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設計說明書</b></p><p><b>  二〇〇九年五月</b></p><p><b>  畢業(yè)設計評閱書</b></p><p><b>  題目:</b></p><p>  石圪節(jié)礦井120萬噸初步設計   

2、                     </p><p>  資源 系   采礦工程  專業(yè) 姓名    </p><p>  設計時間:2009 年03月15日 ~~ 2009 年06月10日</p><p><b>  評閱意見:</b></p><p><b> 

3、 成績:</b></p><p>  指導教師:     (簽字)</p><p>  職  務:     </p><p>  200 年 月 日</p><p><b>  前 言</b></p><p>  礦井畢業(yè)設計是采礦工程專業(yè)最后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對大學四年所學知識

4、的一次綜合性考察,其目的是使我們運用大學階段所學的理論知識并聯(lián)系礦井生產(chǎn)實際而進行的礦井開采設計,以培養(yǎng)和提高我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對我們走上工作崗位前進行的一次綜合性能力演練。 </p><p>  本次設計的題目是石圪節(jié)礦井1.20Mt初步設計,是在石圪節(jié)礦井田地質特征的基礎上,結合搜集到的其它相關原始資料,運用所學知識同時參考《采礦學》、《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煤礦礦井開采設計手冊》、《井巷工

5、程》、《通風安全學》等參考資料,在指導老師精心指導下獨立完成。此次畢業(yè)設計是根據(jù)國家煤炭建設的有關方針政策,結合設計礦井的實際情況,遵循采礦專業(yè)畢業(yè)設計大綱的要求,在收集、整理、查閱大量資料的前提下完成設計的。</p><p>  本次設計的指導老師為蔡永樂老師,同時還得到了李學忠、侯千亮、姜有、孟瑞泉、周貴全、王凱等老師的悉心指導,他們在許多方面給予了寶貴意見,為了幫助我們順利、正確地完成畢業(yè)設計,經(jīng)常加班加點

6、,犧牲了大量的工作時間和業(yè)余時間,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p><p>  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受益非淺,自己感覺在大學期間看的書還是太少,鉆研得還是不夠深刻,這激勵我以后要再接再厲。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高,設計中難免存在錯誤和疏漏,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p><p><b>  摘 要</b></p><

7、p>  石圪節(jié)煤礦位于沁水煤田東部,南北走向長約5.0公里,東西傾向寬約3.2公里,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井田面積約15.6平方公里。主要開采3、9、10、11號煤層,3號煤層煤塵有爆炸危險。9#煤層埋藏較淺,瓦斯含量低。10#煤層瓦斯含量也低。各層煤自燃性不強,屬于不易自燃煤層。本設計的對象是9號和10號煤層。礦井地質儲量128.78Mt,設計可采儲量94.78 Mt,礦井服務年限56.4a,設計生產(chǎn)能力為1.20Mt/a。</

8、p><p>  兩層煤厚分別為3.35米、2.72米厚,相距15米,傾角3到6度,距地面200米左右。采用雙斜井、單水平、集中大巷開拓方式。沿井田走向布置三條大巷,即膠帶運輸大巷、輔助運輸大巷、回風大巷,都沿9號煤層布置,水平標高789m。礦井移交生產(chǎn)至達到設計能力時,共開鑿3個井筒,即主、副斜井、回風斜井。主斜井裝備鋼絲繩芯膠帶輸送機和600mm檢修軌道,副斜井不裝備。礦井移交生產(chǎn)時總工期為21.5月。工業(yè)廣場位于

9、井田東部。 </p><p>  本井田劃分為8個帶區(qū),采用帶區(qū)式準備。設計采用傾斜長壁采煤方法開采?;夭晒に嚥捎煤笸耸?、一次采全高綜合機械化采煤法。作業(yè)制度為“四·六制”,三班采煤、一班檢修。工作面的設備有雙端可調雙滾筒采煤機、液壓支架、可彎曲刮板運輸機、破碎機、轉載機等。采空區(qū)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頂板。</p><p>  礦井運輸大巷采用皮帶運輸作為主運輸,輔助運輸大巷采用無

10、軌膠輪車作為輔助運輸,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通風。礦井總風量為68.52m3/s,主扇工作方式為機械抽出式,風機型號為:BD,n=740r/min,電機功率為250 KW。</p><p>  關鍵字:傾斜長壁采煤方法 斜井 帶區(qū)式 </p><p><b>  ABSTRACT</b></p><p>  Shigejie Coal

11、Mine located in Qinshui coal field east, approximately 5.0 km north-south direction, having a width of about 3.2 km east-west orientation, an irregular shape, well field area of about 15.6 square kilometres. Major mining

12、 3, 9, 10, 11 coal bed, the design target is on the 9th and 10th coal bed. Geological reserves of129.78 million tons of coal, 94.78 million tons of recoverable reserves. Because service 56.4 a, 1.2 Mt/a design capacity.

13、 </p><p>  Two-tier coal respectively 3.35 metres, 2.72 metres thick, a distance of 15 metres and inclination 3-6 degrees, about 200 metres away from the ground. Using inclined shaft, single-level, focused

14、in large alley. Because of the production to achieve design capacity, a total of drilling three pit shaft, owners, Deputy inclined shaft, back to the wind inclined shaft. The inclined shaft with belts. </p><

15、p>  The well field is divided into 8 bed mining area, using a zone-type preparation. Determine whether more inclined long-wall coal mining extraction methods. Stoping techniques used retreat ceremony, a full-time comp

16、rehensive high mechanized coal mining law. Operating system for "4·6 " three classes coal mining, a group overhaul. Equipment located a double-double-roller-scale sheer, hydraulic structures, can be curved

17、 rail transport planes, Breakers, reproduced plane. Extraction region used up all </p><p>  Because transport large transport as the main transport lane use belts, the use of the rackless rubber-tyred locomo

18、tive as a complementary transportation. Parallel to the central ventilation-ventilation manner, the fans work out modalities for mechanical style. The model No. of the fans is BD,and the rotating speed n=740r/min,elect

19、rical power for 250 KW.</p><p>  Keyword: Inclined long-wall coal mining Shaft Zone-type </p><p><b>  目 錄</b></p><p>  第一章 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質特征1</p><p>  第

20、一節(jié) 礦區(qū)概述1</p><p>  第二節(jié) 井田地質特征2</p><p>  第三節(jié) 煤層的埋藏特征7</p><p>  第二章 井田境界與儲量12</p><p>  第一節(jié) 井田境界12</p><p>  第二節(jié) 礦井儲量的計算13</p><p>  第三章

