢業(yè)設計任務書上外圓與中心孔不同心度<0.88mm的要求和設計定位夾緊裝置的需要,設計了自動定中心裝置。此裝置不僅確保了所打中心孔與外圓柱面的不同軸度誤差在所要求的范圍內,也把棒料的定位夾緊設計包括在里。其自動定中心原理如下步所示:</p><p>
32、 自動定中心原理示意圖</p><p> 它利用軸兩端錐面進行定位夾緊,兩端的鉆頭位于喇叭口的軸心線上,上坯料,滑臺收縮,使圓坯料自動對準中心。利用錐面可以加工一定范圍內直徑為ф50mm~ф90mm的圓坯料的自動定中心,這正好符合設計任務書上可加工圓坯料直徑:ф50mm~ф90mm的要求。</p><p> 1.2.2 自動上下料原理</p><p> 自動
33、上下料原理圖如下:</p><p><b> 自動上下料原理圖</b></p><p> 如圖,油缸的上下運動帶動了,左和右上卸料板的轉動,來實現(xiàn)圓坯料的上下卸。圖中左上卸料板的實線部分和虛線部分,就代表了該裝置的上料和下料的兩個工作狀態(tài)。利用圓坯料的“圓”這一特性,將左右卸料板設計成幾段平面,來實現(xiàn)上下料裝置的自動化。</p><p>
34、 1.2.3 機床工作原理</p><p> 機床工作循環(huán)圖如下:</p><p><b> 機床工作循環(huán)示意圖</b></p><p><b> ?。?)裝料</b></p><p> 在開始工作前,夾具處于待料狀態(tài),夾具油缸通過壓縮液體,油缸收縮,左和右上卸料板的后端平面與料架底板保持平
35、齊,料架上排列著的最前面的零件向前滾動,滾入左和右上卸料板上,然后油缸拉伸,左和右上卸料板的前端下降,至與雙V形受料架平齊,而圓坯料沿著左和右上卸料架的平面滾至雙V形受料架中,處于裝料狀態(tài)。</p><p><b> ?。?)夾緊</b></p><p> 裝料動作完成后,兩邊滑臺向中間滑動,通過喇叭口,將圓坯料臺起,使圓坯料的中心和鉆頭處于同一水平面上,也就是與定
36、位中心重合。</p><p><b> ?。?)鉆孔</b></p><p> 零件夾緊后,機床兩動力頭向前快進,工進,快退,來完成鉆孔任務。</p><p><b> ?。?)卸料</b></p><p> 機床動力頭退回原位后,兩滑臺向后退,使零件重新落回雙V形受料架上。而此時,油缸收縮,左
37、和右上卸料板的前端將圓坯料推出,使其滾至下一工序中,與此同時,左和右上卸料板的后端正好與料架底板保持平齊,料架上的零件再次滾入,,進入裝料狀態(tài)。至此,機床的一個工作循環(huán)完成。</p><p> 第二章 自動上下料裝置的設計</p><p> 自動上下料裝置是由焊接支架,油缸,V形受料架,調整墊塊,</p><p> 左(右)上卸料板等組成。</p>
38、;<p><b> 2.1 焊接支架</b></p><p> 2.1.1 焊接支架的功能簡介</p><p> 焊接支架是用于支撐整個上下料裝置的基本構架,其組成為:上頂板,下底板,側板,8號槽鋼,前筋板,后筋板。</p><p> 2.1.2 焊接支架的材料選擇</p><p> 我們選
39、用A3鋼。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Q235,是屬于低碳鋼含碳量在0.12~0.22%之間,平均屈服極限235MPa,常溫下許用應力取113MPa,具體的又分為A、B、C、D等級別。</p><p> 2.1.3 焊接支架的工藝簡述</p><p> ?。?)焊接支架的各部件的工藝要求不高,只要保證下料時略大于零件圖的尺寸,以便于切削加工,保證端面平整就行</p><p>
40、; ?。?)焊接支架的各部件在焊接時要注意,首先要將上頂板,下底板和8號槽鋼進行點焊,來保證支架的尺寸要求,再將其他件點焊于支架上,最后再進行焊接。焊接時要保證所有焊縫處的鋼板棱角倒成5*45°的倒角后再進行焊接。焊接完畢后,要進行適當?shù)臋C加工,以保證位置度要求。</p><p> 2.1.4 焊接支架的重要尺寸設計</p><p> 依任務書上可加工圓坯料長度500mm-
41、1200mm直徑為ф50mm~ф90mm的要求,來設定焊接支架的各部件的尺寸,其主要尺寸和各零部件尺寸見附錄零件圖。</p><p><b> 2.2 油缸</b></p><p> 2.2.1 油缸的功能簡介</p><p> 油缸是驅動自動上下料裝置的主要動力部件,由油缸,油杯和油缸支架組成。</p><p&g
42、t; 2.2.2 油缸和油杯的選擇</p><p> 式中 —活塞無桿側有效面積;</p><p> —活塞有桿側有效面積;</p><p> D—活塞直徑(mm);</p><p> d—活塞桿直徑(mm)。</p><p><b> 則=3115.67</b></p>
43、;<p><b> =2098.31</b></p><p> 2.2.3 壓缸工作流量</p><p> 液壓缸有效工作面積()</p><p><b> —活塞桿最大速度</b></p><p><b> 則A==10.17</b></p&g
44、t;<p> 液壓缸型號為HSGL-63/36AE。</p><p> 此型號液壓缸是在公稱壓力為16MPa下選定的,此壓力,所以此型號液壓缸符合選用標準。</p><p> 裝油部件采用JB279-60的油杯6。</p><p> 2.2.4 油缸支架的材料選擇</p><p> 我們選用的是HT20-40灰口鑄鐵此
