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經絡經絡:經脈和絡脈的統稱,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串上下的通路。經氣經氣:即經絡之氣,概指經絡運行之氣及其功能活動。腧穴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應點,又是針灸臨床的刺激點。得氣得氣:是指將針刺入腧穴后所產生的經氣感應,又名針感。侯氣侯氣:將針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內,安靜地較長時間的留針,也可間歇的運針,施以提插、捻轉等催氣手法,直待氣之所至之謂。氣街氣街:是經氣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頭、胸、腹(
2、背)、脛等處,是經氣流行、集中和布散的主要部位,即“氣街”。五輸穴五輸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為經氣初出。滎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關節(jié)之前,為經氣開始流動。輸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關節(jié)之后,為經氣漸盛。經穴——多位于腕、踝關節(jié)以上之前臂、脛部,其經氣盛大流行。合穴——位于肘膝關節(jié)附近,其經氣沖盛且合于臟腑。滯針:滯針:在行針時或留針后醫(yī)者感覺針下澀滯,捻轉、提插、出針均感困難而病人則感覺痛劇時,稱為滯針。俞穴俞穴:是指分布于背部膀
3、胱經第一側線上的臟腑俞穴,共十二個,亦稱背俞穴。多治療臟虛證臟虛證。募穴募穴:臟腑之氣匯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又稱“腹募穴”?!澳肌庇芯奂?、匯合之意。共12個。行針行針:又名運針,是指將針刺入腧穴后為使之得氣,調節(jié)針感和進行補瀉而施行的各種針刺手法。奇穴奇穴:既有一定的名稱,又有明確的位置,但尚未歸入或不便歸入十四經系統的腧穴。這類多數對某些病證有特殊的療效。又稱為“經外奇穴”。阿是穴阿是穴:是指既無固定名稱,亦無固定位置,而
4、是以壓痛點或病變部位或其他反應點等作為針灸施術部位的一類腧穴,又稱“天應穴”、“不定穴”、“壓痛點”等。原穴原穴:臟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止于十二經脈四肢部的腧穴,稱為原穴。十二原穴多分布與腕踝關節(jié)的附近。郄穴郄穴: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中的陰蹻、陽蹻、陰維、陽維脈之經氣深聚的部位。郄穴共有16個,除胃經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下。募穴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于胸腹部的腧穴。背俞穴背俞穴:臟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共12個背俞穴均位于
5、背腰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大體依臟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為冠以臟腑之名。下合穴下合穴:六腑之氣下合于下肢足三陽經的腧穴,又稱“六腑下合穴”共有6個。其中胃、膽、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經,大腸、小腸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經,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經。八會穴八會穴: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等精氣聚會的8個腧穴。八會穴分散在軀干和四肢部,其中臟、腑、氣、血、骨之會穴位于軀干部;筋、脈、髓之會穴位于四肢部。八脈交會穴八脈交會穴:十二經脈與奇
6、經八脈相通的8個腧穴,又稱“交經八穴”均位于腕踝關節(jié)的上下。四海四海:髓海、血海、氣海、水谷之海的總稱,為人體氣血精髓等精微物質匯聚交匯之所。奇經八脈奇經八脈:是指任、督、沖、帶、陰維、陽維、陰、陽蹺脈的總稱。十二經筋十二經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結聚于關節(jié)、骨骼部,走向軀干頭面。行于體表,不入內臟。十二經別十二經別:十二經別從肘膝關節(jié)附近的正經別出(離);經過軀干深入體腔,與相關的臟腑聯系(入);再淺出于體表上行頭項部(出);在頭項部,陽
7、經經別合于本經的經脈,陰經經別合于其體表的陽經經脈(合)。六合六合:十二經別按陰陽表里關系匯合成六組?;臼址ɑ臼址ǎ禾岵宸?、捻轉法;輔助手法:循法、彈柄法、刮柄法、搖柄法、挫柄法、震顫法。天灸天灸:又稱藥物灸、發(fā)泡灸,是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涂敷于穴位或患處,使局部充血、起泡,猶如灸瘡。四根三結四根三結:十二經脈以四肢為“根”,以頭、胸、腹三部為“結”。標本根結標本根結:“標本”主要指經脈腧穴分布的上下對應關系。“標”原意是樹梢,在
