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0 屆)</b></p><p> 我以我手寫我心 作文也需真性情——小學中段學生作文現狀調研及策略研究</p><p> 所在學院 </p><p>
2、 專業(yè)班級 小學教育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g
3、t; 摘 要</b></p><p> 【摘要】真實是文章的基本立足點和生命所在,作為學習寫作的起點——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更應把真實的描述、真情的表達視為第一要義。經調查發(fā)現,目前小學生作文中內容虛假,真性情缺失的情況不容回避,長此以往,將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作文水平的提高產生消極影響。本文著眼于分析目前小學中段學生作文真性情缺失的具體表現及成因,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和探索出引領學生作文“我
4、手寫我心”的相關策略,為學生敞開一個廣闊的寫作天地,還學生一個充滿童趣的童年生活。</p><p> 【關鍵詞】真實;小學生作文;真性情缺失;小學中段</p><p><b> Abstract</b></p><p> 【ABSTRACT】Authenticity is the basic point of the article. A
5、s the beginning of learning writing, composition teaching of pupils should put the real description and true feelings as the top priority. A study found that the content of students’ composition are not real, in the long
6、 run, it will have a negative influence upon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writing skill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and reasons of pupils’ lackin
7、g of </p><p> 【KEYWORDS】Authenticity,composition teaching of pupils,lack of true temperament.</p><p><b> 目 錄</b></p><p> 1.引言
8、 1</p><p> 2.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p><p> 2.1相關概念的界定
9、 1</p><p> 2.1.1寫作活動的一般屬性 1</p><p> 2.1.2材料 2&
10、lt;/p><p> 2.1.3情感 2</p><p> 2.1.4寫作的真實 2</p><p>
11、; 2.2 研究的歷史和現狀 2</p><p> 2.2.1國內外的研究 2</p><p> 2.2.2研究現狀(以國內為例)
12、 4</p><p> 3. 小學中段學生作文真性情缺失的成因分析 4</p><p> 3.1小學中段學生作文真實性情況調研
13、 4</p><p> 3.1.1調研概要 4</p><p> 3.1.2樣本情況 5</p>
14、<p> 3.1.3調查問卷統(tǒng)計結果分析 5</p><p> 3.1.3.1中年級學生有一定的寫作表達興趣和寫作的熱情 5</p><p> 3.1.3.2學生對寫作存“畏難”情緒有原因
15、 6</p><p> 3.1.3.3學生作文虛假情況確實存在 7</p><p> 3.2小學中段學生作文真性情缺失的具體表現 8</p><p>
16、 3.2.1事情假——編造事實,漏洞百出 8</p><p> 3.2.2情感假——虛情假意,矯情造作 8</p><p> 3.2.3語言假——言不由衷,套話連篇
17、 9</p><p> 3.3小學中段學生真性情缺失的成因分析 9</p><p> 3.3.1學生積蓄不足:或無“話”可說,或有“話”不會寫 9</p><p>
18、 3.3.2教師指導偏位:內容上苛求新奇,形式上框定模式 10 </p><p> 3.3.3作文目的偏向:為“功利”而服務,為“創(chuàng)作”而準備 10</p><p> 4.在小學中段習作教學中有效引領學生“我手寫我心”的策略研究
19、 11</p><p> 4.1 在觀察生活中捕捉“真”的思想 11</p><p> 4.1.1教給積累生活的方法 12<
20、/p><p> 4.1.2練就觀察生活的“慧眼” 12</p><p> 4.1.3培養(yǎng)捕捉真思想的能力 12</p><p> 4.2在閱讀活動中感知“真”的魅
21、力 13</p><p> 4.2.1利用文本的示范作用 14</p><p> 4.2.2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
22、 15</p><p> 4.3在寫作活動中表達“真”的情感 15</p><p> 4.3.1摒棄實用主義作文教學觀念 16</p>&l
23、t;p> 4.3.2注重學生作文的個性化展示 16</p><p> 4.3.3跳出“作文”教學作文 16</p><p> 5.結語——研究局限與展望
24、 17</p><p> 參考文獻 18 </p><p> 致謝
25、 19</p><p> 附錄 20</p><p><b> 引言</b></p><p> 文
26、章,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故而,真實是文章的基本立足點和生命所在。所以,作為學習寫作的起點——小學生的作文教學,則更應把真實的描述、真情的表達視為第一要義。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話,說自己的話?!睆娬{的就是作文要求“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語“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道破了教學的要義,同時也道破了作文教學的要義:作文教學要努力使學生學到“真知”,成為“真人”。</p><p>
27、;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談到學生寫作要求中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更是對小學生作文真實性提出了明確的要求。</p><p> 但是,綜觀當前的小學生作文現狀,我們又不無遺憾地看到,也不得不承認,由于受教育功利性、技術性等驅使,小學生的作文日益呈現出一種“異化”的趨勢,成為