45、鑄鐵的強度、硬度最低,很少用來</p><p> 制造機器零件,但質軟,易加工,鑄造性能好,可用來制造少數(shù)要求不高</p><p> 的鑄件或薄件。其在鑄造時要保證鑄件不得有疏松和縮孔。</p><p> 2.3 V形受料架</p><p> 2.3.1 V形受料架的功能簡介</p><p> V形受料架
46、是圓棒料的載體,自動上下料裝置就是把棒料先裝入V形受料架后在進行棒料的定位,加緊和加工的。</p><p> 2.3.2 V形受料架的材料選擇</p><p> 我們選用QT40-17球墨鑄鐵耐磨、減震、工藝性能好、成本低</p><p> 2.3.3 V形受料架的選擇</p><p> V形受料架機構通常有2種,一種叫雙V形塊定
47、心夾緊機構,還有一種叫雙V形塊杠桿夾緊機構。雖然雙V形塊定心夾緊機構定位誤差為零,但其結構復雜。而雙V形塊杠桿夾緊機構結構簡單,緊湊,摩擦接觸面少,磨損小。結構設計可以實現(xiàn)夾緊力的放大,保證可靠夾緊。</p><p> 而且由于夾具采用雙V形塊杠桿夾緊機構可以實現(xiàn)Y-Y方向對中,X-X方向定位誤差也較小,定位精度也高于固定V形塊結構??梢詽M足一般精度零件的定位要求,適用于兩端同時加工的圓形棒料零件。</p
48、><p> 2.3.4 V形受料架的制造工藝簡述</p><p> (1) 鑄件外形整潔,表面無毛刺,內無氣孔、縮松、夾渣等缺憾。</p><p> (2) 鑄造圓角R3——R5。</p><p> (3) V形口的角度為120°其粗糙度為6.3。</p><p> (4) V形口上有左(右)鑲塊,其
49、材料為65Mn,加工前要進行熱處理HRL55-60。</p><p> 2.3.5 V形受料架的尺寸選擇</p><p><b> 見附錄零件圖</b></p><p><b> 2.4 調整墊塊</b></p><p> 調整墊塊是用來調整整個上下料裝置的平衡,使其在各種場合都能處于水
50、平,更好的加工棒料。一般設計為幾個毫米。</p><p> 2.5 左(右)上卸料板</p><p> 2.5.1 左(右)上卸料板的功能簡介</p><p> 左(右)上卸料板是自動上下料裝置的原動件,棒料就是通過他來進行上下料的。</p><p> 2.5.2 左(右)上卸料板的材料選擇</p><p&g
51、t; 由于圓坯料是通過他來進行上卸料的,所以我們選用45#優(yōu)質碳素鋼,其塑性,韌性較好,耐磨。</p><p> 2.5.3 左(右)上卸料板的工藝簡述</p><p> 加工前要進行調質處理至HB220-250,,其粗糙度為12.5。中間旋轉軸的孔的粗糙度為3.2。</p><p> 2.5.4 左(右)上卸料板的尺寸選擇</p><
52、;p><b> 見附錄零件圖</b></p><p> 該上下料裝置,采用雙位夾具結構,一個油缸上下運動,來實現(xiàn)零件的上料,夾緊,卸料等多個動作。動作協(xié)調,順序可靠,動作時間短,可以實現(xiàn)自動化,提高生產(chǎn)率,降低勞動強度。適用于圓形棒料的大批量生產(chǎn)。</p><p> 第三章 有關的設計計算</p><p> 3.1 定位誤差計
53、算</p><p> 零件要求加工后孔的壁厚差不大于0.8mm,即警告孔與外圓的同軸度公差</p><p><b> 值為0.8mm。</b></p><p> 如果機床夾具采用固定V形塊以零件外圓定位,夾具結構可以大大簡化。</p><p> 固定V形塊定位零件可以實現(xiàn)對中定位,其定位誤差Δy產(chǎn)生在Y-Y方向,
54、如圖:</p><p> 式中 Dmax=零件最大直徑</p><p> Dmin=零件最小直徑 2θ=V形塊工作角</p><p> 設 Dmax=20.4,Dmin=19.6,θ=60°</p><p> 顯然定位誤差大于1/3的零件公差不能保證零件加工要求。</p><p>
55、由于雙V形塊杠桿夾緊機構的定位誤差較小,結構也比雙V形塊定心夾緊機構簡</p><p> 單,所以夾具設計選用雙V形塊杠桿夾緊機構。雙V形塊杠桿夾緊機構能夠實現(xiàn)</p><p> Y-Y方向的對中。定位誤差是由于,零件直徑發(fā)生變化時V形塊繞其回轉支點回</p><p> 轉,V形塊中心線偏轉使得零件定位基準發(fā)生位移而在ΔX-X方向產(chǎn)生的位移</p>
56、<p><b> Δx,如圖:</b></p><p><b> 定位誤差分析示意圖</b></p><p> AD——V形塊中心線與回轉支點之間的垂直距離,AD=1;</p><p> DC——兩回轉支點間距離的二分之一,DC=a;</p><p> 2θ=V形塊工作角
57、 R=零件基本半徑;</p><p> Rmax=零件最大半徑 Rmin=零件最小半徑。</p><p> 由上圖所見,當零件直徑為Rmax,A點順時針回到A´點,零件圓心O向左</p><p> 移動到O1,其位移量為Δx1,這時有</p><p> 在本夾具設計中l(wèi)=65,a=38,θ=60
58、6;,ΔR=0.2,Δx1=0.1353</p><p> 同樣,當零件直徑最小為Rmin時,A點逆時針回轉到A´´點,零件圓心O</p><p> 向右移動到O2,其位移量為Δx2,如圖:</p><p> 令ΔR=R-Rmin,則有</p><p><b> 所以 </b></p&g
59、t;<p> 夾具的定位誤差小于零件公差的1/3,可以滿足零件加工要求。</p><p> 3.2 夾緊力計算</p><p> 設零件直徑D=20mm,孔徑d=6mm,s=0.06mm/rad時,鉆孔的軸向力P及切削力矩M計算如下:</p><p><b> 如圖:</b></p><p>&l
