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正脈張元素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張 元 素金元辨證宗師,一、生平著述,〓 張元素,字潔古,宋金時期易州(今河北易 縣)人,后人稱為易水老人。 〓 約生活于公元12世紀至13世紀,與劉完素同時 代而略晚。 〓 八歲應“童子舉”,27歲試“經(jīng)義”進士,因 犯廟諱而落榜,遂棄仕從醫(yī)。,一、生平著述,〓 《金史》稱: 張元素,字潔古,易州人。 八歲試童子舉。二十七試經(jīng)義進士, 犯廟諱下第。

2、 乃學醫(yī),無所知名,夜夢有人用 大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shù)卷于其中, 自是洞徹其術。,一、生平著述,〓 完素病傷寒八日,頭痛脈緊,嘔逆不食, 不和所為。 〓 元素往候,完素面壁不顧,元素曰:“何見 待之卑若此哉?!奔葹樵\脈,謂之曰脈病云 云,曰:“然?!薄俺醴乘帲媚澄逗?? 曰:“然?!痹卦唬骸白诱`矣。某味性 寒,下降走太陰,陽亡汗不徹故也。今脈如

3、 此,當服某藥則效矣?!?完素大服其能,如其言遂愈。 〓 自是名滿天下,與守真齊,世稱“劉張法”,一、生平著述,〓 先生治學,冥思善悟,甚自負,時劉守真醫(yī) 名貫世,亦視之蔑如。 〓 潔古又善于取他人之長,《醫(yī)學啟源》中多采 納完素之成就,中卷《原病式》全篇錄入。 〓 教授弟子,莫局限于一家之長,《醫(yī)學啟源》 一書,善示人以規(guī)矩。,一、生平著述,〓 言:仲景

4、藥為萬世法,號群方之祖,治雜病 如神?!?金元人魯齋許文正公(魏國公許衡,字仲平, 魯齋 )稱:近世醫(yī)術,潔古之書,乃醫(yī)中 王道也。,一、生平著述,〓 其子張璧,世其學,尤精于針灸,門人李杲、 王好古深得其傳,大有發(fā)揮和補充,形成易水 學派?!?張元素成為易水學派的開山鼻祖。,易水學派師承體系,著 述,《醫(yī)學啟源》 《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 《珍珠囊》 《潔古家

5、珍》《潔古云岐針法》《藥注難經(jīng)》 《產(chǎn)育寶生方》《潔古本草》《補缺錢氏方》,《醫(yī)學啟源》提要,〓 此書乃元素為教其門人而作。 書分三卷, 上卷: 論臟腑、經(jīng)脈、病因、主治心法等; 中卷: 述《內(nèi)經(jīng)》主治備要及六氣方治等; 下卷: 為用藥備旨。 〓 該本書流傳很少,任應秋先生于60年代初,于中醫(yī)研究院圖書館見到一部攝影本,系明成化八年(1472)刻本,但該書脫誤頗多,故先據(jù)《中藏經(jīng)

6、》、《內(nèi)經(jīng)》、《素問玄機原病式》、《宣明論方》、《湯液本草》、《本草發(fā)揮》等書仔細點校,繼又據(jù)“元刻本”進行補校,方使全書通順可讀。,《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 為李時珍收錄《本草綱目序例》,趙雙湖 刻于《醫(yī)學指歸》中。 〓 以臟腑為綱,病理為目,分列五臟六腑之 虛實標本用藥。,《珍珠囊》提要,〓 本書1卷,錄藥113味。對藥物的氣味、升降 浮沉、歸經(jīng)、補瀉,均有所述。 〓 李時珍稱之

7、為: “深闡軒歧秘奧,參悟天人幽微,言古方新病不相能,自成家法,辨藥性之氣味、陰陽、厚薄、升降、浮沉、補瀉、六氣、十二經(jīng)及隨證用藥之法,立為主治秘訣心法要旨,謂之《珍珠囊》,大揚醫(yī)理,《靈》《樞》之下,一人而已?!?《潔古家珍》提要,〓 綜合性醫(yī)書, 1卷,18證,140首方劑。 〓 此書分述風、破傷風、癘風、傷寒、咳嗽、 吐、熱瘧、眼、衄血、消渴、瘡瘍諸病證。 〓 論證簡要,選方講求臨床實效而不泥于古,