28、一種機械化的操作,甚至是一種虛假的“代言”。不少學生從他們涉足寫作起就自覺不自覺地進入空話、套話、假話的怪圈,長此以往,不僅違背了作文求真的本意,而且對學生的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p><p> 本文立足于國內外關于小學生作文真實性問題的研究基礎上,經過對小學中段學生作文真實性現狀的調查分析,并在借鑒前人的經驗,力求為引領學生作文逐步實現“我手寫我心”而探索出相關的策略,并盡可能通過實踐印證觀點
29、的可行性。 </p><p><b>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b></p><p><b> 相關概念的界定</b></p><p><b> 寫作活動的一般屬性</b></p><p> 寫作活動的一般屬性主要表現在主體精神活動的個體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三個方面。所謂讀其
30、文如見其人,這主要體現了寫作的個體性特征,寫作是一種具有個體特征的主體精神活動。它是寫作主體的個性心靈對寫作客體的一種對象性限定,也是寫作主體的個性心靈對寫作意義的一種生氣灌輸,更是寫作主體的個性心靈對寫作載體的匠心獨具。另外,與人的其他一切創(chuàng)造活動一樣,寫作作為人的一種主體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必然具有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特征。這種實踐性特征主要包括生活實踐、閱讀實踐和寫作實踐三方面。而寫作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在寫作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及寫作成果的各種
31、構成因素之中,要求具備不懈追求的創(chuàng)新意識、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捕捉靈感的能力。</p><p><b> 材料</b></p><p> 一般而言,凡是被寫作者用來提煉和表現文本思想的那些事實現象、理論依據和各種數據,都可以稱之為材料。</p><p> 在具體使用中,“材料”這個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材料”概念,是泛指已被寫作者關注
32、并意識到具有某種寫作價值而予以搜集積累以備選用的一切原始資料。狹義的“材料”概念,是專指經過寫作者的選擇,已被或將要寫入文本中,因而成為文本的構成因素之一的那一部分取自原始資料的事實現象、理論依據和各種數據。</p><p><b> 情感</b></p><p> 情感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現象,在心理學中通常被定義為: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及其相應的行為方式。&
33、lt;/p><p> 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緒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心理活動的色彩和背景,也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染色劑”。大大小小的事件組成了我們的生活,而每一件事情都可能伴隨著喜怒哀樂的感受。而不同感受又影響我們處理每一件事的方法、態(tài)度等方面,這些體驗就是情感。</p><p><b> 寫作的真實</b></p><p> 在學生的寫作活動
34、中,遵循寫作真實性原則,倡導表達內容的真實,抒發(fā)情感的真切,能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p><p> 真實是作文的生命。小學生作文的真實主要體現在做人的真實、內容的真實和內心的真實。首先是做人的真實,即做一個天性健康、真誠、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其次是內容的真實,寫身邊的事,關注周邊的生活,關注生活的細節(jié),寫出“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第三,內心的真實。只有通過真實的內容的呈現,才能抒寫自己的
35、真性情。否則,情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p><p> 2.2 研究的歷史和現狀</p><p> 2.2.1國內外的研究歷史</p><p> 作文質量不理想,內容虛假,學生寫作能力下降,這一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僅僅存在于我國,存在于現階段?;诖耍澜缭S多國家也都十分重視對小學作文教學的研究,不僅在理論上不斷豐富,而且更注重實踐的探索,在作文教
36、學改革中不斷提出新觀點和經驗,以引領學生作文真正走向“我手寫我心“的境地。</p><p> 蘇聯(lián)教育心理學家贊科夫,從1957年始,直至他辭世前,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他主持進行了“教學與發(fā)展”的研究試驗,創(chuàng)立了“小學教學新體系”。在作文教學方面,他主張“使學生的個人特點及完整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他認為正確的作文教學方法是:命題后教師不作指導和提示,放手讓學生寫他們自己愿意寫的東西,能寫多少是多少,讓他們充分
37、表達自己的感情。他認為,任何一種現成的模式都會限制思想的自然表達,只有根據個人的特點對現實生活進行全面而深刻地認識之后,才能把所感知的現象的各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頭腦里形成認識和感受的系統(tǒng),寫出來的東西才會有條理。</p><p> 美國的作文教學高度重視獨創(chuàng)性的表達。學生在實際運用語言表達前,要首先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把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欲望作為最根本的愿望加以保護和鼓勵。為了鼓勵學生表達欲望,達到發(fā)展孩
38、子語言的目的,在美國的小學中,通常采取自由漫話式的作文教學方法,即采用自由表達的方式讓孩子作文,就像現代文學中的“意識流小說”,也有點像香港周星馳電影的“無厘頭”,主張讓學生放開膽子隨便寫,鼓勵個性創(chuàng)作。</p><p> 英國的作文教學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心理和思維發(fā)展水平,關注學生作文興趣。其作文教學的一個特點是:引導學生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在啟發(fā)階段,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啟示和素材,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通過實