21、礦井工作制度及生產(chǎn)能力15</p><p>  第一節(jié) 礦井工作制度15</p><p>  第二節(jié) 礦井生產(chǎn)能力及服務年限15</p><p>  第四章 井田開拓16</p><p>  第一節(jié) 井田開拓方式的確定16</p><p>  第二節(jié) 達到設計生產(chǎn)能力時工作面的配備20</p

22、><p>  第五章 礦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計劃21</p><p>  第一節(jié) 井筒、石門與大巷21</p><p>  第二節(jié) 井底車場23</p><p>  第三節(jié) 建井工作計劃24</p><p>  第六章 采煤方法25</p><p>  第一節(jié) 采煤方法的選擇25

23、</p><p>  第二節(jié) 確定帶區(qū)巷道布置和要素27</p><p>  第三節(jié) 回采工藝及勞動組織28</p><p>  第四節(jié) 采區(qū)準備與工作面接替35</p><p>  第七章 井下運輸37</p><p>  第一節(jié) 運輸系統(tǒng)和運輸方式的確定37</p><p&g

24、t;  第二節(jié) 運輸設備的選擇和計算39</p><p>  第八章 礦井提升42</p><p>  第九章 礦井通風與安全45</p><p>  第一節(jié) 風量的計算45</p><p>  第二節(jié) 礦井通風系統(tǒng)和風量分配48</p><p>  第三節(jié) 負壓及等積孔的計算52</p&

25、gt;<p>  第四節(jié) 選取扇風機55</p><p>  第五節(jié) 安全生產(chǎn)技術措施59</p><p>  第十章 經(jīng)濟部分62</p><p>  第一節(jié) 礦井設計概算62</p><p>  第二節(jié) 計算勞動定員和勞動生產(chǎn)率64</p><p>  第三節(jié) 原煤生產(chǎn)成本66

26、</p><p>  第四節(jié) 技術經(jīng)濟指標表67</p><p>  參 考 文 獻70</p><p>  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質特征</p><p><b>  第一節(jié) 礦區(qū)概述</b></p><p>  一、礦區(qū)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p><p>  井田位于山

27、西長治市北32.5公里,地跨長治郊區(qū)和潞城縣,隸屬長治市管轄,是潞安礦區(qū)最早的一對生產(chǎn)礦井。</p><p>  根據(jù)潞煤地字(1987)第26號文,山西省政府晉政發(fā)(1984)第14號文,結合潞煤生、地字(1988)第198號文,確定石圪節(jié)煤礦9號及10號煤層邊界。</p><p>  南北走向長約5.0公里,東西傾向寬約3.2公里,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井田面積約15.6平方公里.</

28、p><p>  石圪節(jié)礦交通條件尚為方便。鐵路專用線至長治北站與太焦鐵路線接軌,相距15公里,礦區(qū)公路與太長公路相連。礦區(qū)對外交通有太(原)焦(作)鐵路、邯(鄲)長(治)鐵路和太(原)洛(陽)公路。太焦鐵路經(jīng)礦區(qū)東部由北向南通過,太焦鐵路的夏店站距潞礦集團約7km,距五陽站16km。以夏店站為起點距太原市約230km,距焦作市約204km,距邯鄲市約216km,交通比較方便。</p><p>

29、  礦區(qū)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詳見下頁圖1--1.</p><p><b>  二、礦區(qū)的水文簡況</b></p><p>  濁漳河是本區(qū)最大的一條河流,在井田東部邊界以外由南向北蜿蜒流過,水深一般在0 3~0.5m,上游被漳澤水庫所截,水庫放水季節(jié)水深在1~1.5m,其年徑流量為12.7億 m3。由于漳河流向與3# 煤層露頭線近似平行,且遠離露頭線,故對煤層開采無直接

30、影響。</p><p>  根據(jù)歷年礦井涌水量資料統(tǒng)計,石圪節(jié)礦井正常涌水量為600~800立方米/日,最小涌水量為400立方米/日,最大可達1000立方米/日。屬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型礦井,防治水工程簡單。</p><p>  三、礦區(qū)的地形與氣象</p><p>  本礦區(qū)屬典型大陸性氣候,干燥多風,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8.9℃,日最高氣溫37.4℃,最低氣溫-29

31、.1℃ 。</p><p>  本礦區(qū)年平均降水量為583.3mm,最大917.0mm,最小414.0mm,雨季集中在7、8、9三個月,日最大降水量109.7mm 。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755.3mm(高于降水量2.01倍);最高為1996.3mm,最低為1502.1mm 。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夏季風向為東南風,最大風速為17m/s,最大風壓為350 Pa。礦區(qū)冰凍期為每年10月末到翌年4月,最大凍土深度為0.75

32、m 。</p><p>  圖1—1 石圪節(jié)礦區(qū)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p><p>  第二節(jié) 井田地質特征</p><p><b>  一、井田地質綜述</b></p><p>  潞安礦區(qū)石圪節(jié)井田位于沁水煤田東翼中部,地處我國東部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中段西緣,即太行山西麓。東西分別受二級構造帶即晉—獲褶帶和武—

33、陽凹褶帶控制。區(qū)內(nèi)總體為一復式向斜,由一系列次一級的寬緩的向、背斜和斷裂帶組成。地層走向呈南北,傾向西,傾角平緩,多在3度—6度間,呈一單斜構造。</p><p>  二、井田煤系地層概述</p><p>  石圪節(jié)井田大部分地區(qū)為第四系表土層所覆蓋,僅在沖溝處巖零星出露,基本為一全掩蓋區(qū)。根據(jù)鉆孔揭露,地層由老至新有:</p><p>  1)奧陶統(tǒng)峰峰組(O2F

34、);</p><p>  2)中石炭統(tǒng)本溪組(C2B);</p><p>  3)上石炭統(tǒng)太原組(C2T);</p><p>  4)下二迭統(tǒng)山西組(P1S);</p><p>  5)下二迭統(tǒng)下石河子組(P2X);</p><p>  6)上二迭統(tǒng)上石河子組(P2S);</p><p><

35、;b>  7)第四系(Q)。</b></p><p>  其中上石炭統(tǒng)太原組和下二迭統(tǒng)山西組為主要含煤地層,合稱石炭二迭紀含煤巖系。厚度巨大的中奧陶統(tǒng)地層為煤系沉積之底,上下石河子組及第四系表土層為煤系上覆蓋層。</p><p>  下面僅就煤系地層敘述于下:</p><p>  §1、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C2T)</p>&

