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體政法學院departmentofpoliticalandlawyulincollege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政治學原理,主講人 張柱華,,《政治學原理》,第一章 緒 論,本章內容提要:主要介紹政治學的研究對象、 歷史發(fā)展及其研究方法。 本章重點:政治和政治學的概念、對象、方法 本章難點:政治和政治學的概念理解,,《政治學原理》,第一節(jié) 政治學的研究對象,一、政治的含義:1、詞源考證:西方古代理解 中國古代理解2、西方思想家的解釋(1)把政治等同于或歸結倫理道德;(2)把政治

2、說成是立法和執(zhí)法過程;(3)把政治視為“權術”或“統(tǒng)治術”;(4)把政治看作管理公共事務的活動(5)把政治解釋為政府制定和執(zhí)行政策的活動。,,《政治學原理》,3、馬克思主義對政治的科學解釋:(1)政治的根源是經濟;(2)政治的實質是階級關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權力;(4)政治活動是科學、藝術總結概括:政治是階級社會中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筑,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政治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總和。,,《

3、政治學原理》,圖1.1 社會基礎和政治上層建筑 圖1.2 以政治制度為社會基礎 的金字塔,自下而上流動 的金字塔,自上而下流動,,《政治學原理》,圖1.3 政治系統(tǒng)模型,,《政治學原理》,圖1.3 政治系統(tǒng)的修正模型,,《政治學原理》,4、當代政治觀:政治是人們基于公共利益運用公

4、共權力對社會公共事務的治理活動。何為公共利益?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產基礎上獲得了社會內容和特性的需要。 公民的生存利益公民的發(fā)展利益 公民的完善利益:,,《政治學原理》,知 識 拓 展●政治就是參預國事,指導國家,確定國家活動的方式,任務和內容(列寧) ●政治中最本質的東西即國家政權機構(列寧)●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斗爭(列寧) ●今后最好的政治就是少談政治(列寧) ●政就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

5、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孫中山) ●在政治中,實驗即意味著革命(迪斯累利) ●在政治上寬宏大量總是最明智的(埃·伯克)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列寧) ●政治的后臺老板總是金錢(羅曼·羅蘭) ●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列寧) ●我相信在政治中有這樣一條神圣的“馬雅維里”定律:“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另一部分人就要作出犧牲”(斯威夫特) ●政治不過是社會沿著自己最實用,最方便的途徑,有秩序地向前

6、發(fā)展的一門科學(伍·威爾遜) ●政治是一種科學,是一種藝術(列寧) ●政治是處理緊急事變的科學(西·柏克) ●政治是人類活動中嘮叨得最多和最不科學的(劉易斯),,《政治學原理》,二、政治學的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對象:國家政權包括:以公共權力為中心的政治關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為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政治學原理》,三、政治學的研究范圍:,1、政治學基礎理論2、中國政治3、比較政治4、公共政策

7、5、行政管理6、國際政治,,《政治學原理》,知 識 拓 展,我國的政治學目前大體上是按照政治學基本理論、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和國際政治五大類來劃分其基本內容的:政治學基本理論主要包括政治學原理、馬恩列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政治學經典著作研究、毛澤東政治學經典著作研究、政治管理學、政治心理學、政治社會學、比較政治學等。政治思想包括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國現代政治思想、西方當代政治思潮、社會主義思想發(fā)展史等。

8、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國政治制度史、外國政治制度史、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中國政府與政治、中國地方政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中國共產黨的建設論及監(jiān)察與監(jiān)督理論、中國監(jiān)察和監(jiān)督制度史、中國選舉制度、外國選舉制度、一國兩制理論等。行政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學原理、組織理論、人事行政學、行政領導學、公共政策分析、市政學、比例行政學、行政法學、行政學研究方法、組織行為學、中國公務員制度、秘書學與秘書工作、行政公文寫作、辦公自動化

9、管理等。國際政治主要包括國際政治理論、國際組織、國際法、國際戰(zhàn)略研究、外交學、區(qū)域政治和各國政治研究、世界政黨研究、國際關系史、中國對外政策等。,,《政治學原理》,四、政治學與其相關學科的關系,1、政治學與哲學的關系2、政治學與經濟學的關系3、政治學與法學的關系,,《政治學原理》,第二節(jié) 政治學的歷史發(fā)展,一、中國古代政治學和西方政治學的歷史演變1、中國古代的政治學中國古代實行的是君主專制的政體形式,(1)儒家,,“為國

