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植被與水分的關系問題是生態(tài)水文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正因為如此,生態(tài)水文學一經提出便備受青睞,為干旱半干旱區(qū)以植被建設為主的生態(tài)恢復實踐提供了理論基礎。在水土流失十分嚴重的黃土高原地區(qū),植被恢復與重建迫切需要我們深入研究植物生長與水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本文以隴中黃土高原安家溝小流域為研究區(qū),以該區(qū)主要的水土保持樹種檸條、沙棘和油松為研究對象,緊緊圍繞土壤水文過程開展研究。首先收集了研究區(qū)近30年的降雨資料,分析了多年平均降雨分布格局,研
2、究了整個小流域的土壤物理性質及其土壤入滲過程;其次,建立了檸條、沙棘和油松的野外觀測樣地,對三種造林樹種的土壤水文過程進行定位觀測?;趯崪y數據,以生態(tài)水文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了檸條、沙棘和油松的冠層降雨截留特征、冠層蒸騰及林下土壤蒸發(fā)過程,然后對比分析三種造林樹種的土壤水文過程,以期為黃土高原生態(tài)重建中的適宜樹種的選擇提供理論依據。通過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1.對安家溝小流域1981-2010的日降雨數據分析表明:生長季年均
3、降雨量為:271.56 mm,年際變異系數為29.14%。降雨事件以≤5mm的降雨為主,占全年降雨事件的44.55%,≥10mm的降雨頻率很低,但對年降雨的貢獻大,占降雨總量的64.87%。0-10d間隔期(無降雨日)所占比例最大,為年無降水期的87.03%,﹥10d間隔期呈增加趨勢。近30年來,≤5mm d-1的降雨呈下降趨勢,而≥10mm d-1的降雨略有上升,年內總降雨日數與降雨量均呈下降趨勢。
2.研究區(qū)的土壤物理性質
4、及土壤入滲特征均受地形特征和植被類型的影響而具有空間異質性。具體表現在:①陰坡的土壤有機質、總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大于陽坡;陰坡的土壤容重小于陽坡;從整體來看,土壤容重從坡頂到溝底表現出高-低-高的變化規(guī)律。總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則呈現出低-高-低的變化規(guī)律;②安家溝流域陰坡的初始入滲率小于陽坡,而穩(wěn)定入滲率和平均入滲率均大于陽坡;坡位對土壤水分入滲也有較大影響,具體表現為坡中>坡上>坡下>坡頂>溝底,這恰好與
5、土壤容重在整個流域的分布相反。由此可見,除了坡度與坡向之外,土壤容也是土壤入滲的主要決定因子;③不同樹種入滲過程有明顯的差異性,針葉樹種的入滲率大于灌木樹種。初始入滲速率、穩(wěn)定入滲率、平均入滲率及60min累計入滲量的大小依次為:檸條<沙棘<油松。植被分布對土壤入滲過程的影響僅限于0-40cm的淺層土壤,對于60cm以下的深層土壤入滲影響不顯著。
3.基于安家溝小流域三種植被類型(檸條、沙棘和油松)下的土壤入滲實測數據,采用K
6、ostiakov公式、Horton模型和Philip模型進行入滲過程擬合,結果發(fā)現,Horton模型對油松林下的土壤入滲過程模擬精度最好,相關系數可達0.92,但對檸條和沙棘林下的土壤入滲模擬效果差; Kostiakov公式則能較好的模擬油松和檸條林下的入滲過程,但是對沙棘林下的入滲模擬精度不高;Philip模型則對檸條、沙棘和油松的三種林下的土壤入滲模擬精度都比較高,因此。Philip模型適合于安家溝小流域土壤入滲過程模擬。
7、 4.研究期間檸條、沙棘和油松的林冠截留率分別為28%、18.3%和22.4%,樹干莖流率分別為12.3%、8.4%和1.1%。灌木樹種的樹干莖流率大于針葉樹種油松的樹干莖流率。三種林分下穿透雨的變異系數均隨降雨量的增大而減小。采用Gash解析模型對三種人工林的冠截留模擬結果表明:檸條、沙棘和油松的冠層截留量的模擬值均低于實測值。由于Gash模型涉及的參數較多,因此,模型參數的估算的準確性決定了冠層截留量的模擬精度。本研究以油松冠層截留
8、模擬為例,做了模型參數敏感性分析,結果表明冠層持水能力 S對模型有較大的敏感性,其次,林冠蓋度C及平均蒸發(fā)速率E也是影響冠層截留模擬的重要因子。
5.油松在單株和樣方尺度上穿透雨具有相似的空間變異性,即穿透雨的空間異質性隨著降雨量的增大而降低。在降雨量較小時,冠層結構是穿透雨的主要影響因子,而當降雨量較大時,測量誤差與其它非空間因素是影響穿透雨空間分布的主要因子。油松冠層邊緣對穿透雨具有匯聚作用。樹木的冠層結構是促使邊緣效應發(fā)
9、生的主要因素。
6.采用熱脈沖技術觀測了灌木樹種檸條、沙棘和油松單株的樹干液流量,基于單株蒸騰觀測的液流量,通過尺度上推(灌木林尺度上推的空間純量為葉面積指數,喬木的空間純量為邊才面積)獲得了2013與2014年兩個生長季林分尺度的日蒸騰量。其中,2013年油松、沙棘和檸條的蒸騰量分別為:305.09mm、243.17mm和203.4mm;2014油松、沙棘和檸條的蒸騰量分別為:251.24mm、220.02mm和189.35
10、mm,由于2013年較2014年高溫多雨,2013年三種林分的蒸騰量均大于2014年。三種林分相比較而言,喬木的蒸騰量大于灌木,其中灌木林中,沙棘的蒸騰量大于檸條。樹木蒸騰量的變化主要受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當土壤水分充足時,氣象因子中太陽輻射和飽和水汽壓差是主要影響因子,當土壤水分脅迫時,蒸騰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響。檸條、沙棘與油松生態(tài)系統的土壤水量平衡分析表明,灌木樹種的蒸散耗水量小于油松,其中檸條蒸散的耗水量小于沙棘,三種造林樹種中,檸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黃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水文效應模型研究.pdf
- 黃土高原溝壑區(qū)綠水的水文過程、數量及分布特征.pdf
- 黃土高原典型人工林水碳權衡及主要影響因素研究.pdf
- 黃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多功能評價研究.pdf
- 黃土高原刺槐、檸條人工林土壤-植物生態(tài)化學計量特征研究.pdf
- 黃土高原不同刺槐人工林下土壤質量初探.pdf
- 土地利用方式對隴中黃土高原土壤碳素的影響.pdf
- 楓香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水文過程及主要營養(yǎng)元素循環(huán)特征.pdf
- 黃土高原半干旱區(qū)典型人工草地與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平衡研究.pdf
- 重建土壤水庫是黃土高原治本之道
- 黃土丘陵區(qū)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分補給與消耗特征研究.pdf
- 沙漠人工植被區(qū)的生態(tài)水文過程.pdf
- 黃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對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響.pdf
- 落葉松人工林結構對土壤水文特性的影響.pdf
- 隴中黃土高原高泉后灣地區(qū)植物物種多樣性研究.pdf
- 黃土高原丘陵區(qū)梯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pdf
- 黃土高原植被恢復對土壤水分的影響分析.pdf
- 黃土高原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對土壤水分的影響.pdf
- 典型草原區(qū)生態(tài)水文過程對植被動態(tài)的響應.pdf
- 桂林會仙巖溶濕地水文過程初步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