60、t;b> 夾緊力計算分析圖</b></p><p> 雖然加工過程中時兩個面同時加工,考慮到加工的不同步,應按單面鉆孔的最不利情況計算夾緊力。</p><p> 為防止零件在軸向力P的作用下打滑而發(fā)生軸向移動所需的夾緊力Q1</p><p> 為防止零件在切削力矩M的作用下打滑而發(fā)生轉動所需的夾緊力Q2</p><p&g
61、t; 取數(shù)值較大的Q1=1923.4N,按兩個工件同時加工校合安全系數(shù)K</p><p><b> 可以滿足夾緊要求。</b></p><p> 第四章 床身設計</p><p> 床身作為整個機床的載體,它的設計包括:側蓋支承、床身側蓋、床身側橫擋、床身頂面板、床身橫梁、床身立柱、床身前后端蓋、床身前后支架和床身中支架等九個設計。
62、</p><p> 4.1 床身側蓋設計</p><p> 床身側蓋總成(圖見附錄)的工藝要求:1.材料平整,無明顯缺陷。2.有條件壓加強筋。其設計包括:側蓋支承、床身側蓋設計。</p><p> 4.1.1 床身側蓋設計</p><p> 床身側蓋選用A3鋼,其制造工藝要求是:材料平整無明顯缺陷。其他工藝要求及其尺寸見其零件圖。
63、</p><p> 4.1.2 側蓋支承設計</p><p> 側蓋支承對側蓋起支承作用,其材料也選用A3鋼,工藝要求是:其上的孔的表面,粗糙度為去除材料加工,值為25,其余各面粗糙度為不去除材料加工。其他工藝要求及其尺寸見其零件圖。</p><p> 4.2 床身前后支架</p><p> 床身前后支架選用A3鋼,其制造工藝要求
64、是:1. 工件在焊縫處倒棱。2. 先點焊找正各件位置后,用夾具夾住后再焊接,無扭曲、變形。 3. 焊接處無夾渣、虛焊,焊后清除焊渣。4. 焊后經(jīng)時效處理,并加工保證。焊接時實際總長均為2mm加工余量,加工后且使與A面保持垂直。5.其底部和上部粗糙度為去除材料加工,值為12.5。</p><p> 其他工藝要求及其尺寸見其零件圖。</p><p> 床身前后支架設計包括:床身橫梁、床身立
65、柱和床身前后端蓋。</p><p> 4.2.1 床身橫梁</p><p> 床身橫梁選用A3鋼,其制造工藝要求是:1.材料平直,無扭曲,表面無明顯缺陷。2.上下兩端面平行與周邊垂直。</p><p><b> 其尺寸見其零件圖。</b></p><p> 4.2.2 床身立柱</p><
66、p> 床身立柱選用A3鋼,其制造工藝要求是:1.材料平直,無扭曲,表面無明顯缺陷。2.上下兩端面平行與周邊垂直。</p><p> 其尺寸和其他制造工藝要求見其零件圖。</p><p> 4.3 床身前后端蓋</p><p> 床身前后端蓋選用A3鋼,其制造工藝要求是:</p><p> 1.材料表面平直,清除銹斑無明顯缺陷
67、。</p><p> 2.材料放樣外周尺寸略大于圖紙尺寸,方樣后四周铇成直角。</p><p> 3.定位孔與件GGZXKJ-04配作。</p><p> 4.四塊加工孔,兩塊不加工。8-22和2-20孔與GGZXKJ-03-02-03和GGZXKJ-03-02-02件焊接后加工。</p><p> 5.其兩端面粗糙度為不去除材料加工
68、;其20孔的表面粗糙度為為去除材料加工,值為1.6。</p><p> 其尺寸和其他制造工藝要求見其零件圖。</p><p> 4.4 床身側橫擋</p><p> 床身側橫擋選用A3鋼,其制造工藝要求是:1.材料平直,無扭曲,表面無明</p><p> 顯缺陷。2.兩端平行,與周邊垂直。</p><p>
69、 其尺寸和其他制造工藝要求見其零件圖。</p><p> 4.5 床身中支架</p><p> 床身中支架的組成包括:床身橫梁、床身立柱和立柱頂?shù)装?,其材料選用</p><p> A3鋼,它的制造工藝要求是:</p><p> 1.工件在焊縫處倒角。</p><p> 2.先點焊找正各件位子后,用夾具夾住后
70、再焊接,無扭曲,變形。</p><p> 3.焊縫處無夾渣,虛焊,焊后清除焊渣。</p><p> 4.焊后經(jīng)時效處理,并加工保證,焊接時實際總長尺寸為534,上下兩頭平面均為2mm加工余量,加工后且使兩面平行。</p><p> 5.其底部和上部粗糙度為去除材料加工,值為12.5。</p><p> 4.6 左右床身焊接設計<
71、;/p><p> 左右床身焊接的工藝要求:</p><p> 1.在焊接前先將前后支架、中支架和頂面板有螺釘固定。找正尺寸,保證前后支架與頂面板垂直。各焊接處先全部點焊完畢后再施行焊接。</p><p> 2.焊縫保證質量,無氣孔、夾渣、虛焊等缺陷,焊畢清除焊渣。</p><p> 3.復核總體尺寸,測量垂直度,符合要求后打定位銷孔。&l
72、t;/p><p> 其尺寸和其他制造工藝要求見其總圖。</p><p><b> 結 論</b></p><p> 三個月的畢業(yè)設計結束了,我們四年的大學生活也隨之結束了。</p><p> 這次畢業(yè)設計是我們四年來所學知識的一次大檢測,是未來工作能力的一次集中檢測。</p><p>