36、lt;p>  此組與下伏的本溪組為連續(xù)沉積,為井田內(nèi)主要含煤地層之一。厚度為101.02~127.47米,平均113.41米。底部以一層厚約2.7米的細砂巖——K1砂巖(相當于太原西山晉祠砂巖)作為太原組與本溪組之分界,其間為整合接觸關系。本組地層為典型的海陸交互相含煤沉積,旋迥結構明顯,巖性每旋迥多由灰?guī)r、泥巖、砂巖和煤層組成,共有四個沉積旋迥,有標志層石灰?guī)r四層即K2、K3、K4、和K5石灰?guī)r,含煤6——11層,尤以下部煤炭發(fā)

37、育較好,含煤系數(shù)為6.52%。</p><p>  本組地層含植物化石。</p><p><b>  各標志層特征如下:</b></p><p>  K1砂巖——灰、灰白色,巖性為具花崗變晶結構的中細粒石英砂巖,桂質膠結,巖性不穩(wěn)定,有時相變?yōu)樯百|泥巖或泥巖,其底板距15-3號煤約9.66米。</p><p>  K2灰

38、巖——灰深灰色,隱晶質,含星散狀黃鐵礦顆粒及燧石結核,產(chǎn)蜓類和腕足類化石及其碎片,厚2.2~17.95米,平均厚7.78米。層位穩(wěn)定,是太原組中下部可靠對比標志,亦為13號煤層的直接頂板。下距15-3號煤約11.13米。</p><p>  K3灰?guī)r——第二層灰?guī)r,深灰色,隱晶質,含動物化石碎片,厚1.36~4.77米,全區(qū)普遍發(fā)育,為12號煤層的直接頂板,上距11號煤約4.25米。</p><

39、;p>  K4灰?guī)r——第三層石灰?guī)r,深灰色,隱晶質,略含泥質,并含少量黃鐵礦及動物化石,厚3.38~5.97米,平均厚4.85米。層位穩(wěn)定。為一不可采的薄煤層直接頂板,上距9號煤、10號煤約16.94米及5.74米,下距11號煤約4.78米。</p><p>  K5灰?guī)r——第四層石灰?guī)r,灰色、隱晶質,含少量黃鐵礦及動物化石碎片。厚0~4.11米,平均3.20米。為局部發(fā)育的8號煤層的直接頂板。下距 9#、

40、10# 煤層分別為13.26及 23.94米。</p><p>  §2、二迭系下統(tǒng)山西組(P1S)</p><p>  連續(xù)沉積于太原組地層之上,為本區(qū)主要含煤地層之一,巖性為一套由砂巖、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組成的河流湖泊、泥巖沼澤等陸相沉積。顏色由下部為深灰、灰黑色的含煤地層,向上逐漸變?yōu)闇\灰、灰白色為主,表明古氣候逐漸由潮濕變?yōu)楦稍?,不利于成煤?lt;/p>&l

41、t;p>  本厚組26.13~91.01米,平均67.70米,含煤1—3層,總厚度7.08米,含煤系數(shù)為10.46%。</p><p>  3號煤層位于本組中下部,厚度大,層位穩(wěn)定,本組標志層除煤層外尚有本組底部分界砂巖及煤層老頂砂巖。</p><p>  綜合柱狀圖如下頁圖1。</p><p>  三、井田水文地質概況</p><p>

42、;<b>  (一)地面水文地質</b></p><p>  1.地形、地勢、氣象</p><p>  石圪節(jié)井田大部分為第四系黃土覆蓋,僅在井田中、北部基巖零星出露,出露面積約占10%。地形較復雜,多為沖溝深谷切割。地勢高差頗大,以井田中部的良才寺村為最高,海拔標高為+1067.6米,四周變低,平均在所不900—1000左右,以西白兔村最低,海拔標高僅+898.6米

43、。井田內(nèi)最大高差169.0米,一般相對高差50—100米。</p><p>  本區(qū)屬典形大陸半干燥性氣候。歷年來夏季絕對最高氣溫可達37.2度,6—7月份最熱;冬季最低氣溫可降至-19.6℃,元月份最冷。年平均溫度15 ℃左右。10月份開始結冰,翌年四月解凍,冰凍最大深度為0.73米。積雪厚度0.12米(平均值)。每年7、8、9月份為多雨季節(jié),年平均降雨量594 .8mm ,年蒸發(fā)量平均為1738.6mm。礦區(qū)

44、主要風向為“南東南”向,最大風速14~16 m/s 。</p><p><b>  2.地表水系及水體</b></p><p>  濁漳河是本區(qū)最大的一條河流,在井田東部邊界以外由南向北蜿蜒流過,水深一般在0.3~0.5m,上游被漳澤水庫所截,水庫放水季節(jié)水深在1~1.5m,其年徑流量為12.7億m3。由于漳河流向與3#煤層露頭線近似平行,且遠離露頭線,故對煤層開采無

45、直接影響。</p><p>  圖1 綜合柱狀圖如下頁</p><p><b> ?。ǘ┑V井充水水源</b></p><p>  礦井水主要來源于:含水層水、大氣降水及老窯水。</p><p>  1.含水層水 </p><p>  根據(jù)鉆孔揭露資料,井田內(nèi)自下而上共發(fā)育有11個含水量

46、水層。</p><p>  (1)、中奧陶統(tǒng)石灰?guī)r巖溶含水層組</p><p>  該含水層組為煤系地層沉積基底。含水量裂隙溶洞發(fā)育,富水性強,為本區(qū)良好的生活飲用水源,水位標高+670米左右。屬層間裂隙巖溶承壓水,地下水多作層流運動,動態(tài)穩(wěn)定,動水量也較穩(wěn)定。</p><p>  (2)、上石炭統(tǒng)太原組石灰?guī)r巖溶含水層組:該含水量組共含四層灰?guī)r含水層,即II、II

47、I、IV、V含水層,裂隙溶洞也較發(fā)育,含水層層間距較小,相夾的泥巖、砂質泥巖具有較好的隔水性能。正常情況下,各含水層間水力聯(lián)系較弱。</p><p>  (3)、二迭系砂巖裂隙含水層組</p><p>  該含水層包括VI、VII、VIII、IX等四個含水層,裂隙較發(fā)育,含水性與巖性,區(qū)域性裂隙的發(fā)育程度有關。各含水層間經(jīng)相對不導水的泥巖砂質泥巖相隔,水力聯(lián)系微弱。</p>

48、<p>  (4)、基巖風化裂隙含水層</p><p>  本含水層(x號含水層)為風化帶巖層,厚度約20m,節(jié)理殖裂隙發(fā)育,為良好透水層,混合抽水試驗結果,Q=0.38公升/秒,k=0.0303 m/日。因其距地表近,直接受降水或第四系含水層補給,補給區(qū)與分布區(qū)一致。</p><p>  (5)、第四系松散巖類含水層組</p><p>  這組分上下兩部

