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應度熱工分析課程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1 設計目的 </p><p>  通過本課程設計,達到以下目的:</p><p>  深入理解壓水堆熱工設計準則;</p><p>  深入理解單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解平均通道(平均管)、熱通道(熱管)、熱點等在反應堆熱工設計中的應用;</p><p>  掌握堆芯焓場的計算并求出體現(xiàn)反應堆

2、安全性的主要參數(shù);燒毀比DNBR,最小燒毀比MDNBR,燃料元件中心溫度t0及其最高溫度t0,max,包殼表面溫度tcs及其最高溫度tcs,max等;</p><p>  求出體現(xiàn)反應堆先進性的主要參數(shù):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燃料元件平均熱流密度(熱通量),最大熱流密度,冷卻劑平均流速,冷卻劑出口溫度等;</p><p>  通過本課程設計,掌握壓水堆熱工校核的具體工具;</

3、p><p><b>  掌握壓降的計算;</b></p><p>  掌握單相及沸騰時的傳熱計算。</p><p><b>  2 設計題目</b></p><p>  某壓水堆的冷卻劑和慢化劑都是水,用UO2作燃料,用Zr-4作燃料包殼材料。燃料組件無盒壁,燃料元件為棒狀,采用正方形排列。已知參數(shù)如

4、表1所示:</p><p><b>  表2.1:</b></p><p>  將堆芯自下而上分為6個控制體,其軸向歸一化功率分布如表2所示:</p><p>  表2.2:堆芯歸一化功率分布 </p><p><b>  3 計算過程</b></p><p>  3.1流

5、體堆芯出口溫度(平均管) </p><p><b>  (式3.1)</b></p><p>  Cp按15.5MPa下流體平均溫度(tf,out + tf,in)/2查表得Cp= kJ/kgK。</p><p>  采用迭代方法計算C語言程序代碼如下:</p><p>  #include<stdio.h&

6、gt;</p><p>  #include<math.h></p><p>  #define limit 0.001</p><p>  void main()</p><p><b>  {</b></p><p>  double tfo,tfi=292.4,cpi=5.242

7、73,cpo,a=0.09,tf,_tf,_cp,Fa=0.974,W=68500.0,Nt=3016.0,_tfo;</p><p>  printf("請輸入假設的出口溫度 tfo:\n"); //估算實際的出口溫度在320至330之間。</p><p>  scanf("tfo=%f",&tfo);</p><

8、p><b>  do</b></p><p>  { _tfo=tfo;</p><p>  tf=(tfo+tfi)/2;</p><p>  if(tfo<320) </p><p>  cpo=5.4655+(tfo-300)*0.7015/20;</p><p&

9、gt;<b>  else</b></p><p>  cpo=6.167+(tfo-320)*1.7645/20; //計算出口比容</p><p>  _cp=5.4655+(tf-300)*0.7015/20; //計算平均比容</p><p>  tfo=tfi+Fa*Nt*3600/(W*(1-a)*_cp); //迭

10、代出口冷卻劑溫度</p><p>  }while(fabs(tfo-_tfo)>=limit);</p><p>  printf("出口溫度:tfo=%f,\n,平均溫度:tf=%f,\n,出口比容:cpo=%f,\n,平均比容_cp=%f,\n",tfo,tf,cpo,_cp);</p><p><b>  }</b&

11、gt;</p><p>  平均溫度在310至320之間,故在程序中設置平均比容在310至320間差值并迭代而得,在320至330之間輸入不同的假設溫度,并在期間進行插值迭代而得。由此運算程序有如下結(jié)果:</p><p><b>  圖3.1.1</b></p><p>  由程序運算結(jié)果可知道平均管的出口溫度=322.0639</p&g

12、t;<p>  平均溫度:=307.23206,</p><p>  出口比容:=6.349107kJ/(Kg)</p><p>  平均比容: kJ/(Kg)</p><p>  3.2.燃料棒表面平均密度</p><p><b>  ==157</b></p><p><b

13、>  =4.5252</b></p><p>  ==0.974=6.4916</p><p>  燃料棒表面最大熱流密度</p><p><b>  =6.4916</b></p><p><b>  燃料棒平均線功率</b></p><p><b&

14、gt;  =6.4916</b></p><p><b>  =1.9364</b></p><p><b>  燃料棒最大線功率</b></p><p><b>  =</b></p><p><b>  3.3平均管的情況</b></

15、p><p><b>  平均管的流速</b></p><p><b>  =157</b></p><p>  =1/0.0014072=710.631</p><p><b>  V==</b></p><p>  3.4. 通道內(nèi)的截面積和流量</

