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食堂餐廳畢業(yè)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二中學生食堂設計</p><p><b>  摘要</b></p><p>  本畢業(yè)設計題目是**二中學生食堂設計, 為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該食堂共三層,主體三層。層高均為3.90米,建筑物總高度為12.00米。</p><p>  本設計內容包括建筑結構設計。其中建筑結構設計部分計算書的主要內容為構件尺寸的初步

2、確定、框架的計算簡圖、荷載橫向側移計算、框架在水平及豎向荷載作用的內力分析和計算、內力組合、截面設計及基礎設計。其中計算水平地震力作用時采用底部剪刀法,計算豎向荷載作用時采用彎矩二次分配法。</p><p>  電算時,先用PKPM軟件進行結構平面布置,檢查平面數據,輸入次梁樓板,輸入荷載數據,形成PK文件,畫結構平面圖;然后使用PK進行框架計算;最后用TAT軟件進行框架的空間結構計算,輸出框架、柱配筋圖及內力計

3、算結果</p><p>  關鍵詞 畢業(yè)設計,建筑設計,結構設計,框架結構。</p><p>  Design of Xuzhou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 canteen </p><p><b>  ABSTRACT</b></p><p>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

4、opic is Xuzhou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 canteen design.The canteen of three floors, the main three. All layers are 3.90 meters high, the total building height of 12.00 meters.</p><p>  The design includes th

5、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part of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book was initially identified component size, the calculation diagram of the frame, load lateral sway calculat

6、ion framework of the internal forces i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load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of cross-sectional design and infrastructure design. Bottom scissors calculate the horizonta

7、l seismic force, Moment Distribution m</p><p>  Computing, structural layout first PKPM software, check the flat data input times slab input load data, the formation of PK files, painting and structure plan;

8、 then use the PK framework for comput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framework; Finally, the TAT software calculation, output frame, column reinforcement diagram and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results</p><p&g

9、t;  Key words graduate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frame structure </p><p><b>  第一章 建筑設計</b></p><p>  1.1 建筑平面設計</p><p>  平面設計主要是根據設計要求和地形條件,確

10、定建筑物平面中各組成部分的大小和相互關系。平面設計是整個建筑設計的關鍵,建筑設計首先從平面設計開始。平面設計不僅決定了建筑的平面布局,各組成部分的面積、形狀、位置等,而且還影響到建筑的立面和剖面。本辦公樓設計綜合考慮了建筑立面、建筑剖面、建筑技術、建筑經濟、建筑形象等因素,使平面設計盡善盡美。</p><p>  在平面設計中,結合基地環(huán)境、自然條件、建筑規(guī)模等,進行了建筑平面體型的設計、主要功能空間的設計和交通

11、聯系空間的設計??紤]到地形特性、周圍道路等因素,平面體型設計為矩形。主要功能空間設計包括公用部分、廚房或飲食制作間和輔助部分。具體設計如下:</p><p>  1.1.1 公用部分的平面設計</p><p>  食堂根據《飲食建筑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餐廳或飲食廳的室內凈高應符合大餐廳和大飲食廳不應低于3.00米,再根據建筑高度要求確定層高為3.90米。餐廳與飲食廳采光、通風應良好。天然采光

12、時,窗洞口面積不宜小于該廳地面面積的1/6。自然通風時,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該廳地面面積的1/16。食堂餐廳售飯口的數量可按每50人設一個,售飯口的間距不宜小于1.10m,臺面寬度不宜小于0.50m,并應采用光滑、不滲水和易清潔的材料,且不能留有溝槽。廁所位置應隱蔽,其前室入口不應靠近餐廳或與餐廳相對。 </p><p>  1.1.2 廚房和飲食制作間的平面設計</p><p>  

13、餐館與食堂的廚房可根據經營性質、協(xié)作組合關系等實際需要選擇設置下列各部分: </p><p>  一、主食加工間——包括主食制作間和主食熱加工間; </p><p>  二、副食加工間——包括粗加工間、細加工間、烹調熱加工間、冷葷加工間及風味餐館的特殊加工間; </p><p>  三、備餐間——包括主食備餐、副食備餐、冷葷拼配及小賣部等。冷葷拼配間與小賣部均應單獨

14、設置; </p><p>  四、食具洗滌消毒間與食具存放間。食具洗滌消毒間應單獨設置; </p><p>  根據實際需要,廚房和飲食制作間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廚房、倉儲、員工洗手間及售飯窗口。其中廚房再用活動隔板分隔為消毒區(qū)、主、副食加工區(qū)。廚房設備擺設等需要進行二次設計。</p><p>  1.1.3 輔助部分的設計</p><p>

15、  輔助部分主要由各類庫房、辦公用房、工作人員更衣、廁所及淋浴室等組成,應根據不同等級飲食建筑的實際需要,選擇設置。綜合考慮,為了食堂提供食品多樣化,在一二層學生主要供餐區(qū)后,第三層設置了特色風味小吃窗口。為滿足在校教師用餐問題,有專門設計了教師廚房、三個小包廂及一個大包廂。另外,還設計了會議室、財務室和充值室。</p><p>  1.1.4 門的設計</p><p><b>

