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本溪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石橋子地區(qū)數(shù)字測圖技術設計計劃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遼寧省本溪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石橋子地區(qū)數(shù)字測圖技術設計計劃書</p><p><b>  一、概述</b></p><p><b> ?。ㄒ唬⒃O計任務</b></p><p>  根據(jù)上級部門的要求,完成石橋子地區(qū)大約兩平方公里范圍內1:500地形圖測繪,為設計部門提供設計地圖。為實現(xiàn)本次測圖任務,編寫本

2、技術設計書,對測繪工作進行指導作業(yè)。</p><p><b> ?。ǘ?、測區(qū)概況</b></p><p>  測區(qū)位于遼寧省本溪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測區(qū)總面積大約為2平方公里。測區(qū)為山區(qū)丘陵地帶,地勢較為復雜。在6月到7月間,氣候多為陰雨天氣。由于經(jīng)濟開發(fā)全面積動工,雖然測區(qū)交通相對便利,但測區(qū)內有大量在建工程如高鐵,居民區(qū)建筑等,會進一步給測圖工作帶來不便。測區(qū)內有一

3、條河流通過,河流之內兩側區(qū)地勢較為平坦。</p><p> ?。ㄈ⒃O計及作業(yè)依據(jù)</p><p>  1.《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測量規(guī)范》GBT 18314-2009 </p><p>  2. 《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8-99</p><p>  3.《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GBT 20257.1--2007

4、 </p><p>  4.測繪生產(chǎn)成本費用定額2009版</p><p> ?。ㄋ模?、已有資料情況</p><p>  1.測區(qū)原有三等三角點兩個可作為測區(qū)首級平面控制點(C1,C2)。</p><p>  2.測區(qū)原有三等水準點兩個可作為測區(qū)首級高程控制點(S1,S2)。</p><p>  3.石橋子地區(qū)1:10

5、000比例尺地形圖(1987年4月測繪,1988年出版。1954年北京坐標系。1956年黃海高程系,等高距為5米1974年版圖示)。</p><p>  由于原有地形圖測繪年代較早,測區(qū)又地處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導致已有地形圖情況變化較大,測量踏勘選點過程中應注意地形地貌變化,以免延誤下一步作業(yè)。</p><p>  二、平面坐標系統(tǒng)、高程系統(tǒng)</p><p>  1.平面

6、坐標采用1954北京坐標系;</p><p>  2.高程系統(tǒng)采用1956黃海高程系;</p><p>  3.采用國家3度帶投影;</p><p>  4.基本等高距,1:500地形圖為0.5m。</p><p><b>  三、控制測量方案</b></p><p> ?。ㄒ唬⑹准壠矫婵刂茰y量

7、</p><p>  測區(qū)平面控制測量采用首級+加密圖根點兩級布設,首級采用GPS經(jīng)典靜態(tài)觀測方法,共布設6個點。加密圖根控制測量采用GPS-RTK方法,圖跟點大約80-90個。所選儀器為4臺天寶GPS接收機及天線。</p><p>  1.測區(qū)首級平面控制采用GPS靜態(tài)觀測,布設四等GPS控制網(wǎng)。共有控制點6個,其中2個已知點(C1,C2),4個未知點(W1-WW4)。網(wǎng)型如附錄1所示。

8、</p><p>  2. 衛(wèi)星定位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p><p>  根據(jù)GPS控制網(wǎng)相鄰點間基線長度精度計算公式:</p><p><b>  σ=</b></p><p>  式中:σ——基線長度中誤差(mm);</p><p>  A——固定誤差(mm);</p><

9、;p>  B——比例誤差系數(shù)(mm/km);</p><p>  d——平均邊長(km)。</p><p><b>  3.布網(wǎng)原則</b></p><p> ?。?)GPS網(wǎng)應根據(jù)測區(qū)實際需要和交通狀況進行設計,GPS網(wǎng)的點與點間不要求通視但應考慮常規(guī)測量方法加密時的應用,每點應有一個以上通視方向。</p><p&g