8、 自擬效方也屬平正可取?,F(xiàn)有《濟生拔萃》 本。,潔古先生治學與創(chuàng)新,〓 學術受《內(nèi)經(jīng)》《金匱要略》《中藏經(jīng)》《千 金方》《小兒藥證直訣》等影響,重視五臟六 腑病證的研究; 〓 遙承《內(nèi)經(jīng)》氣味厚薄、補瀉理論與治療原 則,在遣藥制方上貢獻卓著。 〓 在治學方面惜時如金,刻苦鉆研,博覽群書, 善于繼承,勇于創(chuàng)新,治病不用古方,提出:“運氣不齊,古今異軌,古方新病不相能”的著名觀

9、點,終于自成家法,成為易水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為易水學派學術思想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學術發(fā)展影響極深。,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1、升降浮沉補瀉法 〓 肝膽:味辛補,酸瀉,氣溫補,涼瀉。 〓 心小腸:味咸補,甘瀉,氣熱補,寒瀉。 〓 脾胃:味甘補,苦瀉,氣溫熱補,寒涼瀉。 〓 肺大腸:味酸補,辛瀉,氣涼補,溫瀉。 〓 腎膀胱:味苦補,咸瀉,氣寒補,熱瀉。 注云:三焦命

10、門補瀉同,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 注云:五臟更相平也,一臟不平,所勝平之, 此之謂也。(人體的自愈,肝旺其他制之。 〓 故云:安谷則昌,絕谷則亡,水去則榮散,谷消 則衛(wèi)亡,榮散衛(wèi)亡,神無所居。 〓 仲景云:水入于經(jīng),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脈道 乃行。故血不可不養(yǎng),衛(wèi)不可不溫,血溫 衛(wèi)和,榮衛(wèi)乃行,常有天命。,二

11、、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2、臟氣法時補瀉法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夼鄤?#160;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白術。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黃芩。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黃柏、知母。 注云∶開腠理,致津液,通氣血也。,二、學術特

12、色與臨證經(jīng)驗,3、五臟苦欲補瀉 〓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補之, 細辛。以酸瀉之,白芍藥。〓 心欲軟,急食咸以軟之,芒硝。以咸補之, 澤瀉。以甘瀉之,黃芪、甘草、人參?!?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甘草。以甘補之, 人參。以苦瀉之,黃連。〓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藥。以酸補之, 五味以辛瀉之,桑白皮?!?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知母。以苦補之

13、, 黃柏。以〔咸〕瀉之,澤瀉。,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注云∶ 此五者,有酸、辛、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軟、或堅,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自古至今,各家注釋內(nèi)經(jīng)到此必不詳解,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張大千,王雪臺。五味合化,酸辛化甘。湯液經(jīng)法圖,相克之味化生第三克味。桐君采藥圖陶云:肝德在散。故經(jīng)云:以辛補之,以酸瀉之

14、。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適其性而衰之。陶云:心德在耎。故經(jīng)云:以咸補之,苦瀉之;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陶云:脾德在緩。故經(jīng)云:以甘補之,辛瀉之;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陶云:肺德在收。故經(jīng)云:以酸補之,咸瀉之; 肺苦氣上逆,急食辛以散之,開腠理以通氣陶云:腎德在堅。故經(jīng)云:以苦補之,甘瀉之; 腎苦燥,急食咸以潤之,至津液生也。,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 既然一個

15、味可以入各個臟的體、用、化味,那 怎么指定某藥的某味去某個系統(tǒng)改善某種功能 呢,還是他們根本就是合化了發(fā)揮作用的呢? 在平(先天八卦)的狀態(tài)下,酸入木體, 不平(后天八卦)的狀態(tài)下,酸為金用。〓 以五行來說,一個臟有三種味對其發(fā)揮作用, 一個味可以入三個臟……這樣五行的生克制化 居然沒有亂掉?合化的規(guī)律如何尋找? 〓 五味互藏只在味的層面嗎?再加

