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20 屆)</b></p><p> 長峙島清水湖堤岸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研究</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生物
2、科學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目錄</b>&
3、lt;/p><p><b> 摘要I</b></p><p> AbstractII</p><p><b> 引言3</b></p><p> 一.材料與方法4</p><p> 1.1實驗研究區(qū)概況4</p><p><b&
4、gt; 1.2研究方法4</b></p><p> 1.2.1土壤樣品采集4</p><p> 1.2.2物理指標的測定4</p><p> 1.2.3化學指標的測定6</p><p><b> 二.結(jié)果與分析9</b></p><p> 2.1土壤的物理性質(zhì)9
5、</p><p> 2.1.1土壤水分9</p><p> 2.1.2土壤容重12</p><p> 2.1.3土壤團聚體13</p><p> 2.2土壤的化學性質(zhì)14</p><p> 2.2.1土壤的ph值14</p><p> 2.2.2有機物含量15</p
6、><p> 2.2.3土壤交換酸16</p><p> 2.2.4土壤全鹽量的測定16</p><p> 三.結(jié)論與討論18</p><p><b> 小結(jié)19</b></p><p><b> 參考文獻20</b></p><p>&
7、lt;b> 致謝</b></p><p><b> 摘要</b></p><p> [摘要] 研究了長峙島清水湖岸海濱土壤部分的理化性質(zhì)。對研究區(qū)域取土,在實驗室進行分析了該區(qū)域土壤的部分理化性質(zhì),該土壤的含水量低8.93%-18.23%,平均13.38% ,土壤容重高1.36-1.51g/cm3之間,平均為1.44g/cm3,空隙度低,結(jié)
8、構(gòu)性差,含鹽量高0.89%-2.24%,均值1.49% ,有機物含量較低0.98-6.34(g/kg),均值3.22(g/kg) ,ph值在7.21-8.15,平均7.82,呈堿性 。在長峙島土地資源匱乏,特別是耕地面積的匱乏,正確的分析該區(qū)域土壤的屬性,解決現(xiàn)在所面臨的問題,合理有效的提高作物的產(chǎn)量和其成活率,分析土壤理化性質(zhì)可為土壤資源的管理提供一些科學依據(jù)。</p><p> [關鍵詞] 土壤物理性;土
9、壤化學性;長峙島 </p><p><b> Abstract</b></p><p> [Abstract] Th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the Changzhi island beach shores of soil water along part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
10、ies.In the study area in the laboratory soil analysis, part of the regional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water content, the low 8.93% - 18.23%, average 13.38%, high soil bulk density effect g/cm3 1.36 -
11、among the least 1.44 g/cm3, gap, low degree of structural difference, high-sodium 0.89%.both the mean, the new 1.49% -, organic matter content </p><p> [Key words] soil physical property ;soil chemistry :Ch
12、angzhi island</p><p><b> 引言</b></p><p> 土壤是巖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層,是陸生植物生活的基質(zhì)和陸生動物生活的基底。土壤不僅為植物提供必需的營養(yǎng)和水分,而且也是土壤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場所。</p><p> 舟山市長峙島,屬北亞熱帶南緣季風海洋型氣候處長江口南側(cè)。地理位置介于東經(jīng)121°3
13、0′~123°25′,北緯29°32′~31°04′之間,舟山整個群島季風顯著,冬暖夏涼,溫和濕潤,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左右,最熱8月,平均氣溫25.8—28.0℃;最冷1月,平均氣溫5.2一5.9℃。常年降水量927一1620毫米。年平均日照1941~2257小時,太陽輻射總量為 4126~4598焦爾/平方米,無霜期251~303天,由于受季風不穩(wěn)定性的影響,夏秋之際易受熱帶風暴(臺風)侵襲,冬季