10、t; ?。?)在布網(wǎng)設計中應顧及原有城市測繪成果資料以及各種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沿用,宜采用原有城市坐標系統(tǒng),對凡符合GPS網(wǎng)布點要求的舊有控制點應充分利用其標。</p><p> ?。?)GPS網(wǎng)應由一個或若干個獨立觀測環(huán)構成,也可采用附合線路形式構成。各等級GPS網(wǎng)中每個閉合環(huán)或附合線路中的邊數(shù)應符合規(guī)定。</p><p>  4.GPS控制測量作業(yè)基本技術要求:</p>&

11、lt;p>  5.GPS靜態(tài)作業(yè)調度表</p><p>  6.觀測完成后利用數(shù)據(jù)解算軟件進行處理。</p><p><b>  加密圖根控制測量</b></p><p>  1.測區(qū)加密網(wǎng)在首級控制點的基礎上布設二級GPS控制網(wǎng),采用GPS-RTK的方式加密圖根點。采用天寶接收機進行布設。網(wǎng)形見附錄2.</p><p

12、>  2.加密網(wǎng)的主要技術要求:</p><p>  3.GPS二級網(wǎng)測量作業(yè)基本技術要求:</p><p>  4.衛(wèi)星定位測量控制網(wǎng)的設計、選點與埋石</p><p> ?。?)衛(wèi)星定位測量控制網(wǎng)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要求:</p><p> ?、賾鶕?jù)測區(qū)的實際情況、精度要求、衛(wèi)星狀況、接收機的類型和數(shù)量以及測區(qū)已有的測量資料進行綜合

13、設計;</p><p>  ② 首級網(wǎng)布設時,宜聯(lián)測2個以上高等級國家控制點或地方坐標系的高等級控制點;對控制網(wǎng)內的長邊,宜構成大地四邊形或中點多邊形;</p><p> ?、劭刂凭W(wǎng),應由獨立觀測邊構成一個或若干個閉合環(huán)或附合路線,各等級控制網(wǎng)中構成閉合環(huán)或附合路線的邊數(shù)不宜多于6條;</p><p>  ④各等級控制網(wǎng)中獨立基線的觀測總數(shù),不宜少于必要觀測量的1.

14、5倍;</p><p>  (2)衛(wèi)星定位測量控制點位的選定,應符合下列要求:</p><p> ?、冱c位應選在質地堅硬、穩(wěn)固可靠的地方,同時要有利于加密和擴展,每個控制點至少應有一個通視方向;</p><p>  ②視野開闊,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圍內,應無障礙物;點位附近不應有強烈干擾接收衛(wèi)星信號的干擾源或強烈反射衛(wèi)星信號的物體; </p>

15、<p> ?、鄢浞掷梅弦蟮呐f有控制點。</p><p> ?。?)GPS觀測要求</p><p> ?、?觀測前應對接收機進行預熱和靜置,同時應檢查電池的容量、接收機的內存和可存儲空間是否充足。</p><p>  ② 天線安置的對中誤差,不應大于2mm,天線高的量取應精確至1mm。</p><p>  ③ 觀測中,應避免

16、在接收機近旁使用無線電通信工具。</p><p> ?、?作業(yè)同時,應做好測站記錄,包括控制點點名、接收機序列號、儀器開關機時間等相關的測站信息。</p><p><b>  (4)注意事項:</b></p><p> ?、?各作業(yè)組應嚴格執(zhí)行作業(yè)調度計劃,確保同時觀測同一組衛(wèi)星。確認接受機各連線正確無誤后方可開機。一起正常工作后,作業(yè)員應逐項

17、填寫測量手簿中各項內容。作業(yè)期間,觀測員不得擅自離開測站,注意嚴格保護儀器。每日觀測結束后,應及時將數(shù)據(jù)進行備份,并對觀測數(shù)據(jù)進行解算。</p><p>  ② 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對GPS進行布網(wǎng),要滿足5個觀測時段,并利用4臺接受機進行聯(lián)測。測前測后分別量取儀器高,之間相差不大于3毫米。并根據(jù)調度表同時觀測不少于60分鐘。</p><p>  (5)控制點埋石如下圖:</p>

18、<p><b> ?。ㄈ?、高程網(wǎng)布設</b></p><p>  1.本測區(qū)采用1956黃海高程系統(tǒng),測區(qū)內有兩個已知高程控制點(S1,S2),在此已知點基礎上高程控制首級布設四等幾何水準網(wǎng)。高差較大的地域可采用三角高程方法,高差較小的地域采用幾何水準方法。四等水準線路主要沿道路布設。所選儀器主要為DS3水準儀。如附錄3所示。</p><p>  2.水準