16、上氣的層面呢?,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 用藥有的時候取氣,有的時候取味。如鼻衄,可用大黃打粉泡茶喝,就是取其氣,放到湯藥里熬就是取其味。但味中又有升降沉浮,酸就有酸平,酸溫,酸寒。 《素問 臟氣法時論》中有這樣的論述: “肝色青,宜食辛....心色赤,宜食咸...脾色黃,宜食甘...肺色白,宜食酸...腎色黑,宜食苦....”, 又指出“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臟,

17、病隨五臟所宜也”。除脾臟之外,其余四臟的所人之味與所宜之味皆不相同,《內(nèi)經(jīng)》不是前后矛盾嗎?,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 執(zhí)疑久思,頓明其意: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金匱真言論、藏氣法時論》曰: 東方青色,入通于肝,其味酸,其類草木,肝色青。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其類火,心色赤。 中央黃色,入通于脾,其味甘,其類土,脾色黃。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其類金,肺色白。

18、 北方黑色,入通于腎,其味咸,其類水,腎色黑。 〓 每一臟有三種味,如肝,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所以問題就來了:,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五臟各有體用,各有體味和用味,還有一個沖和體用之味的化味:化從何來?沖和其急。 肝體酸用辛化甘 心體苦用咸化酸 肺體咸用酸化辛 腎體甘用苦化咸 脾體辛用甘化苦。 〓 人體的生命活動,無非是金水之氣與木火之

19、氣的相對的平衡。 〓 木火之臟所入之味是他的體味,金水之臟所入之味是他的化味,土居中不主時,所入之味是他的用味。五臟的所宜和所入。入體入用和化味。升者陽體性和之,降者陰化性克之。,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4、用藥用方辨      〓 如仲景治表虛,制桂枝湯方,桂枝味辛熱,發(fā)散、助陽、體輕,本乎天者親上,故桂枝為君,芍藥、甘草佐之。 〓 如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制小建

20、中湯方,芍藥為君,桂枝、甘草佐之。 〓 一則治其表虛,一則治其里虛,是各言其主用也。后人之用古方者,觸類而長之,則知其本,而不致差誤矣。,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5、去〔臟腑〕之火  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白芍藥瀉肝火, 知母瀉腎火,木通瀉小腸火,黃芩瀉大腸火, 石膏瀉胃火。子芩瀉大腸火 柴胡瀉三焦火,〔須用〕黃芩佐之; 柴胡瀉肝火,須用黃連佐之,膽經(jīng)亦然。

21、黃柏瀉膀胱火,又曰龍火,膀胱乃水之府,故 曰龍火也。 以上諸藥,各瀉各經(jīng)之火,不惟止能如此,更有治病,合為君臣處,詳其宜而用之,不可執(zhí)而也。,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6、十二經(jīng)引經(jīng)用藥: 太陽經(jīng):羌活;在下者黃柏,小腸、膀胱也。 少陽經(jīng):柴胡;在下者青皮,膽、三焦也。 陽明經(jīng):升麻、白芷;在下者,石膏,胃、大腸 也。解毒化班,紫草升麻白芷當犀角。 太陰經(jīng)

22、:白芍藥,脾、肺也。 少陰經(jīng):知母,心、腎也。 厥陰經(jīng):青皮;在下者,柴胡,肝、包絡也。 以上十二經(jīng)之的藥也。解毒解毒,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7、五味所用及用藥各定分兩  〓 五味所用:      苦以瀉之,甘以緩之,酸以收之,辛以散之, 咸以軟之,淡以滲之。詳其所宜用之。 〓 及用藥各定分兩 :