39、際體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想說想寫。在構思階段,鼓勵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習作品中的表達方法,同時教師通過研究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作文的題目,喚起學生的靈感。</p><p> 而作為亞洲的教育領先國家,在探索學生作文求真的過程中也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作文教學模式。日本的作文教學在貼近學生生活的發(fā)展軌跡上體現得最為明顯。20世紀初(大正時期),日本作文教學開始接受歐美兒童中心主義教育思想,作文教學的理念由空
40、泛的模仿議論,轉向寫實主義的主張,提出用口語化語言表達真情實感。20世紀30年代,日本又發(fā)起了“日常生活作文運動”,這一運動為學生提供了自由表達意見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和家長關于人權的認識,為日本的現代化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1947年,日本文部宣布了小學及中學的語文教學改革方向,“日常生活作文”得到了重新的評價。這種由日本教育界最先提出的生活記錄式作文教學方法,后來在世界各國流行?,F在不少教育者正在做這樣的事情,包括成長日記、照片日記、
41、成長記錄袋、班級日志等。</p><p> 再把目光轉移至國內,無論是權威專家,還是一線教師,雖然在倡導學生作文“我手寫我心”,認識到學生作文應有童心、童味、童情的重大意義的認知上基本達成共識,不少研究者和有識之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做著努力,但是理論研究和實踐效果,尤其是實踐探索上還有很大的開拓空間。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在充分認識作文教學真實性的意義的基礎上,明確指出“寫作
42、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因此,樹立學生作為的“求真”思想,并在實踐中實現“我手寫我心”是語文教學中責無旁貸的使命。</p><p> 2.2.2研究現狀(以國內為例)</p><p> 正因正視這一學生作文缺乏真性情的現狀,更本著遵循全人發(fā)展為基本教育理念的培養(yǎng)目
43、標。近年來,國內對于小學生作文真實性的探討引起了不少研究者和有識之士的關注,更有不少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努力實踐著。2006年,全國優(yōu)秀青年教師、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吳勇老師首先提出“童化作文”主張,并為此成功申報江蘇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一五”課題:小學“童化作文”教學的實踐研究。吳老師研究的所謂“童化”就是“兒童化”,就是摒棄、消除作文中“成人化”或“非兒童化”的色彩、傾向,使兒童寫作回歸自然真實。吳老師對“童化作文”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在
44、探索兒童作文“童性回歸”的道路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007年1月,吳勇老師作為全國作文教學專業(yè)期刊《作文教學研究》的封面人物,并發(fā)表了《“童化”:守望精神意義上的童年――小學“童化作文”教學的行與思》一文,隨后被人大復印資料《小學各科教與學》全文轉載。同年截至11月份,吳勇老師先后在《中國教育學刊》、《中國德育》、《語文教學通訊》等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fā)表關于“童化作文”研究的論文10篇,并在《小學語文教師》等有影響的教育期刊發(fā)表教學案例4
45、篇,“童化作文”課堂先后多次在市內外教學觀</p><p>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專家學者,在倡導學生作文表達真性情這一領域提出了自己的理論見解和實踐經驗。如全國語文教師繼續(xù)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華中師大教授楊再隋在全國首屆“陽光杯”作文教學論壇上也呼吁學校重視目前學生作文內容空洞虛假的這一現象,作文教學應要求孩子們“我手寫我心”,表達他們真實的情感和想象。上海大學中文系李白堅教授針對目前學生作文真性情缺失的現狀,
46、提出了快樂大作文的主張,并在理論上進行研究,發(fā)表《“前”作文教學的意義和方法》一文,注重教會學生攝取生活素材的本領和激發(fā)學生寫作激情,有效地解決了學生作文無興趣、無材料的現狀,找到了作文與生活的聯(lián)結點,探索出了作文教學指導及評改的新途徑。</p><p> 綜上研究,雖然目前國內前人的理論研究基本達到比較成熟的程度,但是在具體可行性和時效性上還有待實踐的驗證。本文力求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繼續(xù)探索引領學生作文表達
47、真性情的相關具體有效的策略,并盡可能通過實踐印證其可行性。</p><p> 小學中段學生作文真性情缺失的成因分析</p><p> 小學中段學生作文真實性情況調研</p><p><b> 調研概況</b></p><p><b> 樣本情況</b></p><p>
48、; 本次調查問卷設計的題型有選擇題(20道)和主觀問答題(1道),具體內容見附錄。共發(fā)出書面文本問卷190份,有效回收179份。其中三年級學生發(fā)放40份,回收率100%;四年級學生發(fā)放150份,回收率92.7%。</p><p> 調查問卷統(tǒng)計結果分析</p><p> 3.1.3.1中年級學生有一定的寫作表達興趣和寫作的熱情</p><p> 問卷調查顯示
49、,有58%的學生對寫作是表示喜歡或比較喜歡的,表示不喜歡或很不喜歡的僅占11%,而究其不喜歡寫作的原因, 29%的學生表示是由于頭腦中找不出可以寫的內容,37%的學生表示頭腦中有可以寫的內容,不知從何下筆,寫不具體,寫不生動,2%學生則表示是由于老師的原因,針對教師的問題,通過對學生的進一步訪談,筆者發(fā)現具體有以下原因,如教師的作文教學效率低下,導致學生寫作能力無法得到長足的進步,長此以往,就極有可能導致學生對寫作失去信心,更由此影響學