19、測量主要技術要求如下表所示: </p><p>  水準測量主要技術要求:</p><p>  注:表中L為符合或環(huán)線的水準路線長度(km);結點之間或結點與高級點之間,其線路的長度,不應大于表中規(guī)定的0.7倍。</p><p>  3.四等水準觀測技術要求</p><p>  四等水準觀測技術要求如下表所示:</p

20、><p>  4.四等水準的觀測方法</p><p> ?。?)每測站的操作程序:</p><p> ?、儆脠A水準器整平儀器,照準后視標尺黑面,轉動微傾螺旋使水準管氣泡嚴格居中,按下、上絲和中絲順序讀數(shù)。</p><p>  ②照準后視標尺紅面,使水準管氣泡嚴格居中后,按中絲讀數(shù)。</p><p> ?、壅諟是耙晿顺吆诿?,

21、使水準管氣泡嚴格居中,按中絲和下、上絲順序讀數(shù)。</p><p> ?、苷諟是耙晿顺呒t面,使水準管氣泡嚴格居中后,按中絲讀數(shù)。</p><p>  (2)水準測量的注意事項</p><p> ?、偎牡群蛨D根水準,對于附合或閉合線路,可只進行單程觀測。</p><p> ?、谒牡人疁拭恳粶y段的往測與返測,測站數(shù)均應為偶數(shù),否則應加入標尺零點差改

22、正。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根標尺必須互換位置,并應重新安置儀器。</p><p> ?、墼谝粋€測站上,四等水準盡量少作兩次調焦。</p><p> ?、芄ぷ鏖g歇時,最好能在水準點上結束觀測。否則應選擇兩個堅固可靠,便于放置標尺的固定點作為間歇點,并作出標記。間歇后,應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如符合要求,則可繼續(xù)觀測,否則須從前一水準點起重測。檢測記錄用紅筆圈起,其高差在正式成果中不予采用,不合要求

23、的檢測記錄應劃去。</p><p> ?、菰谝粋€測站上,只有當各項檢核均符合限差要求時,才能遷站。如其中有一項超限,可以在本站立即重測。如果儀器遷站后才發(fā)現(xiàn)超限,則應從前一水準點或間歇點起重測。</p><p>  5.水準點埋石要求如下,并繪制點之記。</p><p><b>  6.三角高程測量</b></p><p&g

24、t; ?。?)三角高程測量的方法</p><p>  三角高程測量的基本思想是根據(jù)由測站向照準點所觀測的豎角(或天頂距)和它們之間的水平距離,計算測站點與照準點之間的高差。這種方法簡便靈活,受地形條件的限制較少。</p><p> ?。?)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 </p><p>  四等應起訖于不低于三等水準的高程上,垂直角觀測宜采用覘牌為照準目標,每照準一次,讀數(shù)

25、兩次,兩次讀數(shù)較差不應大于3秒。主要技術要求如下表所示:</p><p>  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p><p> ?、賹ξ词y四等水準的一級導線點施測三角高程,三角高程路線應起迄于四等水準高程點上。</p><p> ?、?三角高程每邊應對向觀測。三角高程路線的邊長不多于10條。</p><p> ?、?垂直角用N

26、IKON DTM550全站儀中絲法二測回測定,垂直角互差、指標差互差不大于15″。儀器高、覘標高量二次,互差不大于2mm,取中數(shù)作為觀測值。邊長取用相應導線邊長。</p><p> ?、?對向觀測高差互差不大于0.1S(m)(S為邊長,以km為單位);三角高程閉合差不超過±0.05√[S2](m),平差后最弱點高程中誤差不超過±0.05m[3]。</p><p><

27、;b>  三、數(shù)字測圖方案</b></p><p>  本次測圖碎步采集過程采用測記法成圖,數(shù)據(jù)采集所用儀器為全站儀,內業(yè)成圖軟件采用南方CASS成圖軟件</p><p>  1.全站儀碎部點采集技術要求與方法</p><p> ?。?)全站儀數(shù)據(jù)采集技術要求</p><p>  全站儀測圖的最大測距長度</p>