49、分:上部為黃土層,顆粒細致,微含水,單位時間涌水量為2.98~5 56 L/s,是附近農(nóng)村生活民用水,水量、水位季節(jié)性變化明顯;下部為紅土層,土質較粘,含土性不佳,相對上部黃土層,有著一定隔水作用。</p><p><b>  2.大氣降水</b></p><p>  井田地形復雜,地勢高差頗大,大氣降水多呈地表徑流流失,不利于對地下水的補給。再之,年蒸發(fā)量大于年降雨

50、量,也不利于大氣降水滲透。但因采后地表裂隙的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上溝通了大氣降水與含水層間的水力聯(lián)系,成為礦井涌水的間接來源。</p><p><b>  3.老窯水</b></p><p>  井田處于煤層淺部。據(jù)統(tǒng)計,僅開采范圍內(nèi),3座小煤窯與我礦井下巷道溝通,向我礦新、舊采區(qū)常年排水,其排水量約占礦井總涌水量的15~20%,成為礦井充水的又一直接來源。</p&g

51、t;<p> ?。ㄈ┑V井涌水量變化規(guī)律</p><p>  礦井涌水量大小:據(jù)多年來井下涌水實際資料分析,礦井主要的直接充水水源為VII、VIII號砂巖裂隙含水層水,它包括頂板直接出水和因老空積水兩部分。前者多在上分層采掘過程中,含水層因未受或僅小部分受到破壞,涌水量小,主要表現(xiàn)為滲水、滴水,僅在2115工作面運巷和一下山配風巷掘進過程中有少部分淋水,水量最大達5 m3/h ,一般小于2 m3/h

52、 。后者常于中、下分層采掘過程中和已回采完畢的新、舊采空區(qū),含水層已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壞,涌水量較大,且持續(xù)時間較長,為礦井充水的主要水源。如出一轍13工作面下分層回風巷掘進時,由于中、上分層老空積水,在掘進初始,窩頭涌水量最高達10~15 m3/h,影響了正常掘進進度。后經(jīng)較長時間排水,水量逐漸減小,穩(wěn)定在2~3 m3/h。又比如,在111下分層工作面回采初期,假頂初次垮落之后,中上分層老空積水集中涌向工作面老塘,加之工作面所處位置平緩

53、,老塘水淹及工作面,給生產(chǎn)帶來一定困難。據(jù)測定,池時工作面涌水量為6~8 m3/h,若能持續(xù)正常排水,一般不致影響生產(chǎn)。另外比較突出的還有117下分層工作面,八六年回采初期水量最高達10立方米/小時,大量中上分層老空積水</p><p>  另一直接充分水水源為小窯及舊巷來水,如西南大巷變電所附近的一條舊巷,常年向礦井排水,水量較穩(wěn)定,經(jīng)測定,多在5~10立方米/小時,據(jù)分析,絕大部分水是處在其高處的西溝小窯所排

54、污水。類似情況,在一、二上山采區(qū)也有出現(xiàn)。</p><p>  根據(jù)歷年礦井涌水量資料統(tǒng)計,石圪節(jié)礦井正常涌水量為600~800立方米/日,最小涌水量為400立方米/日,最大可達1000立方米/日。屬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型礦井,防治水工程簡單。</p><p>  第三節(jié) 煤層的埋藏特征</p><p><b>  一、煤層概述</b></

55、p><p>  井田內(nèi)共發(fā)育有煤層7—14層,平均厚度約14.74米,其中可采煤層約6層,總厚度平均12.15米,從上而下編號分別為3#、9#、10#、13#、15#煤層,現(xiàn)分析如下:</p><p>  3號煤層:位于山系組中下部,為井田內(nèi)主要可采煤層之一,也是目前石圪節(jié)礦生產(chǎn)所采煤層,距石炭二迭分界砂巖頂板平均為9.56米,上距VII含水層約9.31米。煤層厚度大且層位穩(wěn)定,自2.89—7

56、.91米,平均厚度為6.68米。</p><p>  根據(jù)煤層結構情況分三個自然層:腦煤厚2.20—2.40米,含夾石1—3層,巖性為泥巖、頁巖,夾石厚度變化較大,一般厚0.10—0.30米,最厚可達1.0米,變化趨勢多表現(xiàn)為北厚南??;中煤厚2.20米,一般不含夾石,煤質最佳,以其頂面一層約0.05—0.1米的酥煤與腦煤分開,以下部的第一個夾石做其底面的標志;底煤厚2.0—2.10米,含夾石2—3層,巖性為頁巖或

57、泥巖,厚0.10—0.50米,此外,夾石層在底煤中常呈分布不勻的串殊狀出現(xiàn)。</p><p>  9號煤層:俗稱“黃煤”。位于太原組中上部K5灰?guī)r與K4灰?guī)r之間,上距K5灰?guī)r約13米,下距10#煤層約10.68米。</p><p>  該煤層厚度變化大,從1到3.61米,平均厚度為3.35米,含夾石兩層,厚0.10—0.30米,總體變化趨勢為北厚南薄。中東部及中部絕部分地區(qū)無煤,且?guī)缀跞?/p>

58、集中在井田中南部,北部僅有零星地可采。該煤層可采系數(shù)指數(shù)KM 為0.92,屬穩(wěn)定可采煤層。</p><p>  10號煤層:該煤層位于9號煤層之下,K4灰?guī)r之上,距K4灰?guī)r約5.74米,煤呈黑色,塊狀或粉末狀,偶有分叉現(xiàn)象,厚度從2.0—3.0米,平均厚度2.72米,南薄北厚。含夾石1—2層,厚0.05—0.20米。可采性指數(shù)KM =0.96,屬穩(wěn)定可采煤層。</p><p>  11號煤

59、層:俗稱“銀煤”。厚度2.0—4.15米,平均3.85米。位于K4、與K3灰?guī)r之間,上距K4灰?guī)r4.78米,下距K3灰?guī)r4.25米,層位穩(wěn)定,局部發(fā)育,屬穩(wěn)定煤層。</p><p>  13號煤層:俗稱“三節(jié)煤”。直接伏于K2灰?guī)r之下,15-1號煤組之上,距15號煤約3.69米。厚度變化從0—0.92米,平均0.63米。層位穩(wěn)定,分布廣,零星地段可采,屬極不穩(wěn)定局部可采煤層。</p><p&g