23、 為君最多,臣次之,佐使又次之。藥之于證, 所主停者,則各等分也。,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8、藥性生熟用法: 〓 黃連、黃芩、知母、黃柏: 〓 病在頭面及手梢皮膚者,須酒炒之,借酒力 上升也。咽之下,臍之上者,須酒洗之;在 下者,生用。道地速洗泡三時 〓 凡熟升生降也。大黃須煨,恐寒傷胃氣;至 于烏頭、附子,須炮去其毒也。 〓 用上焦藥,須酒洗曝干。 〓 黃柏、知

24、母等,寒藥也,久弱之人,須合之 者,酒浸曝干,恐寒傷胃氣也;熟地黃酒洗, 亦然。當歸酒浸,助發(fā)散之用也,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 制方法:     辛能散結潤燥,苦能燥濕堅軟,黃柏五倍子。 咸能軟堅,酸能收緩,甘能緩急,淡能利竅。 〓 明其氣味之用: 若用其味,必明其味之可否; 若用其氣,必明其氣之所宜。 〓 識其病之標本

25、臟腑,寒熱虛實,微甚緩急,而用其藥之氣味,隨其證而制其方也,是故方有君臣佐使,輕重緩急,大小反正逆從之制也。 〓 主病者為君,佐君者為臣,應臣者為使,此隨病之所宜,而又贊成方而用之。,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8、虛實寒熱辨病性,脈癥并舉 治療大法 辨虛實寒熱 臨證用藥依據(jù),,〓 據(jù)《內(nèi)經(jīng)》五

26、臟苦欲補瀉的理論,總結五 臟補瀉方法?!?結合臟腑本病、標病,以及寒熱虛實辨證 用藥。,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9、綜合分析判吉兇 諸臟腑的運行規(guī)律 分析病變規(guī)律 判斷預后 五臟

27、間的相互影響無中生有靜欲動 血燥,麻黃辛溫透氣血于表,加制首烏全面分析細查實 肝陰不足魂失守,歸脾湯山萸肉固守不變立萬業(yè) 中藥四維,常規(guī)用藥,熟地何制?生活萬般皆有功,,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10、藥物升降浮沉說   〓 “凡同氣之物,必有諸味;同味之物,必有 諸氣?;ハ鄽馕陡饔泻癖?,性用不等?!?〓 藥物氣味厚薄陰陽確定藥物的升降浮沉 作用,得出藥物在人體的

28、作用趨勢。 〓 氣薄者未必盡升,味薄者未必盡降。 〓 中藥可隨所治病癥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的作 用趨向。,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 《內(nèi)經(jīng)》: “味為陰,味厚為純陰,味薄為陰中之陽; 氣為陽,氣厚為純陽,氣薄為陽中之陰?!薄?又曰:味厚則泄,味薄則通;氣厚則發(fā)熱, 氣薄則發(fā)泄。〓 又曰: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咸味 通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如

29、:茯苓,味淡,陽 ;麻黃,苦,為陰; 附子,氣之厚者;大黃,味之厚者。 竹,淡;茶,苦。,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11、藥物補瀉理論的闡發(fā),〓 臟腑各有屬性、特點,對中藥氣味的反應不同,不同中藥對五臟六腑的治療作用也有差異。 〓 根據(jù)五臟苦欲理論,結合氣味功效特點,提出常規(guī)用藥。 如,甘草緩肝急,五味子收心緩, 白術燥脾濕,黃芩泄肺氣, 黃柏、知母潤腎燥。,二、

30、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白術〓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黃芩〓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黃柏、知母,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補之, 細辛;以酸瀉之,白芍藥。 〓 心欲軟,急食咸以軟之,芒硝;以咸補之, 澤瀉;以甘緩之,黃芪、甘草、人參。 〓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甘草;以甘

31、補之, 人參;以苦瀉之,黃連。 〓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藥;以酸補之, 五味子;以辛瀉之,桑白皮。 〓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知母;以苦補之, 黃柏;以咸瀉之,澤瀉。,二、學術特色與臨證經(jīng)驗,12、中藥分類,以“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理論為基礎,根據(jù)中藥氣味厚薄之性、陰陽升降補瀉特點,融合生長化收藏之理,并將五運六氣應用其中。劉完素五運六氣 新的中藥分類方法——制定藥類法象

