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震概論復習要點緒論一、地球科學概況1、地震學:研究地震及其相關現(xiàn)象2、四大起源問題:行星(宇宙)、地球、生命、人類3、C.S.H:Composition(組成):同位素地球化學.Structure(構造):全球構造.Histy(歷史):全球變化.4、地學發(fā)展:水火不相容(Werner水成論與Hutton火成論)——均變與災變——固定論與活動論固定論:海洋與陸地永恒不變5、極地科學:全球變化;海平面變化;氣候與生態(tài)演變二、宇宙演化1、哈
2、勃發(fā)現(xiàn)非穩(wěn)衡宇宙紅移:相互背離,頻率變小由此宇宙是由一個基點爆炸而得2、宇宙大爆炸理論的證據(jù):2.7K的發(fā)現(xiàn)3、哥白尼原理:宇宙中各點是平權的,有限無邊的宇宙沒有中心三、太陽系1、行星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2、太陽系的軌道特征:近圓性同向性共面性3、行星運動三大規(guī)律:(1).行星在橢圓軌道上運動,太陽位于其中一個焦點上.(2).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3).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軌道半長徑的立方
3、成正比.4、體積密度衛(wèi)星表面類地行星小大少固體類木行星大小多非固體5、彗星結構:慧發(fā)、慧核、慧尾6、太陽系起源假說及發(fā)展:KantLaplace星云說(18世紀Kant1755《自然通史和天體理論》Laplace1796《宇宙體系論》)無法解釋角動量分配異常災變說和爆發(fā)說新星云說補充:Laplace星云說中太陽系形成的過程:熾熱的氣體云—分離環(huán)—團塊—行星7、地球的早期演化:地球形成期(約46億年前)——放射熔融期——小天體碰撞期——熔
4、流外溢期——.板塊構造發(fā)育期8、金星溫室效應嚴重,不適合開發(fā)9、月球公轉與自轉周期一致,導致月球僅有一面面向地球第一章地震學的研究范圍和歷史1、全球7.0以上強震約13次,15%在大陸,2、中國西部地震較頻發(fā),中國每年4.7級以上地震平均50次3、地震頻發(fā)性低于氣象災害,而由于其突發(fā)性和毀滅性使得財產(chǎn)損失和人員傷亡高居所有自然災害之首。130次傷亡巨大的地震中95%以上傷亡由建筑倒塌造成。4、地球物理學包含固體地球物理學,固體地球物理學
5、包含地震學5、地震學是研究地震的發(fā)生、地震波的傳播及地球內部構造的一門科學走向:站在斷層的地表面上,上盤在你的正右方,你所面對的方向為走向方向。斷層面和地表的交線的走向方向與正北的順時針夾角叫斷層的走向。范圍為:0-360度?;疲好枋鰯鄬拥纳媳P相對于下盤滑動的方向。范圍180180度9、四種類型:正斷層、逆斷層、走滑斷層、斜滑斷層,斷層類型取決于斷層的滑移方向。10、斷層面上的應力(單位面積受到的力)超過其摩擦力時斷層發(fā)生滑動。11、
6、我們用三種應力來描述地球內部的應力狀況,兩個水平的一個垂直的.正斷層壓力:垂向壓力最大逆斷層壓力:垂向壓力最小走滑斷層壓力:垂向壓力中等二、大陸漂移,海底擴張,板塊構造12、Wegner提出大陸漂移的證據(jù):(1)形狀復雜的板塊擬合(利用大陸架)(2)化石(3)巖石(大西洋兩岸的巖石組成、年齡、地質結構相似)(4)山脈(大西洋兩岸的山脈具有連續(xù)性)(5)古氣候數(shù)據(jù)進一步證據(jù):海洋鉆探;地震和火山的分布;同位素測定年齡13、恐龍滅絕說:撞擊
7、說—小行星撞擊地球;火山說—大量火山爆發(fā)。14、(1959年非正式)1962年發(fā)表《HistyofOceanBasins》正式發(fā)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地質學教授Hess提出海底擴張假說:熔融的巖漿從地球的深部沿著洋中脊流出產(chǎn)生新的洋殼,并向兩邊擴展,最后在海溝處消失,回到地球內部,形成洋殼的不斷更新和循環(huán)。15、板塊構造: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六)七大板塊:印度澳大利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北美板塊、南美板塊、(美洲板塊)歐亞板塊、非洲
8、板塊、南極板塊板塊邊界類型:擴散邊界——新的地殼在此產(chǎn)生。匯聚邊界——地殼在此消失(消減帶)。轉換邊界——由于擴散邊界的擴散速度差異而產(chǎn)生走滑斷層,板塊之間在此作相互水平運動。大洋中脊是擴散邊界,冰島是最好的研究地點;海溝是匯聚邊界。16、洋陸碰撞特點:火山弧,陸殼迅速隆起,深源地震。洋洋碰撞特點:火山弧,島弧,大的深源地震。陸陸碰撞特點:兩者都不消減;褶皺隆起;形成高原17、高原隆起的影響:氣候溫濕、嚴重荒漠化、堆積大量黃土、引起大氣
9、環(huán)流的改變使長江中下游和我國東南地區(qū)成為溫暖濕潤、物產(chǎn)豐富的魚米之鄉(xiāng)18、轉換邊界(轉換斷層):把兩段擴散邊界(大洋中脊)連在一起;一般都在海洋,個別在陸地(如美國圣安德烈斯斷層);淺源地震圣安德列斯斷層: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板塊在此作相互水平滑動19、Wilson1963年提出地幔熱柱說,1965年提出轉換斷層三、應力及應變20、物質受到應力作用后:變形、流動或斷裂21、應變:描述介質受應力后介質產(chǎn)生的形變應變有兩種基本類型:剪切應變、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