50、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語文老師對學生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學習動機,表現在寫作上影響其寫作興趣。此外,還有13%的學生認為寫作太費時了,要花太多的時間精力,11%學生認為寫作很枯燥,沒有趣味,從這一系列的數據中我們不難發(fā)現,中年級學生對寫作還是有一定的興趣,由于種種原因導致部分學生不喜歡甚至討厭害怕學生寫作,需要我們進一步進行深入地探究。</p><p> 日記、隨感是學生用文字表情達意的基本途
51、徑,在調查學生平時是否主動通過日記、隨感等形式用文字表情達意時,20%的學生表示會經常主動地寫,50%的學生有時主動地寫,20%的學生不會主動地寫,而5%的學生則是被迫寫,5%的學生壓根不寫,從這些數據中,足以見得大多數學生對寫作還是保持著較高的熱情的。</p><p>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部分的調查結果,令我們欣然地發(fā)現中年級學生有一定的寫作表達興趣和寫作的熱情。同時通過進一步了解學生不喜歡寫作原
52、因,找到了一些阻礙學生寫作水平發(fā)展的原因,這都將激勵我們不斷改善作文教學,使學生作文真正走向“我手寫我心”。</p><p> 3.1.3.2 學生對寫作存“畏難”情緒有原因</p><p> 調查顯示,有21%的學生認為寫作沒有困難,37%的學生認為困難不大,36%的學生認為有點困難,還有7%的學生認為很困難。在進一步對學生寫作困難點的調查中發(fā)現,24%的學生是因為有表達的愿望,卻苦
53、于不知如何表達,31%的學生認為寫作最大的困難是沒有東西可寫,17%的學生是困惑于不知如何表達得準確、生動,12%的學生認為是字數往往達不到要求,6%的學生表示是其他方面的困難。從這一組數據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學生對寫作存在畏難情緒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寫作素材,另一方面是有些學生雖然有材料可寫,但受表達能力局限,造成難以流暢、準確地表達的尷尬局面。</p><p> 表格1:中年級學生寫作困
54、難原因的統(tǒng)計</p><p> 3.1.3.3 學生作文虛假情況確實存在</p><p> 在與一線教師的訪談中,我們發(fā)現,大多數語文教師對于學生作文中體現真性情的情況表示堪憂。目前小學中段學生作文中普遍說假話、空話、套話,習慣于模仿,依賴參考作文輔導書,將別人的思想觀念照搬照抄,缺乏個性,缺乏真性情,將作文表達和個人情感生活割裂開來。經進一步調查,基本證實這一現狀,盡管有26%的學生
55、評價自己的作文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心里話”,47%的學生多數時候寫真話,但仍有17%的學生表示少數時候寫真話,甚至有10%的學生坦言自己的作文“幾乎都是編的內容”,這些數據表明,學生作文中虛假情況雖不能說十分嚴重,但確實存在,而且如果任其發(fā)展,就有可能愈來愈嚴重,因此,此現象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進一步深入探究其原因,60%的學生寫真話的原因是認為“小學生不應該撒謊,喜歡用作文記錄生活,抒發(fā)真實感情”,22%的學生認為“文章就該這么寫”
56、,15%的學生認為自己怎樣做怎樣寫,比較容易,還有3%的學生是因為寫真話作文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這組數據向我們透露了一個信息,那就是學生對于作文中寫真話的意識是基本清晰的,大部分學生認為作文就應該真實的記錄,抒發(fā)真情實感。而那些不習慣在作文中寫真話的,有22%的</p><p> 表格2:中年級學生寫作目的的統(tǒng)計</p><p> 3.2 小學中段學生作文真性情缺失的具體表現<
57、;/p><p> 3.2.1 事情假——編造事實,漏洞百出</p><p> 日常的作文訓練的要求中,往往離不開要求兒童作文有高深的立意、高大的主題,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寫作時的苦心經營、刻意拔高。他們往往覺得自己真實的生活是理所當然,平常無奇。于是,為實現訓練要求抑或為了謀取一個高分,在自己的寫作中就出現了不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可以堂而皇之地以第一人稱硬加在自己身上;不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58、景象,可以描繪得“栩栩如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人,可以“活生生”地成為文本中的知交或親友。面對自己沒有親身經歷的事,沒有親眼見證的事,沒有真實存在的人,本來毫無感覺的一切,他們卻能借助“范文”或通過套用等手段寫得仿佛思緒翻騰,感慨萬千。曾在一個四年級小學生的習作培訓中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命題“發(fā)生在周圍的一件有意義的事”的習作,不做任何指導,讓學生當堂完成。結果近40位學生所選的題材竟然絕大多數還是公交讓座、拾金不昧、幫助同學
59、之類,只有一位寫了星期天觀察蚯蚓、查找蚯蚓資料的事。問及學生,大部分同學的回答是平時作文時老師一再強調的就是要突出“意義”。當再問及所寫之事是否自己親歷時,有不少同學低下了頭。顯然,學生要編造一個偽圣化的事跡,就只能以假事情代替真生活了。</p><p> 3.2.2 情感假——虛情假意,矯情造作</p><p> 既然事件的記敘存在虛假的成分,那么,寄托或表達的情感又有幾分能夠真實
60、呢?于是乎,只能繼續(xù)制造了。有些學生就通過制造感情的波瀾和起伏來體現所謂的情感,如為了突出自己的快樂,會先刻意編自己如何苦惱;為了寫自己對父母的愛,會先把本來懂事的自己寫成如何不懂事;有些恰好相反,自己本來就不夠善、不夠真、不夠美,卻可以把自己偽裝得讓人感動和敬佩,以為這樣描寫就能表現出真情。在訪談中了解到這樣一個頗為典型的案例,教師發(fā)現每每讓學生記寫表達和感悟親情的文章,或是更為明確的《我的媽媽(爸爸)》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表達“媽
61、媽(爸爸)我愛你”的情感,有的還能用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來增加表達的深度。我們很難說這一情感是假的,但如果再分析一下會發(fā)現,他們中絕大多數都是以自己生病,還恰逢下雨或深夜,父母送自己就癥、守夜,并且第二天自己治愈了,父母卻病倒了的事件作為自己“愛”的情感的基礎。試問,這樣的不十分真實的事件(當然,不否定這樣的事件的存在,但絕不帶有普遍性)下所抒發(fā)的情感的真實性是否值得質疑?當老師在明確習作要求時,宣布“雨夜送癥”、“雨天送傘”等