14、多大風,七八月間出現(xiàn)干旱,是舟山常見的災害性天氣。調(diào)查地為長峙島的沿海陸地,植被有荻,磚形紫苑,芝草,芒等組成。</p><p> 研究海濱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能更加有效的利用土地,本研究的地域為海濱堿性土壤,存在著許多不利于植物生長的條件。在目前海島的城市綠化建設中,因不良的綠化種植土引起植物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的現(xiàn)象還存在較多。</p><p> 鹽堿土的改良和利用:鹽堿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15、水分狀況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堿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種植作物。具體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鹽,放淤改良,種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學改良</p><p> 江海洋學院的遷入更使該城增加了文化的氛圍與底蘊。但是由于岸段水動力條件不一,受成潮浸漬影響也有所不同;不同沉積岸段水體鹽度和沉積顆粒組成差異明顯;鹽漬土性
16、狀參差不齊,形成了含鹽量不同的鹽土基質(zhì)。新校區(qū)的綠化是學校建設的重中之重。怎樣在濱海地區(qū)鹽土地區(qū)進行綠化是要解決的關鍵問題。</p><p> 長峙島曾是浙江省定海區(qū)長峙鄉(xiāng)政府駐地。舟山市為提高長峙島開發(fā)建設的環(huán)境品質(zhì),并著力將其打造成“海上花園城市”的目標,確定了“陽光之島,健康之城”的開發(fā)核心理念。</p><p><b> 1 材料與方法</b></p
17、><p> 1.1實驗研究區(qū)概況</p><p> 研究區(qū)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qū)長峙島的東南部清水湖岸。</p><p><b> 1.2研究方法</b></p><p> 1.2.1土壤樣品采集</p><p> 在長峙島的東南部清水湖海塘岸堤未被客土破壞的地方取5個點,在每個樣地內(nèi)挖取
18、土壤剖面,用環(huán)刀采集土壤樣品, 3個重復,并且每個點挖取至少2kg的土壤。對取來的土采取適當?shù)谋Wo,以免土壤結(jié)構(gòu)被破壞。取點如圖-0所示。</p><p> 圖-0 長峙島清水湖平面圖</p><p> Figure - 0 Changzhi island</p><p> 1.2.2物理指標的測定</p><p> 采用稱重法測量土
19、壤自然含水量,用環(huán)刀法測量土壤容重、田間排水量,飽和含水量,用篩分法和司篤克斯定律測定土壤的大團聚體和微聚體,對土壤進行其物理性質(zhì)的測定。</p><p> 1.2.2.1水分含量測定</p><p> 1)吸濕水含量的測定:使用稱重法[1]也稱烘干法,這是唯一可以直接測量土壤水分方法,也是目前國際上的標準方法。用土鉆采取土樣,用 0.1g 精度的天平稱取土樣的重量,記作土樣的濕重 M
20、,在105℃的烘箱內(nèi)將土樣烘 6~8 小時至恒重,然后測定烘干土樣,記作土樣的干重 Ms土壤含水量=(烘干前鋁盒及土樣質(zhì)量-烘干后鋁盒及土樣質(zhì)量)/(烘干后鋁盒及土樣質(zhì)量-烘干空鋁盒質(zhì)量)*100%稱重法具有各種操作不便等缺點,但作為直接測量土壤水分含量的唯一方法,在測量精度上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因此它作為一種實驗室測量方法并用于其它方法的標定將長期存在。</p><p> 2)飽和持水量:用環(huán)刀取土,
21、帶回實驗室后在環(huán)刀下墊一張濾紙,用皮筋固定在環(huán)刀上(目的是防止土粒散出)在平地的容器中用水中浸泡12h,水高度至環(huán)刀上沿為止,后稱其質(zhì)量。飽和持水量=(內(nèi)濕土質(zhì)量-烘干土質(zhì)量)*100/環(huán)刀內(nèi)烘干土質(zhì)量。</p><p> 3)田間持水量:環(huán)刀法是用環(huán)刀在欲測地段上采取原狀土,帶回室內(nèi)。放入水中(水不沒環(huán)刀頂)浸一晝夜12h。在平面的干沙上放置2-3晝夜,稱其質(zhì)量m1,在環(huán)刀放入105℃烘箱烘干稱其質(zhì)量m2。土