16、; ?。?)門的寬度</b></p><p>  門的寬度要根據房間的使用功能來確定,有單扇、雙扇和多扇幾種寬度形式。根據規(guī)范要求,及學生就餐時間集中、流量大的特點,一樓大門設計為四扇組合門窗,寬度均為4米。室內小門一般設計為900mm的通用單扇門。倉儲室、廚房和食堂后門設計為子母門,寬度為1.8米。 </p><p><b> ?。?)門的數量</b>&

17、lt;/p><p>  門的數量根據使用人數多少和防火要求來確定。按照防火規(guī)范規(guī)定,使用人數超過50人以及使用面積超過60 m2的房間,門的數量不少與兩個。衛(wèi)生間、倉儲室、財務室、充值室、教師廚房及大、小包廂均設置一個門,會議室設置兩個門。綜合大廚房設置兩個普通門和一個子母門。</p><p><b>  (3)門的位置</b></p><p> 

18、 門的位置要考慮室內人流活動特點和家具布置的要求,盡量縮短室內交通路線,避免人流擁擠和便于家具布置。本食堂門的位置絕大部分設置在靠墻體一側,距墻邊為500mm,以便于砌墻和放置預制過梁,保證房間有較完整的空間和墻面,使人們出入方便。</p><p>  1.2 建筑立面設計</p><p>  一幢建筑物不僅要有完美的平面布局,還要有美觀的建筑形象,建筑形象主要由建筑造型藝術處理和立面裝

19、飾來體現。</p><p>  本建筑采用對稱性體型,主要采用色彩明快、材質光潔的真石漆涂料作為外立面裝飾。運用立面開窗自由,體型、大小、高低、形狀、線條粗細和立面點、線、面等恰當的運用對比,水平窗和窗間墻形成對比,給人舒適、和諧、完美的韻律感。</p><p>  本立面設計,從線條變化來看,粗線給人厚重感,細線則有精致、輕盈感。里面色彩處理恰當,建筑外型主色調為黑色,給人以莊重感。在建

20、筑物的主要出入口,樓梯形成轉角及臨街立面是人們的視覺重心。故門廳處柱子采用堅硬的花崗巖,增強了整個建筑物的表現力。</p><p>  在立面上,線條疏密有致,給人以立體感。臨街立面征稅大廳采用大面積玻璃窗,增加了建筑表現力,打破了立面的單調感。</p><p>  1.3 建筑剖面設計</p><p>  剖面設計主要體現建筑物在豎向上各部分的組合關系。主要體現

21、在房間的豎向形狀和比例、房間的層數和各部分的標高、房間采光、通風方式的選擇及建筑物豎向空間的利用等。</p><p>  1.3.1 房間的剖面形狀</p><p>  根據房間使用要求,房間剖面形狀一般采用矩形,有利于家具布置和使用。矩形剖面具有形狀規(guī)則、簡單,有利于梁板布置,同時施工方便。本建筑物所有房間均采用矩形剖面,房間進深都不太大,采用側窗采光、通風。 </p>

22、<p>  1.3.2 房間的各部分高度</p><p>  (1)房間的層高和凈高</p><p>  建筑物層高根據房屋的使用性質、要求、建筑結構和施工材料要求來確定。根據食堂的使用要求,凈高一般不低于3.0m,因此該辦公樓層高定為3.9m,除去梁高,凈高為3.0m,滿足了食堂凈高的要求。樓梯要求平臺與平臺之間的凈高不小于2.0m,傾斜梯段之間的凈高不小于2.2m。本食堂采

23、用平行雙跑樓梯,每個梯段為13個踏步,每個踏步高150,滿足了使用要求。</p><p><b> ?。?)窗臺的高度</b></p><p>  窗臺的高度與使用要求和家具設備的布置有關。</p><p>  一般房間窗臺高度與房間工作面,如辦公桌面高度相一致,同時開窗和使用桌面不受影響。本方案中窗臺距離該層樓地面的高度均為0.9m,保證了工

24、作面的照明度,滿足了使用要求。</p><p>  1.3.3 建筑層數及建筑空間的組合和利用</p><p>  本建筑物根據各個房間的要求,每層房間的高度均相同,沒有錯層現象,使用方便。根據建筑規(guī)模等要求設計為為三層框架結構,總高度為12.0m。該辦公樓以樓梯間將各層豎向排列的空間聯系起來,構成一個整體,這樣即滿足使用要求,結構布置也比較合理,同時也比較經濟。樓梯間底層休息平臺下有半

25、層高可以用作倉庫,以提高空間的利用率。</p><p>  剖面的設計也涉及建筑的使用功能、技術經濟條件、周圍環(huán)境等因素。同時,應充分認識到剖面設計、立面設計、平面設計不能截然分開的,他們是互相制約和相互影響的。</p><p>  1.4 建筑構造設計</p><p>  建筑構造設計是確保建筑物正常使用和節(jié)約造價的重要手段,是確保建筑物使用年限的重要組成部分。

26、構造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p><p>  1.4.1 屋面設計</p><p><b> ?。?)屋面排水方式</b></p><p>  排水方式的選擇應考慮結構的形式、氣候條件、建筑無使用特點等因素來考慮,本建筑采用平屋面有組織外排水。</p><p><b>  (2)屋面排水組織</b&

