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韻書,目錄,,,,韻書的起源,中國兩大韻書,,韻書的演變,韻書與中國語言學,,韻書的起源,韻書是一種按照音序編排的字典,其產生與反切關系密切。,1,何為反切,反切是用兩個字來比況一個字的讀音,取上字之聲母,下字之韻母,聲母韻母合在一起組成被切字的讀音。,例圖中,“丁”是所切字,“當經”是切語,“當”為上字取聲母,“經”為下字取韻母,合二為一即“丁”字的發(fā)音。,反切與韻書,用反切為漢字注音始于東漢末年,較再之前的讀音和直音相比更為科學,于
2、是得到推廣。,,至三國兩晉時期,反切大為盛行,有人就將漢字按照讀音進行編排,韻書就此產生。,,韻書,如果說反切將一個漢字的讀音分成聲和韻兩部分,這是一種語音分析,那么,韻書將同音的字匯集到一起,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這是一種語音的綜合。,,,“反切是韻書的基礎,但還不能說明韻書產生的原因”“莫友芝的《韻學源流》說:‘今韻者,隋唐以來歷代詩家承用之譜也’ —王力(P6
3、4),,韻書的演變,按照傳統(tǒng)的看法,韻書最早始于三國和西晉時期。,2,三國西晉時期,《聲類》與《韻書》,《聲類》佚亡于唐代,保存資料很少,對其韻書性質的探索與肯定多來源于唐以前一些人對原書的記憶。不過它除釋音讀之外,也兼有釋字義與形。,《韻集》雖也佚亡于唐,但仍有唐寫本殘卷,及它的分韻情況。,魏晉時期屬文之士作詩講求押韻,為了適應押韻的需要,人們將字按韻進行編排供查檢用,這便是《聲類》、《韻集》這類韻書在魏晉之際產生的客觀原因。,四聲分
4、韻(齊梁),《四聲譜》,,沈約 梁太子少傅,,《四聲韻林》張諒《四聲切韻》周彥倫《四聲韻略》夏侯詠,“天子圣哲”“天子萬?!?四聲理論的興起本為詩歌創(chuàng)作追求聲律,但客觀上影響了中國語言學的發(fā)展,促使了更多四聲分字的韻書出現(xiàn)。,,中國兩大韻書,陸法言的《切韻》和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是中國最有名的兩大韻書。,3,陸法言《切韻》,陸法言(隋朝)的《切韻》在中國語言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前提到反切之盛行,由于時代、地域不同,反切之法也不
5、同。至隋朝,為了語言統(tǒng)一,便有了隋文帝開皇初年一批學者在陸法言家倫韻之事,之后各家意見記錄在《切韻》中。,陸法言《切韻》,前提到,韻書是為適應詩賦而作,但《切韻》實際上已經超越了這種需求的范圍,而進入了語言學的領域。陸法言在該書中有提及兩個意思:一、當時各地方言多有誤讀,必須加以規(guī)范;二、如果為了適應詩賦的需要,定韻還可以從寬,如果為了語音分析,就必須從嚴。這正體現(xiàn)了當時論韻的陸法言等學者正是以音韻專家的身份來編寫《切韻》的。,趙振鐸在
6、其所著《中國語言學史》中說到:“《切韻》音系是中古文學語言的語音系統(tǒng),它對確定正音規(guī)范有重要的作用。”,,,以《切韻》為基礎的其他韻書,廣韻,集韻,禮韻,周德清《中原音韻》,周德清(元代)的《中原音韻》主要是為北曲而作,雖使用范圍狹些,影響小些,但比起《切韻》有過之無不及。北曲為戲劇,戲劇必須依照口語為觀眾所接受,《中原音韻》代表了元代當時大都話(北京話)的實際語音系統(tǒng)。,周德清《中原音韻》,周德清十分尊重當時的人民口語,也尊重民間文學
7、。他觀察和總結了當時盛行的北曲的發(fā)音和特點編纂而成《中原音韻》,他說到:“混一日久,四海同音”,應以中原之音為標準。這有關民族共同語言的發(fā)展歷史,合乎語音規(guī)范化的原則,不僅對漢語發(fā)展有利,對漢族人民也是有利的。我們可以說,現(xiàn)代普通話的語音系統(tǒng)也就是從《中原音韻》的語音系統(tǒng)發(fā)展而來的。,韻書的概括分類,總的來說,韻書可以分為兩大類:一、以建立音系為主要目的,如《切韻》、《中原音韻》二、以增字增訓為主要目的,如《廣韻》、《集韻》從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語言學史考題總結
- 濮之珍中國語言學史(全部)
- 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史
- 語言學史2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pdf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復試題型
- 中國語境下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pdf
- 葉斯柏森《語法哲學》的語言學思想及其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pdf
- 2019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考研經驗
- 下載-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
- 2018年考研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考研經驗貼
- 6、26北理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經驗貼
- 2019年西安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考研經驗貼
- 2019年西安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考研經驗貼
- 2019年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yè)405分經驗分享
- 2019年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考研經驗
- 鄭州大學19年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真題
- 2019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經驗貼 二外德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