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粟”屬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栽培粟的學名是Setaria italica Beauv.,由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人工馴化而來,中國北方俗稱“谷子”,脫殼加工后稱“小米”,南方則通稱“小米”。中國是世界上粟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世界上90%以上的粟栽培于中國,其次是印度和前蘇聯;日本、朝鮮、阿富汗、伊朗、美國、加拿大,以及羅馬尼亞、波蘭、澳大利亞和南非等國家也有少量栽培。中國是世界栽培粟的起源中心,有著最為悠久的種植
2、歷史,擁有最豐富的生產與利用經驗。
關于粟的起源中心問題,在早期的學者中是有爭議的,但現在無論是從遺傳關系、野生分布、考古遺存、栽培粟本土特征,還是從語言學、民族學方面的證據,都證明粟是在中國最早被馴化的。但在具體起源地問題上尚有爭議,至今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目前只能說粟的起源中心在中國北方地區(qū)。至于粟作究竟起源于平原還是山地,本文從原始農業(yè)起源于山地說,即認為粟作農業(yè)發(fā)端于山地邊緣,這符合中國粟遺存的分布特點,而且世界范圍
3、內的農業(yè)遺存規(guī)律也支持這一結論。關于粟的起源時間問題,根據全球冰期退卻的時間判定,我國黃河流域大概在距今1.2萬年前有條件從事種植的嘗試,而我國北方地區(qū)有7500~8000年前粟作遺存的發(fā)現,而且這些地區(qū)的農耕已經有了相當長的發(fā)展期,具備了簡單的生產、加工及儲藏能力。另外,這一時期溫度的升高又改善了環(huán)境和定居生活條件。所以,有理由判斷中國粟作農業(yè)起源的時間當在距今10000年前左右。
目前我國共有近60處左右粟的遺存,從空
4、間分布上看,黃河中上游地區(qū)占有絕對優(yōu)勢,可以稱作一類粟作區(qū);下游的山4-,、江蘇、安徽以及東三省,可以看作是兩個二類或次要粟作區(qū);臺灣、西藏和云南只有零星的發(fā)現,屬于我國的第三類粟作區(qū)。但如果從時代上來看,以磁山和裴李崗為代表的中原地區(qū)、以內蒙古赤峰興隆溝為代表的東北地區(qū),發(fā)現的粟遺存是目前我國最早的,處于粟作的第一層次區(qū);東方大汶口文化、西方馬家窯文化、北方紅山文化發(fā)現的粟處于第二層次區(qū);而邊遠地區(qū),包括新疆、西藏、云南、臺灣等地發(fā)現
5、的粟都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則屬于粟作的第三層區(qū)。關于粟在世界上的傳播,學界的觀點是基本一致的,即世界上的栽培粟基本上都是由有中國外傳的。而對于粟在國內的傳播,一般認為:粟的傳播以黃河中上游為中心,向西傳到新疆地區(qū),向東北傳到吉、遼地區(qū),向西南傳到西藏、云南地區(qū),向東南傳到東南沿海和臺灣地區(qū)。
中國栽培粟的歷史非常悠久,至少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期,但在這八千多年漫長歲月里,粟作經歷了一個演進過程。史前粟作經歷了由萌芽和形成、初
6、步發(fā)展直至發(fā)達與興盛的過程,并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取代了黍,成為北方最主要的糧食作物。而進入有史時期以后,粟作經歷了由原始到傳統(tǒng)的過渡,并經兩漢到魏晉南北朝時達到繁盛,在這一時期粟位居“五谷”之首,在產量上也由早期的90斤提高到120斤左右。但中唐以后這種格局被打破,稻逐漸代替了粟在糧食作物中的首要地位,麥也緊緊跟上,與粟處于同等地位了。而至宋元時期,水稻在的主導地位完全確立,麥的地位也逐漸超過了粟,這樣原來以粟、麥為主的糧食作物結構,便為
7、稻、麥為主的糧食作物結構所代替了。之后粟作逐步走向衰落,直至明清時期被作為救荒作物。
中國古代粟的名稱繁多,且在命名上頗為混亂。稷究竟是粟還是黍(穄)?曾是千余年來懸而未決的問題,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都說明稷就是粟。在考察古代粟的名稱演變時,本文研究認為:“稷”是粟在商周時期的別稱,但戰(zhàn)國時已不常用,至西漢時則逐漸隱去?!昂獭北緸樗诘脑枷笮巫?后可引申作谷物總名,且這兩種用法一直延續(xù)至清代,但戰(zhàn)國秦漢時是粟的主要稱呼,宋代以
8、后南方地區(qū)也有專指稻的。“谷”最初被用作谷物的總名,且這種用法一直沿用至今,但最遲至西漢已有稱谷為粟的,而魏晉以后則成為粟的普遍稱呼?!八凇北玖x是指谷子的籽實,而且這種用法貫穿整個古代史,但戰(zhàn)國秦漢時可泛指谷類籽實,魏晉以后則演化成谷子的專名,即可指植株也可指籽實,唐代以后還可以專指稻。另外,粢、粱、秫、虋、芑也屬于粟,或是祭祀之物或是特殊品種。中國粟的種植歷史悠久、地域廣闊,在近萬年的漫長歲月里,經過不斷地自然和人工選擇,還培育出了許