27、gt;</p><p>  屋面適當劃分排水坡、排水溝組織排水區(qū),屋面排水坡度為3%,排水溝坡度為1%。屋面力求排水通暢簡捷,雨水口排列均勻,符合要求。雨水管、雨水口設置:雨水管最大間距不超過18米,雨水管采用直徑為100mm的PVC雨水管,水斗為鍍鋅鐵皮水斗。</p><p><b> ?。?)屋面防水</b></p><p>  屋面防水采

28、用雙層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屋面防水等級為3級,耐久年限為10年。</p><p>  1.4.2 墻體設計</p><p> ?。?)由于考慮到普通粘土磚耗費大量土地,自重大,燒制過程中需消耗能源;混凝土砌塊性能不穩(wěn)定,易出現裂縫等因素,故本辦公樓填充墻體設計為240mm厚煤矸石多孔磚。墻體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滿足保溫隔熱的要求,以及防火、隔聲、防水、防潮、經濟等要求。墻體的構造

29、包括勒腳、墻身防潮、窗臺、門窗過梁、窗頂線和窗套等。</p><p><b>  (2)墻面裝修</b></p><p>  墻面裝修是墻體構造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作用是改善和提高墻的使用功能;保護墻體、延長墻體的耐久性;美化建筑環(huán)境、提高藝術效果。</p><p>  外墻裝修主要是為了保護外墻不受風、霜、雨、雪、日照等自然因素破壞,提高墻體防

30、水、防潮、防風化、保溫、隔熱等的能力,同時也是為了提高建筑物的藝術效果;內墻裝修主要是為了改善室內環(huán)境,對與廁所等有水房間,墻面裝修起到了防水、防潮的作用。</p><p>  本工程外墻做法: ①20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②膠黏劑;③20厚擠塑聚苯板;④3~5mm厚抹面膠漿;⑤中間壓入一層網格布;⑥真石漆。</p><p>  內墻做法:①刷界面處理劑一道;②12厚1:1:6水泥石灰膏

31、砂漿打底;③5厚1:0.3:3水泥石灰膏砂漿粉面;④刷乳膠漆。</p><p>  1.4.3 樓地面構造</p><p><b>  (1)樓層構造</b></p><p>  樓層是多層建筑物層與層之間的水平分隔構件,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活載和構件本身重力荷載,并將它們傳給墻和柱,它在水平方向上起到水平隔板和連接豎向構件的作用,保證豎向構件

32、的穩(wěn)定。本辦公樓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整體式樓(屋)蓋?,F澆整體式樓(屋)蓋整體性好,抗震性、防水性好,便于開設孔洞,可澆注成任意形狀尺寸的構件。缺點是施工工序多,浪費模板,施工速度慢。</p><p><b>  (2)地層構造</b></p><p>  地層是建筑物內與土壤直接或接近土壤的水平構件,它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全部荷載,并將它們傳給土壤。地層為實鋪地層?;鶎右?/p>

33、般為素土夯實;墊層采用C10混凝土,厚度為60mm,上面做面層。</p><p><b> ?。?)樓地面面層</b></p><p>  樓地面面層采用大理石。大理石地面平整光滑、整體性好、不起塵、不起砂、防水、易于保持清潔。適用于潔凈度高、經常用水沖洗的場所。水磨石地面均為雙層構造,用18mm厚的1:3水泥砂漿打底、找平,再用1:1水泥砂漿固定銅質分隔條。然后用1

34、2mm厚的1:2水泥石子鋪面,澆水養(yǎng)護一周后用磨光機磨光,打蠟保護。</p><p>  1.4.4 門窗構造</p><p>  門和窗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圍護構件。門主要是室內外和房間之間的交通聯系而設定的,同時兼顧通風、采光和空間分隔。窗主要為采光、通風觀望而設定的。</p><p>  門:門廳、底層兩側門為玻璃門,頂層大會議室、活動室、計算機機房門為雙扇亮

35、子格玻門,其余全為平開實木門。</p><p>  窗:窗為70系列鋁合金窗。衛(wèi)生間窗玻璃選用磨砂玻璃,其余窗均為5mm厚平板玻璃。</p><p>  1.4.5 散水做法</p><p>  為防止雨水與地面水侵入基地,應在建筑物四周靠近勒腳的室內在外墻面處設置散水。散水具體做法詳見散水構造圖。</p><p>  1.4.6 樓梯構

36、造</p><p>  板式樓梯具有受力簡單,底面平整,支模方便等優(yōu)點,本辦公樓采用鋼筋混凝土梁樓梯。樓梯面層采用大理石,防滑條采用銅條。欄桿采用不銹鋼管欄桿,欄桿水平間距為100mm,扶手采用不銹鋼管,欄桿高度為900mm,頂層水平段欄桿高度為1.10m。</p><p><b>  第二章 結構設計</b></p><p><b&g

37、t;  2.1 工程概況</b></p><p>  本工程為**二中學生食堂,建筑縱向為36m,橫向為18m。建筑層數為3層,各層層高均為3.9m,屋面為不上人屋面,女兒墻高度為0.3m,無地下室。上部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基礎頂面(相對一層室內地面標高±0.000)的標高為-0.9000。</p><p><b&