22、壤田間持水量(%)= (m1- m2)*100/ m2。</p><p> 1.2.2.2土壤容重</p><p> 土壤容重采用環(huán)刀法[2],利用一定容積的鋼制環(huán)刀切割自然狀態(tài)的土壤,使保持結(jié)構(gòu)的土柱充滿其中,然后稱量濕土的質(zhì)量,并根據(jù)水量計算出環(huán)刀內(nèi)土柱烘干的質(zhì)量除以環(huán)刀容積,便測定出土壤容重。操作步驟:1)在室內(nèi)先測量計算環(huán)刀的容積V,本次使用環(huán)刀的容積為容積為374±
23、0.5ml。2)采樣前,將采樣點土面鏟平,將環(huán)刀(刀口端向下)平穩(wěn)壓入土中,切忌左右擺動0+.,在土柱冒出環(huán)刀上端后,用鐵鏟挖周圍土壤,取出充滿土壤的環(huán)刀,用鋒利的削土刀削去環(huán)刀兩端多余的土壤,使環(huán)刀內(nèi)的土壤體積恰為環(huán)刀的容積。3)將環(huán)刀內(nèi)的土壤全部放入事先稱重過的干燥鋁盒W1(g)內(nèi),蓋上鋁盒蓋,立即帶回室內(nèi)稱重W2(g)。將鋁盒放入烘箱,在105℃一110℃下烘烤8小時,一般可達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內(nèi),冷卻20min后稱重為W3(g
24、)結(jié)果計算,土壤容重(g/ml)=環(huán)刀內(nèi)濕土質(zhì)量*100/[環(huán)刀容積*(土壤含水量%+100)]。</p><p> 1.2.2.3土壤團聚體</p><p> 1)大團粒聚體測定方法:篩分法[3]根據(jù)土壤大團聚體在水中的崩解情況識別其水穩(wěn)定性程度,測定分干篩和濕篩兩個程序進行,最后篩分出各級水穩(wěn)定性大團聚體,分別稱其質(zhì)量,再換算為占土樣的質(zhì)量百分數(shù)。采樣:通常是采耕層土壤,采樣時要注
25、意土壤的濕度,土不沾鏟,接觸不變形時為宜。用鋁盒采集有代表性的原狀土樣,以保持原來的結(jié)構(gòu)狀態(tài)。運輸時要避免震動和翻倒。運回實驗室內(nèi),沿土壤的自然結(jié)構(gòu)輕輕地剝開,將原狀土剝成直徑為10mm的小土塊同時防止外力的作用而變形,并剔去粗根和小石塊。將土樣攤平,置于透氣通風處,讓其自然風干。干篩分析:將風干的土樣混勻,取其中一部分(一般不小于1kg,精確至0.01g)。用孔徑分別為5mm、2mm、1mm、0.5mm、0.25mm 篩子進行篩分(篩
26、子附有底和蓋)。篩完后,將各級篩子上的團聚體及粒徑<0.25mm 的土粒分別稱量(精確至0.01g), 計算干篩的各級團聚體占土樣總量的百分含量。</p><p> 2)微團聚體的測定方法:根據(jù)司篤克斯定律[4],利用不同直徑微團聚體的沉降時間不同,將懸液分級。</p><p> 1)采樣、振蕩分散:稱取通過2mm篩孔的風干土樣10g(精確到0.001g)倒入500mL三角瓶中,
27、加蒸餾水200mL,加塞,浸泡24h,在振蕩機上振蕩2h。另稱取10g土樣,用烘干法測定吸濕水含量。2)懸液制備:在1L量筒上放易個大漏斗,其中放一個孔徑為0.25mm的洗篩,將振蕩后的土液通過0.25mm孔徑的洗篩用蒸餾水洗入1L量筒中,并定容至1L。在過篩時,切忌用橡皮頭玻璃棒攪拌或擦洗,以免破壞樣品的微團聚體。篩內(nèi)>0.25mm粒徑的團聚體則洗入已知質(zhì)量的鋁盒內(nèi),烘干稱其質(zhì)量并計算百分數(shù)。3)懸液的吸取和處理:測定懸液溫度,
28、使量筒內(nèi)懸液分布均勻,再按小于0.05mm、小于0.02mm及小于0.002mm粒徑相應的沉降時間,用吸管吸取各粒級懸液并烘干稱其質(zhì)量(精確到0.0001g)</p><p> 1.2.3化學指標的測定</p><p> 用電極法測定ph值,查表得出酸堿等級,利用重鉻酸鉀測定有機物的含量,用氯化鉀淋洗法測定土壤交換酸的濃度等化學性質(zhì)。</p><p> 1.2
29、.3.1 ph值</p><p> 采用電位法[5]測定土壤ph值是將PH玻璃電極和甘汞電極(或復合電板)插入土壤懸液或浸出液中構(gòu)成一原電池,測定其電動勢值,再換算成PH。在酸度計上測定,經(jīng)過標準溶液校正后則可直接讀取PH。水土比例對PH影響較大,尤其對于石灰性土壤稀釋效應的影響更為顯著。以采取較小水土比為宜,本方法規(guī)定水土比為2.5:1。同時酸性土壤除測定水浸土壤ph值外,還應測定鹽浸PH,即以1mol? L
30、-1KCl溶液浸提土壤H+后用電位法測定。</p><p> 實驗步驟:1)待測液的制備:稱取通過2 mm孔徑篩的風干土壤10.0g于50mL高型燒杯中,加25mL去離子水,用玻璃棒攪拌1 min,使土粒充分分散,放置30 min后進行測定。2)儀器校正:接通電源約熱30min,裝上已在蒸餾水中浸泡24h的ph復合電極。用ph6.86緩沖溶液清洗,用ph=4.00或ph=9.18的溶液校正。3)測定:將土壤上清
31、液倒在20ml的小燒杯里,把電極插入待測液中,輕輕搖動燒杯以除去電極上的水膜,促使其快速平衡,靜置片刻,按下讀數(shù)開關,待讀數(shù)穩(wěn)定(在5s內(nèi)PH變化不超過0.02)時記下PH。放開讀數(shù)開關取出電極,以水洗滌,用濾紙條吸干水分后即可進行第二個樣品的測定。每測5~6個樣品后需用標準緩沖溶液檢查定位。得出數(shù)值后,查表得出酸堿等級。</p><p> 1.2.3.2有機物的含量</p><p>