73、; 在這次的畢業(yè)設計中,我們組設計的是鋼管中心孔機床上下料裝置,涉及到的學科有很多,例如:組合機床,液壓傳動,機電傳動,機械設計,公差等等。等學完這些課之后,再回來應用這些學科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時,卻發(fā)現(xiàn)要學好一門課,并不是單單會做幾種類型的題目,應付一下考試就可以的,而是要有一種鉆的精神,僅靠書本上的一點內容是遠遠不夠的。</p><p> 在液壓試驗臺的設計過程中,對各個部件的設計及校核都非常的嚴格,
74、從而,必須進行反復的驗算和數(shù)據(jù)的從新選擇。這樣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存在著設計工作的重復勞動,從而增加了設計工作量,延長了設計周期,但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最能體現(xiàn)你的設計理念的環(huán)節(jié),所以不能因為重復的工作就對此懈怠,反而應更嚴格的要求自己,做到工作時態(tài)度嚴謹、認真。</p><p>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結合現(xiàn)代機械產(chǎn)品的設計要求,對于各種機床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精度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出現(xiàn)了一些比較先
75、進的現(xiàn)代設計技術,如:優(yōu)化設計技術、可靠性設計技術等等,這些現(xiàn)代設計技術目前已大量的應用到了各種機床中,造出了如數(shù)控機床、加工中心等等的先進機床。</p><p> 對于我們學生來說,任何先進的設計理念都要來消化吸收,從而來增強我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所以這次畢業(yè)設計,應老師的要求,我們設計了較為先進的全液壓自動定中心不銹鋼圓棒料中心孔機,通過對基礎知識的重新學習,對新知識的補充,來提高自己的水平。我們通過計算機畫圖來
76、完成設計,從而對自己的繪圖水平也是一個鍛煉。</p><p> 我在該畢業(yè)設計中主要使用了CAXA軟件,對該軟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操作也更加熟練?,F(xiàn)在雖然完成了畢業(yè)設計,但在畢業(yè)設計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p><p> 一、在二維設計過程中由于習慣不好,經(jīng)常忘記保存,無法配合,有時機子有病毒時就會造成工作成果的丟失。這點必須改正。</p><p> 二
77、、在繪圖過程中,對以前所學的繪圖知識已有遺忘,標注時也出現(xiàn)許多不規(guī)范的標注。</p><p> 三、在調用標準件時,有時插件丟失,從而無法使用圖庫,必須學會插件的安裝。</p><p> 打中心孔機的設計雖然不是什么新課題,但卻有工科學生走上社會必不可少的專業(yè)知識,所以應該從思想上重視他,而不是混混就行了的事,我相信從對打中心孔機的設計而掌握的大量知識,會對自己的水平有極大的幫助的。&
78、lt;/p><p><b> 致 謝</b></p><p> 首先要感謝凌智勇老師,從畢業(yè)設計開始以來一直以來的精心指導和嚴格的要求。</p><p> 其次要感謝學院,是整個機械學院培養(yǎng)了我扎實的理論基礎,使我能夠較為順利的在大學四年級下半學期完成設計。</p><p> 感謝江蘇大學機電031班的同學
79、,是他們使我生活在一個朝氣蓬勃、團結奮進、學習氛圍濃厚的大家庭。</p><p> 最后感謝我親愛的父母,他們的信任與付出使我能順利地完成學業(yè),他們的理解與支持永遠是我前進中最有力的精神后盾</p><p>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和實踐,我得到了很多收獲,有很多感想。</p><p> 1.這是自己第一次獨自完成一個還算大的設計,從而對各方面的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
80、促進作用,為我將來工作時的自信心打下了基礎。</p><p> 2.對工作有了更早的接觸,從做畢設的過程中掌握工作后的學習和研究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p><p> 3.使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自己的知識還是比較的欠缺,必須進行不斷的補充。</p><p> 4.從中我認識到合作的必須性和和人相處融洽的重要性。
81、</p><p> 再次感謝學院和所有一直關心我、給予我?guī)椭母魑焕蠋?,祝各位老師今后工作順利?lt;/p><p><b> 參考文獻:</b></p><p> [1] 機械工程手冊編委會編.機械工程手冊.第二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5.</p><p> [2] 紀名剛等主編.機械設計 [M].北京:高