38、gt;  2.2 設計依據</b></p><p>  2.2.1 設計使用年限</p><p>  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p><p>  2.2.2 自然條件</p><p> ?。?)當地基本風壓ω0=0.35kN/。</p><p> ?。?)基本雪壓s0=0.35 kN/,地面粗

39、糙度B類。</p><p>  (3)冬季室外計算溫度-13℃,夏季室外計算溫度40.5℃。</p><p> ?。?)最大日降水量150mm。</p><p>  (5)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p><p> ?。?)該工程持力層為粉質粘土,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220kPa。</p

40、><p>  2.2.3 設計所采用的主要標準</p><p>  (1)《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p><p>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p><p>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p><p>  (4)《建筑地基基

41、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p><p>  2.2.4 建筑分類等級</p><p>  (1)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p><p> ?。?)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p><p>  (3)鋼筋混凝土抗震等級為三級;</p><p> ?。?)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為丙類;</p>

42、;<p> ?。?)建筑防火分類為多層民用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p><p>  2.2.5 主要荷載(作用)取值</p><p> ?。?)樓面活荷載取2.5kN/,不上人屋面活荷載取0.5kN/。</p><p>  (2)基本風壓ω0=0.35kN/,地面粗糙度B類,體型系數取1.3,風振系數取1.0。</p><p&g

43、t; ?。?)基本雪壓s0=0.35 kN/。</p><p>  2.2.6 抗震設計參數</p><p> ?。?)抗震設防烈度7度(0.15g);</p><p>  (2)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p><p> ?。?)設計地震分組為Ⅱ類,場地屬抗震有利地段;</p><p> ?。?)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

44、響系數最大值αmax=0.08;</p><p> ?。?)特征周期Ts=0.35s;</p><p>  (6)結構阻尼比為0.05。</p><p>  2.2.7 主要結構材料</p><p> ?。?)混凝土強度等級:柱C40,梁板C40。 </p><p> ?。?)縱向受力鋼筋和箍筋采用HRB400級,其

45、他采用HPB300級;</p><p>  (3)填充墻采用240mm厚煤矸石多空磚。</p><p>  第三章 計算簡圖及梁、柱尺寸確定</p><p>  3.1 構件尺寸確定</p><p><b>  3.1.1 梁</b></p><p>  確定原則:梁截面高度一般為其跨度的1

46、/8~1/12;梁截面寬度一般為其截面高度的1/3~1/2。梁截面寬度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高寬比不宜大于4。再綜合考慮撓度控制、荷載等因素,初選梁截面尺寸為:</p><p>  橫向框架主梁:b×h=300mm×600mm;</p><p>  橫向框架次梁:b×h=250mm×600mm;</p><p>  縱向框

47、架梁:b×h=400mm×900mm</p><p><b>  ;</b></p><p>  圖3-1 第③軸框架計算簡圖</p><p><b>  3.1.2 柱</b></p><p>  確定原則:由《抗震設計規(guī)范》可知,矩形截面柱邊長不宜小于400mm,柱截面高寬

48、比不宜大于3,二級框架結構柱軸壓比限制為0.75??拐鹪O計時宜采用方柱,根據軸壓比確定柱子截面尺寸,以門廳處(受荷面積最大)柱子為例計算:</p><p>  軸壓比限值條件:bchc ≥N/0.75fc</p><p><b>  上式中:</b></p><p>  即bchc ≥3317 ×103/(0.9×19.1)

49、=192961 且另bc=hc</p><p>  解得 bc=hc=439mm,取bc=hc=500mm</p><p>  樓板分為單向板和雙向板,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9.1.2條:板的跨厚比對于單向板不大于30,對于雙向板不大于40,故板厚取120mm。</p><p><b>  3.2 計算簡圖</b></p>

50、<p>  根據本辦公樓的平面圖,選擇第③軸橫向框架作為手算對象。在結構計算圖中,桿件用其軸線來表示。框架梁的長度即取柱子軸線之間,而底層柱的長度的距離;框架的層高(框架柱的長度)即為相應的建筑層高應從基礎頂面算起,計算簡圖簡圖3-1所示。</p><p>  第四章 現澆板設計</p><p>  板區(qū)格劃分如圖4-1所示。</p><p>  圖4-

51、1 二層樓板區(qū)格圖</p><p>  設計資料:混凝土:C40 ( fc =19.1 N/, ft=1.71 N/)</p><p>  鋼筋:HRB400 (fy=360 N/)</p><p><b>  板厚:120mm</b></p><p><b>  4.1 荷載計算</b><

52、/p><p>  恒載:30mm細石混凝土面層 0.72 kN/</p><p>  120mm厚混凝土樓板 0.12×25=3kN/</p><p>  頂面抹灰(12mm厚水泥砂漿)

53、 0.2 kN/</p><p>  小計 3.92 kN/</p><p>  活載:由荷載計算部分可知,CD跨上取4.0 kN/m2,其他部分取2.5 kN/。</p><p><b> 