32、 利用重鉻酸鉀測定有機物的含量[6],重鉻酸鉀在酸性溶液中將有機質(zhì)氧化,并利用硫酸亞鐵將多余的重鉻酸鉀還原,由消耗的重鉻酸鉀求的碳的數(shù)量,在乘以常數(shù)既得有機物質(zhì)的含量。</p><p> 實驗原理:在外加熱的條件下(油浴溫度為180℃,沸騰5min),用一定濃度的重鉻酸鉀-硫酸溶液氧化有機質(zhì)(碳),剩余的重鉻酸鉀用硫酸亞鐵來滴定,從所消耗的重鉻酸鉀量,計算有機碳的含量。本方法測得的寄過只能氧化90%的有機碳,因
33、此將測得的有機碳乘以校正系數(shù)1.1,以計算有機碳量。在氧化和滴定的過程中的化學反應如下:</p><p> 2K2Cr2O7 + 8H2SO4 + 3C → 2K2SO4 + 2Cr2(SO4)3 + 3CO2 + 8H2O</p><p> K2Cr2O7 + 6FeSO4 + 7H2SO4 →K2SO4 + Cr2(SO4)3 + 3Fe2(SO4)3 + 7H2O</p&g
34、t;<p> 實驗步驟:1)稱取通過0.1000~0.5000 mm(100目)篩孔的風干土樣0.1~1g(精確到0.0001 g),放入一干燥的硬質(zhì)試管中,用移液管準確加入0.8000 mol/L(1/6K2Cr2O7)標準溶液5mL(如果土壤中含有氯化物,需要加Ag2SO4 0.1g),用注射器加入濃H2SO4 5mL充分搖勻,管口蓋上彎頸小漏斗,以冷凝蒸出之汽。2)將10個試管放入鐵絲籠中(每籠中均有1~2個空白試
35、管),放入溫度為185~190℃的石蠟油浴鍋內(nèi),要求放入后油浴鍋溫度下降至170~180℃左右,以后必須控制電爐,使油浴鍋內(nèi)溫度始終維持在170~180℃,待試管內(nèi)液體沸騰發(fā)生氣泡時開始計時,煮沸5min,取出試管,稍冷,擦凈試管外部油液。3)冷卻后,將試管內(nèi)容物傾入250mL三角瓶中,用水洗凈試管內(nèi)部及小漏斗,這三角瓶內(nèi)溶液總體積為60~70mL,保持混合液中(1/2H2SO4)濃度為2~3mol/L,然后加入2-羧基代二苯胺指示劑1
36、2~15滴,此時溶液呈棕紅色。用標準的0.2 mol/L硫酸亞鐵滴定,滴定過程中不斷要點內(nèi)容物,直至溶液的顏色由棕紅經(jīng)紫色變?yōu)榘稻G(灰藍綠色),即為滴</p><p> 1.2.3.3交換酸的測定</p><p> 土壤膠體吸附有一部分氫、鋁離子,當以KCl溶液淋洗土壤時,這些氫、鋁離子便被鉀離子交換而進入溶液。此時不僅氫離子使溶液呈酸性,而且由于鋁離子的水解,也增加了溶液的酸性[7]
37、。當用NaOH標準溶液直接滴定淋洗液時,所得結(jié)果(滴定度)為交換性酸(交換性氫、鋁離子)總量。另外在淋洗液中加入足量NaF,使鋁離子形成絡合離子,從而防止其水解,反應如下:</p><p> AlCl3+6NaF——→Na3A1F6+3NaCl</p><p> 然后再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即得交換性氫離子量。由兩次滴定之差計算出交換性鋁離子量。</p><p&g
38、t; 測定方法:1)稱取通過0.25mm篩孔的風干土樣,重量相當于4克烘干土,置于100ml三角瓶中。加1molL-1 KCl溶液約20ml,振蕩后濾入100ml容量瓶中。2)同上多次地用1molL-1 KCl溶液浸提土樣,浸提液過濾于容量瓶中。每次加入KCl浸提液必須待漏斗中的濾液濾干后再進行。當濾液接近容量瓶刻度時,停止過濾,取下用KCl定容搖勻。3)吸取25m1濾液于100m1三角瓶中,煮沸5分鐘以除去C02,加酚酞指示劑2滴,
39、趁熱用0.02molL-1的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顯粉紅色即為終點。記下NaOH溶液的用量(V1),據(jù)此計算交換性酸總量。4)另取一份25m1濾液,煮沸5分鐘,加1ml3.5%NaF溶液,冷卻后,加酚酞指示劑2滴,用0.02molL-1 Na0H溶液滴定至終點,記下Na0H溶液的用量(V2),據(jù)此計算交換性氫離子量。交換酸量=(V1-V0)*c*t*1000/(m2*k2*10)</p><p> 1.2
40、.3.4土壤全鹽量</p><p> 基本原理:準確吸取一定量的土壤浸出液,蒸干,用10%~15%H202除去有機質(zhì),再在105~1100C烘干箱中烘干,稱至恒重,即為水溶性鹽總量[8]。</p><p> 方法:1)吸取清亮的土壤浸出液50mL,放入已知質(zhì)量的鋁盒中,在水浴上蒸干。取下后用皮頭滴管加入少量10%~15% H202,轉(zhuǎn)動鋁盒,使殘渣于H202充分接觸,繼續(xù)蒸干,反復用H
41、202處理,直至殘渣呈白色為止。 2)將蒸干殘渣放入105~110度烘箱中烘2h,稱至恒定質(zhì)量(m2),即前后兩次質(zhì)量之差不大于1mg。</p><p><b> 二 結(jié)果與分析</b></p><p> 2.1土壤的物理性質(zhì)</p><p> 2.1.1土壤水分</p><p> 測定土壤水分可以使觀測如讓濕