10、以禮”—— “禮治”“為政以德” ——“德治”“以德行仁” ——“王道”,(2)法家: “以法治國”——“霸道”,(3)道家: “無為而治”,,《政治學原理》,2、西方政治學的發(fā)展脈絡(1)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 亞里氏多德——《政治學》(2)中世紀:奧古斯丁和托馬斯·阿奎那(3)文藝復興時期:轉折(4)15-16世紀:西方近代政治學的形成: 馬基雅

11、維里《君主論》 早期空想社會主義思想:莫爾《烏托邦》(5)17-18世紀:西方近代政治學的繁榮時期 英國——霍布斯、洛克 法國——啟蒙運動: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6)18世紀末-19世紀末:西方近代政治學的發(fā)展和變革時期 自由主義 實證主義(7)19世紀末以后:,,第一階段:國家第二階段:權力第三階段:政策,,《政治學原理》,二、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形成和發(fā)展《共產黨宣言》

12、1、國家是階級組織;2、階級斗爭及國家政權問題;3、無產階級專政理論;4、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度——決裂5、無產階級政黨學說,,《政治學原理》,第三節(jié) 政治學的研究方法,一、政治學的研究方法:,(一)方法論原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具體 —— 一般;3、理論聯(lián)系實際;4、階級分析;5、經濟分析。,,《政治學原理》,(二)政治學的具體研究方法:1、歷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

13、、比較研究法;4、結構功能研究法,,《政治學原理》,二、學習和研究政治學的意義:,1、增強公民意識2、民主政治建設3、提高管理水平,,《政治學原理》,小 調 查,,《政治學原理》,小 資 料,1、1950年,經過長期內戰(zhàn),印度的印度教徒和回教徒分別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1972年分裂出第三個國家——孟加拉國2、二戰(zhàn)后的非洲國家的政治認同危機3、中東危機4、蘇聯(lián)解體5、中國的西藏和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騷亂。

14、藏獨 東突......,,《政治學原理》,本章復習思考題,1、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學?2、政治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3、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4、政治學研究的方法論原則和具體方法有哪些?,,《政治學原理》,第二章 國家與階級,本章內容提要:主要介紹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包括國家的起源、本質、職能、消亡等 本章重點:國家的本質與職能 本章難點:國家的消亡,,《政治學原理》,第一節(jié) 國家

15、的起源,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關于國家起源問題上的兩個基本觀點:1、國家產生的時間問題: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2、國家產生的原因問題:國家是社會內部發(fā)展的結果。生產(力)的發(fā)展——剩余產品——私有制——階級——階級矛盾(斗爭)——國家,,《政治學原理》,(一)社會制度和社會組織形式:1、原始社會和氏族社會2、決定性因素:生產3、生產的兩種形式:物的生產和人自身的生產4、“勞動的發(fā)展階段和家庭的發(fā)展階段”

16、5、氏族的形成:群婚——普那路亞——氏族(社會組織)——部落氏族:是具有血緣親屬關系、同族內部禁止結婚的人們的集團,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會經濟單位和社會組織形式。,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政治學原理》,(二)氏族的特點:1、氏族內部禁止通婚;2、氏族制度的組織機構——議事會;3、氏族成員有互相幫助、互相保護的義務;(三)原始民主制:1、管理氏族共同事務的組織機制;2、氏族全體成員享有民主權利;3、權力處于社會之中。

17、,,《政治學原理》,材料與思考及其參考書目,1、摩爾根《古代社會》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3、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4、摩梭人的走婚制度5、為什么說一夫一妻制是一種社會進步?6、血緣關系的破壞與社會進步7、家族(血緣)觀念的利弊,,《政治學原理》,二、國家的產生:(一)社會大分工及其后果:1、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分工 后果2、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分工 后果3、商業(yè)的分離(商人出現