82、等教育出版社,2001.</p><p> [3] 陸玉等編著.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9年5月(第三版)</p><p> [4] 成大先.機械設計的錯誤與禁忌.北京:化學工 業(yè)出版社,1997</p><p> [5] 何達 朱紅軍主編.CAXA2005基礎及應用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p>&
83、lt;p> [6] 黃觀堯,劉保河.機械制造工藝基礎[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p><p> [7] 許曉楊.專用機床設備設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7</p><p> [8] 林文煥,陳本通編著.機床夾具設計.北京:國防出版社,1987.8</p><p> [9] 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等編著.機床夾具設計手冊.上海:
84、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4</p><p> [10] 金屬機械加工工藝人員修訂組編著.金屬機械加工工藝人員手冊.上海:上??萍汲霭嫔?,1981.10</p><p> [11] 章宏甲,黃誼.金屬切削機床液壓傳動.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p><p> [12] 雷天覺.液壓工程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0</p><p
85、><b> 讀 書 報 告</b></p><p><b> 摘要:</b></p><p> 根據(jù)組合機床設計特點,將模塊化設計技術應用于組合機床CAD 系統(tǒng)。以分級模塊化為主導思想,在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組合機床的各級模塊并按照面向裝配設計的原則設計了模塊接口。以三維設計軟件UG為開發(fā)平臺,針對組合機床的每一級模塊建立相應的全參化
86、三維模型庫,開發(fā)出支持模塊化設計的組合機床CAD 系統(tǒng)。</p><p> 關鍵詞:組合機床;模塊化程序;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p><p><b> 0 前言</b></p><p> 本多品種的要求,可目前模塊化設計已被廣泛應用于機械設計領域,它的主要優(yōu)點是能滿足用戶對于以快速進行產(chǎn)品的系列化設計[1 ] ,因此模塊化技術特別適用
87、于具有系列化特點的組合機床產(chǎn)品設計中。組合機床是一種針對專門零件的生產(chǎn)設備,具有以下特點[2 ] :整機中通用部件占很大例,只有少量的專用部件;通用部件的獨立性強,具有相對獨立的結構;品種多,批量小;具有明顯的分級特性;用戶要求交貨周期短。針對組合機床的上述特點,發(fā)展了機床的模塊化設計方法[3 ] 。機床設計領域的發(fā)展現(xiàn)狀是模塊化、智能化以及CAD/ CAM/ CAPP 的集成。當前在組合機床CAD系統(tǒng)的開發(fā)應用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同
88、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缺乏從主機角度進行設計、分析和評價系統(tǒng)[4 ] ,不能支持自上而下的從概念設計到詳細設計的過程。文把CAD 技術和模塊化設計兩種設計方法結合起來,開發(fā)出支持模塊化組合機床設計的CAD 系統(tǒng)。本系統(tǒng)支持自上而下的組合機床產(chǎn)品設計,可有效地提高設計水平和工作效率,縮短開發(fā)周期,降低成本。</p><p> 1 組合機床CAD 系統(tǒng)總體模塊化設計</p><p>
89、模塊化設計是在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并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可以構成不同的機床,實現(xiàn)不同的功能要求[5 ] 。利用模塊化設計的方法,建立組合機床模塊化設計CAD 系統(tǒng)的步驟如下:</p><p> (1) 組合機床功能分析:進行市場調查,分析用戶需要,總結組合機床實現(xiàn)的功能,建立組合機床的總體功能模型,并將機床功能分解為不同級別、層次的子功能。</p><p> (
90、2) 總體結構設計:在組合機床功能模型的基礎上,實現(xiàn)功能2結構映射。根據(jù)組合機床的功能層次,尋求實現(xiàn)功能的結構載體,產(chǎn)生機床結構布局方案,同時進行機床結構、外形尺寸的初步規(guī)劃。合理地劃分結構模塊,每一個模塊都具有獨立的結構,對應一定的功能。</p><p> (3) 詳細結構設計:利用三維造型工具,將結構概念模型細化,對模塊進行標準化、系列化詳細設計。針對組合機床的每一層模塊都建立相應的全參數(shù)化控制三維模型庫,