42、度的結(jié)構(gòu)得到正確而充分的利用,以說明土壤的持水性、水分的有效性、如讓的孔隙及通氣狀況等。更能有效的進行灌溉,得出合理灌溉的指標。</p><p> 2.1.1.1土壤含水量</p><p> 干土從空氣中吸著水汽所保持的水,稱為吸濕水。吸濕水是風干土樣水分的含量,是各項分析結(jié)果計算的基礎。土壤吸濕水的含量主要決定于空氣的相對濕度和土壤質(zhì)地。空氣的相對濕度愈大,水汽愈多,土壤吸濕水的含量
43、也愈多;土壤質(zhì)地愈粘重,表面積愈大,吸濕水量愈多。此外,腐殖質(zhì)含量多的土壤,吸濕水量也較多。吸濕水受到土粒表面分子的引力很大。</p><p> 表-1土壤含水量(%)Table - 1 soil moisture</p><p> 圖-1 吸濕水含量%</p><p> Figure - 1 moisture absorption water</p&
44、gt;<p> 如表-1所得,吸濕水含量8.93%-18.23%,平均13.38%,總體吸濕水量不高。從圖-1來看第5個點的含水量最高,第2個點最低,5個點的上層土,中層土,下層土含水量非常的接近。</p><p> 2.1.1.2土壤飽和持水量</p><p> 又稱“全蓄水量”、“最大持水量”。土壤全部孔隙充滿水時所保持的水量,即土壤所能容納的最大持(含)水量。此時
45、的水分稱為“土壤飽和水”。它的多少,與土壤質(zhì)地、結(jié)構(gòu)、壘結(jié)性有關。飽和水對植物是有效的,但在最大含水量時,土壤空氣不足,一般對旱作不利。飽和含水量由土壤性質(zhì)決定,代表土壤的最大蓄水能力。當土壤達到飽和含水量時,再無吸水能力了,這時土壤通氣性能減弱,氧氣不足,對植物生生長不利。測定土壤飽和含水量,對于設計排灌渠道、改良鹽堿土時制定洗鹽定額等有重要意義。</p><p> 表-2 土壤飽和持水量(%)Table
46、 - 2 Soil saturation capacity</p><p> 圖-2 飽和持水量%</p><p> Figure -2 saturation capacity</p><p> 如表-2。土壤飽和持水量在22.14%-29.75%,平均為25.83%。土壤的結(jié)構(gòu)性差,孔隙度低,導致土壤的最大飽和持水量不高。如圖-2,土壤的最大飽和持水量5個點
47、都較為接近,上層土、中層土、下層土的飽和持水量也較為相近,說明該區(qū)域的土壤為性質(zhì)相近的同一種土壤。</p><p> 2.1.1.3田間持水量</p><p> 田間持水量是土壤排除重力水后,本身所保持的毛管懸著水的最大數(shù)量。它是研究土、水、植物的關系,研究土壤水分狀況,土壤改良、合理灌溉不可缺少的水分常數(shù)。</p><p> 表-3中持水量在17.50%-2
48、2.11%之間。平均為19.41%,田間持水(%)量低,這是由于土壤容重高,結(jié)構(gòu)性差。田間持水量(mm)=2.80mm</p><p> 表-3 田間持水量(%)Table - 3 field capacity</p><p><b> 圖-3 田間持水量</b></p><p> Figure - 3 field capacity<
49、;/p><p> 表-3中持水量在17.50%-22.11%之間。平均為19.41%,田間持水(%)量低,這是由于土壤容重高,結(jié)構(gòu)性差。田間持水量(mm)=2.80mm。圖-3可以看出5個點的上層土、中層土、下層土都很接近。</p><p> 2.1.1.4 合理灌溉定額</p><p> 灌溉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最少量的水取得最好的效果。這是由于在海邊,淡水比較缺乏
50、所造成的。</p><p> 合理灌溉定額(mm)=田間持水量(mm)*0.3=0.84</p><p> 所以該區(qū)域合理灌溉的指標為每hm2灌溉水量8.4ton為宜。</p><p><b> 2.1.2土壤容重</b></p><p> 土壤容重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質(zhì),土壤容重的大小反映了土壤的質(zhì)地、結(jié)構(gòu)和有機
51、質(zhì)含量等綜合物理狀況,是土壤松緊程度的重要指標 。土壤松緊狀況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質(zhì)之一 ,它直接影響土壤肥力狀況和植物根系。</p><p> 表-4 土壤容重(g/cm3) Table - 4 soil bulk density</p><p><b> 圖-4 土壤容重</b></p><p> Figure - 4 soil bul