18、) 后果,(1)交換(2)私有制(3)家長制,,,,(1)奴隸制(2)個體家庭(3)部落聯(lián)盟,(1)金屬貨幣(2)雜居,,《政治學原理》,(二)國家的產生:1、國家是個歷史現象,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2、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3、國家的作用是緩和沖突,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三)國家與氏族的區(qū)別:1、劃分標準不同:氏族——血緣 國家——地域2、有無公共權力:氏族——無 國家——有,,《

19、政治學原理》,三、西方思想家的國家起源論:1、神權論2、契約論3、暴力論,,《政治學原理》,第二節(jié) 國家的本質與職能,一、什么是國家?1、“國家”一詞的來源: 中國古代典籍把“天子”統(tǒng)治的地域稱“天下”,諸侯統(tǒng)治的領土稱“國”,卿大夫統(tǒng)治的采邑稱“家”,“國家”是天下、邦國、家室的總稱。秦漢以后實行中央集權制,把皇帝統(tǒng)治的范圍通稱“國家”,有時也把皇帝直接稱“國家”。 在西方,古希臘稱“城邦”(po

20、lis),古羅馬稱“共和國”,其原意是由羅馬城延伸到整個意大利和其他各省的居民,是地域廣闊的意思。在中世紀稱“王國”和“市民社會”。到16世紀,社會政治的發(fā)展使人們已有可能抽象出現代國家的概念,意大利的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第一次廣泛使用“國家”(state)這個詞,表示在政治上組織起來的社會。此后“國家”一詞開始流行通用。,,《政治學原理》,2、關于國家概念的一些觀點: (1)社會共同體說:亞歷士多德認為,國家是許多“家庭及村

21、落的聯(lián)合體,它是為了達成完善的和自治的生活而組成的”。 (2)公務團體說: 英國《政治學典范》一書認為:“現代國家在本質上是一個公務團體” (3)有機體說:以生物界的自然規(guī)律來代替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4)法律現象說:康德認為:國家是公民基于法律所組成的聯(lián)合體。 (5)國家要素說:三要素:領土(土地)、人口(居民)、主權。(超階級)。還有四要素:(領土、人口、主權)+政府。,,《政治學原理》,3、馬克思主義關于國

22、家的定義:(國家的本質)列寧的定義:“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一個階級統(tǒng)治另一個階級的機器” (維護、鎮(zhèn)壓、壓迫)三層含義:(1)國家是有階級社會的組織。國家的產生、存在條件(2)國家是階級統(tǒng)治?!獓冶举|辨析: *與社會共同體的區(qū)別 *階級統(tǒng)治、經濟統(tǒng)治、政治統(tǒng)治的關系(3)國家是機器。特殊性:國家機構 組織體系,知識拓展 西塞羅《共和國》:國家乃人民之事業(yè),而人民是

23、許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結合起來的集合體。 韋伯《經濟與社會》(上):國家是一種制度性的權力運作機構,它在實施其規(guī)則時壟斷著合法的人身強制。 Duguit:國家是一種人群組織,在這個組織中,人被區(qū)分為統(tǒng)治者及被統(tǒng)治者。 Bodin:共和國是對公共事務的主權性管理。 恩格斯:國家無非是一個階級鎮(zhèn)壓另一個階級的機器。 總之,是一個成長于社會之中而又凌駕于社會之上的、以暴

24、力或合法性為基礎的、帶有相當抽象性的權力機構。 如果我們將一國之內的諸組成部分依范圍大小列一個表,則國家的位置大概是:社會—政治—國家—政府。 祖國與國家的區(qū)別:前者是一個地域、文化、歷史、宗教、有時是民族及人種概念,而國家是一個政治權力機構。 國家與政府的區(qū)別:在國家與政府的關系上,有時國家與祖國的概念不分。在分得十分清晰時,國家大于政府,尤其是國家是主權者的同義詞,而政府只是國家的仆人、

25、權力的執(zhí)行者、被委托人。 但在國際舞臺上,國家的概念比在國內政治中寬泛很多。此時國家是國際法中的主體,是該國范圍內的整個社會的代表,是這個國家全體人民的代表,與國內政治中的祖國十分相近。,,《政治學原理》,二、國家權力:1、什么是國家權力?國家權力是指反映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并作為社會整體代表的,以強制力保障實施的、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權力。2、國家權力的產生:3、國家權力的特性:(1)強制力的壟斷性。(2)普遍的