62、不能作為記寫材料,要真實地記寫屬于你的親情時,學生在</p><p> 兩者比較,很顯然,這種假性情或缺少真性情的表達一旦在小學生習作的寄生和蔓延,成為流俗,學生便會荒于觀察、疏于體驗、懶于思考。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對新事物的判斷能力,更不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p><p> 3.2.3 語言假——言不由衷,套話連篇</p><p> 真實的語言是文章的生命
63、力。作文應該是心靈泉水的自然流淌。著名作家冰心曾說過:“心里有什么,筆下寫什么,此時此地只有‘我’……只聽憑此時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從腦中流到紙上落到筆尖。微笑也好,深仇也好,灑灑落落,自自然然地畫到紙上?!弊骷疑星胰绱耍W生的作文又何嘗不該如此?但在如今的作文中,我們并不鮮見這樣的現象:他們可以在習作中一本正經地說著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大話,煞有介事地談著可能自己也不明白的大道理,甚至編制出一些故作高深的哲理箴言,顯得特別少年老成……
64、而這種“非個性”或“偽個性”的表達,又多搬用現成的成人話語套路,在兒童的相互仿效之中,逐漸成了似曾相似的新套話。長此以往,只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而以套話代替了本該有的天籟之音,其危害不僅僅是寫作本身。一位童話作家說的頗為深刻:一個民族如果小孩說大人話、辦大人事,那么大人必然說小孩花、辦小孩事。</p><p> 3.3 小學中段學生真性情缺失的成因分析</p><p> 3.3.1
65、 學生積蓄不足:或無“話”可說,或有“話”不會寫</p><p> 要寫出真情實感,必須要有材料可寫??墒怯袨閿挡簧俚膶W生卻感到“無米下鍋”。究其原因,一是每每作文,教師必以“內容新奇,立意深刻”作為基本要求,而不是強調記寫自己經歷的或身邊發(fā)生的真實的生活內容,于是乎,在學生的感覺中,唯“助人為樂”、“舍己救人”、“拾金不昧”、“勇斗歹徒”等才能算有意義的,或者只有參加過的活動、或是經歷過的旅游才能成為寫作的題
66、材。這一習慣一旦定勢就容易導致學生不善于觀察周圍的生活,也不會把看似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作為自己表達的題材,自然就會感到生活中沒有可供寫作的材料,導致作文無“話”可說;二是大多數學生無意關注或不善于觀察,即使經歷了富有情趣的事,也只能是“身在寶山不識寶”,讓好材料成了過眼煙云;三是小學中段的學生生活單調。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每天過著家里到學校的兩點一線生活,學校活動又少,更兼之部分家長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迫使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
67、,一心只讀教科書”,周末更是安排了滿滿的學習行程,使他們沒有時間去領略生活的多姿多彩,沒有時間去欣賞大自然的風光。這樣,庫源不足,學生寫作時要么只能搜索枯腸、面壁虛構,要么干脆走捷徑到他人的文章中去“討”素材。</p><p> 有的學生雖然有材料可寫,卻因語言積蓄不足,造成了“有話寫不出”。而語言是要從閱讀中去吸收,調研表明,目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少而且面窄,而我們的閱讀教學,大多又是以“情節(jié)分析”、“中心提
68、煉”為主,缺乏必要的語言文字訓練。正因如此,導致了學生語言積蓄的不足,作文能力也就萎縮了。一遇寫作“腹中空空”的學生就要到《作文大全》、《優(yōu)秀作文選》中去尋章摘句、剪輯組合了。在這般“技術處理”的過程中,作為寫作主體的“ 我”的生活,“我”的情感便漸漸地游離了,丟失了。</p><p> 3.3.2 教師指導偏位:內容上苛求新奇,形式上框定模式</p><p> 教師在指導小學生作文
69、時,由于對學生生活缺乏深入的了解,再加上“功利”目的的驅使,除了過多重視技法的傳授,重視謀篇之巧、修辭之工等技巧之外,還常常不顧學生已有的材料積蓄和認識水平,刻意追求內容的新奇化,片面強調作文的選材必須新穎、獨特,事例一定要典型、感人,并要能使人從中受到啟發(fā)、教育等。否則,便毫無寫作的意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在指導時總是要讀些范文,或提供些材料,以示引導點撥。這種簡單化、機械化的形而上學的做法,往往會禁錮了孩子思維的寬廣度,反而激活
70、孩子的寫作惰性,誘使他們剪切拼湊成文。這樣的作文看過去也許語句優(yōu)美,行款工整,但卻缺少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真實。</p><p> 再則,部分教師純粹機械式地依習作提示和參考題目去指導學生寫作,在作文教學中不注重開拓學生思路,為了達到作文教學的功利性目的,一定程度上又誘導了學生依此去信筆杜撰。這樣指導,其結果可想而知,學生的作文如同用模子澆鑄出來似的。這些依杖而作的虛假作文,只要文采尚可,便會得到高分,甚至于被老
71、師當作優(yōu)秀作文在學生中互相傳閱。無怪乎,許多學生說:“作文只要編得好,就能得高分?!?lt;/p><p> 3.3.3 作文目的偏向:為“功利”而服務,為“創(chuàng)作”而準備</p><p> 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已經十多年,取消了小學畢業(yè)考試,實行就近入學。但是一些民辦或公辦學校,為了招攬到一些優(yōu)質生源,打著招收各種特長生的旗號,舉辦各種形式的入學考試。一些地方雖然取消了小學畢業(yè)考試,但是代之
72、而起的是畢業(yè)水平檢測。在這種教育體制下,教師自然把作文教學的目的建筑在“功利”之上。因此,就導致了教師、家長明確的“功利”目標,只能棄“素質”于一邊,而想方設法向“分數”靠攏,于是乎,在考前往往要猜文題,讀范文,講范文,甚至要求學生背范文,有意無意地引導學生抄襲或套寫他人的作文;還有的教師在學生作文競賽活動中為取得好成績,幫助學生虛構情節(jié),這是為“獲獎”服務;而在發(fā)表的學生習作中,大部分作者承認內容是教師提供或經教師加工過的,這又是為“
73、發(fā)表”服務。這樣,學生便會以虛假作文來“迎合”寫作的功利需要,至于是否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則變得無足輕重了。</p><p> 有的教師是基于為學生“創(chuàng)作”而準備的作文教學目的。他們把文學創(chuàng)作的要求強加于小學作文教學,偏重于形式和寫作技能的訓練,諸如審題立意的方法,謀篇布局的技巧等,還過分地追求語言的文學性。基于這種認識,內容僅僅是為訓練寫作形式、技能之需,是否有真情實感,也就被置于不顧了。如此訓練,也導致了學