52、k density</p><p> 如表-4所示土壤容重在1.36-1.51之間,平均為1.44,土壤的結(jié)構(gòu)性差,含礦物質(zhì)多而結(jié)構(gòu)差的土壤。如圖-4所示,5個點的中層土的容重比上下層都低,在中層土的結(jié)構(gòu)性稍好。</p><p> 2.1.3土壤團聚體</p><p> 土壤團聚體是構(gòu)成土壤主要組成部分,是鑒定土壤肥力的標志之一,土壤微團聚體是由膠體的凝聚、膠
53、結(jié)和黏結(jié)而相互聯(lián)結(jié)的土壤原生顆粒組成的。大團聚體則是由微團聚體經(jīng)多次團聚而形成的。土壤微團聚體是構(gòu)成土壤大團聚體的基本單位,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壤團聚體的質(zhì)量 。最適宜植物生長的結(jié)構(gòu)體土壤類型,它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土壤肥力的水平和利用價值。其能協(xié)調(diào)土壤水分和空氣的矛盾;能協(xié)調(diào)土壤養(yǎng)分的消耗和累積的矛盾;能調(diào)節(jié)土壤溫度,并改善土壤的溫度狀況;能改良土壤的可耕性,改善植物根系的生長伸長條件。</p><p>
54、 2.1.3.1大團聚體</p><p> 表-5各級大團聚體的百分率(%)Table - 5 big reunion body</p><p> 如表-5所示,大團粒中占最多的部分為5-2mm等級。</p><p> 2.1.3.2微團聚體</p><p> 表-6 各級微團聚體的百分率(%)Table - 6 micro reun
55、ion body</p><p> 如表-6所示,微團粒主要分布在0.25mm-0.02mm,<0.002mm的部分,含量相對來說比較少。</p><p> 2.2土壤的化學性質(zhì)</p><p> 2.2.1土壤的ph值</p><p> 土壤溶液的pH值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質(zhì),也是影響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土壤中養(yǎng)分存在
56、的狀態(tài)、轉(zhuǎn)化和有效性。土壤溶液的pH值對植物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很大影響,因此測定pH對農(nóng)林業(yè)生產(chǎn)由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改良土壤提供由價值的參考數(shù)據(jù)。該研究區(qū)域土壤PH偏高,7.21-8.15,平均7.82,呈堿性。</p><p> 表-7 ph 等級參照 Table – 7 Ph level references </p><p> 表-8 土壤ph值Table – 8 So
57、il ph value</p><p><b> 圖-6 土壤ph值</b></p><p> Figure- 6Soil ph value</p><p> 如表-8所示該研究區(qū)域土壤PH偏高,7.21-8.15,平均7.82,呈堿性。如圖-6所示,該區(qū)域的ph都是弱堿性以上,但是5個點的ph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可能是個點的植物不同所造成
58、的原因。</p><p> 2.2.2有機物含量</p><p> 有機物質(zhì)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土壤形成的物質(zhì)基礎之一,在土壤肥力發(fā)展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機質(zhì)的含量歷來被用作比較土壤肥力水平的一個指標。增加有機質(zhì)含量才能明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而在有機質(zhì)含量原已較高的土壤,其肥力水平并不會因有機質(zhì)含量的增加而相應提高。如表-9所示,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偏低0.98%-6.34(
59、g/kg),均值3.22(g/kg)。</p><p> 表-9 有機物含量(g/kg) Table - 9 organic matter content</p><p> 圖-7 有機物含量g/kg</p><p> Figure-7 Organic matter content</p><p> 如表-9所示,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偏低
60、0.98-6.34(g/kg),均值3.22(g/kg)。如圖-7所示點5所含的有機物是最高的。</p><p> 2.2.3土壤交換酸</p><p> 土壤交換性酸指土壤膠體表面吸附的交換性氫、鋁離子總量,屬于潛在酸而與溶液中氫離子(活性酸)處于動態(tài)平衡,是土壤酸度的容量指標之一。土壤交換性酸控制著活性酸,因而決定著土壤的pH;同時過量的交換性鋁對大多數(shù)植物和有益微生物均有一定的抑
