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河濕地蘆葦生長量的變化及其對氣候的響應-中國氣象學會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星河濕地蘆葦生長量的變化及其對氣候的響應王芳1,崔守斌2,潘華盛3,陳俊范3(1.雙鴨山氣象局,黑龍江雙鴨山155100;2.寶清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黑龍江寶清155600;3.黑龍江省氣象臺,黑龍江哈爾濱150030)摘要:基于實際的氣候、蘆葦監(jiān)測資料,分析了氣候變化對濕地蘆葦生長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生長季溫度高,光照充足且時間長有利于蘆葦?shù)墓夂献饔眉案晌镔|積累。蘆葦對降水的響應也是正相關的,降水多有利于蘆葦?shù)纳L發(fā)育,生物

2、量增加。(論文發(fā)表在《黑龍江氣象》2015年6月第32卷第2期)1引言七星河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是國家重要濕地之一,位于黑龍江省三江平原腹地,寶清縣北部40km處。地理坐標為1325′~13226′E,4640′~4652′N。東西長30km,南北寬10km,土地面積20000km2,保護區(qū)的地貌特征可概括為“兩草一水七分葦”。自然植被以蘆葦、小葉章、苔草為主,是三江平原地區(qū)保存完好的原始濕地之一。尤其是蘆葦沼澤為三江平原唯一的大面積蘆葦蘆

3、葦分布區(qū),可占保護區(qū)面積的70%,具有較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時該濕地是三江平原四十余年開發(fā)后保留下來的比較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原始、典型、齊全的濕地,是典型的內陸低溫高寒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些年來隨著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加強,對濕地環(huán)境的研究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但大多從濕地生態(tài)保護與恢復重建、水資源配置和圍繞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濕地及濕地在緩解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對蘆葦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也較多;而氣候變化對單一品種蘆葦生長量這方面的研究卻很少見。為此本

4、文以氣候變化對一個品種影響為例,研究表明氣候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驅動因子之一,為今后的環(huán)境治理提供科學依據。2數(shù)據來源數(shù)據來源于七星河濕地5a(20092013年)野外觀測,具體做法是:在濕地里隨機選取能代表濕地蘆葦生長狀況的5塊樣地,樣地面積為1m2,觀測植株主要是蘆葦、小葉章,由于地下部分(根重)收獲很難,可選擇地上部分(地面以上植物部分),收獲,自然干燥,稱重。由于七星河濕地自動氣象觀測站觀測資料(溫度、降水、日照等)年限較短(起

5、始于2012年),氣候變化對濕地蘆葦生產力影響的分析需要較長的濕地氣象觀測資料,因此采用網格插值技術[1,2],利用全省81個氣象站逐日氣象資料(氣溫、降水、日照)進行網格插值(50km50km)選取七星河濕地所在網格的逐日氣象(溫度、降水、日照)代替七星河濕地的氣候資料。特別是結合近5a的氣候變化特征,找出蘆葦生長量與氣候因子的關系,分析氣候變化對蘆葦生長與發(fā)育的影響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質積累上反而不及2012年。4總結蘆葦在生長期

6、能夠吸收大量的CO2通過根系儲存于濕地深層土壤中,成為碳匯,在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蘆葦又是優(yōu)良的飼草,可入藥、造紙、生產輕工業(yè)原料以及建筑材料,能夠調節(jié)局部小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改善土壤環(huán)境,堿化草甸上的蘆葦草地可用作牧場或割草地,因此它在維持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當?shù)厣鷳B(tài)經濟建設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上述研究分析可以得出;氣溫升高特別是生長季氣溫升高,提高了植被光合作用強度,增加了植被干物質的積累與轉化,促進

7、了濕地植被生物量的增加;由于七星河濕地水分較充足,降水量略呈減少且間歇性的降水可形成季節(jié)性積水的沼澤化濕地,有利于七星河濕地植被生物量的增加;濕地氣候相對較干燥的年份(干燥指數(shù)相對較高),濕地水熱條件配合較好,濕地植被蒸發(fā)散增大,植被光合作用增強,濕地植被生物量的增加。本研究采用濕地所在網格點的近50年逐日插值資料代替濕地資料,這在濕地氣候分析的精度上可能會有一些影響,但在氣候趨勢分析上應該是一致的,因此,濕地氣候分析方面是可靠的。隨著

8、七星河濕地氣候與植被觀測資料的積累,濕地植被生物量及氣候分析的精度關鍵詞:氣候變化;蘆葦;生長量;影響參考文獻[1]莊瑤土壤鹽度對蘆葦形態(tài)特征的影響以及構造濕地中蘆葦?shù)膽脻摿Γ郏模菽暇耗暇┐髮W,2011:1-9[2]謝成章,張友德,徐冠軍荻和蘆的生物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21-93[3]許祥明,葉和春,李國鳳,陳建林蘆葦耐鹽變異體與野生型植株某些特性的比較[J]植物學報,2000,42(11):1126-1130[4]

9、鄭文菊,王雙,張承烈四種生態(tài)型蘆葦葉片結構的研究[J]植物學報,1999,41(6):580-584[5]楊帆,鄧偉,楊建鋒,章光新,李秀軍土壤含水量和電導率對蘆葦生長和種群分布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06,[6]莊瑤,孫一香,王中生,楊琳璐,鄧自發(fā),姚志剛,安樹青蘆葦生態(tài)型研究進展[J]生態(tài)學報,2010,30(8):2173-2181[7]王振慶,王麗娜,吳大千,張治國中國蘆葦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J]山東林業(yè)科技,2006(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