60、t;  15號煤:位于太原組底部,現(xiàn)分析如下:上距K2底板4.32米,距13號煤層底板約3.69米,結構簡單,在本區(qū)為主要可采煤層之一,井田內(nèi)除南部、中部三個獨立不可采塊段外,其余絕大部分達到可采厚度,僅在井田東北角露頭線附近,有一小塊無煤區(qū)。平均厚度3.18米。層位較穩(wěn)定,大部分可采,僅有極個別鉆孔厚度低于可采厚度。復雜結構,含夾石1——2層米。該煤層可采性指數(shù)KM =0.95,變異系數(shù)R=55%,屬較穩(wěn)定可采煤層。</p>

61、;<p>  下見煤層綜合特征一覽表1--2 。</p><p>  表1—2 可采煤層綜合特征一覽表</p><p><b>  二、煤層對比</b></p><p>  這次對比是仍以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召開的“華北區(qū)二迭系專題會議紀要”和我局潞煤革地字(1987)第196號文為依據(jù),主要采用標志層和層間距的對比方法,將石圪節(jié)

62、井田74個鉆孔資料統(tǒng)一了地質劃分及煤層標志層編號。</p><p> ?。?)各類煤層對比標志</p><p>  1號煤:上距K8砂巖14.28米,夾于黑色泥巖中。層位極不穩(wěn)定。</p><p>  2號煤:上距K8砂巖25.33米,下距3號煤層22.91米,夾于黑色或砂質泥巖中。層位極不穩(wěn)定。</p><p>  3號煤:位于山西組中下部

63、,煤層厚、穩(wěn)定,同其他煤層是最好的對比標志層。</p><p>  5號煤層:上距燧石層7.96米,下距K5石灰?guī)r17.88米。厚度很不穩(wěn)定。</p><p>  7號煤層:于K5石灰?guī)r頂面。</p><p>  8號煤層:直接伏于K5石灰?guī)r之下,厚度極不穩(wěn)定。</p><p>  9號煤層:位于K5與K4石灰?guī)r之間,上距K5石灰?guī)r底面13.

64、26米。</p><p>  10號煤層:位于K5與K4石灰?guī)r間,下距K4石灰?guī)r頂面5.74米。</p><p>  11號煤層:位于K4與K3石灰?guī)r間,上距K4石灰?guī)r底面4.78米,距 K3石灰?guī)r頂面6.95米。</p><p>  12號煤層:K3石灰?guī)r下伏,不穩(wěn)定、不可采。</p><p>  13號煤層:K2石灰?guī)r下伏,厚度變化大。&

65、lt;/p><p>  15 號煤層:K石灰?guī)r下4.32米,其上覆巖層為黑色泥巖,局部變?yōu)樯百|泥巖或粉砂巖,泥巖內(nèi)含植物化石及少量黃鐵礦。這亦是很好的對比標志。</p><p> ?。?)煤巖對比存在的問題:</p><p>  1)煤巖沒統(tǒng)一分類、命名,巖芯鑒定時粒度、顏色、成分、結構、構造描述不規(guī)范,定性定名不準確,給煤巖對比帶來一定困難。</p>&

66、lt;p>  2)太原組目前還沒進行開采,無采掘資料證實,雖然依據(jù)標志層能加以控制,有時難免錯層,在今后工作中應加強煤層、層間距、物性以及變化規(guī)律方面的研究,以利對比準確。</p><p>  表1--3 可采煤層埋藏特征表</p><p><b>  三、煤質</b></p><p>  3號煤層顏色呈黑色,具金屬光澤。條帶狀結構明

67、顯,常具棱角狀或不平坦狀斷口,性較脆,內(nèi)生裂隙較發(fā)育,易碎,莫氏硬度為2度左右。一般有2—3組解釋,在井下常見節(jié)理面形成片幫。該煤層硫含量低,且粘性好。</p><p>  由以上煤質化驗表可以看出,3號煤層揮發(fā)分鉆孔煤樣,原煤為15.94—17.94%,平均16.82%,精煤為14.64—17.21%,平均為15.98%。</p><p>  原煤灰分:15.94—17.94%,平均16

68、.82% ;</p><p>  硫:原煤全硫0.27—0.66%,平均0.38% ;</p><p>  磷:0.0017—0.0108%,平均0.0087% 。</p><p>  可燃基彈筒發(fā)熱量8209—8778大卡/KG,平均8579.4大卡/KG煤灰礦物成分分析結果:SIO245.60—51.99%,AL2O332.52—38.98%,灰熔點(T2)13

69、80—1500 ℃ 。</p><p>  該煤層屬低灰——中灰、特低硫,特低磷、高發(fā)熱量、高熔點灰分之瘦煤,為煉焦配煤,或做動力燃料。</p><p>  根據(jù)精查、生產(chǎn)階段煤質化驗結果,石圪節(jié)井田煤質變化規(guī)律:</p><p>  1)隨著埋藏深度的增加,地溫與壓力的增大,對于不同煤層,淺部較深部結膠性為佳,深部煤層煤質程度高。例如,3號煤層揮發(fā)分均在15.94

70、—17.94%之間,膠質層Y均在0—14mm之間,牌號為瘦煤。13#—15-3#(臭煤)其揮發(fā)份(VV)亦在10—24%之間,膠質層Y值則多為0mm,牌號為貧煤(及少為瘦煤)含硫量高;</p><p>  2)同一煤層,淺部比深部結膠性好。參見:3號煤層煤質變化示意圖;</p><p>  3)同一煤層,淺部較深部煤質為佳,鉆孔分層取芯分析化驗結果可明顯看出,下分層膠質層厚度大于上分層;&

71、lt;/p><p>  4)根據(jù)生產(chǎn)煤樣分析結果,上分層灰分較下分層低。</p><p>  現(xiàn)將其主要指標綜合情況及煤質工業(yè)分析指標表列于如下兩表: </p><p>  表1--4 各煤層主要指標綜合情況表</p><p>  表1—5 煤質工業(yè)分析指標表</p><p>  四、瓦斯、煤塵、自燃性、地溫<

72、;/p><p>  石圪節(jié)井田9#煤層埋藏較淺,瓦斯含量低,10# 煤層瓦斯含量也低。</p><p>  礦井沼氣最大涌出量10.24立方米/分,最小1.88立方米/分,平均2.28立方米/分;絕對涌出量8.37~1.00立方米/分,平均7.7立方米/分。二氧化碳相對涌出量10.31~1.64立方米/分,平均4.60立方米/分;絕對涌出量11.94~1.76立方米/分,平均7.0立方米/分,