8、上部,與人體頭面胸背的位置相對應;“本”是樹根,在下部,與人體四肢下端相應。“根結”指經氣的所起所歸,“根”指根本、開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結”指結聚、歸結,即頭、胸、腹部,《標幽賦》謂之“四根三結”。刺手刺手:臨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針操作,主要是拇指、中指夾持針柄,其狀如持筆,故右手稱刺手。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主要以骨節(jié)為標志,將兩骨節(jié)之間的長度折量為一定的分度,用以確定腧穴位置的方法。灸法灸法:借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
9、,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一夫法一夫法:又稱橫指同身寸。是以食、中、環(huán)、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中節(jié)近端橫紋為標準,四指橫度為3寸量取穴位的方法。押手押手:左手爪切按壓所刺部位或輔助針身。角法角法:拔罐法,或稱吸筒療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之吸附于腧穴或應拔部位體表,使皮膚局部充血、淤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簡述腧穴的主治規(guī)律:簡述腧穴的主治規(guī)律:腧穴的主治規(guī)律:1.經穴的分經主
10、治規(guī)律:既能治本經的病癥,又能主治二經或三經相同的病癥。2.經穴的分部主治規(guī)律:頭面、頸項、軀干及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上的腧穴以治局部病癥為主,膝關節(jié)以下的腧穴除治局部病癥外,還可治頭面、臟腑及全身性疾患。3.奇穴的特殊主治作用:這類腧穴的主治范圍比較單純,多數是對某些病癥有特殊療效,如百勞穴治縲疬,四縫穴治小兒疳積等。4.阿是穴的特定主治規(guī)律:此穴以痛為腧,無具體名稱和部位,對身體上的病患有比較顯著的效果。常用灸法的分類:(常用灸法的分類:
11、(分類:有艾灸法、藥艾灸法、藥錠灸法、電熱灸法和其他材料灸法。艾灸法用單純艾絨施灸;藥艾灸法則在艾絨中摻入其他藥物施灸,如太乙神針等藥物艾條灸;藥錠灸是用芳香類藥物(麝香、冰片等)和易燃藥物(硫磺等)混合研末,制成錠劑施灸;電熱灸法采用特殊的電灸器施灸;其他材料灸法,包括燈火灸、黃蠟灸等,是以除艾葉以外的易燃物置于穴位或病變部位的施灸方法。)特定穴的內容:特定穴的內容:特定穴是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療作用,并有特定稱號的腧穴,根據其不
12、同的分布特點、含義和治療作用,分為“五輸血”、“原穴”、“絡學”、“郄穴”、“下合穴”、“俞穴”、“募穴”、“八會穴”、“八脈交會穴”、“交會穴”。郄穴的含義及其臨床應用:“郄”有空隙之義,經脈之氣深聚于四肢肘膝以下的空隙部位,稱郄穴。12經脈各有一個郄穴,另外,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也各有一個郄穴,合為16郄穴。郄穴多分布在經脈循行的曲折處。其臨床意義是:一,郄穴可治療本經所屬臟腑的急性病癥。陰經郄穴多被用來治療血癥,如咳血、
13、崩漏等;陽經郄穴多用來治療急性疼痛。二,可輔助診斷,當某臟腑有病變時,可按壓郄穴進行檢查。三,郄穴常與八會穴配合使用,稱“郄會配穴”。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規(guī)律: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規(guī)律:陰經不上頭面,但足厥陰肝經上出頰,與督脈會于巔;陽經在頭面部的分布規(guī)律是:陽明經在面部,少陽經在側頭部,足太陽經在后頭頂部;在軀干部:陰經行于胸腹部,足陽明經亦行于胸腹部,足少陽經行于側身部,足太陽經行于背腰部。暈針的概念:暈針的概念:在針刺過程中病人發(fā)
14、生的暈厥現象。這是可以避免的,醫(yī)者應該注意防止。暈針的原因:暈針的原因:患者體質虛弱,精神緊張,或疲勞、饑餓、大汗、大瀉、大出血之后或體位不當,或醫(yī)者在針刺時手法過重,而致針刺時或留針過程中發(fā)生此現象。暈針的癥狀:暈針的癥狀:精神疲倦,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慌氣短,惡心欲吐,四肢厥冷,血壓下降,脈象沉細,或神志不清,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脈細微欲絕。暈針的處理:暈針的處理:立即停止針刺,將針全部起出。使患者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仰
15、臥片刻,給飲溫開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復正常。重者在上述處理基礎上,可刺人中、素髎、內關、足三里、灸百會、關元、氣海等穴,即可恢復。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細微,脈細弱者,可考慮配合其他治療或采用急救措施。暈針的預防:暈針的預防:如初次接受針刺治療或精神過度緊張、身體虛弱者,應先做好解釋,消除對針刺的顧慮,同時選擇舒適持久的體位,最好采用臥位。選穴宜少,手法要輕;若饑餓、疲勞、大渴時,應令進食、休息、飲水后少時再予針刺。醫(yī)者在針刺治療過程中,要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