26、約束力。(3)主權性。,,《政治學原理》,三、國家的基本職能1、內部職能:(1)經濟職能(2)政治職能(3)社會職能2、外部職能(1)國防(2)外交,,《政治學原理》,第三節(jié) 國家的消亡一、國家消亡的歷史必然性二、國家消亡的條件和途徑1、條件:(1)消滅階級(2)社會主義社會國家存在的必要性2、途徑:(1)漸進性:政治國家——非政治國家——國家消亡(2)自發(fā)性,,《政治學原理》,復習思考題1、什么

27、是氏族?氏族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點?2、如何理解社會大分工與國家產生的關系?3、氏族與國家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4、了解西方思想家在國家起源問題的基本觀點。5、什么是國家?馬克思主義對國家概念的理解與其它國家概念的異同。6、什么是國家權力?有何特性?7、國家具有哪些基本職能?8、如何理解國家的消亡?(必然性、條件、途徑),,《政治學原理》,第三章 國家的歷史類型及其更替,本章內容提要:主要介紹國家的歷史類型及其以不同標準進行的分

28、類,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古代國家的歷史類型概述。 本章重點:國家的歷史類型 本章難點: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 本章了解:古代國家的歷史類型,,《政治學原理》,第一節(jié) 國家的歷史類型,一、馬克思主義前的分類,1、亞里氏多德的分類 ——最早的分類,君主國:國家權力掌握在一個人手中貴族國:國家權力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民主國:國家權力掌握在多數人,即民眾 手中的國家。,,國家,①以掌握

29、國家權力的人數多少為標準:,,《政治學原理》,②以國家所謀求的目的為標準,國家,指以謀求人類幸福為目的的國家,指以謀求私利為目的的國家,正常的,變態(tài)的,,,,專制國家(一人掌權)寡頭國家(少數人掌權)暴民國家(多數平民掌權),君主國貴族國民主國,中世紀:神權國,,《政治學原理》,2、以本國政府對國家主權的掌握程度為標準。,主權國家國家 部分主權國家 殖民地國家,,3、以地理環(huán)境為標準

30、把國家劃分為:海洋國、大陸國。,注意:以上分類是從國家的外部特征上進行的,沒有揭示國家的本質和目的,屬于國家的非本質性分類。,,《政治學原理》,二、劃分國家歷史類型的基本標準,1、國家的歷史類型:是按國家本質對國家進行的歷史分類,是對各式各樣國家的具體形態(tài)的共性進行的分析和概括。2、基本標準:社會經濟基礎和階級實質,即國家政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中,保護什么樣的經濟基礎。3、國家的歷史類型是對建立在同一類型的社會經濟基礎和統(tǒng)治階級的一切

31、國家共性的概括。4、人類社會經歷的四種生產方式決定了四種不同類型的國家: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學原理》,第二節(jié) 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一、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規(guī)律,一、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規(guī)律,1、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規(guī)律,是由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決定的。 客觀必然性,2、國家歷史類型更替規(guī)律以具體方式表現出來,即具有特殊性。

32、 特殊性,,《政治學原理》,二、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方式,1、國家歷史類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徑是政治革命。,2、革命與改良的區(qū)別(1)本質:社會制度是否根本變革;(2)方向:自下而上——自上而下;(3)手段:暴力——和平。,,《政治學原理》,一、奴隸制國家,第三節(jié) 古代國家的歷史類型概述,1、奴隸制國家是奴隸主階級用以壓迫和統(tǒng)治奴隸的工具,它維護

33、的是奴隸制的剝削形式。是建立在奴隸主占有制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筑?!叭松?“人殉” 2、職能: 對內 對外: 侵略和保衛(wèi) 3、統(tǒng)治形式:,暴力統(tǒng)治——暴力機關精神統(tǒng)治——宗教,,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政治學原理》,二、封建制國家,1、封建制國家是封建地主

34、階級用以壓迫和統(tǒng)治廣大農民的工具,它維護的是封建制的剝削形式,是建立在封建制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筑。 2、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 3、中西封建制國家的不同特征,領主占有制地主占有制國家占有制自耕農占有制,國家結構權力結構政治文化,,《政治學原理》,本章復習思考題,1、什么是國家的歷史類型?2、馬克思主義劃分國家歷史類型的基本標準及分類。3、國家歷史類型的更替規(guī)律。4、