91、用戶在這個庫中調用需要模塊的三維模型進行裝配。</p><p> (4) 建立CAD 系統(tǒng)主控界面和數(shù)據(jù)庫等:除了建立各級模塊的相應三維模型庫之外,本CAD系統(tǒng)還要建立存放設計過程中所需要數(shù)據(jù)的數(shù)據(jù)庫,以及設計過程中的模塊選擇、模塊調用、模塊組合和設計計算等過程。組合機床CAD 系統(tǒng)結構圖程中的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程序。在其上建立一個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用戶在系統(tǒng)引導下完成</p><p>
92、 如圖1 所示。組合機床CAD 系統(tǒng)的設計過程中,模塊化設計的思想貫穿始終。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根據(jù)模塊化設計理論,在設計模塊的基礎上建立組合機床產(chǎn)品模板庫。模塊的設計分為模塊的劃分和模塊綜合兩部分。本系統(tǒng)主要在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各級模塊,采用面向裝配的原則來設計模塊的接口,實現(xiàn)模塊綜合的柔性和多樣性。</p><p> 1. 1 在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組合機床的</p><p>&
93、lt;b> 各級模塊</b></p><p> 模塊的劃分是一個復雜的分析過程,模塊劃分太細,可以組成較多的變型產(chǎn)品,但模塊的綜合較為困難;模塊劃分過粗,模塊綜合性較好,但導致產(chǎn)品性能不合理,柔性太差。因此劃分組合機床模塊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組合機床具有明顯的分級特性[6 ] ,因此本系統(tǒng)按照分級劃分的原則,從粗到細劃分了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模塊,每一級的模塊都可以劃分為更小的模塊。模
94、塊的分級劃分建立在功能分析的基礎上,每一級的模塊都對應于一定的功能,具有獨立的結構。在模塊劃分之前,首先進行市場需求分析,將用戶需求轉化為機床的功能需求。然后分析組合機床的功能,建立組合機床總體功能模型,并將總體功能分解為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子功能。對組合機床整機功能進行抽象,首先建立機床的總體功能模型。組合機床整機的功能反映在它所完成的加工工藝內容上。因此在整機層次上,可以劃分實現(xiàn)不同加工工藝內容的整機模塊。在整機功能之下,對組合機床
95、的功能進行進一步劃分。這一層上可以劃分為加工單元、裝夾單元、控制單元等模塊。對組合機床部件功能還可以進一步細化。分為動力部件模塊、輸送部件模塊、支撐部件模塊、控制部件模塊、輔助部件模塊等。</p><p> 1. 2 按照面向裝配設計的原則設計模塊接口</p><p> 面向裝配設計是指在概念設計階段就考慮裝配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確保零件快速有效地裝配。模塊的劃分和設計應該遵循面向裝
96、配設計的原則,通過功能特征與產(chǎn)品結構之間的映射實現(xiàn)由概念設計到詳細設計這樣自上而下的設計過程[7 ] 。為此模塊應該具有易于裝配的可互換性接口,以保證模塊組合的快速準確。模塊接口是有著相互結合關系的模塊在結合部分存在的具有一定幾何形狀、尺寸和精度的邊界結合表面。模塊接口模型包括:接口形狀、接口方位、接口功能。模塊接口的設計應該考慮接口的統(tǒng)一性,即具有相同功能的模塊接口應該采用相同的接口幾何形狀,接口方位應該一致,模塊接口材料、幾何尺寸的
97、精度、表面粗糙度應該盡可能的統(tǒng)一。為了保證模塊之間可以實現(xiàn)良好的互換性,接口的系列化是重要的途徑。在模塊接口系列化的基礎上,對于同一系列的接口,提供標準化的接口幾何尺寸系列。</p><p> 2 系統(tǒng)的模塊化三維造型模板庫</p><p> 本系統(tǒng)以三維設計軟件Unigraphics (簡稱UG) 為開發(fā)平臺,采用UG/ OPEN API 開發(fā)接口,Visual C+ +編譯環(huán)境。
98、包括組合機床加工示意圖設計模塊、切削用量計算模塊、主軸箱設計模塊和組合機床各級模塊裝配模型模板庫。利用UGUIstyler 開發(fā)出與UG風格完全一致的用戶界面,采用數(shù)據(jù)庫技術管理設計計算和模板庫中的標準數(shù)據(jù)。本系統(tǒng)根據(jù)模塊化設計的原則,將概念模型細化為具體的三維裝配模型。系統(tǒng)的裝配模型模板庫是根據(jù)上述模塊的劃分而設定的。系統(tǒng)采用了三維參數(shù)化造型技術,為每一級模塊都建立對應的三維模型。</p><p> 在設計模