61、制或毒害作用。</p><p> 表-10 交換酸(cmol(+)/kg) Table – 9 Exchange acid</p><p> 根據(jù)表-10交換酸在0.99 -2.42cmol(+)/kg。平均1.88 cmol(+)/kg。</p><p> 2.2.4土壤全鹽量的測定</p><p> 對土壤中水溶液鹽分的分析,對于
62、了解鹽漬土的發(fā)生、演變、分類等可提供重要的依據(jù)。同時也與研究鹽漬與林木生長的關系、擬定改良措施提供可靠依據(jù)之一。 </p><p> 表-11 土壤總鹽度(%)Table - 11 soil total salinity</p><p> 如表-11可得總鹽度含量很高在0.89-2.24%,均值1.49%。這是該研究區(qū)域在海邊,主要鹽分為氯化鈉。</p><
63、p><b> 圖-8 土壤總鹽度</b></p><p> Figure - 8 soil total salinity</p><p> 如表-11可得總鹽度含量很高在0.89%-2.24%,均值1.49%。這是該研究區(qū)域在海邊,主要鹽分為氯化鈉。如圖-8所示第4個樣點的含鹽量稍高,每個點的上層土、中層土、下層土含鹽量相差不大。</p>&
64、lt;p><b> 3.結(jié)論與討論</b></p><p> 由于所調(diào)查土壤存在以下特性:1)土壤PH偏高,7.21-8.15,呈堿性;2)土壤含鹽量高,土壤次生鹽漬化程度嚴重在0.89%-2.24%;3)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偏低0.98%-6.34%,土壤肥力差。4)土壤物理性差,緊實板結(jié),容重高,孔隙度較低,通氣孔隙少,植物根系很難在土壤中生長。所以在當前的建設過程中出現(xiàn)許多問題。如
65、在目前海島的城市綠化建設中,因不良的綠化種植土引起植物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的現(xiàn)象還存在較多于海濱鹽土類,成強堿性,鹽含量重,排水不暢。在綠化施工時僅填鋪60cm的山黃泥,基層土。例如臨城新區(qū)的沿海景觀綠化工程,有大批的夏鵑、香樟、普陀樟、紅葉李、重瓣茶花等喜酸性植物死亡,種了補、補了又死,即使是存活下來,生長狀況也極差,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綠化景觀。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綠化種植土壤造成的。海景道原來是潮間灘涂,土壤屬壤未作更換,也未進行基層改良
66、處理,造成了綠地排水不暢,綠化植物生長時根部發(fā)生腐爛。并且在設計時未考慮植物對酸堿度的要求,采用大部分喜酸性植物,造成了綠化植物的大批量死亡。根據(jù)舟山海島土壤的實際情況,我們在種植時應選用適宜的園林植物。要選用耐旱、耐鹽堿的植物,同時結(jié)合</p><p> 表-12 土壤理化性質(zhì)Table - 12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p><p&g
67、t;<b> 小結(jié)</b></p><p> 本實驗對長峙島清水湖岸堤的研究區(qū)域是屬于海濱土壤,是鹽堿土壤的一種。該岸堤土壤含有顯著的鹽堿成分,具有不良的物理化性質(zhì),該土壤的含水量低8.93%-18.23%,平均13.38%,土壤容重高1.36-1.51g/cm3之間,平均為1.44g/cm3,空隙度低,結(jié)構(gòu)性差,含鹽量高0.89%-2.24%,均值1.49% ,有機物含量較低0.98-
68、6.34(g/kg),均值3.22(g/kg) ,ph值在7.21-8.15,平均7.82,呈堿性,交換酸0.99-2.42cmol(+)/kg ,均值1.88cmol(+)/kg。在島嶼主要都是這種鹽土,如何能有效的解決這一個問題,就能獲得更多的土地利用資源,為長峙島以后的經(jīng)濟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p><p> 合理灌溉,合理灌溉能節(jié)約用水,使有限的水資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減少人力物力,能在一定程度上
69、改善土質(zhì);能夠促進植物更加充分、有效地吸收水分和礦質(zhì)元素等,使農(nóng)作物在產(chǎn)量上有所。區(qū)域合理灌溉定額為7.2-9.1ton/hm2,灌溉水量8.4ton/hm2為最合適水量。</p><p> 本次由于各種不可抗拒因素不能更加全面的測定其土壤指標,表示遺憾。</p><p><b> 參考文獻</b></p><p> [1] 陳立新,