54、 CD跨上荷載設計值</b></p><p>  永久荷載控制的組合:</p><p>  可變荷載控制的組合:</p><p>  由此確定設計荷載取10.30 kN/</p><p>  其他部分荷載設計值:</p><p>  永久荷載控制的組合:</p><p>  可變荷載

55、控制的組合:</p><p>  由此確定設計荷載取8.20 kN/</p><p><b>  4.2 雙向板</b></p><p>  4.2.1 內力計算</p><p>  雙向板進行設計,采用塑性鉸線法設計板,由于板兩端與梁(柱)整體連接,因此計算跨度取其凈跨:</p><p> 

56、 長跨:l02=6000mm;</p><p>  短跨:l01=4500mm</p><p><b>  因,按雙向板設計</b></p><p>  計算簡圖見圖4-2。</p><p>  由以上可知:, </p><p><b>  , </b><

57、;/p><p><b>  其中:, </b></p><p>  根據虛功方程,內力做功等于外力做功,得到</p><p><b>  解得:</b></p><p>  其他部分上:=5.13 kN·m/m</p><p><b>  由此可依次得到:&

58、lt;/b></p><p>  , =1.33×2.92=3.88 </p><p>  CD跨上:=6.44 kN·m/m</p><p><b>  由此可依次得到:</b></p><p>  , =1.33×3.67=4.88 </p><p> 

59、 4.2.2 雙向板配筋計算</p><p>  CD跨雙向板配筋計算</p><p><b>  表4-1</b></p><p>  其他部分雙向板配筋計算</p><p><b>  表4-2</b></p><p>  第五章 橫向框架計算</p>

60、<p><b>  5.1 荷載計算</b></p><p>  5.1.1 構件自重計算</p><p>  (1)③軸框架1-3層自重計算</p><p><b>  1)板: </b></p><p>  30mm細石混凝土面層

61、 0.72 kN/</p><p>  120mm厚混凝土樓板 0.1×25=2.5 kN/</p><p>  頂面抹灰(12mm厚水泥砂漿) 0.2 kN/</p><p> 

62、 小計 3.92 kN/</p><p>  2)橫向框架梁以及橫向次梁</p><p>  ①邊跨(6000mm,600mm):</p><p>  鋼筋混凝土梁 (0.6-0.12)×

63、0.3×25 =3.6 kN/m</p><p>  石灰砂漿頂棚 2×(0.6-0.12)×0.02×17=0.33 kN/m</p><p>  小計 3.93 kN/m</p&

64、gt;<p><b> ?、跈M向次梁:</b></p><p>  鋼筋混凝土梁 (0.6-0.12)×0.25×25 =3.00 kN/m</p><p>  水泥砂漿頂棚 0.01×(0.3×2+0.25)

65、15;20=0.33 kN/m</p><p>  小計 3.33 kN/m</p><p><b>  3)縱向框架梁</b></p><p><b>  ①邊梁:</b></p><p&

66、gt;  鋼筋混凝土梁 (0.9-0.12)×0.4×25 =7.8 kN/m</p><p>  外墻面磚 0.9×0.62=0.56 kN/m</p><p>  內墻涂料

67、 (0.9-0.12)×0.28=0.22 kN/m</p><p>  小計 8.58kN/m</p><p><b> ?、谥辛海?lt;/b></p><p>  鋼筋混凝土梁

68、 (0.9-0.12)×0.4×25 =7.8 kN/m</p><p>  外墻抹灰 (0.9-0.12)×2×0.28=0.44kN/m </p><p>  小計

69、 8.24kN/m</p><p><b>  4)柱</b></p><p><b> ?、龠呏?lt;/b></p><p>  鋼筋混凝土柱 0.5×0.5×3.9×25 =24.38

70、kN</p><p>  外墻面磚涂料 0.5×3.9×0.45=0.88 kN</p><p>  內墻涂料 [0.5+(0.5-0.24) ×2]×0.28×3.9=1.11 kN</p><p&

71、gt;  小計 26.37 kN</p><p><b> ?、谥兄?lt;/b></p><p>  鋼筋混凝土柱 0.5×0.5×3.9×25 =24.38

72、kN</p><p>  內墻抹灰 [0.5×2+(0.5-0.2)×2]×3.9×0.28=1.75 kN</p><p>  小計 26.13 kN</p><p>

73、;<b>  5)墻</b></p><p>  ①煤矸石多孔磚內墻(200mm):</p><p>  砌體 (3.9-0.6)×0.2×14= 9.24 kN/m</p><p>  內墻抹灰

74、 2×(3.9-0.6)×0.28=1.85 kN/m</p><p>  小計 11.09 kN/m</p><p> ?、诿喉肥嗫状u外墻(240mm):</p><p>  砌體

75、 (3.9-0.9)×0.24×14= 10.08 kN/m</p><p>  外墻抹灰 (3.9-0.9)×0.28=0.84 kN/m </p><p>  外墻面磚涂料 (3.9-0.9)&#

76、215;0.45=1.35kN /m</p><p>  小計 12.27 kN/m</p><p> ?。?)③軸框架頂層自重計算</p><p><b>  1)板: </b></p><p>  防

77、水面層 3.61 kN/</p><p>  120mm厚混凝土樓板 0.12×25=3 kN/</p><p>  頂面抹灰(12mm厚水泥砂漿)