9、多不同的品種。其中有幾百個品種見諸于文獻:《詩經》、《管子》、(《齊民要術》、《授時通考》、明清地方志、《馬首農言》、《救荒簡易書》等。這些品種常常連續(xù)幾百、上千年,它們保留了古代粟的遺傳基因,對于搶救和保護種質、培育新的品種,具有重要的傳承作用。
中國古代粟的栽培經驗豐富,主要包括了耕作制度、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收獲等,其主要特點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一、形成了一套輪作復種和間作套種的種植制度,如《齊民要術》所載幾種輪作:綠
10、豆→谷子→黍;大豆→黍→谷子;麥→大豆→谷子;麥→小豆→谷子;小豆→麻→谷子;小豆→瓜→谷子;麥→蕪菁→谷子,還有小麥套種谷子、谷子混作豆類、糧菜和糧豆間作谷子。二是形成了深耕細作、因時因地因物的一套耕作技術體系,并講求深耕、疾()(或熟())以達到防旱保墑的目的。三、重視選育和繁殖良種,積累了豐富的品種資源,講求谷子的粒選、穗選和混合繁殖,并在播種之前還要進行一次選種。四、掌握種子的播種量、適時播種,并要求把握播種的深度和密度,注意做
11、到合理密植。五、重視積制肥料,合理施肥,培養(yǎng)地力,用養(yǎng)結合,保持土壤肥力常新壯。六、注意興修農田水利,實行有條件灌溉。七、做好中期田間管理,如注意間苗、補苗及其密度,加強中耕除草及壅土,采用綜合方法防治病蟲害。另外,作物的收獲乃農事之終也,自古要求準確把握收獲期,并主張及時速獲、適當早收。在具體收獲技術方面,原始的辦法是直接把成熟的穗頭摘下,后來逐漸被收割工具石鐮等代替。收割完的谷子還要堆積一段時間,“待干”以后還要脫粒,谷子脫粒時常用
12、連枷工具,用以敲打谷子的穗頭脫粒。
除了關注耕作栽培技術外,粟的貯藏,加工與利用也很重要。粟的籽粒極耐儲藏,遠古時主要使用地窖貯糧,后累經發(fā)展和演變,逐漸形成了倉、廩、庾等貯藏方式與技術。粟谷的貯藏有臨時性和長期性區(qū)別,臨時性貯藏一般沒有固定地點,便于隨時取用或轉運,其貯存的器具有蓧、蕢、筐、筥、畚、()等。長期性貯藏有固定的場所和構筑,供大量粟谷的長久貯藏。除了有比較好的貯藏設施外,在粟谷的倉廒貯藏過程中,還要考慮到防潮
13、、防熱、防雀、防火、防震等問題,并做好日常的防護工作。我國粟谷加工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加工方法可能是舂打,之后才發(fā)展為碓碾。粟的加工農具主要有:石磨盤,石磨棒、杵臼、碓和碾,最初這些農具的加工動力都是人力,但人們不斷探索出新的加工動力,包括了畜力、水力、風力等。另外,粟谷脫粒及舂碓之后,需要分出糠秕和麩皮,過去是用手工來簸揚,效率比較低下,漢代又發(fā)明了風扇車(也叫飏扇),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脫粒后的粟谷又可再加工成小米,除了一般燜飯
14、、煮粥等直接食用外,小米還可制成各種干糧,也是釀酒作醋的重要原料。粟還有藥用功能,《本草綱目》就記載了很多藥方,這些藥方簡潔明了、易于操作。粟又是糧草兼用作物,是北方牲畜和家禽的重要飼料。
粟是古人賴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質基礎,又是政府的財政稅收來源之一,還是社會財富多寡的重要象征,關系到經濟、政治與社會的穩(wěn)定。因此,歷代統(tǒng)治者都注重粟的儲備,并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對于倉庫的建設、管理和使用,也都有一套完備的制度。但粟之儲備并
15、不完全為“民計”或“邦用”,而往往是為了朝廷統(tǒng)治之需。儲備的粟谷主要用于兵資和官俸,其他還有如工程建設、賞賜與釀酒等,不過統(tǒng)治者為了籠絡人心,在災荒時也糶借或賑濟百姓。作為古代最主要的食糧之一,粟谷必然參與市場的流通。粟最早流通形式是與其他物品的實物交換,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又逐漸演變成交換的媒介,但最常見的交換形式還是與貨幣的交換。隨著粟谷交換的商品化,后來又產生了粟谷貿易,主要包括官府常平和商賈販運。由于糧食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求,也
16、是從事物質、精神活動的必要前提,所以必須做好粟的安全工作。歷代統(tǒng)治者想法設法確保粟的安全,從諸多方面調節(jié)粟谷供給與需求的平衡:高度重視粟的生產與管理,甚至形成了“貴粟”思想;鼓勵百姓種粟,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確保粟谷生產之穩(wěn)定;在邊疆地區(qū)大規(guī)模屯田,增加社會粟的總供應量;加強對粟谷的管理和調度,以確保儲備和使用的安全,通過這些措施維護了社會的穩(wěn)定。
最后,圍繞著粟的種植、加工與利用,也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粟作文化.中國很早就有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