74、生為學“創(chuàng)作”而寫作的心理,常用形式去套內容,過于裝裱文字,粉飾語句,為此在文中丟失了“自我”,喪失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個性。</p><p> 4 在小學中段習作教學中有效引領學生“我手寫我心”的策略研究</p><p> 4.1 在觀察生活中捕捉“真”的思想</p><p> 文學的唯一源泉是社會生活,這是文學創(chuàng)作永恒的顛撲不破的真理,當然這也同時適用于學
75、生的寫作訓練。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遠才能流長,根深才能葉茂。作文本身就是對外部社會的觀察與感悟,對自身人格、性格的探究與完善。一篇好文章就是作者用自身的審美觀去展望大千世界的成功之作。指導學生寫真事,就是引導學生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寫作的本源觀,在觀察生活中捕捉“真”的思想,在文章中體現作者心靈與世界的溝通。</p><p> 如果我們學生的習作是只見文章不見人,那么,我們的教
76、育也就容易將人塑造成或是沒有靈魂的人,或是雙重性格的人,即使學生習慣于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或是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只會惟書惟上,唯唯諾諾,沒有獨立個性,不愿也不敢獨立思考、缺乏質疑精神的人。</p><p> 究其原因,學生的無意注意、不善于觀察或不會捕捉瞬間的心靈情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它導致了學生即使經歷了富有情趣的事,也只能是“身在寶山不識寶”,讓好材料成了過眼煙云。事實上,就作文本身來說,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
77、的思維活動。要求寫作者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說出真正屬于自己的思想,哪怕這思想只是幼稚的意見,或者只是一種海闊天空的幻想。因為就在這天真和幼稚之中,就在這海闊天空的幻想之中,蘊藏著創(chuàng)造的萌芽,燃燒著思想的火花,包含著生活的激情。在學生的寫作活動中,不是缺少表現“真”的可能,而往往是我們教師在指導上不善于從學生的實際和他們的愿望出發(fā),如學習人物描寫,不少教師就信手拈來《一個愛學習的同學》之類的司空見慣的題目。于是乎,各種條條框框就蜂擁
78、而來,學生的習作也逃不出傳統(tǒng)的模式。其實,在寫作時如果給學生一個空間是很重要的。既然是寫人,就可以讓他們寫《嘿,你真棒!》或《他,好樣的!》。這時,學生就會在自己的生活周圍尋找真正令他或贊賞、或佩服、或尊敬的人,有的可能是他的同輩、朋友,有的可能是他的長輩,有的可能是一個新聞人物或一個文學形象等等,應該相信,一旦是他自己選中的描寫對象,一定會令他有話可</p><p> 當然,有時來自孩子筆下的材料、情感可能會
79、讓我們成年人覺得不值一提,而他們卻津津樂道。也許一出平平淡淡的戲,會令他們感動得淚流滿面;班里輸了一場球,會使他們難過上好幾天;你要對他有誤解,他會恨不得剖腹掏心對你表白,你若給過他一絲幫助,他會留下一大串刻骨銘心的謝意……但只要這是反映他們的心靈世界,我們不僅不要打擊它,反而應該大力倡導。因為,這才是屬于孩子的難得的、寶貴的“真思想、真生活、真情感”,這才體現了寫作的本真。</p><p> 因此,我們的寫作
80、教學中,不僅要教方法,更應十分重視讓學生學會如何在生活中捕捉自己的真實思想,這才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p><p> 針對以上正確處理學生寫作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以利于學生在觀察生活中捕捉作文“真”的思想的觀點,在借鑒前人經驗和實際調研的基礎上,筆者總結了以下具體策略:</p><p> 4.1.1 教給積累生活的方法</p><p> 積累生活的方法有很多。
81、首先,教師應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堅持寫日記的習慣。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我手寫我心、記我事、抒我情。其次,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照片、視頻記錄生活。作為教師,應該充分開發(fā)多種課程資源,盡量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走出課堂,既要讓學生外出游玩,又要引導學生參與家庭社區(qū)活動。利用攝影這種記錄方式,引導學生真實地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達到積累生活的目的。如在節(jié)假日,拍一些有特定意義的照片,然后放到作文課堂中,引導學生圍繞照片說一說,
82、通過學生學會把看到的、感到的準確地進行記錄,來激發(fā)學生分享美的興趣和提升學生發(fā)現美的能力。</p><p> 4.1.2 練就觀察生活的“慧眼”</p><p> 為了喚起學生對生活的記憶,在作文課上通過表演和視頻播放把生活場景“搬”到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留心生活的基礎上,善于捕捉生活細節(jié),擷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特別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尋找觀察對象,發(fā)現其閃光點。特別是注重引導學生從學
83、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方面進行寫作訓練。如寫拔河比賽,可以先請一個同學表演拔河的場景,把每一個過程細節(jié),真實地再現,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運動員、觀察場面、觀察拉拉隊以及觀眾的表現。</p><p> 4.1.3 培養(yǎng)捕捉真思想的能力</p><p> 真實的生活是寫作的“源”。生活中有浪漫、輕松,也不乏鮮花和掌聲;生活中有困苦、艱辛,也不乏險灘和暗流。從真實的生活出發(fā),學生的作文中往
84、往不乏許多在成人看來或許天真和幼稚的表達,而當我們蹲下身來從學生的角度去審視這種天真和幼稚,我們會發(fā)現,即使是一種幼稚的意見或是天真的幻想,這都是屬于學生自己的真實思想,在這一種真實的表達中蘊藏著創(chuàng)造的萌芽,燃燒著思想的火花,還包含著學生對生活的激情,對童年生活的記憶。作為教師,首先要學會蹲下身來傾聽學生發(fā)自內心的真情表白,只要是反映他們的心靈世界,我們不僅不要打擊它,反而應該大力倡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表達。其次,在作文指導上,教師要突破
