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早期窯口簡述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中國瓷器早期窯口簡述中國瓷器早期窯口簡述青瓷扁壺窯口的器型演變及時代風格,可代表中國瓷器的演變和風格。但典型器物在全國眾多的窯場中也是南北各有差異;即使是典型器物,各地流行時間也有先有后,一般是距離制瓷中心越遠的窯口,典型特征的出現(xiàn)越遲。所以,我們在鑒別年代久遠的瓷器時一定要先掌握其窯口的一些基本情況。一、越窯一、越窯創(chuàng)燒于東漢,其后發(fā)展極快。主要生產青瓷,所產瓷器胎體細密堅硬,上釉用浸釉法,施釉常不到底(半施釉)。三國時窯場主要集中

2、于上虞曹娥江兩岸,窯場數(shù)量比漢時增加數(shù)倍。胎骨堅致細膩、淡灰色、少數(shù)呈現(xiàn)黃色的胎較粗松。釉以淡青為主,出土的青瓷虎子、青瓷羊、蛙形水盂、熊形燈是當時的杰3二、甌窯二、甌窯甌窯位于浙江省溫州一帶,至今已發(fā)現(xiàn)甌窯古窯場二百多處,集于甌江、飛云江、楠溪江兩岸,其特點是:胎質堅硬、白中泛灰,釉層較薄、呈淡青和青黃、透明度高、有細小開片、易脫落。甌窯紋飾紋樣不及越窯豐富,常見有釉上褐彩,手法有點彩和繪彩兩種,點彩多用于動物紋的雙眼、耳朵、尾或冠等

3、處,晚期開始用蓮瓣紋。南朝時,青瓷釉色泛黃,釉面開冰裂紋、易脫落,胎釉結合欠佳。三、婺州窯三、婺州窯婺州窯位于今浙江西南部的金華、衢州一帶,瓷窯的分布范圍很廣,主要產地在金華、武義、東陽、義烏四縣,永唐、蘭溪、浦江、龍游、衢縣、江山、常山等縣也有一部分制瓷工場。唐代的窯場常以州名命名,故將婺州境內的窯場稱為“婺窯”或“婺州窯”。它是今浙江境內除越窯外的又一著名古窯。自三國時開始創(chuàng)燒,隨后即不斷發(fā)展,在六朝時有長足的進步,為唐宋時期的瓷業(y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