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物聯(lián)網無線通信技術標準對比物聯(lián)網無線通信技術標準對比目前無線通信就其范圍大小來分有廣域的和局域的,廣域的通常就是指我們的移動通信網,目前已經發(fā)展到第三代,也就是3G,其三大主流標準將來都將會經歷LTE過渡到第四代;局域的通常指短距離無線通信,標準有IrDAIrDA、BluetoothBluetooth、WiFiWiFi、ZigBeeZigBee、RFIDRFID和UWBUWB。IrDAIrDA(InfraredDataAssociati
2、on)是點對點的數(shù)據傳輸協(xié)議,通信距離一般在0到1米之間,傳輸速率最快可達16Mbps,通信介質為波長900納米左右的近紅外線。其傳輸具備小角度(30度錐角以內),短距離,直線數(shù)據傳輸,保密性強,傳輸速率較高的特點,適于傳輸大容量的文件和多媒體數(shù)據。并且無需申請頻率的使用權,成本低廉。IrDA已被全球范圍內的眾多廠商采用,目前主流的軟硬件平臺均提供對它的支持。IrDA的不足在于它是一種視距傳輸,2個相互通信的設備之間必須對準,中間不能被
3、其他物體阻隔,因而只適用于2臺(非多臺)設備之間的連接。BluetoothBluetooth是1998年5月,東芝、愛立信、IBM、Intel和諾基亞共同提出該技術標準。它能夠在10米的半徑范圍內實現(xiàn)單點對多點的無線數(shù)據和聲音傳輸,數(shù)據傳輸帶寬可達1Mbps。Bluetooth工作在全球開放的2.4GHzISM頻段,使用跳頻頻譜擴展技術,通信介質為2.402GHz到2.480GHz的電磁波。一臺Bluetooth設備可同時與七臺Blue
4、tooth設備建立連接,在有效范圍內可越過障礙物進行連接,沒有特別的通信視角和方向要求。此外,Bluetooth還具備功耗低、通信安全性好、支持語音傳輸、組網簡單等特點。但Bluetooth同時存在植入成本高、通信對象少、通信速率較低和技術不夠成熟的問題,它的發(fā)展與普及尚需經過市場的磨煉,其自身的技術也有待于不斷完善和提高。802.11WiFi802.11WiFi(WirelessFidelity)即無線保真技術是另一種目前流行的技術。
5、它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頻段。WiFi基于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和IEEE802.11n。不僅傳輸?shù)挠行Ь嚯x很長,而且速率還高達上百兆,與各種802.11DSSS設備兼容。目前最新的交換機能把WiFi無線網絡從接近100米的通信距離擴大到約6.5公里。另外,使用WiFi的門檻較低。廠商標簽或被動標簽),或者主動發(fā)送某一頻率的信號(ActiveTag,有源標簽或主動標簽)。解讀器讀取信息
6、并解碼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統(tǒng)進行有關數(shù)據處理。RFID可被廣泛應用于安全防偽、工商業(yè)自動化、財產保護、物流業(yè)、車輛跟蹤、停車場和高速公路的不停車收費系統(tǒng)等。從行業(yè)上講,RFID將滲透到包括汽車、醫(yī)藥、食品、交通運輸、能源、軍工、動物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等各個領域。然而,由于成本、標準等問題的局限,RFID技術和應用環(huán)境還很不成熟。主要表現(xiàn)在:制造技術較為復雜,智能標簽的生產成本相對過高;標準尚未統(tǒng)一,最大的市場尚無法啟動;應用環(huán)境和解決方案還
7、不夠成熟,安全性將接受很大考驗。UWBUWB(UltraWideb)即超寬帶技術。UWB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為軍事技術在雷達等通信設備中使用。隨著無線通信的飛速發(fā)展,人們對高速無線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寬帶技術又被重新提出,并備受關注。與當前流行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相比,UWB具有巨大的數(shù)據傳輸速率優(yōu)勢,在無線通信方面的創(chuàng)新性和利益性已引起了全球業(yè)界的關注??梢哉f,低成本、低功耗、高速率、簡單有效的UWB通信正是人類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物聯(lián)網中的幾種無線通信技術(20111122)
- 物聯(lián)網和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 各種無線通信技術對比
- 家庭物聯(lián)網無線通信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pdf
- 物聯(lián)網技術標準答案
- 無線通信技術
- 無線通信技術
- 5g無線通信技術對物聯(lián)網產業(yè)鏈的影響
- 物聯(lián)網感知層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pdf
- 物聯(lián)網中有線與無線通信接入選擇研究.pdf
- 物聯(lián)網與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 [董健 編著] 2012年版
- 無線通信
- 《無線通信原理通俗解讀》-快速理解無線通信
- 關于無線通信技術的探討
- 無線通信技術應用及發(fā)展
- 復雜環(huán)境下物聯(lián)網的無線通信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pdf
- 無線通信11719
- 無線通信11736
- 無線通信技術漢語版.03
- 無線通信1234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