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錄</b></p><p><b> 一、設計任務書</b></p><p><b> 二、設計計算</b></p><p><b> 2.1確定設計方案</b></p><p> 2.11選擇換熱器的類型 <
2、/p><p><b> 2.12管程安排</b></p><p><b> 2.2確定物性數(shù)據(jù)</b></p><p><b> 2.3估算傳熱面積</b></p><p><b> 2.31熱流量</b></p><p>&l
3、t;b> 2.32冷卻水用量</b></p><p> 2.33平均傳熱溫差</p><p> 2.34初算傳熱面積</p><p><b> 2.4工藝結構尺寸</b></p><p> 2.41管徑和管內流速</p><p> 2.42 管程數(shù)和傳熱管數(shù)</
4、p><p> 2.43 平均傳熱溫差校正及殼程數(shù)</p><p> 2.44 傳熱管排列和分程方法</p><p><b> 2.45 殼體直徑</b></p><p><b> 2.46折流板</b></p><p><b> 2.47接管</b>
5、;</p><p><b> 2.5換熱器核算</b></p><p> 2.51傳熱面積校核</p><p> 2.52換熱器內壓降的核算</p><p><b> 三、設計結果匯總表</b></p><p> 四、設計評述及設計收獲</p><
6、;p><b> 五、參考資料</b></p><p><b> 一、設計任務書</b></p><p> 某生產(chǎn)過程中,反應器的混合氣體經(jīng)與進料物流換熱后,用循環(huán)冷卻水將其從110℃進一步冷卻至60℃之后,進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組分。已知混合氣體的流量為3×10㎏/h,壓力為6.9MPa,循環(huán)冷卻水的壓力為0.4MPa,循
7、環(huán)水的入口溫度為29℃,出口溫度為39℃,試設計一臺列管式換熱器,完成該生產(chǎn)任務。</p><p><b> 二、設計計算</b></p><p><b> 2.1確定設計方案</b></p><p> 2.11選擇換熱器的類型 兩流體的溫度變化情況:</p><p> 熱流體進口溫度
8、110℃,出口溫度60℃;</p><p> 冷流體的進口溫度29℃,出口溫度為39℃。</p><p> 該換熱器影片能夠循環(huán)冷卻水冷卻,冬季操作時,其進口溫度會降低,考慮到這一因素,估計該換熱器的管壁溫度好人殼體溫度之差較大,因此初步確定選用浮頭式換熱器。</p><p><b> 2.12管程安排</b></p>&l
9、t;p> 從兩物流的操作壓力看,應使混合氣體走管程,循環(huán)冷卻水走殼程。但由于循環(huán)冷卻水較易結垢,若其流速太低,將會加快污垢增長速度,使換熱器的熱流量下降,所以從總體考慮,應使循環(huán)水走管程,混合氣體走殼程。</p><p><b> 2.2確定物性數(shù)據(jù)</b></p><p> 定性溫度:對于一般氣體和水等低黏度流體,其定性溫度可取流體進、出口溫度的平均值。
10、故殼程混合氣體的定性溫度為</p><p> 管程流體的定性溫度為:</p><p> 已知混合氣體在85℃下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 ;; 。</p><p> 查得循環(huán)水在34℃下的物性數(shù)據(jù):;;;。</p><p><b> 2.3估算傳熱面積</b></p><p> 2.31熱流量(
11、忽略熱損失)</p><p> 2.32冷卻水用量(忽略熱損失)</p><p> 2.33平均傳熱溫差 </p><p> 先按照純逆流計算,得</p><p> 2.34初算傳熱面積 由于殼程氣體的壓力較高,故可選取較大的K值。假設K=320W/(㎡.℃),則估算的傳熱面積為</p><p
12、><b> S估= </b></p><p><b> 2.4工藝結構尺寸</b></p><p> 2.41管徑和管內流速 選用較高級冷拔傳熱管(碳</p><p><b> 鋼),取管內流速</b></p><p> 2.42 管程數(shù)和傳熱管數(shù) 可依
13、據(jù)傳熱管內徑和流速確定單程傳熱管數(shù)</p><p> 按單程管計算,所需的傳熱管長度為</p><p> 按單程管設計,傳熱管過長,宜采用多管程結構。根據(jù)本設計實際情況,采用非標設計,現(xiàn)取傳熱管長l=7m,則該換熱器的管程數(shù)為</p><p> 傳熱管總根數(shù) n=811×2=1622</p><p> 2.43
14、平均傳熱溫差校正及殼程數(shù) 平均溫差校正系數(shù)計算如下</p><p> 按單殼程,雙管程結構,查圖得</p><p> 平均傳熱溫差 </p><p> 由于平均傳熱溫差校正系數(shù)大于0.8,同時殼程流體流量較大,故取單殼程合適。</p><p> 2.44 傳熱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組合排列法,即每程內均按正三角形
15、排列,隔板兩側采用正方形排列。</p><p><b> 取管心距 , </b></p><p> 隔板中心到離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離按式計算</p><p> 各程相鄰管的管心距為44㎜</p><p> 2.45 殼體直徑 采用多管程結構,殼體直徑可按式估算。取管板利用,則殼體直徑為</p>
16、<p> 按卷制殼體的進級檔,可取D=1600㎜</p><p> 2.46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圓缺高度為殼體內徑的25%,則切去的圓缺高度為</p><p><b> 故可取h=400㎜</b></p><p> 取折流板間距B=0.3D(0.2D〈B〈D),則</p><p>&l