16、p><p>  為簡化計算起見,假定熱管內(nèi)的流體流速和平均管的V相同。則</p><p>  同樣,熱管四根燃料元件間組成的單元通道內(nèi)的流量</p><p><b>  =</b></p><p>  3.5.熱管中的計算 (按六個控制體計算)</p><p>  3.5.1熱管中的流體溫度</

17、p><p><b>  設cn=</b></p><p>  =75329.2265</p><p><b>  則</b></p><p>  查表可得在壓強為15.5Mp下,溫度為300時,比容為5.4655KJ/(Kg),溫度為320時,比容為6.167 KJ/(Kg),溫度為340 KJ/(Kg

18、)。</p><p>  由于比容和出口溫度都不知道,故只能通過迭代計算,迭代的思路是:根據(jù)進口溫度,估計出口溫度的范圍,如第一段控制體進口溫度=292.4,假設出口溫度在300下,故可以假設=300,由平均溫度查出比容,進而由公式算出,再由新的平均溫度查出以此再算出算出,以此類推,再由算出迭代誤差。如果最后迭代的結(jié)果與假設的出口溫度相差較大就另假設一個出口溫度再這樣計算。要求迭代誤差小于0.01。計算結(jié)果如下:

19、</p><p>  ①表3.5.1.1:第一段控制體</p><p> ?、郾?.5.1.3:第三段控制體</p><p>  ④表3.5.1.4:第四段控制體</p><p> ?、荼?.5.1.5:第五段控制體</p><p> ?、薇?.5.1.6:第六段控制體</p><p><

20、b>  總結(jié)得到表如下:</b></p><p>  3.5.2控制體出口處的包殼外壁溫</p><p><b>  = (式3.2)</b></p><p><b>  式中:可以用</b></p><p><b>  所以,</b></p>

21、<p><b>  式中:Re==</b></p><p><b>  0.01179m</b></p><p>  流體的、和Pr數(shù)根據(jù)流體的壓力和溫度由表查得;</p><p>  如果流體已經(jīng)達到過冷沸騰,用Jens-Lottes公式:</p><p><b>  作為判

22、別公式。</b></p><p><b>  =+</b></p><p><b>  當時,用前面的式子</b></p><p><b>  當時,用</b></p><p><b>  表3.5.2.1</b></p><

23、;p><b>  總結(jié)得出以下表格:</b></p><p><b>  表3.5.2.2</b></p><p>  3.5.3控制體出口處的包殼內(nèi)壁溫</p><p>  =ln() (式3.3)</p><p>  式中:Zr-4的 </p>

24、<p>  由于平均溫度不知道,故假設,迭代出,進而再算出,計算結(jié)果如下:</p><p>  ①表3.5.3.1:第一段控制體</p><p> ?、诒?.5.3.2:第二段控制體</p><p>  ③表3.5.3.3:第三段控制體</p><p> ?、鼙?.5.3.4:第四段控制體</p><p> 

25、?、荼?.5.3.5:第五段控制體</p><p> ?、薇?.5.3.6:第六段控制體</p><p>  得出表3.5.3.7:</p><p>  3.5.4第一個控制體出口處的芯塊外表面溫度</p><p><b> ?。ㄊ?.4)</b></p><p>  計算結(jié)果如下:表3.5.4.

26、1</p><p>  3.5.5第一個控制體出口處的芯塊中心溫度</p><p>  用積分熱導求解的方法,即</p><p><b> ?。ㄊ?.5)</b></p><p>  計算結(jié)果如表3.5.5.1下:</p><p>  由芯塊中心溫度可知,=2052.193。</p>

27、<p>  綜上所有的溫度的如下表3.5.5.2:</p><p><b>  畫圖如下:</b></p><p>  圖3.5.5.1 溫度沿軸向分布</p><p>  3.5.6熱管中(為了簡化計算,不考慮熱流密度非均勻分布的影響)</p><p><b>  用W-3公式計算,</b

28、></p><p><b> ?。ㄊ?.6)</b></p><p>  式中:為軸向均勻加熱的臨街熱流密度;p為冷卻劑工作壓力(Pa);G為冷卻劑質(zhì)量流密度;為冷卻劑通道的當量直徑(m);為冷卻劑通道的飽和比焓;為堆芯進口處冷卻劑的比焓;為計算點z處的平衡含氣量,為其絕對值。平衡含氣量的計算式為:</p><p>  其中為飽和汽化潛熱

29、,且查表得966.3664。</p><p><b>  定位架修正系數(shù):</b></p><p><b>  (式3.7)</b></p><p>  式中:為冷卻劑的熱擴散系數(shù),單箍型定位架時,可取。</p><p>  計算結(jié)果表3.5.6.1:</p><p>  3