73、屬低沼氣礦井。</p><p>  東部煤層露頭淺部,廢棄的窯較多,故在生產(chǎn)中要注意安全,預防瓦斯集聚。</p><p>  3號煤層煤塵有爆炸危險,故井下應做好除塵工作,預防煤塵事故有發(fā)生。</p><p>  各層煤自燃性不強,屬于不易自燃煤層。在井下各采區(qū)運輸巷、風巷、工作面進行測定溫度均在13~18度,地溫無異?,F(xiàn)象,屬恒溫礦井。</p>&l

74、t;p><b>  井田境界與儲量</b></p><p><b>  第一節(jié) 井田境界</b></p><p><b>  一、井田境界</b></p><p>  根據(jù)潞煤地字(1987)第26號文,山西省人民政府晉政(1984)第14號文,結合潞煤生,地字(1988)第198號文確定石圪

75、節(jié)煤層井田邊界。</p><p>  該井田北臨漳村井田,西靠王莊井田,東部和南部都為人為邊界。井田范圍內(nèi)走向基本呈南北方向,西低東高傾斜。</p><p>  南北走向約為5.0公里,東西傾斜寬約3.2公里,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井田面積約為15.6平方公里。</p><p>  本井田范圍由以下表所確定的9點坐標連線圈定:</p><p>  

76、第二節(jié) 礦井儲量的計算</p><p>  本設計煤層為9#及10#煤層。9#煤層平均厚3.35米,10#煤層平均厚2.72米,容重都為1.36噸/立方米。</p><p>  一、礦井工業(yè)儲量(Zg)</p><p>  礦井工業(yè)儲量是指在井田范圍內(nèi),經(jīng)過地質勘探,煤層厚度和質量均符合開采需求,地質構造比較清楚,目前即可供利用的可列入平衡表內(nèi)的儲量。</p

77、><p>  因為該井田的煤層傾角為3°~6°,平均為4°,小于10°,故采用近水平面積,面積為15.6km2 。 </p><p>  則礦井工業(yè)儲量為:Zg =S×γ×m</p><p>  式中:Zg ----- 工業(yè)儲量,百萬噸/Mt ;</p><p>  S----- 水平投

78、影面積, m2 ;</p><p>  m----- 煤層平均厚度(9#及10#煤厚),m;</p><p>  γ----- 容量,t/m3 。</p><p>  將數(shù)據(jù)代入計算得:Zg =S×γ×m</p><p>  =15.6×1.36×(3.35+2.72)</p><p

79、>  =128.781(Mt)</p><p>  其中9#煤層:Zg =71.074(Mt)</p><p>  二、礦井可采儲量(Zk) </p><p>  礦井可采儲量(Zk)是礦井設計的可以采出的儲量,即</p><p>  Zk =(Zg - P)×C</p><p>  式中:Zk ——礦

80、井可采儲量,Mt;</p><p>  Zg——礦井工業(yè)儲量,Mt;</p><p>  P ——保護工業(yè)場地、井筒、井田境界、河流、建筑物等留置的永久煤柱</p><p>  損失量(一般情況下,永久煤柱損失約占工業(yè)儲量的8%),Mt ;</p><p>  C——采區(qū)回采率,9#、10#煤層為中厚煤層,取0.8。</p>&

81、lt;p>  其中各種永久煤柱計算如下:</p><p><b>  ①井田境界煤柱:</b></p><p>  井田境界煤柱在本井田一側按20m留設;經(jīng)計算井田境界煤柱為2.708 Mt;</p><p> ?、诠I(yè)廣場保護煤柱:</p><p>  本礦井設計生產(chǎn)能力為120萬t/a,為大型礦井。根據(jù)《采礦設

82、計手冊》規(guī)定,大型礦井占地為(0.8~1.1)公頃/10萬t,本設計取0.95,所以此礦井工業(yè)廣場占地為: 12×0.95 =11.4 公頃,約114000 m2 ,簡化為長400m寬280m的長方形場地。</p><p>  工業(yè)廣場保護煤柱采用剖面法留設,圍護帶寬度為15米,表土層及巖層移動角參數(shù)確定如下:α=45°,γ=76.8°,β=63.6°,δ=71.8

83、6; ,則經(jīng)計算其保護煤柱為 2.158Mt。</p><p><b> ?、坭F路保護煤柱:</b></p><p>  經(jīng)計算鐵路保護煤柱為3.911Mt。</p><p><b> ?、芷渌褐鶕p失:</b></p><p>  其它煤柱損失為1.528Mt。所以綜合以上計算,全礦井可采儲量Zk

84、 為94.782 Mt。</p><p>  設計煤層儲量匯總表如下:</p><p>  表2—1 設計煤層儲量匯總表</p><p>  礦井工作制度及生產(chǎn)能力</p><p>  第一節(jié) 礦井工作制度</p><p><b>  一、礦井工作制度</b></p><p

85、>  按《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本礦井礦井設計年工作日為330d,采用“四· 六”工作制(其中三班生產(chǎn),一班檢修準備),每天凈提升時間為14h。</p><p>  第二節(jié) 礦井生產(chǎn)能力及服務年限</p><p>  一、礦井設計生產(chǎn)能力的確定與論證</p><p>  本礦井設計生產(chǎn)能力確定為1.20 Mt/a 。其主要理由如下:</

86、p><p>  1.本井田煤層儲量較為豐富,賦存以穩(wěn)定、較穩(wěn)定型為主,傾角一般3°~6°,非常適宜綜合機械化開采,宜建設現(xiàn)代化大型礦井。</p><p>  2.井田內(nèi)地質構造簡單,以寬緩的褶曲為主,斷層、陷落柱稀少,無巖漿巖侵入;井田內(nèi)水文地質條件簡單。</p><p>  3.因為9#煤為中灰、特低硫、低磷、極易選的瘦煤。建設大型礦井不但可以緩解

87、國內(nèi)煤供應的緊張需求,而且也可大量出口,為國家增收外匯,其社會經(jīng)濟效益顯著。</p><p>  所以綜合考慮煤炭儲量、煤層賦存情況、地質構造、開采技術條件以及開發(fā)條件、市場需求等因素,結合本礦外部條件和國家產(chǎn)業(yè)技術政策,經(jīng)過技術分析比較后,確定礦井生產(chǎn)能力為1.20 Mt/a 。</p><p><b>  二、礦井服務年限</b></p><p