78、 0.2 kN/</p><p>  小計 6.81 kN/</p><p><b>  2)女兒墻:</b></p><p>  砌體

79、 0.3×0.24×14= 1.01 kN/m</p><p>  外墻面磚 0.3×0.62=0.56 kN /m</p><p>  內墻面水泥粉刷 0.3×0.02×20=0

80、.12kN /m小計 1.69kN/m</p><p><b>  (3)門窗:</b></p><p>  木門:0.2 kN/m2 </p><p>  鋁合金窗:0.4kN/m2 </p>&l

81、t;p>  5.1.2 恒載計算</p><p> ?。?)中間層梁柱恒載計算</p><p>  1)邊跨梁上線荷載計算</p><p>  邊跨梁上線荷載=邊跨梁自重+板重+墻重,其中板自重按45°分配。如圖5-1所示。由此可知梁上分步線荷載為一均布荷載和以梯形荷載的疊加,只要求出控制點的荷載值,即可繪出梁上荷載分布圖。</p>

82、<p>  最大值:3.93+3.92×4.5+11.09=32.66 kN/m</p><p>  最小值:3.93+11.09=15.02 kN/m</p><p>  由此繪出該梁荷載分布圖如圖5-2所示。</p><p>  2)中跨梁上線荷載計算</p><p>  中跨梁上線荷載與邊跨梁相同,故該梁恒載分布圖也

83、如圖5-2所示。</p><p><b>  3)邊柱集中力計算</b></p><p>  邊柱集中力=邊柱自重+縱向框架梁承受的線荷載+橫向框架梁承受的荷載=部分板重+橫向次梁自重+縱向框架梁自重+外墻重</p><p><b>  其中,板重:</b></p><p>  橫向次梁自重:3.3

84、3×0.5×6.0=9.99kN</p><p>  縱向次梁自重:8.58×(9-0.5)=72.93 kN</p><p>  墻重:12.27×(9-0.5)=104.30kN</p><p>  因此邊柱集中力:26.37+72.77+9.99+72.93+104.30=286.36 kN</p><

85、;p><b>  4)中柱集中力計算</b></p><p><b>  同理,中柱集中力:</b></p><p>  5)邊柱與梁交點處彎矩:M=286.36×0.05=14.32 kN·m(柱內側受拉)</p><p>  6)中柱與梁交點處彎矩:M=0kN·m</p>

86、<p>  (2)頂層梁柱恒載計算</p><p>  1)邊跨梁上線荷載計算</p><p>  邊跨梁上線荷載=邊跨梁自重+板重,其中板按雙向板塑性鉸線法分配,如圖5-3所示。由此可知梁上分步線荷載為一均布荷載和以梯形荷載的疊加,只要求出控制點的荷載值,即可繪出梁上荷載分布圖。</p><p>  最大值:3.93+6.81×4.5=34

87、.58 kN/m</p><p>  最小值:3.93kN/m</p><p>  2)中跨梁上線荷載計算</p><p>  中跨梁上線荷載與邊跨梁相同,由此繪出該梁荷載分布圖也如圖5-3所示。</p><p><b>  3)邊柱集中力計算</b></p><p>  邊柱集中力=邊柱自重+縱

88、向框架梁傳力</p><p>  其中,縱向框架梁傳來的力=部分板重+橫向次梁自重+縱向框架梁自重+女兒墻自重</p><p><b>  因此邊柱集中力:</b></p><p><b>  4)中柱集中力計算</b></p><p>  同理,中柱集中力=26.13+6.81371.86kN&l

89、t;/p><p>  5)邊柱與梁交點處彎矩:M=249.53×0.05=12.48kN·m(柱內側受拉)</p><p>  6)中柱與梁交點處彎矩:M=0 kN·m通過以上計算,可繪出第③軸橫向框架恒載圖(圖5-4)</p><p>  5.1.3 活載計算</p><p>  通過查閱《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90、5009-2012,將本次計算所要用到的活載類型匯總如表5-1所示。</p><p>  活載匯總表 表5-1</p><p>  注:不考慮積灰荷載,雪荷載同屋面活載不同時考慮。</p><p> ?。?)頂層框架梁柱活載計算</p><p>  不上人屋面0

91、.5 kN/m2;雪荷載:ur s0=1.0×0.35=0.35 kN/。</p><p>  1)邊跨梁上線荷載:</p><p>  同恒載求解方法,得最大值:4.5×0.85=3.83 kN/m,最小值:0,線荷載如圖5-5所示。</p><p>  2)中跨梁上線荷載圖也如圖5-5所示</p><p><b&

92、gt;  3)邊柱集中力</b></p><p>  邊柱集中力=部分板上活載傳力</p><p><b>  4)中柱集中力</b></p><p>  中柱集中力=部分板上活載傳力</p><p>  5)邊柱集中力矩:M=15.78×0.55=0.79 kN·m</p>

93、<p>  6)中柱集中力矩:M=0 kN·m</p><p> ?。?)中間層框架梁柱活載計算</p><p>  食堂大廳活載:2.5 kN/m2;廚房活載:4.0 kN/。</p><p>  1)CD跨梁上線荷載:</p><p>  最大值:4.0×4.5=18 kN/m,最小值:0,線荷載如圖5-6