28、<p> ?。?)本次全站儀測圖采用測記法。測圖時,當布設的圖根點不能滿足需要時,可采用全站儀增設少量測站點。全站儀測圖的儀器安置及測站檢測,應符合:儀器對中偏差不應大于5mm,儀器高和反光鏡高的量取應精確到 1mm;應選擇較遠的圖根點作為測站定向點,并施測另一圖根點的坐標和高程,作為測站檢核,檢核點的平面位置較差不應大于圖上0.2mm,高程較差不應大于等高距的 1/5;作業(yè)過程中和作業(yè)結束前,應對定向方位進行檢查。<

29、;/p><p> ?。?)當采用測記法作業(yè)時,應按測站繪制草圖,并對測站進行編號,測站編號應與儀器的記錄點號相一致,草圖的繪制,草圖繪制基本原則是:草圖要能正確反映實際地物內部及地物間的關系,至少繪制草圖人員要必須看得懂草圖含義,草圖上碎部點編號要嚴格與全站儀上數(shù)據(jù)編號一致,因此在碎部點采集過程中草圖人員和觀測人員要經(jīng)常和對點號,防止出現(xiàn)連環(huán)錯位,宜簡化標示地形要素的位置、屬性和相互關系等。</p>&

30、lt;p>  測圖的時候,必須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就高不就低,即當高等級邊界和低等級邊界重合了,要舍棄低等級的邊界,繪制高等級邊界,因此在測和繪的過程中嚴禁出現(xiàn)同一邊界重復繪制的現(xiàn)象。</p><p>  2.碎部測量準備工作 </p><p>  碎部測量即地形特征點(碎部點)的采集.在完成圖根點加密測量后,即可進行下面的碎部點采集.但在出測前必須做好準備工作:</p>

31、<p> ?。?)儀器器材的準備</p><p>  實施數(shù)字測圖前,應準備好儀器、器材,主要包括:全站儀、腳架、備用電池、反光棱鏡、皮尺或鋼尺、支點筆等.全站儀、應提前充電. </p><p> ?。?)成果、資料的準備</p><p>  收集自己測區(qū)范圍內所要使用的控制點成果,已知控制點三維坐標。</p><p>  (3)

32、碎部點選擇注意事項:</p><p>  在測量的過程中,碎部點的取舍和測量至關重要,測點過密,造成成圖密集,不該要的要了;測點過少,沒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對于碎部點的確定,就注意以下幾點。 </p><p>  1)建筑物比較方正的可只需測出三點,第四點可由計算機來完成,這就更要求草圖繪制人員的事先觀察,有些建筑物可能看起來較方正,其實是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則需要全部實測點位。 &l

33、t;/p><p>  2)不規(guī)則的地貌應盡量能多測一些點,因為在傳統(tǒng)測圖中一些細小的變化可通過手工來完成,但計算機的模擬是無法比較真實的反映出這些實際地形的。 </p><p>  3)對于一些重要的無法通視的觀測點,應通過一定的位移來替代觀測或者需要通過舉高支桿來觀測,這樣的點要在草圖上詳細注記。</p><p>  4)能夠測量到的點盡量實測,盡量避免用皮尺(鋼尺

34、)量取。因為用全站儀所測量的速度遠非皮尺量取所能比的,而且精度也會高些。</p><p>  5)同一類地物(貌)應先測,以避免內業(yè)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當然,根據(jù)實地的實際情況,可作靈活的運用。同時,也方便測站上觀測人員的數(shù)字及字母輸入。</p><p>  6)測等高線時,除了測量特性線外,還應盡量多測一些加密的點,以滿足計算機建模的需要,也能更加詳盡地把映出地貌。</p>

35、<p>  3.數(shù)據(jù)采集過程中地物的選取</p><p>  測量過程中地物要素的取舍要取決于測圖比例尺和《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中相關規(guī)定進行,切不可自作主張,為圖方便隨便舍棄一些重要必測的地物。具體要點如下:</p><p>  (1)點狀要素(獨立地物)能按比例表示時,應按實際形狀采集,不能按比例表示時應精確測定其定位點或定線點。有方向性的點