30、.5.7DNBR的計算</p><p>  DNBR= (式3.8)</p><p>  計算結(jié)果的表3.5.7.1:</p><p>  根據(jù)數(shù)據(jù)有如下表3.5.7.2:</p><p><b>  作圖如下:</b></p><p>  圖3.5.7.1 燃料元件表面熱流密度和D

31、NBR沿軸向分布</p><p>  3.5.8計算熱管中的壓降</p><p> ?、賳蜗嗔黧w的摩擦壓降 (式3.9)</p><p><b>  式中f=</b></p><p>  計算結(jié)果如下表3.5.8.1:</p><p>  總的摩擦壓降=30277.70

32、972Pa</p><p> ?、?單相流體加速壓降 (式3.10)</p><p><b>  表3.5.8.2:</b></p><p>  ③單相流體提升壓降: </p><p><b> ?。ㄊ?.11)</b></p>

33、<p>  24646.30039Pa</p><p><b> ?、芫植繅航担?lt;/b></p><p>  1)出口: (式3.12)</p><p>  14499.88484Pa</p><p>  2) 進口:9276.676482Pa (式3.13</

34、p><p>  ⑤ 局部壓降,定位格架出口 =14106.11308Pa (式3.14</p><p>  其中,比容按相應的流體壓力和溫度,由表查得。</p><p><b>  4結(jié)果分析:</b></p><p><b>  4.1冷卻劑的溫度</b></p>&l

35、t;p>  冷卻劑的溫度沿軸向升高,且在第三個和第四個控制體的進出口溫差最大,兩邊的溫差近似對稱分布。說明熱管在中心處的功率最大,近似余弦分布。堆芯熱管出口處達到最大值=335.6385,與平均管出口溫度=322.0639相比,溫差只有13,說明堆芯功率分布比較均勻。此外,在工作壓力為15.5Mp下,飽和溫度為=346.6373,堆芯冷卻劑并未達到飽和,且離飽和溫度還有10左右,故堆芯處于比較安全的工作狀態(tài)。</p>

36、<p><b>  4.2包殼溫度</b></p><p>  由計算結(jié)果可知,包殼內(nèi)外壁溫都在在第四個控制體,即中心偏上處出現(xiàn)最大值=346.8905,而包殼內(nèi)壁溫度最大值=396.9634。</p><p><b>  4.3芯塊溫度</b></p><p>  芯塊溫度在堆芯中間處的溫度最大,而且芯塊中心

37、與外表面存在著溫差,甚至溫差達到進兩倍,故極易是芯塊發(fā)生熱膨脹和腫脹,這也是為什么要采取碟形加倒角的措施的原因。</p><p>  而芯塊中心最高溫度=2052.193,所以芯塊不會發(fā)生融化。</p><p><b>  4.4溫差</b></p><p>  從計算結(jié)果可以了解到,膜溫差和包殼導熱溫差只有幾十度,而包殼內(nèi)與芯塊外表的氣隙溫差

38、和芯塊中心與外表的溫差可以達到六七百度,故消除導熱難題應從這兩者入手。</p><p><b>  4.5熱流密度</b></p><p>  有圖3.5.7.1知,熱流密度呀沿軸向成余弦分布,符合理論結(jié)果。</p><p><b>  4.6MDNB</b></p><p>  計算中得知,MDN

39、B=3.18122.0,所以這種堆型運行十分安全。</p><p><b>  4.7誤差</b></p><p>  由于采用W-3公式計算而其公式試用范圍為xe:(-0.15~+0.15)而本題計算的xe已超過此范圍,因此的計算是不準確的,也出現(xiàn)了一定的錯誤。需要改正。在處理物性時簡單的采用了數(shù)直線性插值法,這種處理方法簡單,粗糙。這樣就給計算結(jié)果帶來較大誤差,甚

40、至出現(xiàn)錯誤。此外,由于有大量的計算,計算中有取舍,故誤差會在計算中積累和放大。</p><p><b>  5參考資料</b></p><p>  [1] 于平安, 朱瑞安, 喻真烷, 等. 核反應堆熱工分析[M]. 第三版.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2.</p><p>  [2] 俞冀陽, 賈寶山. 反應堆熱工水力學[M]. 北

41、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p><p>  [3] 趙兆頤, 朱瑞安. 反應堆熱工流體力學[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2.</p><p>  [4] M. M. 埃爾-韋基爾. 核反應堆熱工學[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76.</p><p>  [5] 湯孫, J. 韋斯曼. 壓水反應堆熱工分析[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