94、所示。</p><p>  2)AB、BC跨梁上線荷載其值為:最大值:2.5×4.5=11.25 kN/m,最小值:0。荷載圖見圖5-7所示。</p><p><b>  3)邊柱集中力</b></p><p>  邊柱集中力=部分板上活載傳力</p><p><b>  4)中柱集中力</b&

95、gt;</p><p>  中柱集中力=部分板上活載傳力</p><p>  5)邊柱集中力矩:=46.41×0.05=2.32 kN·m</p><p>  =74.26×0.05=3.71 kN·m</p><p>  6)中柱集中力矩: kN·m</p><p>

96、  通過以上計算,可繪出第③軸橫向框架活載圖(圖5-8)。</p><p>  5.1.4 風載計算</p><p><b>  荷載計算</b></p><p>  設計資料:基本風壓ω0=0.35kN/m2,風載體型系數取us=1.3;</p><p>  因建筑高度H=12.0m<30m,可取βz=1.0&

97、lt;/p><p><b>  風壓:</b></p><p>  將風荷載換算成作用于第③軸橫向框架的線荷載:</p><p>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可查荷載規(guī)范表8.2.1,取Z=3.9,7.8,11.7,分別計算出,然后將線荷載換算到每層框架節(jié)點上的幾種荷載,列表于表5-2所示。</p><p><b>  標

98、準高度風載計算</b></p><p><b>  表5-2</b></p><p>  由此可以繪出第③軸橫向框架風載圖如圖5-9所示。</p><p>  5.1.5 水平地震作用計算</p><p>  (1)計算重力荷載代表值</p><p>  Gi=恒載+0.5×

99、;活載</p><p><b>  1)中間層(二層)</b></p><p> ?、贅巧w面積(扣除柱所占的面積)為:</p><p>  (18+0.24)×(36+0.24)-0.5×0.5×24=655.02</p><p>  注:樓梯間的梯段板自重較水平投影面積相同的120mm厚混

100、凝土樓面板重,而電梯間則沒有板,故近似認為二者抵消。</p><p>  因此,樓蓋部分自重為:3.92×655.02=2567.68kN</p><p><b> ?、诹骸⒅灾?lt;/b></p><p>  橫向框架梁:3.93×[(18+0.24-0.5×5)×4+18+0.24-0.5×4

101、]=311.26kN</p><p>  縱向框架梁:(8.58+8.24) × [(36+0.24-0.5×5)×2] =1135.01kN</p><p>  橫向次梁: 3.33×[(18+0.24-0.4×4)×2+(18-3.94-0.25×0.5-0.28-0.4×2)×2]=196.4

102、4KN</p><p>  縱向附加次梁:3.33×[9.0-0.38-0.25] ×2=55.74KN</p><p>  柱:26.37×18+26.13×6=631.44kN</p><p>  標準層梁柱自重:311.26+196.44+1135.01+55.74+631.44=2329.89kN</p>

103、<p><b> ?、厶畛鋲?、門窗自重</b></p><p>  外墻門窗面積:2.1×1×7+2.1×2.1×4+1×1×2+2.1×2.1×6+4×3×4 =113</p><p>  外墻門窗自重:0.4×113=45.2kN</p&

104、gt;<p>  外墻面積:(18+0.24-0.5×5)×(4.8-0.6)×2+(36+0.24-0.5×5)×(4.8-0.9)×2-113 =282.39</p><p>  外墻自重:12.27×282.39/(3.9-0.6)=1050kN</p><p>  內墻門窗面:1.8×2.

105、1×2+2.4×2.4×2+0.9×2.1×6+2.7×1×3+3×2.1×4+18×1.9=97.92</p><p>  內墻門窗自重:0.2×97.92=19.58kN</p><p>  內墻面積:(9+3+22.5+6+2.06×2)×3.9+(36+

106、0.24-0.5×5+9)×3+18×3.3-97.92 =263.72m2</p><p>  內墻自重:11.04×263.72/(3.9-0.6)=886.25kN</p><p><b>  ④活荷載</b></p><p>  4.0×(6-0.48)×(36-0.24)+2

107、.5×(12-0.24)×(36-0.24)=1840.92KN</p><p>  綜上所述,中間層重力荷載代表值為:</p><p>  GE2=∑Gki+0.5∑Qki</p><p>  =(2526.78+2329.89+1947.03)+0.5×1840.92</p><p>  =7765.06kN

108、</p><p><b>  2)一層</b></p><p>  樓蓋部分永久荷載標準值為(加上雨篷荷載):</p><p>  其中雨篷板面積=(4.5+0.24)×2(18+0.24)×2=45.96</p><p>  樓蓋部分自重:3.92×(655.02+45.96)=2747.