35、為什么說政治革命是國家歷史類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徑?5、辨析改良、改革、革命。6、什么是奴隸制國家?其職能和統(tǒng)治方式有哪些?7、什么是封建制國家?其土地所有制的具體形式有哪些?8、試比較中西封建制國家的不同特征。,,《政治學原理》,第四章 資本主義國家,本章內容提要:主要介紹資本主義國家的產生、發(fā)展及其本質特征和基本形態(tài)等 本章重點:資本主義國家的發(fā)展和本質特征 本章難點:資本主義國家采取的幾種形態(tài),,《

36、政治學原理》,第一節(jié) 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特征,一、資本主義國家的產生1、生產力的發(fā)展——商品經濟的發(fā)展2、資本的原始積累——(1)無產者 (2)資本3、勞動力成為商品4、兩大對立階級的形成5、資產階級革命6、工業(yè)革命7、海外殖民,,《政治學原理》,二、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特征(一)本質特征: 資本主義國家本質上是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國家,是資產階級維護資本私有制和資產階級利益,剝削和壓迫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

37、人民的機器,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即資本家私人占有生產資料并剝削雇傭勞動的基礎上的上層建筑。,,《政治學原理》,(二)基本特征:1、經濟基礎2、經濟運行方式2、政治統(tǒng)治方式3、政權組織形式4、基本階級構成5、社會主要矛盾*辨析資產階級的暴力統(tǒng)治與“民主”統(tǒng)治,,《政治學原理》,,第二節(jié) 資本主義國家的發(fā)展,一、自由資本主義國家二、壟斷資本主義國家1、基本經濟特征2、階級特征3、資本輸出4、基本形態(tài):法西斯國家

38、和福利國家,,《政治學原理》,,復習思考題,1、什么是資本主義國家?2、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特征和基本特征。3、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經歷的哪兩個階段?分別有什么不同特征?4、為什么說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一種歷史進步?5、簡析法西斯國家和福利國家。,,《政治學原理》,第五章 社會主義國家,本章內容提要:主要介紹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與現實,包括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及其本質和歷史地位。 本章重點: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特征

39、 本章難點: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與現實,,《政治學原理》,一、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1、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理論2、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實踐,,《政治學原理》,2、經濟本質: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之上,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二、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1、政治本質:新型民主與新型專政,,《政治學原理》,二、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1、政治本質:新型民主與新型專政,,《政治學原理》,三、社會主義國家的

40、基本特征:1、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經濟基礎2、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3、基本職能在于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社會在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4、以無產階級政黨為領導5、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政治學原理》,四、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作用1、建立和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2、對內維護社會穩(wěn)定,對外防御外敵3、組織和管理社會主義經濟,大力發(fā)展生產力4、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5、建設社會主義文化6、消滅三大差別,向共

41、產主義過渡,,《政治學原理》,現在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 5中華人民共和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古巴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 曾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 10捷克斯洛伐克 至1989年 匈牙利 至1989年 羅馬尼亞 至1989年 保加利亞 至1989年 波蘭 至1989年

42、 民主德國 至1990年阿爾巴尼亞 至1991年 蘇聯(lián) 至1991年 蒙古人民共和國 至1991年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lián)邦共和國 至1991年國名帶社會主義但一般不認為其屬于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小資料,,《政治學原理》,社會主義國家,一般指實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標志是共產黨執(zhí)政,而且往往是采

43、用一黨制。但要注意的是,有“社會主義”字樣的國家不一定是社會主義國家,沒有“社會主義”字樣的國家不一定不是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國家實現社會主義通過西方模式和蘇聯(lián)模式兩種。前者主要是東歐國家,后者有蘇聯(lián)、中國。 由于至今為止的社會主義國家普遍采用一黨制,且是共產黨執(zhí)政,因此西方又稱“共產主義者的國家”(Communist )。從而,又有“共產主義國家”的稱呼,但實際上這一稱呼不是很確切,也從來沒有社會主義