17、t;b> 可取B為500㎜。</b></p><p><b> 折流數(shù)目板 </b></p><p> 2.47接管 殼程流體進出口接管:取接管內氣體流速為,則接管內徑則為</p><p> 圓整后可取管內徑為350㎜</p><p> 管程流體進出口接管:取接管內液體流速,則接管內徑
18、為</p><p> 圓整后取管內徑為420㎜。</p><p><b> 2.5換熱器核算</b></p><p> 2.51傳熱面積校核</p><p> ?。?)管程傳熱膜系數(shù)。按式計算 </p><p><b> 管程流體流通截面積</b></p&g
19、t;<p> 管程流體流速和雷諾數(shù)分別為</p><p><b> 普朗特數(shù)</b></p><p> ?。?)殼程傳熱膜系數(shù)。用式計算</p><p> 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傳熱當量直徑為</p><p><b> 殼程流通截面積</b></p><p&g
20、t; 殼程流體流速及其雷諾數(shù)分別為</p><p><b> 普朗特數(shù)</b></p><p><b> 黏度校正</b></p><p> ?。?)污垢熱阻和管壁熱阻。查附錄9,管外側污垢熱阻,管內測污垢熱阻。已知管壁厚度b=0.0025m,碳鋼在該條件下的熱導率為。</p><p> ?。?/p>
21、4)總傳熱系數(shù)K。總傳熱系數(shù)K為</p><p> ?。?)傳熱面積校核。依式可得所計算傳熱系數(shù)面積為</p><p> 熱傳奇的實際傳熱面積裕度為S</p><p> 傳熱面積裕度合適,該換熱器能夠完成生產(chǎn)任務。</p><p> 2.52換熱器內壓降的核算</p><p><b> (1)管程阻力
22、</b></p><p> 由Re=34858,傳熱管相對粗糙度0.01,查參考文獻[2]中雙對數(shù)坐標圖得,流速,所以,</p><p> 管程流體阻力在允許范圍之內。</p><p> ?。?)殼程阻力。按下式計算</p><p><b> 其中。</b></p><p>&l
23、t;b> 流體流經(jīng)管束的阻力</b></p><p> 流體流過折流板缺口的阻力</p><p><b> 其中 ,,則</b></p><p><b> 總阻力</b></p><p> 由于該換熱器殼程流體的操作壓力較高,所以殼程流體的阻力比較合適</p>
24、<p><b> 三、設計結果匯總表</b></p><p> 換熱器主要結構尺寸和計算結果見附表</p><p> 四、設計評述及設計收獲</p><p> 這次課程設計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對我們已學知識的一種升華,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學會很多。首先,提升了我的理論運用于實際的能力;以前眼中的“簡單公式”
25、在設計中突然變得很繁瑣,要結合很多的實際情況才能得以確定。以前總是認為一個文檔會有什么難得了,但是,這一次,讓我的想法大改變,不管是排版還是公式的編輯。接著,這次課程設計,讓我的變得更加細心、有耐心了。最后,給我最大的收獲是,認真、努力的去做一件事,就一定會有收獲的。</p><p> 雖然為它付出了很多,但是,也還存在許多明顯的不足之處,例如,數(shù)據(jù)不夠準確等。</p><p> 這次
26、課程設計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看到了很多不足之處,在查找資料方面的欠缺,在心態(tài)方面等等,發(fā)現(xiàn)了問題,要勇于去改正,相信這次之后,我會更加努力的去提高專業(yè)知識,多多參加實踐活動。</p><p><b> 五、參考資料</b></p><p> [1]申迎華,郝曉剛.化工原理課程設計.第一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年.</p><p>
27、 [2]高安全,王迪,崔金海.化工設備機械基礎.第一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年.</p><p> [3]柴誠敬.化工原理(上、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p><p> [4]鄭曉梅.化工制圖.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年.</p><p> [5]潘國昌,郭慶豐.化工設備設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年</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 (2)
- 化工原理列管式換熱器課程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2)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2)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課程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
-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列管式換熱器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