99、塊的三維造型模板庫時,遵循模塊化設計的原則,系統(tǒng)具有下面的特點:</p><p> (1) 采用參數(shù)化三維造型技術建立模塊庫:參數(shù)化建模采用尺寸驅動技術,以約束造型為核心。由于組合機床通用部件的數(shù)據(jù)已經(jīng)標準化、系列化,可以實現(xiàn)用幾個關鍵尺寸驅動整個視圖的繪制[8 ] 。組合機床分級模塊結構的三維模型通過這些尺寸作為參數(shù)來控制??刂迫S模型的參數(shù)分為三種:</p><p> ?、倏刂屏慵?/p>
100、廓尺寸的參數(shù)。</p><p> 對于通用件和標準件,零件的輪廓尺寸分為主要輪廓尺寸和次要輪廓尺寸。主要輪廓尺寸已經(jīng)標準化、系列化,次要輪廓尺寸與主要輪廓尺寸有確定的約束關系。主要輪廓尺寸的標準化數(shù)據(jù)存放在數(shù)據(jù)庫中,用戶從界面輸入所選標準件或者通用件的型號,系統(tǒng)在數(shù)據(jù)庫中得到相應的標準數(shù)據(jù),并且根據(jù)主要輪廓尺寸計算出次要輪廓尺寸,賦予三維模型并對模型進行更新。</p><p><b
101、> ②裝配約束參數(shù)</b></p><p> 零件進行裝配時,與其他部件間形成一定的裝配約束關系,并可由裝配參數(shù)控制。裝配約束包括配合、對齊、平行、垂直等。</p><p><b> ?、劢涌趨?shù)</b></p><p> 控制模塊之間接口的形狀、方位關系等參數(shù)。對于通用件和標準件,接口參數(shù)已經(jīng)標準化,相應數(shù)據(jù)可以由數(shù)據(jù)
102、庫中自動獲取。對于非通用件模塊的接口設計,為了保證模塊的互換性,也實行標準化系列化設計。例如主軸箱,因為與動力箱存在固定的裝配關系,因此主軸箱的接口設計也實現(xiàn)了標準化。用戶通過輸入模塊</p><p> 主參數(shù),直接或者間接的控制模型參數(shù),更新三維模型,生成需要的零部件。(2) 遵循面向對象的模塊化設計原則</p><p> 系統(tǒng)設計模塊時,采用面向對象的設計原則。對于每一個模塊而言,
103、包括模塊內部</p><p> 和外部兩方面的信息:內部信息包括模塊功能、內部結構尺寸等;外部信息即接口信息,包括形狀、方位、結合面屬性等。系統(tǒng)將模塊內部信息全部封裝,內部信息對用戶是一個黑箱,用戶只需關心接口信息。</p><p> (3) 用WAVE 技術控制模塊內部裝配結構</p><p> 在模塊的設計中,功能設計映射為結構設計是以裝配模型作為表達設計
104、功能的全局結構。裝配模型由部件結構、部件之間的裝配關系和裝配約束組成,需要考慮部件之間功能結構上的關系,以及零部件之間的裝配順序、裝配方向等。組合機床設計模塊對應的各級裝配模型,不僅包括部件結構,還包括部件之間的裝配關系和裝配約束。在UG中,部件之間的裝配約束可以</p><p> 由三種方法實現(xiàn):尺寸驅動、約束驅動和WAVE 全相關設計。尺寸約束可以用來控制部件間的尺寸相關,約束驅動用來建立裝配體中零部件之間
105、在空間位置上的聯(lián)結關系。WAVE (What –if Alternative ValuableEngineering) 技術是UG實現(xiàn)全相關設計的關鍵技術,支持從概念設計到詳細設計。本系統(tǒng)的模塊設計中,使用WAVE 技術將模塊按設計規(guī)則形成一個控制結構,在其中定義所需要的幾何信息和參數(shù),使組合機床各級模板裝配模型中的子模塊之間的幾何特征都是整體相關。利用本系統(tǒng)生成的三面加工組合機床見圖2。用戶只需輸入主要參數(shù)即可得到所需的三維模型,在此
106、模型基礎上進行細化設計。</p><p><b> 3 結束語</b></p><p> 本文在模塊化設計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組合機床CAD 系統(tǒng)的開發(fā),實現(xiàn)了計算機輔助模塊化設計。該系統(tǒng)提供了組合機床各級模塊的參數(shù)化三維模型模板庫,在每個層次級別上都建立了系列的模塊模板庫,支持產(chǎn)品從概念設計到詳細設計。用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平臺模板來進行組合機床設計
107、,有效的提高了設計效率,縮短產(chǎn)品開發(fā)周期。</p><p> 本系統(tǒng)可以進一步完善,為并行工程、智能化設計以及CAD/ CAM/ CAPP 的集成提供基礎。</p><p><b> 參考文獻:</b></p><p> [1 ] 傅迎春. CAD 系統(tǒng)在機床模塊化設計中的應用[J ] .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1998 , (5) :3
108、1 - 33.</p><p> [2 ] 沈陽工業(yè)大學. 組合機床設計[M] .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0.</p><p> [3 ] 王 軍,李金良. 機床的模塊化設計與專家系統(tǒng)技術[J ] . 機床與液壓. 2002 , (6) :199 - 201.</p><p> [4 ] 葛愛和,盛伯浩. CAD 技術與機床整機設計[J ] .