44、國家說自己是“共產主義國家”。,,《政治學原理》,另外,要也要區(qū)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具體關系。雖然絕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都聲稱以馬克思主義為最高信仰,但有不少西方學者認為他們信仰的根本不是馬克思主義,或者說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而是列寧主義,甚至于斯大林主義,這也是蘇式社會主義這一名稱的由來。實際上,這也不是毫無根據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例,翻譯的馬克思的著作只有60多卷,且全由俄文版翻譯,而公認最全的法文版有100多卷。

45、 根據列寧個人的思想,實際上,他更傾向于建立一個多黨制的社會主義國家。但不幸的是,在他完成這一目標之前就逝世了。之后,斯大林建立了一黨制的國家,并成為了后來所有社會主義國家效仿的對象。 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后,大多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政治學原理》,1989年到1991年間,蘇聯(lián)和蘇聯(lián)控制下的東歐發(fā)生劇烈的政治動蕩,共產黨或者共產主義政黨紛紛失去政權。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使得社會主義國家急劇減少,也令其余的社會

46、主義國家產生了空前的危機。因此使得剩余社會主義國家也開始分裂,以朝鮮為代表社會主義國家繼續(xù)實行過去的方針政策,以中國為代表社會主義國家開始進行改革。對于進行改革的社會主義國家,在西方人眼中已經不再屬于社會主義國家,認為這是“共產主義失敗論”的根據之一,甚至于像朝鮮這樣的保守派社會主義國家也認為這些國家已經“變質”了。但鑒于對“社會主義國家”本身就很難給出一個絕對的定義,現在也很難加以評論。,,《政治學原理》,二戰(zhàn)后的民族獨立浪潮中,除部

47、分國家走上蘇式社會主義的道路,還有相當數量的新獨立國家也曾宣布自己是某種特殊類型的“社會主義國家”,總共約有50多個。這些國家的“社會主義”往往具有民族主義或宗教的色彩,如:“國大黨社會主義”、“綱領黨社會主義”、“復興黨社會主義”、“佛教社會主義”、“伊斯蘭社會主義”、“阿拉伯社會主義”、“烏賈馬(村社)社會主義”、“非洲社會主義”、“桑地諾社會主義”等。,,《政治學原理》,復習思考題,1、什么是社會主義國家?2、如何理解社會主義理

48、論與實踐的關系?3、為什么說社會主義國家是對于資本主義國家的否定?4、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是什么?5、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6、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作用有哪些?,,《政治學原理》,第六章 國家形式,本章內容提要:主要介紹國家形式的含義及其基本內容,包括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政體理論)和國家的整合形式(國家結構)等。 本章重點:國家形式的含義及內容,政體、國家結構等概念。 本章難點:辨析各種政體形式和國家結構形式

49、,,《政治學原理》,第一節(jié) 國家形式的含義及其基本內容,一、國家形式的含義:國家形式是統(tǒng)治階級為實現本階級的統(tǒng)治而組織國家的形式,是組織、管理和控制國家機器的制度和體制的總和。二、國家形式的基本內容:1、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政體 (主要指中央政權的組織形式) 橫向權力結構中央權力設置:國家最高權力的行使方式(一個還是幾個;集中還是分工)中央權力機關設置:權力機關的組成形式(一個人還是一個集體組成),,《政治學原理

50、》,二、國家形式的基本內容:2、國家的整合形式——國家結構主要指國家的各個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為一個政治共同體。縱向權力結構3、國家機關權力的具體運作方式和具體制度——政治體制 國家權力的具體運作環(huán)節(jié),,《政治學原理》,三、國體與政體的關系:1、國體決定政體,政體表現國體是國家問題的一對概念2、政體的復雜性和多樣性(1)影響政體選擇的多種因素(2)政體的多樣性(3)政體選擇的多樣性(4)政體相對于國體的靈活

51、性和變異性(5)政治體制的靈活多樣性,,《政治學原理》,一、政體的劃分標準:1、古代思想家劃分政體的標準2、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對政體的劃分3、馬克思主義劃分政體類型的標準(1)最高國家權力的歸屬(2)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產生方式及任期(3)中央國家權力機關的設置以及它們之間的權力分配、地位和相互關系君主制共和制其他,第二節(jié) 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政體,,《政治學原理》,二、剝削階級國家政權組織形式1、君主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