85、對學生作文要求高深的立意、高大的主題的限制,倡導好作文的的首要條件是表達真思想,鼓勵基于生活的真實表達。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和訓練他們從事件中認識、把握生活真諦的要求和能力。比如,秋天的落葉,在成人的眼中,它總是帶給人們一種凋零的傷感,而這一片片隨風飄舞的落葉在孩子的眼中卻猶如一個個翩翩起舞的仙女,它們穿著金黃的衣裳從天而降,帶給孩子們歡樂。孩子這種在成人眼中悖于常理的視角,正是基于生活的真實表達,忠于心靈</p&
86、gt;<p> 4.2 在閱讀活動中感知“真”的魅力</p><p> 作文教學不是一種單一的教學活動,它始終與語文教學的其他活動緊密相連,尤其是與閱讀教學關系密切。如今對語文性質的認識,業(yè)已從“政治性”到“工具性”而進入被譽為第三浪潮的“人文性”。人文性是指對人自身完善的關注與追求。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我們更應注意引導學生不斷發(fā)現文章的“真”。認知“真”,感受“真”,方能激起創(chuàng)造“真”
87、的動力。</p><p> 語文閱讀活動包括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活動。</p><p> 課堂閱讀活動的主要作用在于“得法”,它是認知的基礎。在我們的教材中,有許多沒有空話、套話、假話、官話的好文章,都是從生活中來的直指人心的作品。要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去挖掘、體會文章中蘊含的“真思想”,表現的“真生活”,體現的“真情感”,對“真”的體會也應允許學生“見仁見智”,充分發(fā)表自
88、己的看法,這樣,得到的才是屬于自己的收獲,“真”的魅力才能真正體現。</p><p> 西方有句諺語:“空袋子不能直立”。把它引申到教育中,意即無知便無能,貧乏乃平庸。因此,要真正、充分地感知“真”的魅力,僅靠課堂閱讀教學是不夠的。正所謂“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當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感知到了“真”的魅力,并體會、掌握了感知的方法,此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稿紙量的閱讀,這是一種積蓄。積蓄不足,“擠”出來、“造
89、”出來、“借”得來的文章是抒不出真實的情思的。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通過經典的閱讀,與大師“對話“,不斷積累,而后融會貫通,才會下筆有神,才不會出現“眼前有景吟不得”的表達困惑,而且此時所寫的就決不是簡單的模仿了。課外閱讀活動可以通過組織讀書會、開具推薦書目、舉行交流會、吟誦會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發(fā)現課堂之外的萬水千山,感受課本之外的萬紫千紅。歌德說過:“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边@樣,就能更多地感受、體會
90、作品蘊藏的生活的“真”,也只有這樣,寫作者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可能懂得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才有可能訓練出自己獨特的眼光,從而寫出源于生活而有高于生活展現自我真情實感的屬于自己的“真”文章。</p><p> 有效地閱讀活動不僅能夠解決學生的作文材料積累問題,通過與作者的“對話”,站在大師的肩膀上,融會貫通,在無形中形成自己獨有的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頭腦中的思想活動,這就是所謂源于生活而又高于
91、生活的作文之真魅力。</p><p> 在閱讀中感知“真”的魅力,其本質上是一種被賦予新意義的讀寫結合。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緊抓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活動這兩只手,加強閱讀與寫作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真”的魅力,激發(fā)抒發(fā)真情的欲望。</p><p> 4.2.1 利用文本的示范作用</p><p>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文學精品,無論在選材的角度、立
92、意的角度,還是文章的結構,語言的精美等方面,都為學生提供了典范。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借鑒,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p><p> 海德格爾說:“語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動?!毙W生長于記憶,長于形象思維,讓他們大量接觸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作品,形成對祖國語言文字豐富的感性認識,這是符合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特點的。小學語文教材許多中精彩的課文及片斷,小學生盡管在學習中不一定能完全達到透徹的理解程度,也不一定能全方位地欣賞,但是
93、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其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做到熟讀成誦,繼而將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成為自己的儲備和財富,一旦用時則會自然涌上筆端,大大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第一組教材,該組課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專題,選編了《燕子》、《古詩兩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課文,從多角度展現大自然的美,每一篇課文都是一首動聽的的大自然贊歌,適合學生朗讀以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并運用語言。</p><p>