109、 焦點,2001(5) :13 - 15.</p><p> [5 ] 張錫濱. 基于模塊化的虛擬機床設計[J ] . 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01 , (11) :4 - 5.</p><p> [6 ] 劉小鵬,張為國. 機床模塊化設計中的模塊創(chuàng)建以及應用[J ] . 華中理工大學報,2000 ,28(5) :16 - 17.</p><p> [7 ]
110、王隆太,盛愛平. 基于CIMS 的組合機床CAD 系統(tǒng)的研究開發(fā)[J ] . 揚州大學學報,1999 ,2(4) :64 - 66.</p><p> [8 ] 孫建軍,李玉翔,肖 放. 組合機床通用部件參數(shù)化繪圖系統(tǒng)設計[J ] . 天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 ,20(4) :48 - 51.</p><p><b> 調研報告</b></p>
111、<p> 畢業(yè)設計任務終于布置下來了,為了對機床及其加工方式有更加直觀的認識,我到揚州柴油機廠箱體加工車間做調研。</p><p> 經(jīng)過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我門終于抵達揚州柴油機廠,一位年紀稍長的車間領導帶我們走進車間,于是開始了這次調研工作.該廠生產(chǎn)的變速箱體所使用的材料為HT150。由于灰鑄鐵具有較好的耐磨性,減震性和良好的鑄造性,可加工性,而且價格低廉,所以它是箱體類零件廣泛采用的材料。變速箱
112、體結構復雜,剛性差,加工面多,加工精度要求高。因此工序的安排和加工方法便顯得尤為重要。經(jīng)過我們的調研,了解到該廠變速箱體的加工工序為:加工精基準-粗精銑前后平面-粗精銑上平面-粗鏜鉆主要孔系-精鏜軸承孔系-鉆螺紋孔系-加工其他小孔及攻絲。這樣既保證了加工精度,又遵循“先基面后其他”,“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基準統(tǒng)一”的原則。</p><p> 該廠生產(chǎn)線由各種專用機床和一條自動生產(chǎn)線組成,自動線可
113、以進行自動,半自動和單機調整等各種控制。采用組合機床自動線,可以明顯地改善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能減少占地面積和操作工人,并利于保證產(chǎn)品質量和減少在制品.但自動線可調性差,投資大,要求上線工件的結構和工藝相對穩(wěn)定,毛坯材質要均勻,尺寸偏差要小.該廠組合機床的攻絲靠模裝置為第一類攻絲靠模裝置,由于這一類攻絲靠模裝置主要由攻螺紋靠模和攻螺紋卡頭組成,是整個尺寸較大,所以不能組成鉆,攻復合組合機床,只適用于專門做攻螺紋用的組合機床。<
114、;/p><p> 通過這次調研,使我初步了解了柴油機箱體的加工方法和工序問題,同時對機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培養(yǎng)了我認識,分析生產(chǎn)實踐的能力,對我的畢業(yè)設計將會起到很大的幫助。</p><p> 柔性聚合物的自發(fā)性封閉</p><p> 微集成電路: 方法和實際的應用</p><p> Hyunwoo Bang1,Won Gu Lee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自動上下料機械手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自動上下料機械手全文
- 不銹鋼鍋沖壓成形自動上下料系統(tǒng)開發(fā).pdf
- 三孔承壓螺母自動上下料裝置設計
- 氣動上下料機械手的設計畢業(yè)論文
- 自動上下料機械手畢業(yè)設計
- 自動上下料機械手畢業(yè)設計
- 自動上下料機械手畢業(yè)設計
- 自動上下料機械手畢業(yè)設計
- 自動上下料機械手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論文--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方向-自動上下料機械手設計
- 全套設計_自動上下料機械手畢業(yè)設計
- 三孔承壓螺母自動上下料裝置設計【7張圖紙】
- 三孔承壓螺母自動上下料裝置設計【7張圖紙】
- 畢業(yè)設計_關節(jié)式自動上下料機械手設計
- 數(shù)控機床上下料機械手設計畢業(yè)論文
- 無心外圓砂帶磨床自動上下料控制設計
- 無心外圓砂帶磨床自動上下料控制設計
- 數(shù)控機床上下料機械手畢業(yè)論文
- 彈體自動上下料機構設計畢業(yè)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