70、關繼義, 土壤學實驗實習教程 ,東北林業(yè)大學出版2005,6.11-55</p><p> [2] 陳偉強,劉國順,華一新,等.平頂山市土壤速效養(yǎng)分空間變異分析[J].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7,4:11-75.</p><p> [3] ZHANG Xingyi,SUI Yueyu,ZHANG Xudong,et 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nutrient
71、 properties in black soil of northeastChina[J].Pedosphere,2007,7:12-20.</p><p> ?。?] LIU Xingmei,ZHAO Keli,XU Jianming,et 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in paddy fields at page24
72、5-277.</p><p> [5] various scales in southeast China[J].Environ Geol,2008,5:1139-1147.</p><p> ?。?] 胡海波,康立新,等. 泥質(zhì)海岸防護林土壤酶活性與理化性能關系的研究. 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1995. :13-25.</p><p> ?。?] Li,XZ.,Jo
73、ngmna,R.,Xioa,D.N.,Hmars,WB.,Bregt,A.K.,2002:27-41.</p><p> [8] Settergren C D, Cole D M. Research effects on soil and vegeta-tion in the Missouri Ozarks. Journal of Forestry, 1970: 103-125.</p><
74、p>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 1978.[11]管東生,林衛(wèi)強,陳玉娟.旅游干擾對白云山土壤和植被的影響.環(huán)境科學, 1999, 20: 6</p><p> -9. </p><p> ?。?1]Brosofske K D, Chen J, Crow T R. Understory veg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不同作物對土壤部分理化性質(zhì)的研究
- 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
- 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長蛸不同群體issr分析
- 長峙島填海工程對海洋水動力場的影響【畢業(yè)論文】
- 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海藻膳食纖維的測定
- 長汀紅壤侵蝕區(qū)不同植被恢復階段土壤理化性質(zhì)比較【畢業(yè)論文】
- 施用生物碳對不同年齡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質(zhì)的影響【畢業(yè)論文】
- 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大黃魚的趨光性試驗研究
- 崇明島人工林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理化性質(zhì)研究.pdf
- 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利用菌糠栽培油菜的初步研究
- 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龍頭魚遺傳多樣性的研究
- 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大黃魚耐流試驗研究
- 淮南師范學院生物科學專業(yè)畢業(yè)論文
- 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厚殼貽貝lysin基因的克隆
- 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黃鯽群體遺傳結(jié)構(gòu)分析
- 甲醇汽油理化性能的研究【畢業(yè)論文】
- 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利用菌糠栽培紫薯的初步研究
- 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黃海葵毒素的分離純化與鑒定
-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生物科學畢業(yè)論文
- 長期施用生物有機肥對土壤理化性質(zhì)影響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