32、 風生升,熱浮長,濕化成,燥降收,寒沉藏。,三、張元素的制方大法,〓 據(jù)《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氣在泉”的治法,以五行生克的原理而形成的,亦分為風、暑、濕、燥、寒五類,每一制法,皆以藥物氣味與病機之協(xié)調為基礎。    〓 張氏關于風、暑、濕、燥、寒的制方大法,亦為五臟之制方大法。首次闡發(fā)五味之間的相生相制關系制方治病。痛風加威靈仙,善化魚刺 如:當歸拈痛湯,元素用以治療濕熱走注遍身骨節(jié)煩痛或腳氣腫痛等癥,現(xiàn)

33、擴展應用于臨床治療黃疸、口瘡、痛風三種疾病。 方歌:當歸拈痛羌防升,豬澤茵陳芩葛朋, 二術苦參知母草,瘡瘍濕熱服皆應。,三、張元素的制方大法,1、風制法 《素問》“風淫于內(nèi),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醫(yī)學啟源》(同上) 辛涼為金之氣味,克木風,過辛恐傷肝之氣,故佐苦甘??嗄嘶鹬叮私?。甘緩。 辛涼法:銀翹散、桑菊飲、白虎湯 風藥勝濕,三、張元素

34、的制方大法,2、 暑制法 《素問》“熱淫所勝,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醫(yī)學啟源》“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fā)之” 咸寒為水之氣味,克火??窒毯^,故以土制之,遂佐以苦甘;苦可去熱之邪,給熱以出路,虛熱散于經(jīng)以酸斂之,(實熱)以苦泄之。 咸寒苦甘法:清營湯土虛不藏火浮于經(jīng) 適量 有度 動態(tài) 五行并用尿毒癥,傷陽。,三、張元素的制方大法,3、濕制法 《

35、素問》“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醫(yī)學啟源》(同上) 濕需燥除之,寒濕多并存,故用苦熱、苦溫。酸為木之氣,可以制土;淡以利竅,給邪以出路。 苦熱酸淡法:四苓加木瓜厚樸草果湯 (太陰寒濕),三、張元素的制方大法,4、燥制法 《素問》“燥淫所勝,平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醫(yī)學啟源》“燥淫于內(nèi),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辛潤之,以苦下之”

36、 燥為金之氣,治以苦溫火之氣味,火克金。 治療寒燥。臨床多用辛涼甘寒劑。從中秋而分,三、張元素的制方大法,5、寒制法 《素問》“寒淫于內(nèi),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醫(yī)學啟源》“寒淫于內(nèi),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堅之” 寒為水之氣,甘為土之味,土能制水,熱能勝寒,苦辛散寒濕, 甘熱法:理中丸,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 深識藥性〓 隨證用藥

37、〓 依病性用藥——確立臟腑標本寒熱虛 實用藥規(guī)范〓 創(chuàng)制新方,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1、深識藥性,詳析中藥特性,以臟腑辨證理論、歸經(jīng)學說和引經(jīng)報使為依據(jù),進一步結合五臟苦欲之說,指導臨證用藥,更好地發(fā)揮藥效。 如 柴胡: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微寒。歸肝、膽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疏散退熱,舒肝,升陽。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胸脅脹痛,月經(jīng)不調,子官脫垂,脫肛。,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隨證用

38、藥: 隨證治病用藥法: 肢節(jié)痛,用羌活,風濕亦用之; 小腹痛,用青皮、肉桂、茴香; 腹痛用芍藥,惡寒而痛加桂,惡熱而痛加黃柏 下部腹痛用川楝子,如痛經(jīng),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3、依病性用藥 以臟腑辨證為指導,確立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規(guī)范。 如,肝病用藥式 有余瀉之 不足補之 本熱寒之