109、84kN</p><p>  一層梁柱自重標準值為:311.26+196.44+1135.01+55.74+51.42+777.16=2526.85kN</p><p>  活載為:1840.92kN</p><p>  外墻門窗面積:2.1×1×7+2.1×2.1×4+1×1×2+2.1×2.1

110、×6+4×3×4 =113</p><p>  外墻門窗自重:0.4×113=45.2kN</p><p>  外墻面積:(18+0.24-0.5×5)×(4.8-0.6)×2+(36+0.24-0.5×5)×(4.8-0.9)×2-113 =282.39</p><p&

111、gt;  外墻自重:12.27×282.39/(3.9-0.6)=1050kN</p><p>  內墻門窗面積:1.8×2.1×2+2.4×2.4×2+0.9×2.1×6+2.7×1×3+3×2.1×4+18×1.9=97.92</p><p>  內墻門窗自重:0.2

112、×97.92=19.58kN</p><p>  內墻面積:(9+3+22.5+6+2.06×2)×3.9+(36+0.24-0.5×5+9)×3+18×3.3-97.92 =263.72</p><p>  內墻自重:11.04×263.72/(3.9-0.6)=886.25kN</p><p>

113、;  因此,二層重力荷載代表值為:</p><p>  GE1=∑Gki+0.5∑Qki</p><p>  =[2747.84+2526.85+45.2+1050+1050+19.58+886.25+0.5×1840.92]</p><p>  =8196.18kN</p><p><b>  3)三層</b>

114、;</p><p> ?、?屋面自重:6.81×[(18+0.24+0.6×2)×(36+0.24+0.6×2)]=6.3×807.46=4956.55kN</p><p>  女兒墻自重:1.69×(18+36)×2=182.52kN</p><p>  ② 框架梁自重:同二層2329.89K

115、N</p><p><b> ?、厶畛鋲﹂T窗自重</b></p><p>  外墻門窗面積:3×0.9×7+0.9×1.8×4+0.9×2.1×2+2.1×1.8×2+2.1×2.1×10=80.82</p><p>  外墻門窗自重:0.4&#

116、215;80.82=32.33kN </p><p>  外墻面積:(18+0.24-0.5×5)×(3.9-0.6)×2+(36+0.24-0.5×5)×(3.9-0.9)×2-80.82 =225.50</p><p>  外墻自重:12.27×225.50/(3.9-0.6)=838.45kN</p>

117、<p>  內墻門窗面積:0.9×2.1×12+1.8×2.1+3×0.9=29.16</p><p>  內墻門窗自重:0.2×29.16=5.83kN</p><p>  內墻面積:(6+4.5+4.5+12+4.5+9+6+8.06)×3.9+(6.5+4.5+18)×(3.9-0.9)+(12+3+4

118、.12+6.5+9)×(3.9-0.6)+37.5×1.1-29.16 =426.12</p><p>  內墻自重:11.09×426.12/(3.9-0.6)=1432.02kN</p><p><b> ?、芑詈奢d</b></p><p>  屋面活荷載:0.5×[(18+0.24+0.6×

119、;2) ×(36+0.24+0.6×2)]=363.92kN</p><p>  綜上所述,三層重力荷載代表值為:</p><p>  GE3=∑Gki+0.5∑Qki</p><p>  =(4956.55+185.52+2329.89+32.33+838.45+5.83+1432.02)+0.5×363.92</p>

120、<p>  =9959.55kN</p><p>  (2) 梁柱剛度的計算</p><p>  1)梁柱的線剛度計算見表4-5(C25混凝土:E=2.8×107kN/m),其中,在計算梁的線剛度時,考慮到現澆樓板對梁的約束作用(現澆板相當于框架梁的翼緣),對于兩側都有現澆板的梁(如:中橫梁),其線剛度取I0=2 I0,對于一側有現澆板的梁(如邊橫梁、樓梯間橫梁),其線

121、剛度取I0=1.5 I0.</p><p>  2)柱的側移剛度D值按下式計算:</p><p>  式中,一般層 , ;</p><p><b>  底層 , 。</b></p><p>  各層梁柱的側移剛度見表5-4、5-5(C40混凝土:E=3.25×107kN/m)。</p>

122、<p><b>  梁的線剛度計算</b></p><p><b>  表5-4</b></p><p>  柱(0.5m×0.5m)的抗側移剛度計算</p><p><b>  表5-5</b></p><p> ?。?)自震周期的計算</p>

123、<p>  按頂點位移法(適于質量、剛度沿高度分布均勻的框架梁)計算,考慮填充墻對框架剛度的影響,取基本周期調整系數α0=0.6,計算公式為 ,式中為頂點位移,按D值法計算,見表5-6,則</p><p><b>  框架梁頂點位移計算</b></p><p>  表5-6 </p><p> ?。?)水平地

124、震作用的計算</p><p>  1)水平地震作用影響系數</p><p>  該辦公樓所在場地屬于Ⅱ類第一組場地,7度設防設計,查《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可知,多遇地震下,水平水平地震影響系數的最大值=0.08, Tg=0.35s, T1=0.55s。 由于Tg<T1<0.5 Tg,一般鋼筋混凝土結構γ=0.9,η2=1,故</p><p>  2)利用

125、底部剪力法求各層的水平地震作用</p><p>  結構等效總重力荷載:</p><p>  則結構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0.066×22032.67=1454.16 kN</p><p>  為了考慮高振型對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分布的影響,需在頂部附加一集中力,由于T1=0.434s<1.4 Tg=0.49,故頂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數為δn=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