88、>  礦井的可采儲量Zk,設計生產(chǎn)能力(井型)A及服務年限T三者之間的關系為:</p><p>  式中 K——礦井儲量備用系數(shù),礦井設計一般取1.3~1.5,本礦井取1.4。</p><p>  則全礦井服務年限為:</p><p>  雖然計算的全礦井服務年限56.4a略小于規(guī)定的60a,但考慮到現(xiàn)在新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經(jīng)濟的投資效益,本設計服務年限可行。&

89、lt;/p><p>  故按1.20Mt/a的設計生產(chǎn)能力計算,全礦井服務年限為56.4a,其中9#煤層服務年限為31.1a,滿足《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要求。</p><p><b>  第四章 井田開拓</b></p><p>  第一節(jié) 井田開拓方式的確定</p><p>  一、井田開拓的基本問題</p&g

90、t;<p>  井田開拓是指在井田范圍內(nèi),為了采煤,從地面向地下開拓一系列巷道進入煤體,建立礦井提升、運輸、通風、排水和動力供應等生產(chǎn)系統(tǒng)。這些用于開拓的井下巷道的形式、數(shù)量、位置及其互相聯(lián)系和配合稱為開拓方式。</p><p><b>  (一)井田開拓方式</b></p><p>  井田開拓方式主要有三種:平硐、斜井、立井開拓方式以及綜合開拓方式。

91、一般情況下,平硐最簡單,斜井次之,立井最復雜。</p><p>  1.平硐開拓受地形條件限制,只有在地形條件合適,煤層賦存較高的山嶺、丘陵或溝谷地區(qū),且便于布置工業(yè)場地和引進鐵路,上山部分儲量大致能滿足同類型水平服務年限要求。</p><p>  2.斜井開拓與立井開拓相比:井筒施工設備與工序比較簡單,掘進速度快,井筒施工單價低,初期投資少,地面工業(yè)建筑井筒裝備、井底車場及硐室都比較簡單

92、,井筒延伸施工方便,生產(chǎn)干擾少,不易受底板含水煤層的威脅;主提升膠帶化有相當大的提升能力,可以滿足特大型礦井提升需要;斜井井筒也可以作為安全出口,井下一旦發(fā)生事故,人員可以從主斜井迅速撤離。</p><p>  對于井田內(nèi)煤層埋藏不深,表土層不厚,水文地質情況簡單,井筒不需特殊法施工的緩傾斜和傾斜煤層,一般可采用斜井開拓。</p><p>  3.立井開拓不受煤層傾角、厚度、深度、瓦斯及水

93、文地質等自然條件的限制。在采深相同的條件下,立井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對輔助提升特別有利,井筒通風斷面大,可以滿足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需風量的要求,且阻力小,對深井開拓特別有利;當表土層為富含水的沖積層時,立井井筒比斜井容易施工;對地質構造和煤層產(chǎn)狀均特別復雜的能兼顧井田淺部和深部不同產(chǎn)狀的煤層。</p><p>  對于煤層賦存較深或沖擊層厚、水文地質情況比較復雜或多水平開采急傾斜煤層的礦井,

94、以及對于傾斜長度大的礦井,一般采用立井開拓較為有利。</p><p> ?。ǘ┚参恢玫拇_定原則</p><p>  1.有利與第一水平的開采并兼顧其他水平,有利與井底車場和主要運輸大巷的布置,石門工程量少;井田兩翼儲量基本平衡;</p><p>  2.有利與首采區(qū)布置在井筒附近的富煤階段,首采區(qū)少遷村莊或不遷村莊;</p><p>  

95、3.井筒不宜穿過厚土層、斷層破碎帶、煤與瓦斯突出煤層或較軟弱巖層。</p><p>  4.工業(yè)廣場應充分利用地形,有良好的工程地質條件,且避開高山,低洼和采空區(qū),不受崖崩滑坡和洪水威脅。</p><p>  5.距水源電源較近,礦井鐵路專用線短,道路布置合理。</p><p><b>  二、開拓方案的提出</b></p>&l

96、t;p>  由于本礦井煤層傾角小,為3°~6°,平均5°,為緩傾斜近水平煤層;表土層薄,無流沙層;水文地質情況比較簡單,井筒不需特殊施工。又鑒于立井井筒施工技術復雜需要設備多,要求有較高的技術水平,掘進速度慢,基建投資大;而斜井的運輸提升能力比立井大,有相當大的提升能力,可以滿足大型及特大型礦井提升的需要,且斜井井筒也可以作為安全出口,井下一旦發(fā)生事故,人員可以從斜井迅速撤離。所以根據(jù)該礦地面地形及地

97、質條件,考慮工業(yè)廣場的選擇,同時考慮井下的布局和礦井通風系統(tǒng),本礦井設計可采用雙斜井開拓。</p><p>  本井田劃分為一個水平(兩個階段),階段內(nèi)采用帶區(qū)準備方式;每個階段內(nèi)沿走向劃分為4個傾斜長為1500 m的帶區(qū),每個帶區(qū)設6個分帶,設計采用后退式回采;并根據(jù)當前一礦一面高產(chǎn)高效礦井的實現(xiàn),采用一條龍膠帶輸送機連續(xù)運輸,通過輸送機及轉載機實現(xiàn)從工作面直到地面的連續(xù)運輸,輔助運輸采用無軌膠輪車運輸方式。同

98、時為了解決出煤高峰運輸?shù)膯栴},設計在膠帶大巷中部布置一個大巷中央煤倉和在每個帶區(qū)設置一個帶區(qū)集中煤倉,采用機械式水平煤倉(比如列車式)。</p><p> ?、?根據(jù)以上所述,本設計提出如下兩個開拓方案:</p><p> ?、穹桨福盒本_拓(回風井為斜井)</p><p>  主、副井及回風井均為斜井開拓,布置于井田中央,單水平、上下山(帶區(qū)式準備)、集中大巷開采

99、,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大巷布置于煤層中,沿頂板或底板掘進,局部半煤巖及巖巷。</p><p> ?、蚍桨福盒本_拓(回風井為立井)</p><p>  主、副井均為斜井開拓,回風井為立井,布置于井田中央,單水平、上下山(帶區(qū)式準備)、集中大巷開采,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大巷布置于煤層中,沿頂板或底板掘進,局部半煤巖及巖巷。</p><p> ?、?將兩方案各要素分別對

100、比如下:</p><p>  1.井筒的位置、形式、數(shù)目及礦井通風方式</p><p><b> ?、穹桨福?</b></p><p>  主副井位于井田中部,井筒形式為斜井,回風井為斜井,礦井通風系統(tǒng)為中央并列式。井筒參數(shù)為:</p><p>  主斜井: X=4029760 Y=414775 Z