39、 標熱發(fā)之,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4、創(chuàng)制新方 提出“古方新病不相能也” 九味羌活湯 配伍特點: 一是升散藥和清熱藥結合運用; 二是體現(xiàn)了“分經(jīng)論治”思想,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2、隨證用藥   發(fā)展張機“方證”、“藥證”思想,提出隨證治病用藥經(jīng)驗,用藥凡例。 如: 治療水瀉以茯苓、白術為君,芍藥、甘草佐之。治療下焦有濕,龍膽草、漢防己為君,黃柏、甘草

40、為佐。 據(jù)季節(jié)變化添加藥物,如春天加防風、升麻,等。,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重視臟腑辨證 臟腑辨證理論的源泉: 《內(nèi)經(jīng)》:首載臟腑理論,未成系統(tǒng)。 《中藏經(jīng)》:以寒熱虛實生死順逆論述, 辨證初具系統(tǒng)。 《千金方》:以臟腑分證論述,過于龐雜 《小兒藥證直訣》:五臟分寒熱虛實,分 析五臟病變,比較完備。,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重視臟腑辨證 以

41、臟腑寒熱虛實標本著手,重視臟腑虛損治療,分為生理、病理、辨證、治療、預后五個方面論述。 使之成為完整、系統(tǒng)、有理論、有經(jīng)驗的體系。 以肝為例:,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重視臟腑辨證 肝: 生理:本部在于筋,與膽為表里,足厥陰也; 王于春,乃萬物之始生也,其氣軟而弱, 其脈弦而平,病則兩脅下隱痛 辨證: 肝中寒:兩臂不舉 舌燥 多太息 胸中痛 不能轉

42、側 左關遲而澀,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重視臟腑辨證肝中熱:喘滿多嗔,目痛目赤,視物不明,腹脹 不嗜食,所作不定,夢中驚悸,左關陽實。肝虛冷:脅下堅痛,目盲臂痛,發(fā)寒熱如瘧狀, 不欲食,婦人則月水不來,氣急,左關沉 而弱。,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重視臟腑辨證肝病演變:旦慧 晚甚 夜靜肝病預后:頭痛目眩 脅滿囊縮 小便不通 十日死。下午3到7.gengxin重

43、 身熱惡寒 四肢不舉 其脈當弦而 急 反短澀者 死不治。,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重視臟腑辨證 肝病治療 補肝:補以細辛之辛 并以陳皮 生姜補 之;虛則補其母 滋水涵木 用熟地 黃柏及錢氏地黃丸 瀉肝:瀉以白芍之酸 或用瀉青丸;實則 瀉其子 肝實瀉心用甘草。,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 肝藏魂,屬木。膽

44、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本?。褐T風眩暈,僵仆強直,驚癇,兩脅腫痛 ,胸肋滿痛,嘔血,小腹疝痛癥瘕,女 人經(jīng)病。 標?。汉疅岑?,頭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 耳閉頰腫,筋攣卵縮,丈夫頹疝,女人 少腹腫痛、陰病。,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 有余瀉之 瀉子:甘草黃連 行氣(香附 川芎 瞿麥 牽牛 青橘皮) 行血:紅花

45、 鱉甲 桃仁 莪術 京三棱 穿山甲 大黃 水蛭 虻蟲 蘇木 牡丹皮。 鎮(zhèn)驚:雄黃 金箔 鐵落 真珠 代赭石 夜明砂 胡粉 銀箔 鉛丹 龍骨 石決明。 搜風:羌活 荊芥 薄荷 槐子 蔓荊子 白花蛇 獨活 防風 皂莢 烏頭 白附子 僵蠶 蟬蛻。,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 不足補之: 補母:枸杞 杜仲 狗脊 熟地黃 苦參 萆薢 阿

46、膠 菟絲子 補血:當歸 牛膝 續(xù)斷 白芍藥 血竭 沒藥 川芎 補氣:天麻 柏子仁 白術 菊花 細辛 密蒙花 決明 谷精草 生姜),四、臨證用藥經(jīng)驗,《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 本熱寒之 瀉木:芍藥 烏梅 澤瀉 瀉火:黃連 龍膽草 黃芩 苦茶 豬膽 攻里:大黃 標熱發(fā)之 和解:柴胡 半夏 解?。汗鹬?麻黃,四、臨證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