36、狀要素應先采集其定位點,再采集其方向點(線);</p><p>  (2)具有多種屬性的線狀要素(線狀地物、面狀地物公共邊、線狀地物與面狀地物邊界線的重合部分),只可采集一次,但應處理好多種屬性之間的關系(就高不就低原則);</p><p> ?。?)線狀地物采集時,應視其變化測定,適當增加地物點的密度,以保證曲線的準確擬合;</p><p> ?。?)碎部點采集與

37、控制測量同時進行時,碎部點坐標應以經(jīng)平差后的控制點坐標計算得到,當控制測量成果檢核超限時,測量控制點應重測,且重新計算碎部點坐標(一步測量法);</p><p> ?。?)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及主要附屬設施數(shù)據(jù)均應采集。房屋以墻為主,臨時性建筑物可舍去。對居民區(qū)可視測圖比例尺大小或需要適當加以綜合。建筑物、構筑物輪廓凸凹在圖上小于0.5 mm時,可予以綜合;</p><p>  (6)地上管

38、線的轉角點均應實測,管線直線部分的支架線桿和附屬設施密集時,可適當取舍;</p><p>  (7)水系及附屬物,應按實際形狀采集。水渠應測記渠底高程,并標記渠深;堤、壩應測記頂部及坡腳高程;泉、井應測記泉的出水 口及井臺高程,并測記井臺至水面深度;</p><p>  (8)地貌一般以等高線表示,特征明顯的地貌不能用等高線表示時,應以符號表示。山頂、鞍部、凹地、山脊、谷底及傾斜變換處,應

39、測記高程點;</p><p>  (9)露巖、獨立石、梯田坎應測記比高,斜坡、陡坎比高小于 1/2基本等高距或在圖上長度小于5 mm時可舍去。當坡、坎較密時,可適當取舍。</p><p>  (10)一年分幾季種植不同作物的耕地,以夏季主要作物為準;地類界與線狀地物重合時,按線狀地物采集;居民地、機關、學校、山嶺、河流等有名稱的應標注名稱。</p><p>  4.

40、全站儀數(shù)據(jù)注意事項</p><p> ?、?全站儀定向時,應聯(lián)測兩個已知點,以檢測定向精度。</p><p>  ⑵ 施測碎部點可采用極坐標法、支距法或方向交會法。校園內部設站困難地區(qū),可采用幾何作圖的方法。</p><p> ?、?地形圖測繪地物點和地形點的測距長度分別不大于160m和300m。</p><p>  ⑷ 全站儀施測時,應聯(lián)測

41、兩個已知方向。測量時,應有一人繪制草圖以便于內業(yè)編輯使用。</p><p> ?、?地形變化處應全站儀實測高程注記點。高程注記點應分布均勻,測設在道路中心線、橋面、廣場、田地、地形變換處,點位密度為圖上每個格網(wǎng)不少于8個。魚塘、湖泊注記點可適當減少。在測量高程注記點時應盡量扶直棱鏡,減少高程誤差。</p><p> ?、?測量獨立地物點時,還應加上距離和偏心改正。 </p>

42、<p>  5.所有觀測數(shù)據(jù)完成后,根據(jù)草圖內業(yè)成圖。并所成地圖進行檢查,對測區(qū)不合格的地區(qū)進行補測。</p><p>  四、作業(yè)計劃安排與經(jīng)費預算</p><p><b>  1.作業(yè)計劃安排</b></p><p>  2.工作人員與主要儀器設備</p><p>  (1)人員共5人,有一名組長帶隊<

43、;/p><p><b> ?。?)所用儀器設備</b></p><p>  GPS接收機,測距儀,全站儀,DS3水準儀。</p><p><b>  3.經(jīng)費預算</b></p><p>  GPS四等平面控制點:6個*5475.72元/個=32854.32元</p><p> 

44、 GPS二級點:100個*1872.99元/個=187200.99元</p><p>  四等水準選埋:6*2061.63=12369.78元</p><p>  四等水準測量:10.2*842.7=8595.54元</p><p>  總計:241020.63元</p><p><b>  五、提交成果</b><

45、/p><p>  1.控制點點之記極坐標</p><p>  2.數(shù)據(jù)采集原始數(shù)據(jù)文件</p><p><b>  3.圖根點成果文件</b></p><p>  4.地形圖圖形文件(1:500地形圖)及成果說明 </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