101、=1004 α=16°</p><p>  副斜井: X=4029690 Y=415650 Z=937 α=7°</p><p>  回風斜井: X=4029725 Y=414705 Z=1010 α=20°</p><p><b> ?、蚍桨福?lt;/b><

102、/p><p>  主副井靠近井田中央東部邊界,井筒形式為斜井,回風井為立井,礦井通風系統(tǒng)為中央并列式。井筒參數(shù)為:</p><p>  主斜井: X=4029760 Y=414775 Z=1004 α=16°</p><p>  副斜井: X=4029690 Y=415650 Z=937 α=7°&l

103、t;/p><p>  回風立井: X=4029725 Y=414160 Z=1051 α=90°</p><p><b>  2.水平劃分及標高</b></p><p>  本礦井擬采煤層有9、10號層,其間距為15米左右,其傾角為4°~6°,為近水平煤層。</p><p>

104、<b> ?、穹桨福?lt;/b></p><p>  設計采用雙斜井、單水平、帶區(qū)式準備、集中大巷開采,水平標高為+789m。</p><p><b> ?、蚍桨福?lt;/b></p><p>  設計采用雙斜井、單水平、帶區(qū)式準備、集中大巷開采,水平標高為+789m。</p><p><b> 

105、 3.開采水平的布置</b></p><p><b> ?、穹桨福?lt;/b></p><p>  膠帶運輸大巷、輔助運輸大巷、回風大巷均布置于9號煤層中。膠帶運輸大巷鋪設膠帶輸送機,擔負煤炭主運輸任務;輔助運輸大巷通過無軌膠輪車運輸擔負輔助運輸任務。大巷均為煤巷,局部煤及半煤巖巷,采用錨噴支護。</p><p><b>  

106、Ⅱ方案:</b></p><p>  膠帶運輸大巷、輔助運輸大巷、回風大巷均布置于9號煤層中。膠帶運輸大巷鋪設膠帶輸送機,擔負煤炭主運輸任務;輔助運輸大巷通過無軌膠輪車運輸擔負輔助運輸任務。大巷均為煤巷,局部煤及半煤巖巷,采用錨噴支護。</p><p>  4.帶(盤)區(qū)劃分及開采程序</p><p><b>  Ⅰ方案:</b>&

107、lt;/p><p>  根據(jù)煤層賦存狀況和地質構造,本井田擬采用帶區(qū)式準備方式。帶區(qū)的開采順序本著由近及遠,先易后難的原則,并考慮初期工程量少、投產(chǎn)快的目的,先開采9號煤層井筒附近的1帶區(qū),先采上煤層,再采下煤層。 </p><p><b> ?、蚍桨福?lt;/b></p><p>  根據(jù)煤層賦存狀況和地質構造,本井田擬采用帶區(qū)式準備方式。帶區(qū)的開采

108、順序本著由近及遠,先易后難的原則,并考慮初期工程量少、投產(chǎn)快的目的,先開采9號煤層井筒附近的1帶區(qū),先采上煤層,再采下煤層。</p><p>  三、開拓方案的技術經(jīng)濟比較</p><p>  以上是對兩方案的大概闡述,以下是兩方案的技術經(jīng)濟比較表:</p><p>  表4—1 方案技術經(jīng)濟比較表</p><p>  綜上所述,Ⅰ方案與Ⅱ

109、方案相比,初期工程量比較小,初期投資、年運營費及工期都比較小;且從技術上分析Ⅰ方案要優(yōu)于Ⅱ方案,Ⅰ方案井上井下開拓布局更加合理。所以Ⅰ方案更經(jīng)濟、更合理、投產(chǎn)更早,故決定采用方案Ⅰ,確定礦井開拓方式為:雙斜井單水平開拓(回風斜井)。</p><p>  第二節(jié) 達到設計生產(chǎn)能力時工作面的配備</p><p>  一、工作面生產(chǎn)能力的計算</p><p>  根據(jù)該

110、礦煤層賦存情況和巷道布置,全井田共劃分為12個帶區(qū),礦井移交生產(chǎn)和達到設計能力時為第一帶區(qū)生產(chǎn)。第一帶區(qū)位于井田中部,在9號煤層、井筒北部、膠帶大巷東部布置一個傾斜長壁綜采工作面。綜采工作面采用“三班采煤、一班檢修”的“四·六”制。全礦布置2個掘進工作面,礦井設計總產(chǎn)量為回采產(chǎn)量和掘進產(chǎn)量之和。</p><p>  回采工作面生產(chǎn)能力按下列公式計算:</p><p>  Q采=L

111、×S×M×γ×C</p><p>  式中:Q采——工作面年產(chǎn)量,t/a;</p><p>  L——工作面長度,取200m;</p><p>  S——工作面年推進度,截深為0.6m,每日進9刀,故日推進5.4米,則年推進度約1500m左右; </p><p>  M——工作面采高,3.35m;<

112、;/p><p>  γ——煤的容重,1.36 t/m3 ; </p><p>  C——采煤工作面采出率,取0.95;</p><p>  則, Q采=200×1500×3.35×1.36×0.95</p><p><b>  =1.29(Mt)</b></p><

113、;p>  掘進出煤按回采工作面產(chǎn)量10%考慮, </p><p>  則Q掘=1.29×10%=0.13(Mt)</p><p>  全礦井年產(chǎn)量為:Q=Q采+Q掘=1.42(Mt)</p><p>  這足以滿足礦井設計生產(chǎn)能力1.20Mt/a的要求,并且有擴大生產(chǎn)的能力。</p><p>  第五章 礦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計

114、劃</p><p>  第一節(jié) 井筒、石門與大巷</p><p><b>  一、井筒數(shù)目及用途</b></p><p>  礦井移交生產(chǎn)至達到設計能力時,共布置3個井筒,即主、副斜井、回風井。各井筒用途分述如下:</p><p>  1.主斜井:擔負全礦井主提升任務,并兼作兼作進風井和安全出口。井口標高+1004m,

115、井底標高+808m,井筒傾角16°,斜長699m。井筒斷面為直墻半圓拱形,井筒凈寬5000mm,凈斷面積17.3㎡。表土段采用混凝土砌碹,支護厚度400mm;進入穩(wěn)定基巖后采用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錨桿類型為樹脂錨桿,噴射混凝土厚度100mm,掘進斷面21.8㎡。為方便撒煤清理,巷道底板鋪設厚150mm混凝土。井筒內(nèi)裝備有帶寬1200mm阻燃型鋼繩芯膠帶輸送機,并敷設有通訊、照明電纜和消防灑水管。為方便檢修,在井筒一側設行人臺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