94、; 語文學習的根本是語言文字的學習。語文課本的文章在選材、立意、文章結構以及語言等方面都為學生語言文字的學習提供典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在潛心鉆研教材,把握課文的語言特點的基礎上,選取幾個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通過隨文練筆促進語言文字吸收消化。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課文中《桂林山水》一文,課文以總分總的結構,先概括地寫泛舟漓江,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tǒng)領全文,然后具體寫出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嗲,最后又總結概括山水一體,組成
95、一幅美麗的畫,發(fā)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贊嘆。在具體描寫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時,作者還運用排比句,讀起來瑯瑯上口,生動地寫出了漓江水之美。教師可引導學生仿照課文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按照排比的寫法,仿寫家鄉(xiāng)的一處景物的特點。</p><p> 學生的寫作缺乏真情實感,是寫作教學中出現的重要問題。語文課本中的課文無不包含了作者發(fā)自內心的真實情感。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景色宜人的“頤和園”、似璀璨明
96、珠的“晉祠”,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智慧才干的贊頌以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向我們展現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境界;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千古名句表達了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懷;《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流露出海峽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講解,循循善誘,必然在溝通情感的同時,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化“我”入文,為學生今后寫作中的情感激發(fā)奠定基礎。學習課文,既要能出,即以一個旁觀者
97、的身份對之做理性的分析,更要能入,即以參與者的身份和文中的人物同欣喜,共悲傷,在感情上融入,用心靈去感受,感受文本中思想感情之“真”,從而自然激起學生表達“真”的欲望。</p><p> 4.2.2 重視課外閱讀指導</p><p> 學生學好課文的同時,應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名家名著。讀名著的過程,既是一個積累寫作知識的過程,也是一個與名人心與心交流的過程,更是健全學生人格的過程,對促進
98、人文合璧是很有裨益的?;谶@樣的實際,在教學中應重視通過加強課外閱讀,讓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從而提高寫作能力。首先,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如在班級文化布置中通過展示關于讀書的名言名句的方式,創(chuàng)設“書香”氛圍,并動員、引導學生從家中帶來自己喜愛的書充實班級圖書柜,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和“書林”境界,讓學生產生一種追求讀書的神圣感。其次,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應進行有效的指導,以提高讀書效益。讀寫結合
99、是語文教學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舉措,在課外閱讀中開展讀寫結合的嘗試,有利于學生將課外閱讀中吸收的語言文字和思想感情通過寫作傾吐出來,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不動筆墨不讀書”,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應該把讀書筆記作為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益,將讀寫結合以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吸收消化,我們應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堅持要求學生摘錄所閱讀文章的好詞、好句、好段,寫讀書筆記,或寫</p><
100、p> 4.3在寫作活動中表達“真”的情感</p><p> 寫作活動是作文教學的基本形式,體現了寫作與生活的結合,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在觀察生活、參與生活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真”的能力,掌握把生活轉化成文字的技能,進而表達“真”的體會。</p><p> 開展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可以是學校組織的中心教育活動、德育活動、主題班會,讓學生做有心人,記錄和積累生活
101、中的人和事,活動之后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也可以是為寫作組織的語文活動,例如采訪先進人物后寫人物通訊,參觀展覽館或企業(yè)后寫參觀記,搜集風土人情資料后寫風物民俗介紹,游覽風景名勝之后寫游記散文,閱讀某部作品之后寫文學評論。</p><p> 4.3.1 摒棄實用主義作文教學觀念</p><p> 通過與一線教師的訪談,我們遺憾地發(fā)現,由于面臨強大的應試教育壓力,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以實用主義作
102、文教學為主導,作文教學沒能真正發(fā)揮其作為交際工具的作用,沒有看到交流思想和溝通情感是學生寫作的重要目的,忽視讓學生擁有廣大的“讀者群”。學生作文不知道是寫給誰看的,成了沒有交際對象的“面壁而作”, 學生作文普遍呈現“假”、“大”、“空”的現象,在優(yōu)秀范文固定模式的框定下,缺乏內在的情感和需要的驅動,必然導致學生作文往往是對他人思想觀念的照搬照抄,沒有自己的想法,或者生硬地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長此以往,最終導致學生寫作能力下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